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认知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数学是一门相对复杂的学科,抽象概括性和思维逻辑性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难题,需要在全面且深入的学习参与中,不断提升其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小学正是基础培养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长期稳定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当下的学习效率,也为长远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为良好师生互动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创造条件。以下将结合实践经验,对有效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进行经验分享,希望能发挥借鉴参考价值。
一、注重作业布置,潜移默化中实现习惯培养
学生的数学学习包括课上和课下两个环节,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课堂环节中教师的指导和监督相对更加全面到位,课下环节相对来说具有更多的空白和可培养空间。在以前,整体的教学理念认知都偏向于课堂教学,教师的讲解教学,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得到广泛的落实。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自学实践探索,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良好的习惯培养。
比如教师要落实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要求,引导他们不断探索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并对个人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产生科学的认识,通过自我调整和策略改进,进而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成长。以“倒数的认识”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单的方式,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教材解读和实践练习等方式,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认知体系的重新构建,从而对倒数的意义和求解方法产生正确的认识,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另外,由于学习经验的局限性,学生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此,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就此进行经验总结,哪些是独立完成的部分,哪些不能独立完成,并进行原因探究,从而进行学习活动的调整,不断提高自学效果。还有,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适用于所有学科的学习活动当中,数学知识体系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知识回顾和错题整理活动,以作业的形式强化对学生的约束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良好的习惯培养。
二、注重方法指导,实践探索中提升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关键在于有效的知识理解,明确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进而提高灵活应用的能力。学生的自学习惯培养,也以思维理解能力提升为重点培养内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在实践参与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在科学教学方法的启发和帮助下,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要全面落实学生的实践探索,认真观察学生的探索表现,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而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从而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比如在圆锥体积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情境创设,展示圆柱形的沙堆,并逐步削减成同底面同高的圆锥形,让学生对圆锥体的体积进行感知和猜想。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指明了方向,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然后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继续借助模型教具进行操作论证,总结归纳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而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成功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进行猜想、操作、交流分享等,促进思维的发散和创新,有利于深化认知,不断提升学习能力。還有,由于学生的学习经验有限,加上个体思维差异的显著特点,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突破思维认知的瓶颈,进而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注重科学点评,兼收并蓄中提升学科素养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良好的自学效果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审美体验,感知数学学科的魅力,从而以更加自觉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学习活动进行科学点评,本来就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也可以借此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进行科学全面的点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进一步养成,并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比如同样在倒数的认识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随后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随后在交流互动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前反馈,以及观察他们的课堂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还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展开互评和自评活动,从而使评价方向更加全面和客观。学生根据点评意见,进一步优化习惯培养,进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为长远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刚.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32).
[2] 范温洁.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 2013(18).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小学正是基础培养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长期稳定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当下的学习效率,也为长远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为良好师生互动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创造条件。以下将结合实践经验,对有效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进行经验分享,希望能发挥借鉴参考价值。
一、注重作业布置,潜移默化中实现习惯培养
学生的数学学习包括课上和课下两个环节,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课堂环节中教师的指导和监督相对更加全面到位,课下环节相对来说具有更多的空白和可培养空间。在以前,整体的教学理念认知都偏向于课堂教学,教师的讲解教学,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得到广泛的落实。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自学实践探索,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良好的习惯培养。
比如教师要落实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要求,引导他们不断探索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并对个人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产生科学的认识,通过自我调整和策略改进,进而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成长。以“倒数的认识”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单的方式,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教材解读和实践练习等方式,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认知体系的重新构建,从而对倒数的意义和求解方法产生正确的认识,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另外,由于学习经验的局限性,学生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此,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就此进行经验总结,哪些是独立完成的部分,哪些不能独立完成,并进行原因探究,从而进行学习活动的调整,不断提高自学效果。还有,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适用于所有学科的学习活动当中,数学知识体系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知识回顾和错题整理活动,以作业的形式强化对学生的约束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良好的习惯培养。
二、注重方法指导,实践探索中提升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关键在于有效的知识理解,明确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进而提高灵活应用的能力。学生的自学习惯培养,也以思维理解能力提升为重点培养内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在实践参与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在科学教学方法的启发和帮助下,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要全面落实学生的实践探索,认真观察学生的探索表现,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而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从而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比如在圆锥体积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情境创设,展示圆柱形的沙堆,并逐步削减成同底面同高的圆锥形,让学生对圆锥体的体积进行感知和猜想。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指明了方向,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然后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继续借助模型教具进行操作论证,总结归纳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而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成功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进行猜想、操作、交流分享等,促进思维的发散和创新,有利于深化认知,不断提升学习能力。還有,由于学生的学习经验有限,加上个体思维差异的显著特点,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突破思维认知的瓶颈,进而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注重科学点评,兼收并蓄中提升学科素养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良好的自学效果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审美体验,感知数学学科的魅力,从而以更加自觉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学习活动进行科学点评,本来就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也可以借此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进行科学全面的点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进一步养成,并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比如同样在倒数的认识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随后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随后在交流互动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前反馈,以及观察他们的课堂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还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展开互评和自评活动,从而使评价方向更加全面和客观。学生根据点评意见,进一步优化习惯培养,进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为长远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刚.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32).
[2] 范温洁.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 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