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工艺流程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03157017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壶的价值,在于这把壶的精气神韵是否充足饱满,壶型是否做的规整、比例是否和谐、泥料是否好、做工是否细致、曲线是否自然;如果是花货,那么上面的花草树木是否自然如天成,无一点矫饰。只要这些要求都达到了,就是一把上好的壶。
  紫砂壶的造型和装饰以素陶为主,其观赏性主要决定于造型,所以制作工艺显得非常重要。一把紫砂壶整体结构的主要部分就是:壶桶、壶嘴(壶流)、壶盖、壶把、的子(壶钮),当然紫砂壶,壶底,足、颈结合部,壶身的刻画装饰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从成型的工艺流程来看,主要分为四类:全手工成型、半手工(模具)成型、灌浆成型、手拉坯成型。
  其中手工成型是传统的制作方法,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成型方法。只有精巧的手法,超群的技艺,才能把紫砂泥纯朴、古雅、优美的质感表现出来。
  全手工成型壶就是壶的各个部分全部分别用手工制作,再靠艺人的经验和审美能力把它们分别整形,规范化,最后再全手工拼凑到一起成壶。全手工成型的关键在于泥坯成型技巧的规范、恰到好处,以及表面的精细加工。精细的刮平修正,可以使器形结构更加严谨,轮廓线条分明得体,筋囊纹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渾然一体的制作要求。
  第一节紫砂壶制作工艺
  如前所述,紫砂壶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模具成型、灌浆成型、手拉坯成型等。其中手工成型是传统的制作方法,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成型方法。只有精巧的手法,超群的技艺,才能把紫砂泥纯朴、古雅、优美的质感表现出来。
  一、紫砂壶制作工艺分类
  1、全手工成型
  全手工成型壶就是壶的各个部分全部分别用手工制作,再靠艺人的经验和审美能力把它们分别整形,规范化,最后再全手工拼凑到一起成壶。全手工成型的关键在于泥坯成型技巧的规范、恰到好处,以及表面的精细加工。精细的刮平修正,可以使器形结构更加严谨,轮廓线条分明得体,筋囊纹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浑然一体的制作要求。
  2、半手工成型
  也叫模具成型,就是把壶的各个部分分别先用全手工做出雏形,然后把它们放入各自的模具里面整形,规范化,最后再用全手工拼凑到一起成壶。
  3、手拉坯成型
  手拉坯成型和瓷器成型的方法一样,就是一个机器带动一个转盘,把紫砂泥放在转盘上,再通过艺人的技术将泥巴拉出壶的身筒。至于壶嘴、壶盖、壶把等,以及最后的组合成型,仍然要用手工制作。
  4、灌浆成型
  灌浆成型就是把紫砂泥浆灌到用石膏制成的模具里面,紫砂泥巴干了,可成壶、成杯、成雕塑、成花盆、成酒瓶等等。灌浆成型适宜大批量生产,成品率极高,若用心修坯,每把壶都能做得非常完美一致,但工艺价值极低。
  二、全手工紫砂壶制作工艺分类:
  全手工制作紫砂壶大体上可以归纳为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类。这两种成型方法在宜兴地区历史悠久的日用陶生产中早就采用,在紫砂成型工艺中,已将此发展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1、打身筒法:适用于圆形壶制品。先将练好的熟泥开成一定宽度、厚度、长度的泥片(泥路丝),再把这些泥路丝打成符合所制器皿要求的泥条和泥片,用归车等工具划出泥条的宽度,旋出口、底、以及围片,然后把围片粘贴在转盘的正中,把泥条沿着围片围好,圈接成一个泥筒,再以左手衬托在圆筒内,以右手用薄木拍子,拍打成型。再粘接上用手工搓制成的壶嘴、把、颈、脚,并加制壶盖,直到壶的坯体完整。
  2、镶身筒法:适用于方形壶制品,方法是将泥料打成泥片,切成方形泥块,按设计意图,配成样板,依样裁成泥片,按器皿形制规格要求用脂泥粘贴、镶接成型,镶合而成。再粘接上用手工搓制成的壶嘴、把、颈、脚,并加制壶盖,直到壶的坯体完整。
