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结合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与SCP理论,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沿海五省(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以及山东)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实证研究与横向对比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文化创意;竞争力;熵权-TOPSIS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053
1 引言与文献综述
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已经造成了资源要素的“高消耗”“高污染”等一系列能源以及生态环境问题,而文化创意产业其低消耗、无污染的特征更符合绿色经济的发展,其产业渗透性也能对其他传统产业产生影响,增加文化附加值。
对于竞争力的经济学阐述有很多,金培(2002)认为竞争力的本质则是生产效率或生产率,[1]对于产业竞争力的描述最有影响力的便是迈克尔·波特对其的定义,其认为产业竞争力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某产业能够提供更为有效的生产与销售,并获得持续盈利的能力,[2]该竞争力更多的是一种长久的竞争优势。雷原、赵倩(2015)等通过投入产出效率对68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效率;[3]张洁(2011)通过构建产业绩效衡量框架来研究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绩效。[4]也有很多学者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或者从其他方面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郑峰(2014)从SCP产业组织理论视角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5]
本文将结合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与SCP产业组织理论以沿海五省为例对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论证,并将其分为潜在竞争力与现实竞争力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法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产业竞争力是一种综合实力,“钻石模型”提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辅助行业与企业战略以及政府和机遇是形成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哈佛学派的SCP理论认为市场结构能够改变企业的行为,从而影响到市场的绩效。[6]
本文将竞争力分为潜在竞争力与现实竞争力两个方面,具体指标体系详见表1。
2.1 产业发展环境
基础设施的建立能培养人们的文化消费偏好,消费者偏好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够代表市场的需求能力,市场需求越大越易促进产业的发展;产业之间均会有联动作用,尤其是相关产业之间这种联动效应更加明显,金融业与制造业的发展能够给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资金与生产保障。
2.2 产业成长能力
技术、制度、生产要素的投入均能影响经济增长。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精髓,创新的投入不仅代表技术也代表着创新能力的潜在提升;制度对于经济的增长能够起到乘数效应,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本文通过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出来代替。
2.3 产业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是衡量一个产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也体现着产业发展的合理性,也是产业竞争力获取盈利能力的一个体现。
2.4 产业规模
产出是产业竞争力的一个显性体现,产出越大,代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可能性越大;且文化创意产业最为重要的是创意人才的投入,更为注重的是创意的发展,该产业规模指标则由人才进入到该产业的比例以及企业法人数来衡量。
4 沿海五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对比与差异分析
根据表2中测得的结果,从总体上看,广东在五省中竞争力最优;从潜在竞争力上看,江苏最有发展潜力;从现实竞争力来看,广东排名第一。江苏在产业发展环境与产业成长能力方面均占据首位;在生产效率与产业规模上,广东拔得头筹,尤其是在产业规模上,广东以B值为零的绝对优势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浙江不论是产业发展环境还是生产效率以及产业规模上均领先于山东,但浙江的成长能力却后劲不足,以至于其总排名靠后;而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福建省均以较大的差距名落其后。
根据表1中各指标的权重可以看出,资金的投入(C6)相较于其他的指标来说占绝大份额,是唯一一个超过了0.1的指标,产业贡献率(C10)、专利数(C12)、产业增加值(C14)、人才投入(C7)和消费者偏好(C1)占权重较大,所以本文将结合表3中列出的沿海五省上述指标的现状进行具体对比分析。
虽然广东的资金投入居中,但是人才投入的量318.17万人仅比第二位就多出了136.38万人,由此可以看出人才投入对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广东的产业增加值是其他省份的倍数级,表明其产业规模的优势,其产业经济贡献率也占据首位,其他省份难以望其项背;专利数21295项,远远高于其他省份,这也表明了技术创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促进作用。
而山东即使在资金投入上以2221.99亿元的投入量占据第一,但山东在专利创新成果以及人才投入上非常不足,消费者对于文化消费的偏好也是最低的。尤其在创新成果转化率上,山东R&D经费的投入为54.19万元,较江苏的49.3万元高,但其专利数却远远低于江苏。
江苏在创新结果与消费者文化消费的培育上均有很大优势,资金投入也较广东力度大,尤其政府财政支出以173.54亿元远远领先其他省份,足以可见江苏政府相对于其他省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促使其拥有强大的成长能力。
浙江在其他方面均有优势,尤其是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金融业方面中有强势甩开第二的绝对优势,但在资金投入上,即使浙江金融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资金投入仍不足以推动产业的大力发展,也导致其产业成长能力靠后,最终影响其竞争力。
5 结论与建议
第一,要发展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品牌,提升产业规模。产业规模能够产生很多额外的经济效益,发挥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效应;第二,要注重人才、资金与创新的投入,促进产业成长能力、增强产业生产效率;第三,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培育产业新的增长活力 产业成长能力是竞争力的后续动力。一个产业想要一直保持其竞争力就必须要有持续发展力,竞争力更是一种持续盈利能力、长久优势。产业竞争力是各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广东能够取得第一的缘由,是因其产业规模、人才投入、技术创新导致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从江苏人才投入的不足以及山东因为存在科技转化率偏低导致其竞争力的落后均可以看出,要权衡各方面因素的发展,不能只抓住其一而轻视其他因素。
参考文献:
[1]金碚.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J].经济管理,2002(2).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雷原,赵倩,朱贻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效率分析——基于68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5(3).
[4]张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2).
[5]郑峰.基于SCP范式的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1).
[6]丹尼斯·W.卡尔顿,杰佛里·M.佩洛夫.现代产业组织(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邱菀华.管理决策与应用熵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8]乔永辉.一种基于TOPSIS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6(9).
