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无菌器材、敷料等无菌物品的供应保障科室,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通过对消毒供应室的灭菌监测能够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产生,因此建立完善的灭菌监测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及安全成为近年来医学者研究的重要话题。笔者在阅读大量消毒供应室灭菌监测管理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参阅、总结,对监测管理的具体要求及方法影响灭菌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就消毒供应室灭菌监测管理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 灭菌监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59-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消毒供应室已经发展成为保障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部门之一,因此,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灭菌监测管理已经成为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对灭菌设备运转状况、灭菌方法及灭菌质量是否达标。对医院消毒供应室灭菌监测管理现状及进展进行研究,为医院及相关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及制定政策提供有效依据,从而促进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国家相关条例的确定及颁布提供依据,最终实现医疗安全这一目的。
1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管理的具体要求及方法
1.1 操作工艺的监测。①在操作中消毒员严格掌握不同灭菌器的具体要求[1],保证灭菌所需要达到的灭菌时间、压力及温度。②合理摆放灭菌包,所有灭菌包均竖放并保持一定的空隙,灭菌物体的装量必须控制在柜容积的90%,预真空灭菌器亦需要控制在90%内。③采用通气性较好的材料,如脱脂棉布、带通气孔的容具及专用包装纸等[2,3],同时灭菌包的体积必须小于30×30×25cm3,与真空灭菌器的灭菌体积控制在30×30×50cm3。④保证灭菌设备的正常使用,观察排气系统是否通常,仪表时间及温度显示是否正常,蒸汽饱和度是否完好等。
1.2 仪表监测。设备科间隔半年对压力灭菌器的压力表、安全阀及温度表等进行校对测定,同时记录监测结果,在启用新设备及对旧设备进行维修时,必须保证合格方可使用[4]。
1.3 化学监测。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B-D试验指示图、化学指标胶带、压力蒸汽化学指示试纸等也需定期进行监测。在使用灭菌包时,要观察化学指示卡是否变色,领取无菌包时要查验指示胶带是否出现变色[5]。化学指示卡是日常监测的常用工具,因此每个灭菌包均需使用,不同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要针对相应的灭菌监测。所有化学知识卡均严禁与玻璃、金属及人体的直接接触,避免凝水浸湿影响指示卡使用[6]。化学指示胶带主要用于包外监测,在使用时,将化学指示胶带贴于待检物品包外,一个灭菌周期完成后,观察其颜色变化,从而决定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化学知识卡及化学指示胶带在监测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时易操作且敏感度较高,能够直接对每个细菌包进行监测,直接反应灭菌效果,指标反应可靠,因此已经在医疗结构的灭菌质量监测控制中广泛使用[7,8]。B-D试纸只有对灭菌器内冷空气的排出效果进行反应。
1.4 生物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1次,生物监测能够对灭菌效果进行直观显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将菌管放置于放于标准生物实验包中心处,灭菌后将菌管和对照管挤碎玻璃后同时置于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效果的快速阅读器中,培养3小时后观察结果,培养液为紫色则说明为阴性,无细菌生长;培养液为黄色则为阳性,说明存在细菌。
2 压力蒸汽灭菌影响灭菌质量的相关因素
灭菌方法是否正确,清洁过程是否无菌、包装方法是否合理及灭菌锅装载及操作是否正确等均会对灭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9]。生物监测在指示日常灭菌效果时效果较差,实用性较低,因此多在阶段性监测中使用。《消毒技术规范》[10]对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的方法及效果做了详细论述,从而为操作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1]也做了相关规定及要求。B-D试纸在灭菌过程中虽然能够敏感反应过程中压力、温度的变化,然而结果只能对预真空灭菌柜排出冷空气的程度进行表达,而不能准确灭菌是否合格,因此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柜中不适用,同时在灭菌时,试纸结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对多方面监测结果进行考虑[12~14]。化学指示卡只能反应其监测包的灭菌情况,无法对其他灭菌包的灭菌效果进行反应,同时容易受到放置位置及蒸汽饱和度的影响,监测结果容易出现错误,因此缺乏一定的准确性。
3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监测管理要求与方法
3.1 合理装载。消毒员严格执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操作流程、标准,待灭菌物品一定要清洁、干燥,使用医学包装材料包装,禁用棉质、纸质材料包装。将需灭菌的物品正确摆放在灭菌舱内,包装袋按相同材质同一个方向摆放,有规律错开,装载量不超过灭菌舱容积的80%,物品顶端距灭菌舱上方≥8cm,物品间有一定间隙。
