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棋眼”:以短视频推动融合发展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时代,传统广电媒体受到来自新媒体不同程度的冲击,纷纷开始了融合创新的探索之路。其中,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敢为人先,从基因优势、技术应用、流程优化、渠道拓展等方面入手,加强品牌创新实践,积极布局短视频战略,推动短视频客户端“看看新闻Knews”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持续快速提升。
  关键词:短视频 看看新闻Knews 上海广播电视台 媒体融合
  2016年6月7日,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成立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通过整合上海东方卫视新闻团队和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团队的资源,该融媒体中心出品了上海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看看新闻Knews”,做活短视频这个“棋眼”,以短视频推动融合发展。“看看新闻Knews”凭借短视频在自建平台上不断深化“多屏幕”“全网络”的生态布局,积极寻求媒体融合的转型路径,以及自身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在打造“看看新闻Knews”客户端的过程中,坚持将其打造成独特的新闻客户端,把新闻做成核心,视频做成特性,直播做成亮点,逐渐发展成为新闻官方客户端的典范。截至2020年5月,“看看新闻Knews”的官方账号粉丝达到596万,官方微博账号粉丝数更是达到1214万。“看看新闻Knews”成为带动上海广播电视台整体业绩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这不仅是中国广电媒体的升级,也是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看看新闻Knews”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盘活核心资源——发挥专业生产的“基因优势”
  5G时代的全面到来,赋予了短视频更多的行业效能,促使各大媒体纷纷转战短视频领域,以寻求媒体融合的新突破。相比报业,广播电视媒体多年来积累的视频制作能力和经验是先天的独到优势,只有全面盘活核心资源,将传统电视媒体的大屏优势转化为适应移动媒体的小屏优势,才能进一步挖掘释放内在生产效能,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对此,上海广电融媒体中心从战略定位、技术应用、队伍建设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其专业生产的“基因优势”,为其短视频战略推进注入了无限活力。
  具体来讲,上海广电融媒体中心明确了移动优先的战略定位,并以此为支撑,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的下沉应用,自主研发了一套视频新闻融合生产和指挥系统,同时以此为依托开展了队伍转型,竭力打造一支具有全媒体思维、融媒体意识的优秀团队,进而真正为短视频生产注入互联网基因。比如,“看看新闻Knews”精心打造了“上海,不夜的精彩”栏目,采用唯美宏大的4K高清画质,向大众清楚地展示了上海黄浦江核心景区的升级版夜景,进一步释放了上海的城市魅力。该短视频选择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之前就向世界发布,一经推出,短短48个小时内浏览量就突破了5000万次,在为期6天的进博会展览期间,总浏览量更是超过了3亿次,网友纷纷留言,赞叹上海这个城市的魅力。在开幕式当天,该视频还在会场内播放,深受来自全球各地嘉宾的赞誉。可见,其对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切实提高了短视频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强化了团队人员的创新思维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敏感性,无疑为其后续的持续创新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用活视频语态——探索重大时政新闻短视频的新方向
  相比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关乎国家或国际的热点时政新闻在报道过程中一直是一个难点,人们也比较难以接受这种相对枯燥的硬性新闻。而重大时政新闻的短视频生产因其门槛高、要求高、难度高的特性,更是给各大媒体提了难题。因此,如何用活视频语态,成为重大时政新闻能否成为“爆款”的关键。上海广电融媒体中心创新推出的“看看新闻Knews”另寻蹊径,以“短视频+新闻”方式找到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客户端打造了电视直播、看电视和Knews24三大板块。用户在其中不仅可以收看电视直播,还能收看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各个频道的电视节目,进入Knews24板块则可以全天收看新闻直播内容。除板块分类之外,还推出了适应多种群体的新闻订阅栏目,如“叩击”“全球眼”“港澳台”“军武训”……其不仅仅是对客户端上的内容板块进行优化,同时还对短视频新闻的内容风格进行优化,让严肃的时政报道更加接地气、贴近普通百姓。例如,“看看新闻Knews”在全国两会、地方两会、十九大等重大主题报道方面,生产制作了许多形式新颖、语态多元、年轻时尚的短视频产品,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广泛好评。如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精心制作了《两会Vlog》栏目,先后推出近50条Vlog短视频,据其终端后台统计显示最终取得浏览量3000万+的成绩,传播效果非常显著,有效实现了严肃主题新闻的软着陆。根据其官方微博统计显示,正是在2019年两会期间,其微博粉丝突破1000万大关,粉丝涨幅近50万。可见,“看看新闻 Knews”成功拓展了时政新闻短视频发展的方向,不仅有效提高了传播力,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特色。