  第二节手工制作紫砂壶的工具
  一件紫砂壶的成功,要经过十到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要完成这些工序,一是要靠艺人们的制作技艺;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具,两者缺一不可。古人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是指制作工具。紫砂成型工具,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改革,创新,现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经济的,自成体系的工具,数量大约有几百种,质地有铜、铁、木、竹、牛角、皮、革、塑料等各种材料。
  紫砂成型工具种类繁多,也很讲究造型的美观,前提是以实用为主。这些工具大部分靠自己制作,即使一些买来的工具,也必须经过加工,修整以后方可使用。这就要求制作者对整个成型工艺有系统的,全面的了解,要弄懂各种工具的不同用途和规格,要考虑在使用上方便,触觉上舒服。因此,紫砂成型工具的制作也很有学问,既要考虑外观的造型,又要符合实际使用功能。以下对不同工具的规格要求作一概述:打成泥片,切成方形泥块,按设计意图,配成样板,依样裁成泥片,按器皿形制规格要求用脂泥粘贴、镶接成型,镶合而成。再粘接上用手工搓制成的壶嘴、把、颈、脚,并加制壶盖,直到壶的坯体完整。
  第二节手工制作紫砂壶的工具
  一件紫砂壶的成功,要经过十到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要完成这些工序,一是要靠艺人们的制作技艺;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具,两者缺一不可。古人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是指制作工具。紫砂成型工具,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改革,创新,现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经济的,自成体系的工具,数量大约有几百种,质地有铜、铁、木、竹、牛角、皮、革、塑料等各种材料。
  紫砂成型工具种类繁多,也很讲究造型的美观,前提是以实用为主。这些工具大部分靠自己制作,即使一些买来的工具,也必须经过加工,修整以后方可使用。这就要求制作者对整个成型工艺有系统的,全面的了解,要弄懂各种工具的不同用途和规格,要考虑在使用上方便,触觉上舒服。因此,紫砂成型工具的制作也很有学问,既要考虑外观的造型,又要符合实际使用功能。以下对不同工具的规格要求作一概述:
  四、刀   刀是成型中使用最广的工具,在制作过程中,用刀进行切,削,挑,挟,挖,刮等,从开始到结束都要使用。做刀的材料一般最常用的是普通钢,刀锋要经常磨快。刀柄与刀身的比例大约是6:1。
  五、矩车
  矩车的正名应为规车,它是专门用于划圆片子,开口用的。矩车分车柄、车钉、站人和销钉四部分。矩车柄是用不易变形的竹子,站人要用厚1.5cm以上的竹老头做,矩车钉是铁的,销钉是竹子做的。一般矩车的规格是:柄长20,1.5,0.5cm;站人总高8.5cm,宽1.3cm,眼长2.4 2.2,宽0.55cm;矩车的不同用途是根据站人与矩车钉的高度来调节的,一般矩车站人比钉高2mm。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矩车,弯泥条矩车,是在车柄上装两个站人;还有复线车和打线车,复线车不装车钉,打线车则是装竹钉。
  六、线梗
  线梗是用于勒光各种装饰线条的工具,线梗有牛角的,铁的,塑料的还有竹子的。线梗是根据不同的装饰线条来磨制的并要根据各人使用的手势,习惯来确定线梗的不同角度。是制作成型工具中最难掌握的一种。
  七、明针
  明针就是牛角点,用于作品表面精加工的工具。制作明針时头子要刮平,要从上到下慢慢地薄下去,明使用时浸在清水里,不用时要捞起揩干。
  八、矩底泥扦尺
  这两种工具都是用竹子做的,矩底又叫底据,垫底,是垫在矩车的站人下面划片子用的,中章开一个圆眼。泥扦尺是用来起泥条和大片子用的?它用节距较长的竹片做成,从柄到头要逐渐薄下去,并且慢慢狭窄,背面要平正,口要齐,一面成刀口状,握柄处一般正好有一个竹节。
