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提倡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合作的途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有必要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的状况,让绝大多数学生能自主完成知识的汲取。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全面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想问、敢问、会问。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
什么是质疑?质是询问、责问,疑是疑问、疑惑,谓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质疑,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使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共同参与到问题里,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所在,在课堂上想提问、敢提问。研究发现,学生能在提问中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希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不是教师提问逼迫学生回答。怎样培养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呢?首先要学会引导他们勇敢地质疑,利用质疑来引发独立思考,最终做到独立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初读全文后,我开始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各位同学,现在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本文的内容,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呢?把你们的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吧。”一开始,学生都不说話。我就引导他们:“你们知道洪水是怎么产生的吗?洪水会给人民群众造成哪些危害?解放军战士是怎么做的?大家不要害怕,大胆地说。”我让他们先自行交流,过一会儿后全班交流。不久,他们就举起手来,提出了心中的疑问:“洪水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不阻止洪水的产生?解放军官兵是用哪些方法救人的?怎么理解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我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让他们继续讨论和交流。在这节课中,课堂气氛特别好,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见了,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二、给予学生敢问的勇气
学生有了质疑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提出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给予他们信心,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与技巧,鼓励他们勇敢地提问。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要持之以恒。“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为了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我很少采用“师问生答”的方式,很多情况下是让学生互相提问。其实学生的好奇心还是很强的,只是害怕说错了,老师批评他,同学笑话他。敢于提问的勇气,来自于教师鼓励的语言、安慰的笑容、包容的心胸。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最终定会养成提问的习惯。
例如,教学《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时,我打算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刚开始,他们静静地坐着,不敢问,也不知道说什么。看到这里,我坐不住了,对他们说:“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像文章中的主人公那样,做班级的小斗士。”
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勇敢地提出了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被激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学生提问的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提问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环境,刺激、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提出合适的问题。我发现,机会越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越多。不过,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甚至与课堂无关。因此,教师还要教给他们提问的技巧,不至于无的放矢。
我经常会为学生设计一些能够激发他们多向思维的问题。例如,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课文时,我在课堂之初就开始启发:“同学们,在学习这篇文章前,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对宇宙有哪些了解?知道火星吗?”话音刚落,学生就纷纷举起手,嘴里还喊着:“老师,我来。”气氛很活跃,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宇宙有多大?地球有多大?火星上面全是火吗?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学生提问后,我引导他们朗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很快,学生进入到阅读环节,边读边思考。初读课文后,我问:“课文读完后,前面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还有哪些问题?”学生思考后,又举起了手,这次提出的问题,都是与火星有关的,不再是杂乱无章的了。学生的问题很多,课堂上不可能全部解决掉,所以,教师要在40分钟里,解决与课堂相关的问题,抛弃无关的信息。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坚守课堂主阵地,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一、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
什么是质疑?质是询问、责问,疑是疑问、疑惑,谓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质疑,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使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共同参与到问题里,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所在,在课堂上想提问、敢提问。研究发现,学生能在提问中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希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不是教师提问逼迫学生回答。怎样培养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呢?首先要学会引导他们勇敢地质疑,利用质疑来引发独立思考,最终做到独立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初读全文后,我开始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各位同学,现在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本文的内容,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呢?把你们的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吧。”一开始,学生都不说話。我就引导他们:“你们知道洪水是怎么产生的吗?洪水会给人民群众造成哪些危害?解放军战士是怎么做的?大家不要害怕,大胆地说。”我让他们先自行交流,过一会儿后全班交流。不久,他们就举起手来,提出了心中的疑问:“洪水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不阻止洪水的产生?解放军官兵是用哪些方法救人的?怎么理解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我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让他们继续讨论和交流。在这节课中,课堂气氛特别好,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见了,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二、给予学生敢问的勇气
学生有了质疑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提出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给予他们信心,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与技巧,鼓励他们勇敢地提问。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要持之以恒。“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为了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我很少采用“师问生答”的方式,很多情况下是让学生互相提问。其实学生的好奇心还是很强的,只是害怕说错了,老师批评他,同学笑话他。敢于提问的勇气,来自于教师鼓励的语言、安慰的笑容、包容的心胸。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最终定会养成提问的习惯。
例如,教学《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时,我打算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刚开始,他们静静地坐着,不敢问,也不知道说什么。看到这里,我坐不住了,对他们说:“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像文章中的主人公那样,做班级的小斗士。”
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勇敢地提出了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被激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学生提问的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提问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环境,刺激、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提出合适的问题。我发现,机会越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越多。不过,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甚至与课堂无关。因此,教师还要教给他们提问的技巧,不至于无的放矢。
我经常会为学生设计一些能够激发他们多向思维的问题。例如,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课文时,我在课堂之初就开始启发:“同学们,在学习这篇文章前,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对宇宙有哪些了解?知道火星吗?”话音刚落,学生就纷纷举起手,嘴里还喊着:“老师,我来。”气氛很活跃,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宇宙有多大?地球有多大?火星上面全是火吗?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学生提问后,我引导他们朗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很快,学生进入到阅读环节,边读边思考。初读课文后,我问:“课文读完后,前面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还有哪些问题?”学生思考后,又举起了手,这次提出的问题,都是与火星有关的,不再是杂乱无章的了。学生的问题很多,课堂上不可能全部解决掉,所以,教师要在40分钟里,解决与课堂相关的问题,抛弃无关的信息。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坚守课堂主阵地,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