3.2 灭菌监测方法。①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应监测并记录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过氧化氢浓度及灭菌时间,检查证实各循环过程参数打印结果合格,若灭菌过程取消,必须更换包装材料和化学监测指示物后,重新包装灭菌。②化学监测:每个物品包内外有化学指示物监测(纸塑包装不贴化学指示胶带),化学指示剂变为黄色为合格。③生物监测:每天第一锅应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进行生物监测,方法:将生物指示剂包装后与需灭菌物品置入灭菌舱离灭菌剂最远处即物架下层的左下角或右下角,经过一个灭菌循环结后取出灭菌剂,与对照管一起放入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监测的阅读器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灭菌管无菌生长,对照管有菌生长为合格。
4 环氧乙烷灭菌监测管理要求和方法
环氧乙烷灭菌器适用于不耐高温、高湿物品,管腔细长物品的灭菌,消毒员严格执行物品装载原则,在灭菌操作过程认真做好各项灭菌监测观察和记录。①工艺监测:每锅检查环氧乙烷浓度、剂量,灭菌器达到真空的程度和速度通入空气和加入环氧乙烷气体是压力生高的程度和速度。②化学监测:使用专用的化学指示物监测。③生物监测: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进行监测,方法:将生物指示剂放于一次性20ml注射器内,再用无纺布包裹置于最难灭菌的地方,即灭菌物品中央处,灭菌后将生物指示剂取出与对照管挤碎,置于环氧乙烷灭菌监测阅读器,培养4小时观察结果,灭菌管阴性,对照管阳性为合格。 5 管理制度的建立
①建立可追溯召回制度,消毒供应室在进行操作时要详细记录灭菌过程及结果,留档备用,保证设备、材料等的可追踪,严格控制灭菌物品的发放,同时包外监测不合格灭菌物品不能发放使用,并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直至合格[15]。②对于植入型器械需要每次进行生物监测,结果显示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③若生物监测不合格产品发放出,则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召回,并对灭菌失败原因观察分析,采取改进措施,召回物品只有连续3次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16]。④建立相关监测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灭菌物品的发放,监测不合格物品严禁使用。⑤建立严格的环境卫生监测制度,每季度对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部进行监测一次。各项监测资料和记录保存期≥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保存期≥3年。
6 结语
近年来,消毒供应室的灭菌监测管理逐渐被相关部门及机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医院灭菌质量整体评价较好,灭菌生物监测合格率高达100%。通过灭菌监测管理能够实现控制院内感染的目标,减少护患纠纷,从而树立医院良好的外部形象[17,18]。然而对灭菌监测实施管理时,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科学的措施,建立科学、有效、全面的消毒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消毒供应室灭菌监测管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翟其满.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管理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1,24(7):4423-4424
[2] 钟秀玲.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0-60
[3] 黄靖雄.如何保证灭菌的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88
[4] 于静,葛文松.医院供应室灭菌质量管理与监测[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958.DOI:10.3969/j.issn.1006-7256.2006.19.116
[5] 张灵珍.供应室质量管理探讨[J].九江医学,2009,24(2):69
[6] 张晓春,许乐.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63-64
[7] 于静,葛文松.医院供应室灭菌质量管理与监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3):1875-1876.DOI:10.3969/j.issn.1008-8849.2007.13.118
[8] 糜琛蓉,徐桂婷,陈燕等.加强高压蒸汽灭菌前对消毒包的监控与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5):323-325.DOI:10.3969/j.issn.1671-9638.2008.05.009
[9] 麦桃香,谢春梅,唐小龙等.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控制[J].实用全科医学,2006,4(3):358-359.DOI:10.3969/j.issn.1674-4152.2006.03.092
[10] 崔惠英.供应室的监测与管理[J].河北医学,2001,7(12):1139.DOI:10.3969/j.issn.1006-6233.2001.12.062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2] 任芳.消毒供应室的灭菌与质量监测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4):379-380
[13] 吴健红.供应室灭菌质量管理与监测[J].医疗装备,2006,19(1):39-40.DOI:10.3969/j.issn.1002-2376.2006.01.019
[14] 焦秀杰.供应室环节质量监测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102-103.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1.24.080
[15] 王莉,赵文涛.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管理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0):315
[16] 杨德芝.浅谈供应室消毒灭菌物品监测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9,6(2):162-163.DOI:10.3969/j.issn.1672-5085.2009.02.174