  九、勒只、篦只、复只
  勒只是用来光口颈,底,足与身筒交接处的工具,材料有牛角,竹子,黄杨木等。它根据不同的角度,弧底磨成所要求的形状。篦只用作于整形,可篦去身筒上的小疙瘩的小隙丝,主要用简片,木板制成。篦只要肩,肚,底分开做,不能一个壶造型只用R篦只。复只是用来复子泥的,一般用2~3mm的竹片或明针做成。
  十、竹拍子
  竹拍子有大,中,小及尖头拍子等几种。大,中拍了是抽身筒,做方货用的,小拍子是用于推身筒接头,掠子泥,推墙刮底,做嘴把等;尖头竹拍子可挟大面,做嘴等。
  十一、挖嘴刀、铜管
  挖嘴刀是用来挖嘴洞的,用2~3mm粗的钢丝烧红后加柄制成的。铜管是钻各种大小洞眼的,用铅皮或铜皮卷成直径一半的圆筒,长度10-12cm,在两头加上成刃口。
  十二、独个
  这是用作圆眼,圆嘴的工具,同时在做花货,树桩也可作雕塑工具用。竹子做的独个具有爽泥,耐磨等优点,且取材容易,削制方便。独个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平头的用作独盖眼的,另一种是两头尖的(一头粗,一头细)。用作独嘴洞及其它洞眼。
  十三、水笔帚
  这是用布扎成的用于带水的传统小工具。打身筒,琢嘴,把,琢钮等,都是离不开它的。它的优点是存水多,带水方便。特别是做粗货,坯体太燥时,可直接沾水带在坯体上。
  紫砂成型工具除了上面介绍的以外,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介绍了。紫砂成型工具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且不断完善的,这是千百年来无数紫砂艺人智能的结晶,它与传统的紫砂工艺是相辅相成须臾不可分离的,它不仅关系到艺人操作的方便,还与作品的质量直接相关。因此,精湛的制作技艺必然有完美的制作工具来辅助,这恐怕也是紫砂工艺的又一独特之处吧!
  第三节打身筒法制作紫砂壶工艺流程:
  打身筒法和镶身筒法在制作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下面仅以国家级工艺美术师许建生手工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为例,说明采用打身筒法制作紫砂壶的工艺流程。打身筒法清楚了,镶身筒法自然一目了然,就不再叙述了。
  1、调脂泥
  2、打泥片和泥条
  做壶时,有项基本功叫“打泥片”,根据壶的大小,来设定泥片的厚度。
  3、划泥片
  将木尺放在泥片上,右手把规车沿木尺由左向右划,划成长、宽适合制作壶的长方形泥条,做好成型的一切准备工作。
  4、制作身筒:
  制作身筒前,要绘制壶的草图,能配出基本尺寸,要做到有意向、手熟练,想要什么样的壶形,就能打出什么样的身筒,这是要点所在。打身筒必须勤学苦练,打出的身简要求上下平整,左右匀称,线条通顺流畅,这样才能慢慢进入整把壶的制作。
  1)、围身筒:当泥片条打好后,将围片翻身放在辘轳车上,两手拿着泥条沿围片边缘,由内向外围成圆筒,将泥片两头重叠一起,再用旁皮刀斜切下多余泥条,使断面成为相衔接的斜面,在两头断面处用毛笔掭上水,使泥条断面处粘接起来,用旁皮刀压紧(注意接头,不要太紧),并用木拍子抵挡住接头处内口,右手拿着旁皮刀刮光和压牢合缝处,在接头处的外部,用刀柄印上记号,以便识别好装壶嘴。
  2)、起下身筒
  3)、接身筒底片
  4)、拍打上部
  左手插进围好的身筒,用手掌挡住身简的半部,右手用拍子拍身筒,一边拍,一边带动辘轳自右而左地慢慢转动,拍子也由上而下轻轻地拍,逐渐将底部的缘口缩小打圆,使圆口大小与底片相同时为止。
  5)、擀身筒
  6)、身筒定型处理
  7)、粘接口、身、底部
  8)、整理粘接细部
  9)、取壶底泥片
  在底圆上敷上胶泥,贴上底片,用拍子拍圆拍牢,再用旁皮刀刮光刮平,使底部圆稳平正。然后把身筒翻过来,把底部放在弧度与底部相对称的座子里,再以同样的方法把身筒打圆缩小,使圆口与满片相同时,再敷上胶泥贴满片,并把满片拍牢拍圆,刮光合缝处的胶泥,这样就成为一个圆正的球形身筒。
  当身筒打好后,开始制作搓嘴盖、钮、把。壶体讲究气度,讲究合理的壶嘴、壶把、壶钮的功能搭配协调,壶嘴、壶盖、壶钮、壶把几个构件的比例和谐。嘴把过渡要自然、干净、利落。   5、制作壶盖:
  做壶盖先以规车裁出圆盖片,在该片半圆形的边缘上敷上脂泥和盖板片相合拢拍牢,再在口沿根部敷上脂泥,粘贴在盖板片的中心,不可偏歪,稍干,接着搓一泥条,直径根据壶形的大小而定,将之弯曲成半环形,然后用脂泥将的子粘贴在盖片的居中脊顶上,不能偏歪。
