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和文學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丰富的情感性是其一个显著的特征。情境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的模式,以启发引导为主,教师把学生引入一个个设计好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其想象,启发其思维,丰富其情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大大打破传统课堂模式,实施情境教学,将这种高效、积极、科学的教学模式带入语文课堂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自己对于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看法。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法是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发展形成的。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来引起学生态度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的原理。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二、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1.以“情”动人
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生机勃勃的情绪怎么能鼓舞人呢?”以《黄河颂》为例,这是一篇类似于诗歌体裁的课文。它以雄浑豪迈的气势赞美了黄河浩浩荡荡的气势,赞美了中华民族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作者李大钊的爱国热情。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当时中国知识份子的忧国意识和爱国情怀呢?教师在这一篇课文中,可以穿插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利用PPT播放近代中国所遭遇的战争,所经受的磨难和耻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理解当时的有志之士忧国忧民的情怀。
2.以“声”感人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语文本是一门语言的学科,文学的情感需要通过声音传达出来。因而,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利用音乐进行教学或者引导学生进行美文朗读,用美妙的声音来传递情感,渲染氛围,也是一种教学的艺术。情境教学法,在很多时候都可利用声音来达到感动人心的目的。
3.以“形”启人
情境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因为只有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情境才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深化。比如,在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春》中,如何让学生看到这样的繁花盛开、春雨绵绵、草色青葱的春天呢?像在学习“春花图”这一部分时,可以先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舒缓的旋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以读触情,然后抓住文章中修辞、细腻的描写,充分展开想象,想象这个彩色的春天,想象这个到处皆是繁花嫩叶,蜂飞蝶舞的世界。最后再展示以春花图的flash动画,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这个活灵活现的春天,达到以具体的形象来感染人的作用。
三、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情境导入法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它直接关系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那么如何在导入的环节,利用情境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比如,在《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的导入中,我先请学生们保持安静,然而在一种渐入肃静的氛围中,播放南京大屠杀时,日本军队屠杀中国人民的图片,当学生们都沉入一种爱国的悲痛中后,再以缓慢低沉的声音,介绍9·18事变,和当时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长达14年之久的事实,继而由写作背景的介绍自然过渡到对这篇课文的讲解。
2.教学过程中的穿插
导入在一堂语文课中的地位固然重要,它就像一座桥梁,将丰富情感传递到学生的内心。然而情境教学法除了可以在导入中得到充分利用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穿插使用。比如,在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讲解文章的第一部分时,可以展示一幅日本东京樱花盛开的图片,当学生赞叹于自然界之美时,再转而画面一转,出现一个头顶上盘着个大辫子、穿着时髦的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当学生陷入思考和沉思时,再引入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以此来启发学生理解鲁迅内心的愤慨和讽刺之情。当学生能理解这种爱国情之后,适时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写一段当时鲁迅在樱花树下的心理描写的句子。这样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既有以画面来感染人,又有以情感来触动人;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又引发了学生的想象。
3.课堂小结的拓展
一堂高效的课堂除了精彩的导入,丰富的教学内容之外,课堂小结和拓展也十分重要。同样,情境教学也可在课堂收尾的地方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在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小说的高潮和结尾处,当钟声敲响,韩麦尔先生再也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悲痛了,只能是脸色惨白的,无力地摆摆手,示意学生们下课吧。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此时此刻,实际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呢?教师可以请学生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表演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个动作。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师生共同体会韩麦尔先生此时内心所承受的巨大的痛苦,从而领悟到这种赤诚的爱国之情的崇高与伟大!
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规定,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情境教学法符合新的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尽管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模式,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而道阻且长,然而它必然会有着一个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大大打破传统课堂模式,实施情境教学,将这种高效、积极、科学的教学模式带入语文课堂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自己对于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看法。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法是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发展形成的。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来引起学生态度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的原理。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二、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1.以“情”动人
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生机勃勃的情绪怎么能鼓舞人呢?”以《黄河颂》为例,这是一篇类似于诗歌体裁的课文。它以雄浑豪迈的气势赞美了黄河浩浩荡荡的气势,赞美了中华民族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作者李大钊的爱国热情。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当时中国知识份子的忧国意识和爱国情怀呢?教师在这一篇课文中,可以穿插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利用PPT播放近代中国所遭遇的战争,所经受的磨难和耻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理解当时的有志之士忧国忧民的情怀。
2.以“声”感人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语文本是一门语言的学科,文学的情感需要通过声音传达出来。因而,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利用音乐进行教学或者引导学生进行美文朗读,用美妙的声音来传递情感,渲染氛围,也是一种教学的艺术。情境教学法,在很多时候都可利用声音来达到感动人心的目的。
3.以“形”启人
情境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因为只有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情境才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深化。比如,在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春》中,如何让学生看到这样的繁花盛开、春雨绵绵、草色青葱的春天呢?像在学习“春花图”这一部分时,可以先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舒缓的旋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以读触情,然后抓住文章中修辞、细腻的描写,充分展开想象,想象这个彩色的春天,想象这个到处皆是繁花嫩叶,蜂飞蝶舞的世界。最后再展示以春花图的flash动画,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这个活灵活现的春天,达到以具体的形象来感染人的作用。
三、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情境导入法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它直接关系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那么如何在导入的环节,利用情境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比如,在《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的导入中,我先请学生们保持安静,然而在一种渐入肃静的氛围中,播放南京大屠杀时,日本军队屠杀中国人民的图片,当学生们都沉入一种爱国的悲痛中后,再以缓慢低沉的声音,介绍9·18事变,和当时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长达14年之久的事实,继而由写作背景的介绍自然过渡到对这篇课文的讲解。
2.教学过程中的穿插
导入在一堂语文课中的地位固然重要,它就像一座桥梁,将丰富情感传递到学生的内心。然而情境教学法除了可以在导入中得到充分利用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穿插使用。比如,在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讲解文章的第一部分时,可以展示一幅日本东京樱花盛开的图片,当学生赞叹于自然界之美时,再转而画面一转,出现一个头顶上盘着个大辫子、穿着时髦的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当学生陷入思考和沉思时,再引入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以此来启发学生理解鲁迅内心的愤慨和讽刺之情。当学生能理解这种爱国情之后,适时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写一段当时鲁迅在樱花树下的心理描写的句子。这样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既有以画面来感染人,又有以情感来触动人;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又引发了学生的想象。
3.课堂小结的拓展
一堂高效的课堂除了精彩的导入,丰富的教学内容之外,课堂小结和拓展也十分重要。同样,情境教学也可在课堂收尾的地方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在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小说的高潮和结尾处,当钟声敲响,韩麦尔先生再也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悲痛了,只能是脸色惨白的,无力地摆摆手,示意学生们下课吧。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此时此刻,实际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呢?教师可以请学生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表演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个动作。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师生共同体会韩麦尔先生此时内心所承受的巨大的痛苦,从而领悟到这种赤诚的爱国之情的崇高与伟大!
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规定,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情境教学法符合新的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尽管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模式,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而道阻且长,然而它必然会有着一个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