  三、激活技术驱动——提升短视频的“科技感”
  在当下,不管是短视频还是其他的传播方式,都少不了技术的支撑,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像无人机、AR新闻、VR新闻、直播+弹幕互动等全新形态,已经成为短视频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叙事元素。上海广电融媒体中心凭借极强的时代前瞻性和信息敏感性,一直走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前列,通过自己独特的新闻生产创意和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同时还聘请专业的短视频制作团队,从人才技术方面出发,提升制作新闻短视频的技术水平,进而打造集科技感、时尚感、沉浸感为一体的短视频产品,使其新闻内容具备十分抢眼的视觉表现,凸显出其新闻短视频的特点。
  例如,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看看新闻Knews”推出了4集系列短视频集——《改革开放数说中国》。短视频《改革开放数说中国》在制作方面采用了全虚拟的前期拍摄与3D动画制作技术,将解说员融入3D动画之中,在数据的动态表达与呈现中将现在与往昔场景进行全面呈现,让受众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巨大改变,并采用多种动态可视化图表进行补充说明,赋予了抽象数据更多的人文色彩和情感溫度,最终取得极好的传播效果,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赞赏。   四、盘活生产流程——深化“大屏”“小屏”互动互哺
  当下,人们更加依赖于手机等移动客户端,而电视对人们的影响大不如从前。为此,2019年1月,上海广播电视融媒体中心对上海东方卫视新闻节目实施了整体转型升级,采用了“大屏+小屏”的融合方式进行发展。如今,“看看新闻Knews”和上海东方卫视双管齐下,“大屏”“小屏”互动互哺一体化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小屏端的崛起并未对中心大屏端产生明显冲击,反而形成了一种反哺机制,促进了传统广电新闻生产的升级转型,在大小屏深层联动中深化了媒体融合。如上海广电融媒体中心依托东方卫视、上海新闻综合频道和“看看新闻Knews”,在进博会期间进行了长达21.5小时的多屏同步直播。同时,在移动客户端上,先后推出了近700个短视频和图文报道,全面立体地为受众呈现了中国首届进博会的盛况,最终取得了总流量4.5亿+的良好成绩。
  再如,2019年1月移动终端推出《长江之恋》大型新闻系列报道,紧接着在东方卫视《东方新闻》节目中进行同步播出。视频发布后,立即在网上引起热烈反响,全网总浏览量突破1000万,《东方新闻》节目也因此实现了收视率的稳步提升,真正意义上践行了大小屏联动共同进步的战略方针与理念。这种融合方式不断深化“大屏”“小屏”互动互哺,以短视频为依托,以互联网终端为先,打通传统新闻采编环节存在的种种壁垒,构建了一条完整的内容生产链,实现了生产流程的再造优化,充分发挥了媒体融合的优势,打造了多屏联动、内容互补、联合传播的生态格局。
  五、融活传播渠道——深化“全屏覆盖”“全网分发”战略布局
  目前,“看看新闻Knews”的短视频产品不仅实现了多屏联动的全面覆盖,而且构建了全网分发的传播渠道体系,并积极拓展与海外社交媒体的合作。通过两大战略布局,进一步强化了其智能化、动态化、过程化、全效化的生产机制,实现了融合发展的新突破。另外,客户端还深入理解互联网的分发机制与流量逻辑,依托自身独特的直播优势,把新闻直播做成亮点,通过主播直播+弹幕互动方式,增强观众与新闻的互动性,实现有效传播。当下网络直播正处于市场风口,但网络直播泛娱乐的诉求,与主流新闻传播的价值追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看看新闻Knews”积极创新,坚持“有门槛”的新闻直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与地方多家委办局合作,推出了《舌尖上的安全》《质监在行动》《交通大整治》等网络直播主题,有效实现了新闻严肃性与直播娱乐性的内在平衡,在增进政策、媒体与受众的多维互动中,有效培育了自身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
  此外,其还凭借专业新闻团队的优势,推出了许多重大题材的直播,如进博会直播、首艘国产航母下水直播、国产水上飞机下水直播等,通过全屏覆盖、全网分发实现了迅速扩散传播。
  对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来说,短视频战略是其成功盘活的关键“棋眼”,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上海广电更加需要强化创新思维,加强资源整合优化,以短视频为突破口,以更大的力度、更宽的视角、更强的执行推动短视频融合传播发展。“看看新闻Knews”通过建立新的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改革,对当下其他媒体而言,是进行新媒体融合的一种良好范式。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升我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2&ZD02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昌博.进化:短视频大潮中媒体人转型痛点研究[J].传媒,2020(09).
  [2]尹绪彪.沉浸式短视频传播的语境体系构建[J].出版广角,2020(07).
  [3]徐杰,赵林云.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策略[J].青年记者,2020(08).
