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境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and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
  当我们幸运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就不可避免地会与周围的环境产生联系,著名作家林清玄用富有哲理的语句阐释了他对“心”与“境”的领悟与认识。
  十八岁的我们即将走出校园,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请你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围绕“心与境”这一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主题鲜明,文体明确,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该题目属于阐释类材料作文。阐释即说明或表明,阐释类作文要求考生要对试题给定的对象做道理说明和道理用于实践的作用说明。
  很明显,这则材料里的“心与境”是需要阐释的对象,林清玄文章中的引句和对其解说的内容,是对“心与境”内涵阐释说明的一个例证。心,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心是本体,就是说心是心脏,这个心脏参与整个身体的运行;第二种,说的是心的意识功能,在中国古代,把心意识功能称之为禅,也可以这样说,中华文化就是禅的文化,心的文化。而在材料的语境里,“心”体现的应该是其对外在环境清晰感知并能做出合理判断,进而对人的自身行为发出积极指令的功能。境,可解释为疆界、地方、状况,可组词为境界、处境、境况。而在材料的语境里,“境”特指人所处的现实环境与状况。一个“与”字,把内在感觉与外在所处之境勾连了起来,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实际上又是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
  所谓“关系”,不外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状态,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某种性质的联系,有影响或重要性,对有关事物的作用和影响等。据此可知,“心与境”的关系也就不外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它们之间某种性质的联系,它们之间彼此的影响或重要性,而这几种关系的表现也就是考生为文思考的角度与方向。
  当一个考生明白于此,还不能保证他能写出优秀的考场应试文,因为上述解读还都是大而化之的理论说明,过于泛化,缺少了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就要求考生学会把上述理论具体化,因为具体化了的理论才具有了现实的指导性。
  怎样做才能使理论具体化?简而言之,理论明确,具有了特定性,就是具体化了。
  从“心与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角度来看,处逆境心可坚也可软,处顺境心可健也可瘫,这样,我们看到了逆境、顺境两个具体的人生境遇中可能出现的“心”的四种感知,这就是具体化。
  从“心与境”之间某种性质的联系角度来看,是心决定境还是境决定心,是和心的主体性质相关联的。心的主体是个有自省力、意志力、执行力的人,他就能主宰境而不被境牵引,反之,境就会主宰心,这也是具体化。
  从“心与境”之间彼此的影响或重要性角度来看,仍然是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才能说清二者的影响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道理,“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也有理,党员干部里的贪官就是“近朱者未必赤”的佐证,打入敌方内部的地下工作者就是“近墨者未必黑”的佐证,他们的表现都是他们内在的价值追求决定的,而不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这同样是具体化。
  是不是具有了上述条件,就能成就一篇考场优秀文?还不行。因为“十八岁的我们即将走出校园,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请你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这个限制性话语,明确了考生发表见解,一定是既要有自身的人生体验与感悟,又要与自己这个群体发生关联,这样,凡是站在了“十八岁”这一思维视角而写出的考场文,才是脱离了“假大空”“学生腔”的文章,而迈向了具有真情实感的思辨性强的生命文,才能被称作真正的考场优秀文。
  习作展示
  以心对境 踏歌而行
  天津一考生
  林清玄先生在《人生最美是清欢》一书中写道:“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寥寥数字却一语道破天机,心态不应由人所处的环境产生,而应根据我们自身对待外界际遇的态度生成。在不同环境中始终保持正确的心态,乃是前行之根本。
  文章从解读林清玄的文句入手,然后提出自己的主张“在不同环境中始终保持正确的心态,乃是前行之根本”,来路清晰。
  于艰难困厄之境,持平常心
