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并从结合国家政策进行教学与结合生活案例进行教学这两方面论述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道德与法治 运用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153-02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已在大部分学科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其中扮演传授知识者的角色,将真实的生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教材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做到活用生活案例,并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教学,就能够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活起来。本文现谈谈笔者近年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的体会。
一、结合国家政策进行教学
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学科不同,该课重点关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在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应选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看得见、听得到的生活实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自己收集、整理的社会生活事例融入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中,从而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运用案例教学能使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变高效。新课标推行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材内容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心理,选取的教材内容也尽可能贴近生活,避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枯燥内容产生畏难情绪,让学生喜爱和接纳道德与法治课。初中思品与法治课的教师要解放思想,解除思想束缚,积极拓展教学资源,提升专业视野,积极观察、思考、收集、整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并将案例有效地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正如笔者教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六单元第十八课《东西南北》第二节《合作与发展》的内容时,不仅运用了教材的案例内容,还引入了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内容。在课堂上引入国家当前发展战略内容使学生感到教学案例与时俱进,进而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中有关“经济全球化作用”的理解。
二、结合生活案例进行教学
教师在运用生活中的案例讲解教材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是教师本身要注重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把握案例信息的能力。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运用各种科技手段进行交流、沟通、收集信息热点已成为现代潮流趋势,教师如果不及时地更新教学案例,或是不主动积极地增加新的知识,那么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就很难富有时代气息,对学生的课堂吸引力将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就会降低。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需要掌握新技术,应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学会运用视听设备,掌握接收、筛选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此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把课上好上活,把握上课节奏。例如,在教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有关《为什么要尊敬老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运用远程教学手段,播放互联网资源中有关广西河池市都安中学莫振高老师的先进事迹,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内化。
二是在收集、选择运用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把握政治立场的正确。正确的思想导向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灵魂,选用案例应具有正能量。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理解老师》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把事先准备好的本县优秀教师那坡县坡荷乡果亮村完小黄志武老师的先进事迹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在阅读黄老师的事迹中得到教育,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学会尊师重教,也明白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每个学生应学会尊敬老师,在与老师交往时,要做到谦虚、恭敬、有礼貌,關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三是注重导入本土实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案例作为教学的载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法律初探》中有关“违法犯罪”的内容为例,笔者选取本县典型犯罪案例(原那坡县县长汤某某在2012年到2015年担任百色市平果县委副书记以及百色市那坡县委副书记、县长期间,滥用职权,累次非法接受属下、他人财物113.95万元,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终法庭判处汤某某有期徒刑5年)。将该案例呈现给学生后,笔者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观点分析汤某某犯罪的事实,并向学生提问:“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案例中体现哪些方面的犯罪的特征?为什么要惩治犯罪分子?”本土案例是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选取本土案例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其学科思维和素养。
四是教师授课所选取的案例要尽可能地反映学校生活特色。只要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联系,教师就要及时地挖掘、整理并有效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当中。如果教师使用的这些事例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学生会感到很新鲜从而充满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有关《少年的权利》内容时,讲解有关“保护隐私权”的知识时,可以引入学生在学校常遇到的情况,如有些学生偷听别人对话、偷看他人手机短信、偷拆别人信件等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不良现象;在学习“维护人格尊严”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校园里普遍存在的给同学安花名、起外号、倚强凌弱欺负人等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现象。学生通过讨论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这样收到的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只要选取的案例得当,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果。
(责编 周伟琳)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道德与法治 运用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153-02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已在大部分学科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其中扮演传授知识者的角色,将真实的生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教材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做到活用生活案例,并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教学,就能够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活起来。本文现谈谈笔者近年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的体会。
一、结合国家政策进行教学
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学科不同,该课重点关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在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应选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看得见、听得到的生活实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自己收集、整理的社会生活事例融入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中,从而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运用案例教学能使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变高效。新课标推行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材内容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心理,选取的教材内容也尽可能贴近生活,避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枯燥内容产生畏难情绪,让学生喜爱和接纳道德与法治课。初中思品与法治课的教师要解放思想,解除思想束缚,积极拓展教学资源,提升专业视野,积极观察、思考、收集、整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并将案例有效地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正如笔者教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六单元第十八课《东西南北》第二节《合作与发展》的内容时,不仅运用了教材的案例内容,还引入了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内容。在课堂上引入国家当前发展战略内容使学生感到教学案例与时俱进,进而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中有关“经济全球化作用”的理解。
二、结合生活案例进行教学
教师在运用生活中的案例讲解教材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是教师本身要注重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把握案例信息的能力。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运用各种科技手段进行交流、沟通、收集信息热点已成为现代潮流趋势,教师如果不及时地更新教学案例,或是不主动积极地增加新的知识,那么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就很难富有时代气息,对学生的课堂吸引力将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就会降低。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需要掌握新技术,应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学会运用视听设备,掌握接收、筛选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此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把课上好上活,把握上课节奏。例如,在教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有关《为什么要尊敬老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运用远程教学手段,播放互联网资源中有关广西河池市都安中学莫振高老师的先进事迹,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内化。
二是在收集、选择运用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把握政治立场的正确。正确的思想导向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灵魂,选用案例应具有正能量。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理解老师》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把事先准备好的本县优秀教师那坡县坡荷乡果亮村完小黄志武老师的先进事迹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在阅读黄老师的事迹中得到教育,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学会尊师重教,也明白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每个学生应学会尊敬老师,在与老师交往时,要做到谦虚、恭敬、有礼貌,關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三是注重导入本土实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案例作为教学的载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法律初探》中有关“违法犯罪”的内容为例,笔者选取本县典型犯罪案例(原那坡县县长汤某某在2012年到2015年担任百色市平果县委副书记以及百色市那坡县委副书记、县长期间,滥用职权,累次非法接受属下、他人财物113.95万元,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终法庭判处汤某某有期徒刑5年)。将该案例呈现给学生后,笔者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观点分析汤某某犯罪的事实,并向学生提问:“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案例中体现哪些方面的犯罪的特征?为什么要惩治犯罪分子?”本土案例是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选取本土案例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其学科思维和素养。
四是教师授课所选取的案例要尽可能地反映学校生活特色。只要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联系,教师就要及时地挖掘、整理并有效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当中。如果教师使用的这些事例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学生会感到很新鲜从而充满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有关《少年的权利》内容时,讲解有关“保护隐私权”的知识时,可以引入学生在学校常遇到的情况,如有些学生偷听别人对话、偷看他人手机短信、偷拆别人信件等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不良现象;在学习“维护人格尊严”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校园里普遍存在的给同学安花名、起外号、倚强凌弱欺负人等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现象。学生通过讨论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这样收到的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只要选取的案例得当,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果。
(责编 周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