  [4]张芮昕,徐建华.5G时代政务短视频的传播与发展[J].青年記者,2020(08).
其他文献
2021年2月11日20∶00,一年一度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如约而至。充满新创意的艺术节目、融合新技术的炫丽舞美,为全球带来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盛宴,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在精彩纷呈的节目背后,“深度融合”是支撑这场文化盛宴的关键词。笔者通过对总台春晚播出前后(2021年2月11日14∶00—2月12日2∶00)国内外新闻资讯网站,国内视频网站、社交平台,以及YouTube、Twitter、F
期刊
2020年9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通过视频向全世界发出“春城之约”,将于2021年5月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大会。为了服务大会主题宣传,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2020年12月10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杂志社、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官渡区委、官渡区人民政府、昆明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2020中国融媒体发展论坛在昆明举行,主题
期刊
讲述黄河故事,深耕内容定力,传承文化自信,在“融合传播、转型发展、有用有效”理念的指引下,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河南广电”)2021年春节晚会“当潮不让·你好·牛”全网多平台话题累计讨论阅读量突破26亿次(数据截至2月18日),连续4天位列热搜榜单,其中《唐宫夜宴》《天地之中》《白衣执甲》等节目话题量更是居高不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转载点赞:当潮不让,你最中!2021年河南春晚亮点
期刊
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制作播出《春节联欢晚会》以来,春晚陪伴国民度过了39个春节,早已成为农历新年不可或缺的文化仪式之一。春晚一路从歌声与欢笑中走过,也从期待和争论中走过。特别是在媒体融合、受众分化、多元价值碰撞的当下,如何调剂悠悠众口实现雅俗共赏,如何让传统“年味”与时代精神相互呼应,从而有力实现正向引导与价值引领,成为当下春晚破局的重要关口。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合创新与用户
期刊
摘要:媒体在加快推进融合的过程中,加强区域协同宣传的顶层设计,为区域协同发展发挥宣传引领作用,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其应尽之责。承德广播电视台开展京津冀广播电视媒体聚焦承德易地采访活动,为交流媒体融合经验,加大区域协同宣传,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承德模式、做出了媒体贡献。  关键词:融合 协同 高质量发展 宣传引领  融合、协同、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既揭
期刊
摘要:贵州日报报刊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守主流媒体责任担当,以脱贫攻坚宣传报道统揽全局,调度精锐战队、部署精准战术、聚合传播平台、创新传播方式,推出一系列战术打法,抢占前线“桥头堡”、建强前沿“指挥所”、锻造“尖刀铁拳”、火力全开、扎实打好“全域战”,全面打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宣传总攻战,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坚强舆论保障。  关键词:脱贫攻坚 四力 宣传战
期刊
摘要:2019年是“国潮”文化快速发展的一年,人民日报策划团队通过精准规划和高效运作,在北京三里屯打造出爆红的“有间国潮馆”快闪店。场馆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点,通过五大核心创意展区,融合传统与时尚、技术与艺术,让大众感受到中国文化与国产品牌之间的融合碰撞,创造性地演绎了“国潮”新理念。  关键词:人民日报 国潮 传统文化 技术 艺术  2019年是“国潮”迅速高涨的一年,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在北京三里
期刊
摘要:在网络传播环境中媒介与记忆的关系日益丰富和复杂的背景下,新闻媒体报道中的“日记”化表达,不仅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叙事策略,甚至成为一种建构社会记忆的叙事范式。本文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疫情期间发布的16篇“抗疫日记”(每篇阅读量均为10万+)为分析样本,在厘清“文化记忆”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叙事情感物、历史建构物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揭示新闻媒体报道从交流记忆到文化记忆转化的叙事路径。  关键词:新华社
期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互联网正日益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核心场域,公众对于社会空间与情感生活的感知与理解已深深嵌入网络媒介之中。人工智能、5G、智能传感器、推荐算法、大数据、虚拟仿真等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正不断同时延伸网络媒体与公众的数据感知力、情感表达力以及社会连接力,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人脸识别、网络直播、在线教育、在线办公、远程医疗等网络应用几乎将所有公众都纳入网络空间之中。可以说,互
期刊
摘要:新闻漫画在传统媒体报道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既具有视觉艺术的美感,又具有时事评论的功能,是一种深受读者喜爱和认可的“可视化”新闻评论形式。《新华日报》开设了《漫说快评》专栏,以“漫画+简评”的形式创新发声,内容紧贴社会热点,主动设置评论议题,引领社会思考,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文明正能量。本文拟结合《新华日报·漫说快评》专栏报道实例,分析漫画传播与时事评论相结合的报道特点和效果,探索融媒体报道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