  犹记儿时盛夏酷暑难耐,家中长辈却能手摇蒲扇泰然处之。彼时我尚且听不懂何为“心静自然凉”,长大后才渐渐理解所谓的“心静”,其实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平静面对外界种种不尽如人意的际遇,如郑燮笔下的劲竹一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种“持平常心”的智慧早已体现在几千年前《论语》中的一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中,它历经千年的检验仍在今天予我们以启迪:持平常之心,方可笑对苦难,迎来成功。
  小标题兼具分论点,既起结构切分作用,又能引领语段所论内容,一箭双雕。解释“心静”内涵,用郑板桥诗句和《论语》句例证分论点,说理举证融合,有说服力。以儿时所观长辈摇扇静对盛夏酷暑来牵引“心静”内涵,逻辑上不贴合。
  于问学求思之境,持进取之心
  “学不可以已”,在当今科技文化不断更新发展的社会环境下,“终身学习”早已不再是新鲜命题,而于还在求学阶段的我们而言,“不断学习”更是完善自身,迎接未来挑战的唯一途径。我们要秉承向学的信念,于书山求路,于学海泛舟。学习的本质即是不断突破自我,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迎来一次次蜕变与成长,待一朝破茧直上青云,奔赴辉煌。
  此段小标题形式上与上段一致,内在联系上却略显突兀。前面说“艰难困厄之境”要“持平常心”,这里承接“顺达平畅之境”也要“持平常心”,才有逻辑关联。一下子跳到自身求学上,导致论证思路不顺畅了。
  于文化交融之境,持包容之心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日益缩小,并向“地球村”的构想转化,同时出现的还有不同国家语言及文化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我们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举子,如今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世界正通过互联网等途径逐步呈现在我们眼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融合、兼收并蓄的代表。从唐朝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到明朝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沟通世界再到当今的“一带一路”,拉亚港、欧亚铁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持一颗包容之心,吸纳不同文化,走向世界。   这里能从文化交融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大境界。结合自身,结合当下语境说理,都是可赞赏之处。如果三个分论点层层推进,脉络清晰,就是优秀文了。
  境随心转,境由心生。以心对境,方能笑对风雨,踏歌而行。
  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清晰。
  【点评】
  文章结构完整,观点明确,语言通顺,能够符合考场作文的基础等级要求,给39分。能够有意识地选用分论点呼应全文观点,安排段落,结构意识鲜明。可惜全文的逻辑性欠清晰有致,并有举例欠准确之处,发展等级给4分。全文得分43分,属三类偏上。
  坚守本真
  天津一考生
  生活中, 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将内心的情感与外界融合。然而, 若被外物牵制过多,则会丧失本心。境随心转是圣贤,唯有坚守本心,方能活出本性。
  文章开篇以标题和观点呼应试题材料,并以“唯有……方能……”句式凸显其观点的不置可否,属于来路清晰的“提出问题”。
  坚守本真,即是成功后的谦卑与努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八十岁时仍许下愿望,而对稻田的查看也从不间断;“国华泰斗”齐白石先生在获奖后几易画风,对画技的提升认真严谨;“武侠之父”金庸先生在成为院长后又毅然辞职,对学问的追求精益求精。他们没有因为成功而停滞不前。相反,他们铭记初衷,并不断提升自我,摆脱他人的定义。淡泊名利,即是本心对外物的牵制。
  坚守本身,即是深陷桎梏时的勇敢与突破。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先生被称为“轮椅上的天行者”。渐冻症使他一点点失去了行动的能力,却没有限制他的思想。尽管身体被困在一方小小的轮椅上,他却用思维探索着浩瀚的宇宙,他还将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凝聚为一本著作——《时间简史》。无须言语,无须动作,他借助一颗满怀热情的心,完成了他一生的愿望。身体的病痛没有成为阻碍,这即是挣脱束缚,任心灵高飞的表现。
  坚守本真,即是富足安逸时的清俭与奉献。“2018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马旭是一位退休女軍人。尽管马旭夫妇的退休金足以支持他们安享晚年,但马旭与她的丈夫却每天过着清粥小菜的生活,而去年,他们取出了自己毕生的积蓄,并将其捐赠给了他们的家乡木兰县。他们一生坚守岗位,在应当享受的日子里依旧过着清俭的生活,甚至日常小菜也几乎都是自己种植所得。他们没有在富足的生活中失去本心,而是一心念着贫困家乡的发展,展示了作为军人内心的坚守与奉献。
  中间论证部分,段首起句以分论点形式对观点做了层进式解读:成功后仍谦卑努力、深陷肉身桎梏而无惧向上、富足安逸时却要自寻清俭,都是对坚守的准确解读,逻辑对应性强。具体论述时,边举例边分析,事例丰富,语言概括符合论说文语体要求。
