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研究,以趣味性教学为核心,从将生活中的趣味数学知识有效融入到课堂、推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增加数学课堂趣味实践探索活动三方面制定有效策略,达到创新数学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趣味设计;思维能力;实践探索
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从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积极转化,在课堂教学中增添趣味性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趣味游戏以及情景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此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无形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积累更多数学学习经验,为后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奠定基础。趣味性教学实际应用必须以有效的策略为载体,这方面是数学教学创新的重点。
一、将生活中的趣味数学知识有效融入到课堂
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小学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注意力等都不够理想,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相融合,制定有效的趣味性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数学知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项为载体,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降低,便于理解。充分发挥出生活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客观联系,设定多元化教学模式,发挥出趣味教学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与探索等优势。学生面对生活化的数学知识能够产生去学习与研究的冲动,并且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再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得以巩固[1]。
如,北大师版小学四年级《图形分类》教学中,根据帮助学生整理图形、认识图形、识别图形特征、掌握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稳定性等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教案设计中,增加生活中的图形物品,尽量选择学生经常接触的物品,例格尺、橡皮、饼干盒、书本、积木、桌子、金字塔图片、警示牌等。并且选择适合的物品为学生展示。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将教师准备的物品图片进行分类。“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将这些图片进行分类,按照你们想象的图形类别开始?”学生在相互讨论下进行分类,随后给出分类理由,这期间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为学生讲解因为图形分辨所产生的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之引出图形的类别特征。所谓趣味性教学,并非在课堂上为学生讲笑话或者单純的组织游戏等,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制造趣味氛围,提高学生的活跃度,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图形的特征,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教师提到的图形物品能够第一时间想到,并且为家长和朋友讲解,这样才能达到趣味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二、推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学生来讲,思考问题大部分以教师指导的角度展开,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转换数学思维,从其他角度解决问题。对此数学趣味性教学课堂设计中,提高对思考契入点多角度分析能力。数学知识点涉及范围广,但是知识点的应用十分具体且明确。教师在进行趣味课堂设计中,利用问题作为引导学生思考的载体,凸显出问题从不同角度下所展现的多变性,学生能够从其他方面思考数学内容,抓住思考的关键点,并且寻找到解题答案,从中体会到数学知识探索的乐趣。
例如: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教师在讲解这道题期间,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此题中涉及的知识点,考验学生对乘除法的应用。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并且加以讨论。此题解题学生需要从已知条件展开,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在思考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同时还能够体会到解题思考中得到答案成果的喜悦。
三、增加数学课堂趣味实践探索活动
趣味性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积极在数学课堂中增加趣味实践活动,以此环节学生数学知识学习中的疲劳感,并且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趣味性的知识元素,丰富课堂教学结果,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探索,完成教师布置的趣味知识学习任务[2]。学生在相互合作与帮助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创新性思维,更加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趣味性数学教学是创新数学教育,锻炼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制定多元化课堂教学结构,组织趣味性数学实践活动,利用学生对数学习题思考与练习的契机,更好的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营造更加轻松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珠妹. 趣味性教学策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文存阅刊, 2018(19):85-85.
[2]孙锦玲.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6).
关键词:数学教学;趣味设计;思维能力;实践探索
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从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积极转化,在课堂教学中增添趣味性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趣味游戏以及情景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此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无形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积累更多数学学习经验,为后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奠定基础。趣味性教学实际应用必须以有效的策略为载体,这方面是数学教学创新的重点。
一、将生活中的趣味数学知识有效融入到课堂
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小学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注意力等都不够理想,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相融合,制定有效的趣味性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数学知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项为载体,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降低,便于理解。充分发挥出生活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客观联系,设定多元化教学模式,发挥出趣味教学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与探索等优势。学生面对生活化的数学知识能够产生去学习与研究的冲动,并且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再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得以巩固[1]。
如,北大师版小学四年级《图形分类》教学中,根据帮助学生整理图形、认识图形、识别图形特征、掌握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稳定性等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教案设计中,增加生活中的图形物品,尽量选择学生经常接触的物品,例格尺、橡皮、饼干盒、书本、积木、桌子、金字塔图片、警示牌等。并且选择适合的物品为学生展示。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将教师准备的物品图片进行分类。“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将这些图片进行分类,按照你们想象的图形类别开始?”学生在相互讨论下进行分类,随后给出分类理由,这期间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为学生讲解因为图形分辨所产生的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之引出图形的类别特征。所谓趣味性教学,并非在课堂上为学生讲笑话或者单純的组织游戏等,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制造趣味氛围,提高学生的活跃度,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图形的特征,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教师提到的图形物品能够第一时间想到,并且为家长和朋友讲解,这样才能达到趣味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二、推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学生来讲,思考问题大部分以教师指导的角度展开,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转换数学思维,从其他角度解决问题。对此数学趣味性教学课堂设计中,提高对思考契入点多角度分析能力。数学知识点涉及范围广,但是知识点的应用十分具体且明确。教师在进行趣味课堂设计中,利用问题作为引导学生思考的载体,凸显出问题从不同角度下所展现的多变性,学生能够从其他方面思考数学内容,抓住思考的关键点,并且寻找到解题答案,从中体会到数学知识探索的乐趣。
例如: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教师在讲解这道题期间,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此题中涉及的知识点,考验学生对乘除法的应用。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并且加以讨论。此题解题学生需要从已知条件展开,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在思考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同时还能够体会到解题思考中得到答案成果的喜悦。
三、增加数学课堂趣味实践探索活动
趣味性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积极在数学课堂中增加趣味实践活动,以此环节学生数学知识学习中的疲劳感,并且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趣味性的知识元素,丰富课堂教学结果,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探索,完成教师布置的趣味知识学习任务[2]。学生在相互合作与帮助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创新性思维,更加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趣味性数学教学是创新数学教育,锻炼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制定多元化课堂教学结构,组织趣味性数学实践活动,利用学生对数学习题思考与练习的契机,更好的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营造更加轻松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珠妹. 趣味性教学策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文存阅刊, 2018(19):85-85.
[2]孙锦玲.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