  1)、整理弓盖盖片
  2)、打盖延泥条
  打好口沿泥条,再把口沿泥围在围片上,切断泥头,粘接起来。
  3)、延泥片与盖相结合
  4)、理顺延接点
  5)、制壶钮
  6)、穿壶盖气孔
  再用铜管穿通虚与的子的小孔,再用独个整圆,使壶内透气,以便倒茶流畅。
  7)、壶盖完成
  再修整壶盖,盖虚片要整理光滑平正图,口沿要勒直刮光,并把口沿里的盖板片用规车划圆挖掉,敷上胶泥,待干后加工成使沿口内成为空的半球形状,
  6、制作壶嘴:
  先把坯泥搓成椭圆形泥条,长短和粗细根据壶形来定,将尖刀插进较粗的一头,用手放在工作台上轻轻地搓,形成中空圆堆体。嘴根圆孔大,嘴尖圆孔小,再用双手把该泥条弯成所需要的弧形,成为嘴的雏形。
  1)、壶嘴
  在嘴根上敷上胶泥,把壶嘴装在开嘴眼孔的壶身上,再在与嘴相对的另一面,装上壶把。嘴、把和壶中心点三点应成一直线,嘴把和壶口应一样平。
  2)、穿孔
  先在身筒接头正对面,挖嘴孔(独孔或七孔或更多,看壶大小而定)。嘴眼细孔,应符合嘴根的大小,勿偏歪,否则会堵塞眼孔。
  2)、整壶嘴
  3)、修整壶嘴
  6、制作壶把:
  用坯泥搓成细而长的壶把泥条,长短和粗细根据壶形大小而定,一头粗一头略细,将把根和把稍都切成平弧形,再弯成半环形,待稍干燥后,再進行整理刮光。
  1)、壶把
  2)、整光身筒
  3)、装壶把
  把根和把稍应垂直,不可偏斜弯曲。
  4)、刮光护肩、壶嘴、壶把
  装壶嘴、钮、把:安装时得讲究一体成型感,壶嘴与壶身、壶把与壶身的连接部位,要处理得很自然,没有任何破绽,宛如一体成型般。“点、线、面”三方面均须和谐一致,除了具艺术的造型表现形态美之外,还应有创意,自成风格,也就是说,造型美中必须流露制壶师的个性,亦即必有其与别人不同的风格及技巧,那是内在的韵致难以仿学,有了这样的理念方可制作出一件好作品的前提。
  7、开壶口:
  1)、开壶口
  2)、修整壶口
  3)、整光壶体内部
  再用明针整修和刮光茶壶表面,使茶壶光滑圆稳平正。最后用规车在壶上划在圆圈,并挑出壶口的泥片,修平刮光颈箍的内圆,使壶盖灵活旋转。尤其在壶身内腔要用拍子刮光刮平。待稍干后再用纯棉软布轻擦壶体表面及各部位,俗称洗脸,这样可以把明针收光时的印子及手印全部擦掉。
  8、钦印章
  9、壶制作完成:
  到此,一把圆型的紫砂壶制作就大体上完成了。
  由于全手工制壶要求制作者不仅要掌握泥坯成型技巧,还必须利用紫砂材质特性,充分在作品中营造出艺术氛围。所以全手工壶不仅可作为茶具使用及工艺品欣赏,还具有艺术收藏价值。
其他文献
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会长李学勤在给“第五届东夷文化论坛”贺信中写到: “东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齐文化、鲁文化共同构成了山东地区独具特色的区域历史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史学家傅斯年在1921年所著《夷夏東西说》中就指出: “中华早期文明是由东夷文明和中原华夏文明共同构成。”东夷文化作为齐鲁文化的根基,商周时期就已形成了以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相结合而
期刊
黄金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纪前后的西亚和埃及古王国时期,而中国黄金制品的最早发现是在夏商时期。在岁月的洗礼中,中国古代金器经历了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碰撞,见证了中西方多元文化的交融,展示了不同地域、民族的审美意识、生活情趣与观念信仰,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黄金艺术。  2018年9月20日至11月20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国内40家考古文博单位,共同举办了《金色记忆——中国出土
期刊