  坚守本真, 谈何容易。在平淡的生活中,没有生死的抉择,也没有重大的突破等待解决,有的只是对生活小事的态度。不贪财慕利,满足当下的生活,即是坚守本心最好的选择。
  这里能够超越事例,做道理阐发,是点睛之笔,一下子提升了论说文的品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圣贤之人方能达此境界。在生活中,我们唯有坚守本真,才能从“境”的迷雾中寻到方向,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结尾明确了行为方向,这样,不是简单地重复观点,做形式上的“首尾呼应”,而是呼应的同时,也从“怎么办”的角度给读者以指引,此为“解决问题”。
  【点评】
  文章观点鲜明,材料充实丰富,结构完整有致,语句通顺,发展等级可以给满分40分。文章的观点从材料里生发而来,准确;说理部分,结合事例娓娓道来,分析得中肯,所举材料也具有现实性,语言表述具有概括性,发展等级给11分。全文得51分,属二类上。
  “以心驭境”方为贤
  天津一考生
  面对“心与境”到底谁是主宰的关系问题,作为一个有着理性认知的十八岁青年,我的回答是,“以心驭境”方为贤。
  开篇切题,并用双引号强调核心词语,用七言句表达观点,都是可圈可点之处。
  所谓“心”,在材料的语境里,应该是指它对外在环境清晰感知并能做出合理判断,进而对人的自身行为发出积极指令的功能。这里的功能是强调了“心”的积极意义,所以说是感知清晰、判断合理、指令正确。也就是说,一个人无论面对何种环境,只要你是一个有自省力、意志力、执行力的人,你就能主宰环境而不会被环境主宰。那些在逆境中不甘沉沦、努力把控自己人生的成功者,一如轮椅上的现代著名物理学家、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斯蒂芬·威廉·霍金,他们是对此最好的明证。
  也许有人会用“孟母三迁”的例子反驳我的看法,用它来证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俗谚的正确性,并得出外在环境对心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结论,我的回应是,彼时的孟子尚在年幼,他不是一个有自省力、意志力、执行力的人,而他的监护人孟母,恰恰具有自省力、意志力、执行力,她清醒地认识到“所近于墓”“居市旁”“近于屠”这三处之所,都不利于年幼的孟子“习礼”,便不厌其烦,三迁其所,最终定居“学宫之旁”,由此成就了“亚圣”孟子。此例进一步说明,只有行为主体具有了理性认知,才不会惧怕外在环境的影响作用,因为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他绝不会被环境所牵,他会顺境不自满,逆境不沉沦,永远做环境的主人。
  对话题中的“心”作理性阐发,界定清楚它在本文中的内涵意义所在,这样,后面的例证分析才有标准,理与据相互印证,此之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这才是议论文的正确写法。
  所谓“环境”,即是“心”所处的现实境遇与状况。在这里,现实性起着约束作用。也就是说,现实境遇与状况一旦摆在了“心”的面前,它就是固化的,不可更易的,承认了这一点,那么,“心”的作用才有讨论的意义。《愚公移山》的寓言大家都了解,太行、王屋二山就摆在愚公的家门前,年且九十的愚公深知只有挖山不止才能解决掉这个交通大碍,所以他发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宏愿,用决心和行动来解决现实困境,结果他吓坏了山神,感动了天帝,提前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有人会说,愚公傻,为何不搬家?初听此言,似乎觉得有道理。细究起来,我们会发现,离开艰苦的环境,奔向幸福之地,那代价一定会比挖山容易吗?哪个现代化大都市的生存门槛会低呢?从这个意义上说,敢于正视环境的客观性,并理性看待它,才是“心”之职责所在。
  对话题中的“境”作理性阐发,写法类同上一段。这一部分论证时,为了说理的周严,都假设了反向意见,并以商讨的口吻,给予有理有据的辩驳,体现了思辨的智性与趣味性。
  “心与境”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内外因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青年人才不会抱怨没有降生在一个富贵之家,没有长在一个发达的现代国家,没有遇到一群能够给自己无私帮助的人群,一味地奢望环境给自己带来荫蔽,而不去思考自己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应把“心”之作用发挥好,从而让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一段从内外因关系的角度,对“心与境”作本质属性阐发,并结合青少年群体作现实勾连,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是论述的“点睛之笔”。
  是不是明白于此,我们的未来之路就会变得更加通畅?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深知,“以心驭境”方为圣贤。
  呼应开篇,开合有致。
  【点评】
  文章基础等级给40分。观点能从材料里提取,具有很强的应试文写作意识,论理结合古今事例展开论述,娓娓道来,不空洞,不生硬;尤其是正反论述时,结合自身群体反思,使文章的论述针对性增强;而“读者意识”的存在,又使行文语言亲切自然,如话家常,所以发展等级给18分。全文得58分,属一类上。
其他文献
