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是在自然的基础上更全面,更科学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科学真谛能力的一门学科。在当今的教育环境的背景下,培养科学家已不是科学教育的目的,而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加强小学综合能力培养成为促进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我国高度重视对小学科学的教育工作,各级组织已经充分感受到科学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富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教育;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教学,对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着积极影响。小学科学通过传授基本科学知识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思维引导,通过使用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为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学习理念,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的热情和兴趣的学科。小学科学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和激发创新思维等性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很多小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育经常被认为是一种辅助性的“副科”,并且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严重的削弱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积极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为了能够能够更好的促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实践能力,对于学生个人成长以及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上面的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通过合理的措施和办法加以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好的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相关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措施:
1、提高对小学科学教育的认识
学校和教育部门对小学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对其也不够重视,而且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起步较晚,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发展速度也比较迟缓,这样一系列的客观因素导致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受到了很多的阻碍和限制。因此,为了能够积极的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程度,必须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重新审视小学科学教育,充分落实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严格提高科学教学的实践性和重视程度。与此同时,要对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创新和转变,采取有效对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发散思维,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确保教学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主动实践,积极创新,确保小学科学教育真正发挥其作用。
2、“电化教学”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参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课件,开始是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录像,当放到“盛满水”和“烧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在“茶壶溢水”的画面的小朋友头脑上出现一个个的“?”,这样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通过研讨、实验,使学生先得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结论后,再出示一段课件,“铁路工人筑路时,每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随后出示问题,为什么修路时每隔一段都要开一道裂缝?架线路为什么不要扯的太紧,在得出结论后,再出示课件通过不开裂缝路面与开裂路面的热胀冷缩情况和线路紧与距离对比演示,进一步明确问题原因所在,启发了学生动脑思索,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
3、充分利用教材,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用教材的意识,通过开展科学的探究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教師在设计探究活动的时候,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具体情况,来安排相关的活动。其实科学探究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即提出问题、设置计划、安排实验、操作实验、分析论证、评价交流与总结经验。在探究过程中不必要全部包含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只要适合科学探究,可以只涉及部分的内容,从而提高科学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在新的科学课程改革下,科学课程的教材编制也体现了用教材的理念,从而给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例如,科学教材中“生命”一章的学习,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学生所熟悉的动植物来进行研究,而不一定要研究教材中的例子。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对象,因此,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要做到随机应变,根据学生实际来进行科学教学。
4、转变教师角色
要想真正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教师的角色就必须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主体位置,其角色是教书匠和讲解员,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自然不可能好。而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改变与学生间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首先,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其次,教师要由课堂组织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再次,教师要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学习的导师、朋友,还要成为教与学的合作者、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
5、“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总结、验正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祥云,魏萍,田文宠等.国外中小学规模作用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4,(4):76-80.
[2]田育丰.新技术及新工艺对建筑外装饰工程的影响[J].大科技,2016,(11):301-302.
[3]杨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价值工程,2014,(3):76-76,77.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教育;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教学,对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着积极影响。小学科学通过传授基本科学知识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思维引导,通过使用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为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学习理念,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的热情和兴趣的学科。小学科学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和激发创新思维等性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很多小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育经常被认为是一种辅助性的“副科”,并且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严重的削弱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积极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为了能够能够更好的促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实践能力,对于学生个人成长以及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上面的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通过合理的措施和办法加以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好的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相关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措施:
1、提高对小学科学教育的认识
学校和教育部门对小学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对其也不够重视,而且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起步较晚,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发展速度也比较迟缓,这样一系列的客观因素导致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受到了很多的阻碍和限制。因此,为了能够积极的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程度,必须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重新审视小学科学教育,充分落实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严格提高科学教学的实践性和重视程度。与此同时,要对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创新和转变,采取有效对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发散思维,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确保教学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主动实践,积极创新,确保小学科学教育真正发挥其作用。
2、“电化教学”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参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课件,开始是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录像,当放到“盛满水”和“烧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在“茶壶溢水”的画面的小朋友头脑上出现一个个的“?”,这样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通过研讨、实验,使学生先得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结论后,再出示一段课件,“铁路工人筑路时,每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随后出示问题,为什么修路时每隔一段都要开一道裂缝?架线路为什么不要扯的太紧,在得出结论后,再出示课件通过不开裂缝路面与开裂路面的热胀冷缩情况和线路紧与距离对比演示,进一步明确问题原因所在,启发了学生动脑思索,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
3、充分利用教材,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用教材的意识,通过开展科学的探究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教師在设计探究活动的时候,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具体情况,来安排相关的活动。其实科学探究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即提出问题、设置计划、安排实验、操作实验、分析论证、评价交流与总结经验。在探究过程中不必要全部包含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只要适合科学探究,可以只涉及部分的内容,从而提高科学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在新的科学课程改革下,科学课程的教材编制也体现了用教材的理念,从而给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例如,科学教材中“生命”一章的学习,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学生所熟悉的动植物来进行研究,而不一定要研究教材中的例子。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对象,因此,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要做到随机应变,根据学生实际来进行科学教学。
4、转变教师角色
要想真正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教师的角色就必须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主体位置,其角色是教书匠和讲解员,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自然不可能好。而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改变与学生间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首先,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其次,教师要由课堂组织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再次,教师要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学习的导师、朋友,还要成为教与学的合作者、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
5、“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总结、验正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祥云,魏萍,田文宠等.国外中小学规模作用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4,(4):76-80.
[2]田育丰.新技术及新工艺对建筑外装饰工程的影响[J].大科技,2016,(11):301-302.
[3]杨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价值工程,2014,(3):7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