水波纹,亦称波涛纹、浪涛纹,史前彩陶上已把水纹作为装饰纹饰,在甘肃、青海一带马家窑文化彩陶器上非常流行水涡纹,至宋元时期水波纹成为瓷器上盛行的纹饰,元代开始多以条带状辅助纹饰的形式装饰在瓶、罐、壶等类瓷器上,明清时期陶瓷与宮廷服饰上的水波纹与岩石结合称为海水江崖(牙)纹。  在宋元时期的磁州窑、吉州窑、耀州窑等窑口烧制的陶瓷产品上,水波纹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很多时候占据瓷器的装饰主体或重要位置。笔
期刊
一、文徵明其人  文徵明,初名璧,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元文俊卿之后,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成化六年生,嘉靖三十八年卒,享年90岁。因其先父为衡山人,所以自号“衡山居士”,后世亦称“文衡山”。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同时期的祝允明、王宠和陈道复为当时名震当朝的书法大家。刻有《停云馆帖》,诗文集《莆田集》等。  文徵明出身于世宦家庭。高
期刊
一、梦中得诗而成画  1989年,北京恭王府花园(恭王府博物馆前身)入藏了一幅溥心畲的画作《荒城临水图》。此画是典型的敷色山水画,绢本手卷,纵32、横86厘米。画面描绘的是西北边塞秋天的荒疏景象:古城外河流干枯断流,道路在黄沙中越分越细最终消失在远方;从城头向远方眺望,只有一片萧索落寞;几抹淡朱砂色的敷染,更增添了一份夕阳中的恫怅。可以说,这是一幅笔墨超脱,意境深远的画作。画面正上方有溥心畲亲笔题
期刊
中国是个古陶瓷大国,古陶瓷是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具有长达万年连续不断的历史。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化艺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群众的文化追求也不断提升,古陶瓷收藏也成为炙手可热的一项爱好。然而由于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有人为了暴利,费尽心机进行古陶瓷的造假。古陶瓷赝品大量涌现,一些拍卖机构为了自身利益为赝品开绿灯等做法,更加剧了古陶瓷收藏市场
期刊
璋是先秦重要的玉制礼器,在上古文献中多有记载,如:《书·顾命》:“秉璋以酢。”《礼记·祭统》:“大宗执璋。”《诗·大雅·械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  ,朱芾斯皇,室家君王。”毛传:“璋,臣之职也。”诗意祝所生男子成长后为王侯。后因称生男为“弄璋之喜”。唐白居易《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
期刊
山东博物馆藏明代袁尚统《岁朝赏梅图》(图1),纸本,立軸,画心纵长48、横长47.5厘米,画中山野一隅,寒梅绽放,老翁闲倚树干,笑看小童燃放爆竹。画幅左上款詈“丁丑腊月写似栖筠兄,袁尚统”,钤朱白文“尚统之印”和白文“字叔明”名章二方(图2);右下压角钤朱文方印“将疾”。作画时间“丁丑”,在明崇祯十年(1637)。受画者“栖筠”,未详何人。袁尚统,字叔明,明末清初吴(今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人物
期刊
《过眼与印记:宋元以来书画鉴藏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0月出版小16开本精装256页12日元  美术史与书画鉴藏密不可分。我们熟悉的中国美术史,都是建构在作品鉴定与收藏基础上的。基于此,本书讨论的范畴,是作者过眼宋元以来书画名迹留下的关于美术史的深刻印记。无论是诸葛亮、朱元璋、董其昌形象的塑造,还是陈容、王蒙、仇英、傅山、吴振、王翬、吴昌硕绘画的生成,以及赵孟頫、何绍基书法的嬗变与传播
期刊
人物故事图在中国古代瓷器的装饰中是一个大类,特别是在宋元磁州窑器物上常见,而在元代青花瓷上更是多见各类主题人物故事的表现,并成为明清两代青花瓷纹饰的重要内容之一。  明代嘉靖时期以人物故事为主题的青花器物较多,特别是在体型硕大的瓶、罐上面更是喜爱以人物故事题材来装饰。人物故事图这一时期种类较多,神仙佛道、历史故事、传奇典故等都有表现,但是对于具体某一件器物上的某些故事并不是都能说得明白,说得透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