[17] 张瑾.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5,20(17):54-55.DOI:10.3969/j.issn.1001-4152.2005.17.027
[18] 韩德辉,张晓杰,许桂红等.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282-2283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 灭菌监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59-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消毒供应室已经发展成为保障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部门之一,因此,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灭菌监测管理已经成为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对灭菌设备运转状况、灭菌方法及灭菌质量是否达标。对医院消毒供应室灭菌监测管理现状及进展进行研究,为医院及相关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及制定政策提供有效依据,从而促进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国家相关条例的确定及颁布提供依据,最终实现医疗安全这一目的。
1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管理的具体要求及方法
1.1 操作工艺的监测。①在操作中消毒员严格掌握不同灭菌器的具体要求[1],保证灭菌所需要达到的灭菌时间、压力及温度。②合理摆放灭菌包,所有灭菌包均竖放并保持一定的空隙,灭菌物体的装量必须控制在柜容积的90%,预真空灭菌器亦需要控制在90%内。③采用通气性较好的材料,如脱脂棉布、带通气孔的容具及专用包装纸等[2,3],同时灭菌包的体积必须小于30×30×25cm3,与真空灭菌器的灭菌体积控制在30×30×50cm3。④保证灭菌设备的正常使用,观察排气系统是否通常,仪表时间及温度显示是否正常,蒸汽饱和度是否完好等。
1.2 仪表监测。设备科间隔半年对压力灭菌器的压力表、安全阀及温度表等进行校对测定,同时记录监测结果,在启用新设备及对旧设备进行维修时,必须保证合格方可使用[4]。
1.3 化学监测。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B-D试验指示图、化学指标胶带、压力蒸汽化学指示试纸等也需定期进行监测。在使用灭菌包时,要观察化学指示卡是否变色,领取无菌包时要查验指示胶带是否出现变色[5]。化学指示卡是日常监测的常用工具,因此每个灭菌包均需使用,不同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要针对相应的灭菌监测。所有化学知识卡均严禁与玻璃、金属及人体的直接接触,避免凝水浸湿影响指示卡使用[6]。化学指示胶带主要用于包外监测,在使用时,将化学指示胶带贴于待检物品包外,一个灭菌周期完成后,观察其颜色变化,从而决定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化学知识卡及化学指示胶带在监测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时易操作且敏感度较高,能够直接对每个细菌包进行监测,直接反应灭菌效果,指标反应可靠,因此已经在医疗结构的灭菌质量监测控制中广泛使用[7,8]。B-D试纸只有对灭菌器内冷空气的排出效果进行反应。
1.4 生物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1次,生物监测能够对灭菌效果进行直观显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将菌管放置于放于标准生物实验包中心处,灭菌后将菌管和对照管挤碎玻璃后同时置于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效果的快速阅读器中,培养3小时后观察结果,培养液为紫色则说明为阴性,无细菌生长;培养液为黄色则为阳性,说明存在细菌。
2 压力蒸汽灭菌影响灭菌质量的相关因素
灭菌方法是否正确,清洁过程是否无菌、包装方法是否合理及灭菌锅装载及操作是否正确等均会对灭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9]。生物监测在指示日常灭菌效果时效果较差,实用性较低,因此多在阶段性监测中使用。《消毒技术规范》[10]对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的方法及效果做了详细论述,从而为操作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1]也做了相关规定及要求。B-D试纸在灭菌过程中虽然能够敏感反应过程中压力、温度的变化,然而结果只能对预真空灭菌柜排出冷空气的程度进行表达,而不能准确灭菌是否合格,因此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柜中不适用,同时在灭菌时,试纸结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对多方面监测结果进行考虑[12~14]。化学指示卡只能反应其监测包的灭菌情况,无法对其他灭菌包的灭菌效果进行反应,同时容易受到放置位置及蒸汽饱和度的影响,监测结果容易出现错误,因此缺乏一定的准确性。
3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监测管理要求与方法
3.1 合理装载。消毒员严格执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操作流程、标准,待灭菌物品一定要清洁、干燥,使用医学包装材料包装,禁用棉质、纸质材料包装。将需灭菌的物品正确摆放在灭菌舱内,包装袋按相同材质同一个方向摆放,有规律错开,装载量不超过灭菌舱容积的80%,物品顶端距灭菌舱上方≥8cm,物品间有一定间隙。
3.2 灭菌监测方法。①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应监测并记录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过氧化氢浓度及灭菌时间,检查证实各循环过程参数打印结果合格,若灭菌过程取消,必须更换包装材料和化学监测指示物后,重新包装灭菌。②化学监测:每个物品包内外有化学指示物监测(纸塑包装不贴化学指示胶带),化学指示剂变为黄色为合格。③生物监测:每天第一锅应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进行生物监测,方法:将生物指示剂包装后与需灭菌物品置入灭菌舱离灭菌剂最远处即物架下层的左下角或右下角,经过一个灭菌循环结后取出灭菌剂,与对照管一起放入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监测的阅读器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灭菌管无菌生长,对照管有菌生长为合格。