[关键词]文化创意;竞争力;熵权-TOPSIS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053
1 引言与文献综述
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已经造成了资源要素的“高消耗”“高污染”等一系列能源以及生态环境问题,而文化创意产业其低消耗、无污染的特征更符合绿色经济的发展,其产业渗透性也能对其他传统产业产生影响,增加文化附加值。
对于竞争力的经济学阐述有很多,金培(2002)认为竞争力的本质则是生产效率或生产率,[1]对于产业竞争力的描述最有影响力的便是迈克尔·波特对其的定义,其认为产业竞争力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某产业能够提供更为有效的生产与销售,并获得持续盈利的能力,[2]该竞争力更多的是一种长久的竞争优势。雷原、赵倩(2015)等通过投入产出效率对68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效率;[3]张洁(2011)通过构建产业绩效衡量框架来研究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绩效。[4]也有很多学者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或者从其他方面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郑峰(2014)从SCP产业组织理论视角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5]
本文将结合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与SCP产业组织理论以沿海五省为例对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论证,并将其分为潜在竞争力与现实竞争力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法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产业竞争力是一种综合实力,“钻石模型”提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辅助行业与企业战略以及政府和机遇是形成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哈佛学派的SCP理论认为市场结构能够改变企业的行为,从而影响到市场的绩效。[6]
本文将竞争力分为潜在竞争力与现实竞争力两个方面,具体指标体系详见表1。
2.1 产业发展环境
基础设施的建立能培养人们的文化消费偏好,消费者偏好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够代表市场的需求能力,市场需求越大越易促进产业的发展;产业之间均会有联动作用,尤其是相关产业之间这种联动效应更加明显,金融业与制造业的发展能够给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资金与生产保障。
2.2 产业成长能力
技术、制度、生产要素的投入均能影响经济增长。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精髓,创新的投入不仅代表技术也代表着创新能力的潜在提升;制度对于经济的增长能够起到乘数效应,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本文通过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出来代替。
2.3 产业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是衡量一个产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也体现着产业发展的合理性,也是产业竞争力获取盈利能力的一个体现。
2.4 产业规模
产出是产业竞争力的一个显性体现,产出越大,代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可能性越大;且文化创意产业最为重要的是创意人才的投入,更为注重的是创意的发展,该产业规模指标则由人才进入到该产业的比例以及企业法人数来衡量。
4 沿海五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对比与差异分析
根据表2中测得的结果,从总体上看,广东在五省中竞争力最优;从潜在竞争力上看,江苏最有发展潜力;从现实竞争力来看,广东排名第一。江苏在产业发展环境与产业成长能力方面均占据首位;在生产效率与产业规模上,广东拔得头筹,尤其是在产业规模上,广东以B值为零的绝对优势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浙江不论是产业发展环境还是生产效率以及产业规模上均领先于山东,但浙江的成长能力却后劲不足,以至于其总排名靠后;而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福建省均以较大的差距名落其后。
根据表1中各指标的权重可以看出,资金的投入(C6)相较于其他的指标来说占绝大份额,是唯一一个超过了0.1的指标,产业贡献率(C10)、专利数(C12)、产业增加值(C14)、人才投入(C7)和消费者偏好(C1)占权重较大,所以本文将结合表3中列出的沿海五省上述指标的现状进行具体对比分析。
虽然广东的资金投入居中,但是人才投入的量318.17万人仅比第二位就多出了136.38万人,由此可以看出人才投入对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广东的产业增加值是其他省份的倍数级,表明其产业规模的优势,其产业经济贡献率也占据首位,其他省份难以望其项背;专利数21295项,远远高于其他省份,这也表明了技术创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促进作用。
而山东即使在资金投入上以2221.99亿元的投入量占据第一,但山东在专利创新成果以及人才投入上非常不足,消费者对于文化消费的偏好也是最低的。尤其在创新成果转化率上,山东R&D经费的投入为54.19万元,较江苏的49.3万元高,但其专利数却远远低于江苏。
江苏在创新结果与消费者文化消费的培育上均有很大优势,资金投入也较广东力度大,尤其政府财政支出以173.54亿元远远领先其他省份,足以可见江苏政府相对于其他省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促使其拥有强大的成长能力。
浙江在其他方面均有优势,尤其是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金融业方面中有强势甩开第二的绝对优势,但在资金投入上,即使浙江金融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资金投入仍不足以推动产业的大力发展,也导致其产业成长能力靠后,最终影响其竞争力。
5 结论与建议
第一,要发展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品牌,提升产业规模。产业规模能够产生很多额外的经济效益,发挥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效应;第二,要注重人才、资金与创新的投入,促进产业成长能力、增强产业生产效率;第三,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培育产业新的增长活力 产业成长能力是竞争力的后续动力。一个产业想要一直保持其竞争力就必须要有持续发展力,竞争力更是一种持续盈利能力、长久优势。产业竞争力是各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广东能够取得第一的缘由,是因其产业规模、人才投入、技术创新导致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从江苏人才投入的不足以及山东因为存在科技转化率偏低导致其竞争力的落后均可以看出,要权衡各方面因素的发展,不能只抓住其一而轻视其他因素。
参考文献:
[1]金碚.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J].经济管理,2002(2).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雷原,赵倩,朱贻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效率分析——基于68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5(3).
[4]张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2).
[5]郑峰.基于SCP范式的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1).
[6]丹尼斯·W.卡尔顿,杰佛里·M.佩洛夫.现代产业组织(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邱菀华.管理决策与应用熵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8]乔永辉.一种基于TOPSIS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