起初的丑小鸭其实没有梦,它也并未为自己的命运设计任何轨道,然而一个生命种种的需要推动着它不断地继续前行。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春天就来了;走着走着就会跑了,最后竞也会飞了;走着走着就离开了那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离开了种种鸭们的标准,进入了属于自己的天鹅世界。  一只成年的鹤站在鸡群中,很容易见出高低;而把一只刚刚出生的天鹅放在鸭群里,又会发生什么呢?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早已深深扎根于我们童年时候的心里
期刊
斐波那契的兔子呀:高中班主任说,人格独立的前提是经济独立。  李猫咪啊:不要干什么都觉得不好意思、丢人,其实只有你自己是这样想的,其他人要不就是没注意,要不就是不在意。所以我们要把脸皮放厚,这个社会不允许内向的人内向。  下礼拜去西藏:记得白岩松说过:“放轻松点,你的人生没那么多观众。”  热血沸腾的三华李:朋友的书法老师说:“我不在乎你们对我的评价,因为你不是我们这个圈子的人,所以你的评价不会对
期刊
周末,是值得期待的日子。因为上了寄宿高中,我周末才能回家,而一向在外忙碌的爸爸也会在周末休息在家,妈妈便会做咸茶,说要犒劳犒劳家庭“吃货”。  长长的筱麦菜和蒜叶被妈妈的巧手切成一片片,摆在瓷盘里。猪肉、香菇、虾米、花生,都整整齐齐地拥在盘子里。开火下油,待到油温微热,放下几块猪皮,“刺啦”一声,冒起白烟,猪皮在油锅里渐渐收缩,变得焦黄时捞出盛盘,这时再把青菜倒入,稍烫一下便盛出,盛出时在晕着光渍
期刊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和卷III、浙江卷、北京卷作文题,出现了单个事件或多个事件并以时间为线索组合的材料作文题。这类作文题不再仅仅关注某个单一的社会热点,那我们要如何进行审题立意才不会偏题、跑题呢?  这类社会热点材料作文题,按照试题提供的材料的形式与内容,大体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以及有争议的事例。看待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要在立意上不偏题、不跑题,有独到之处,就
期刊
【导语】  作家李准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作时如能抓住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环境的某一细微特征进行具体而细致的描绘,就能刻画出典型的人物,比如《人间喜剧》里贪婪吝啬的葛朗台、《儒林外史》里中举后喜极而疯的范进、《阿Q正传》里让人既爱又恨的阿Q……这些形象无不都是依靠细节刻画出来的。  【技法导航】  1.描外貌,抓住
期刊
【编者按】  《家》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的巨匠地位。本期推荐《家》,带大家一起走进那个封建大家庭,让大家认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以及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同时从觉醒和抗争的青年一代身上获取希望和力量。【一句话推荐】  高家公馆和红楼世界,本质上都是一代人的喧嚣岁月。里面有爱恨情仇,有生离死别。琴在书中说:“我不要走这条路,我要走新的路。”时光不停歇它的脚步,每个时代的人,
期刊
风散墨花香  人一生的命运是难以预测的,在执教金鳌文学社之前,我以为我会成为一名作家。和一群文学社的孩子们一起摸爬滚打了7年后,我终于意识到,其实我在引导孩子走上文学之路方面可能更有天赋。  我是一个不善交际的人,在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常常显得无力,但我热爱写作,我也真诚地希望能给更多的文学青年以些微的经验指导。因此每当我与文学社社员一起谈文学的时候,总觉得少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顾忌,可以一展所长
期刊
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逃离意味着懦弱、无能,意味着逃避现实。然而有时逃离是一种明智的抉择。《玩偶之家》的娜拉毅然逃离了耻辱的“玩偶之家”,这是她摆脱“玩偶”地位,追求独立人格的一种抗争。而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一次又一次的逃离,给了我不同的人生启示。  怀揣着希望,弱小的简·爱只身逃离了盖茨黑德,到四十里外的罗沃德学校,开始新的生活。在她看来,“上学是彻底变换环境,意味着一次远行,意味着踏上新的
期刊
陈海峰,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盐城市教育系统作家协会首届理事,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观摩课二等奖。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等语文刊物发表论文多篇。2016年主编校本教材《盐城俗语》,已被多所学校使用。2018年,主编《高中生阅读诗歌篇》(江苏省人民出版社出版)。  近来我让学生练习了一
期刊
【关注】  1988年3月16日,第6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有一部参选电影,毫无疑问获得了当晚全场的关注,乃至惊叹。  因为它一举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  整整9项大奖。  在奥斯卡整个颁奖历史上,有三部电影曾获得过11项大奖(《宾虚》《泰坦尼克号》和《指环王3》),有一部电影获得过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