4 环氧乙烷灭菌监测管理要求和方法
环氧乙烷灭菌器适用于不耐高温、高湿物品,管腔细长物品的灭菌,消毒员严格执行物品装载原则,在灭菌操作过程认真做好各项灭菌监测观察和记录。①工艺监测:每锅检查环氧乙烷浓度、剂量,灭菌器达到真空的程度和速度通入空气和加入环氧乙烷气体是压力生高的程度和速度。②化学监测:使用专用的化学指示物监测。③生物监测: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进行监测,方法:将生物指示剂放于一次性20ml注射器内,再用无纺布包裹置于最难灭菌的地方,即灭菌物品中央处,灭菌后将生物指示剂取出与对照管挤碎,置于环氧乙烷灭菌监测阅读器,培养4小时观察结果,灭菌管阴性,对照管阳性为合格。 5 管理制度的建立
①建立可追溯召回制度,消毒供应室在进行操作时要详细记录灭菌过程及结果,留档备用,保证设备、材料等的可追踪,严格控制灭菌物品的发放,同时包外监测不合格灭菌物品不能发放使用,并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直至合格[15]。②对于植入型器械需要每次进行生物监测,结果显示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③若生物监测不合格产品发放出,则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召回,并对灭菌失败原因观察分析,采取改进措施,召回物品只有连续3次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16]。④建立相关监测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灭菌物品的发放,监测不合格物品严禁使用。⑤建立严格的环境卫生监测制度,每季度对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部进行监测一次。各项监测资料和记录保存期≥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保存期≥3年。
6 结语
近年来,消毒供应室的灭菌监测管理逐渐被相关部门及机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医院灭菌质量整体评价较好,灭菌生物监测合格率高达100%。通过灭菌监测管理能够实现控制院内感染的目标,减少护患纠纷,从而树立医院良好的外部形象[17,18]。然而对灭菌监测实施管理时,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科学的措施,建立科学、有效、全面的消毒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消毒供应室灭菌监测管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翟其满.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管理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1,24(7):4423-4424
[2] 钟秀玲.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0-60
[3] 黄靖雄.如何保证灭菌的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88
[4] 于静,葛文松.医院供应室灭菌质量管理与监测[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958.DOI:10.3969/j.issn.1006-7256.2006.19.116
[5] 张灵珍.供应室质量管理探讨[J].九江医学,2009,24(2):69
[6] 张晓春,许乐.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63-64
[7] 于静,葛文松.医院供应室灭菌质量管理与监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3):1875-1876.DOI:10.3969/j.issn.1008-8849.2007.13.118
[8] 糜琛蓉,徐桂婷,陈燕等.加强高压蒸汽灭菌前对消毒包的监控与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5):323-325.DOI:10.3969/j.issn.1671-9638.2008.05.009
[9] 麦桃香,谢春梅,唐小龙等.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控制[J].实用全科医学,2006,4(3):358-359.DOI:10.3969/j.issn.1674-4152.2006.03.092
[10] 崔惠英.供应室的监测与管理[J].河北医学,2001,7(12):1139.DOI:10.3969/j.issn.1006-6233.2001.12.062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2] 任芳.消毒供应室的灭菌与质量监测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4):379-380
[13] 吴健红.供应室灭菌质量管理与监测[J].医疗装备,2006,19(1):39-40.DOI:10.3969/j.issn.1002-2376.2006.01.019
[14] 焦秀杰.供应室环节质量监测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102-103.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1.24.080
[15] 王莉,赵文涛.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管理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0):315
[16] 杨德芝.浅谈供应室消毒灭菌物品监测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9,6(2):162-163.DOI:10.3969/j.issn.1672-5085.2009.02.174
[17] 张瑾.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5,20(17):54-55.DOI:10.3969/j.issn.1001-4152.2005.17.027
[18] 韩德辉,张晓杰,许桂红等.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282-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