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苗生产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n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林木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等作用。随着人类生产生活范围增加,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人们逐渐认识到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开始加大对林业的建设。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林业种苗生产与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要加强对林业种苗的生产与管理,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种苗;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12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志码: A
  1   林业种苗生产与管理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体现
  1.1   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通过植树造林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苗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苗木的生产和管理直接影响造林的质量。为此,想要更好地发挥林业资源在保护生態环境方面的作用,就要提高林业种苗的质量,重视对林业种苗的生产和管理,推动我国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2   促进林业体系的形成
  我国有些地区的林木种植结构较为单一,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不利于森林内的生物多样性建设。采取科学的林业种苗生产管理方式能提升林业种苗质量,进一步提升造林的质量。
  2   林业种苗生产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在林业种苗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不同类型的种苗要采取不同的栽培和管理方法,技术人员应掌握种苗的栽培和管理方法。首先,加强对种苗品种的研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栽培时间。有些种苗对外界的气候条件要求较高,需要观察当地的环境和气候,并选择最佳的栽种方式,否则会影响栽种的效果。其次,许多工作人员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虽然能掌握理论上的种苗技术,但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影响了林业种苗的生产。
  2.2   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
  科学的林业种苗生产技术能够推动林木的生长,但在当前我国应用先进的种苗技术存在一定的阻碍。一是有些地区不重视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二是传统的栽培方式影响林业种苗的生产效率;三是相关林业部门不重视和科研部门的沟通,不能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导致种苗生产技术较单一,影响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3   病虫害防治能力下降
  种苗的生产质量直接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我国有些地区不重视种苗在培育过程中的病害防治,防治效果不显著。有些林业种苗的集体生产者和个人不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导致种苗的生产数量和质量都受到影响。此外,有些地区为了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而采取高密度的育苗方式,培育出的种苗弱小,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育种能力下降。
  2.4   缺乏科学的市场调研
  为了保证种苗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加强对市场供需的调研,考察适合地区栽种的育苗品种。但如果不重视市场供需的调研会造成选苗不科学,选择的种苗不适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从而给林业种苗生产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种苗的正常生长,还会影响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科学的市场调研工作是选择种苗品种的前提条件,相关的林木工作者应重视对市场供需的调研工作,采取科学的林木调研方法。
  2.5   资金投入不足
  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林业的发展具有长期性且投资风险较大的特性,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效益,所以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资金短缺现象,尤其在林木种苗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中,资金的投入不足直接会影响种苗的生产和发展,同时会影响先进种苗生态培育技术的引进,并且不能及时地补充相应的技术性人才。从当前我国的林业种苗投资情况来看,许多地区还存在着投资误区,造成资金的利用率低。尤其在林业种苗培育过程中,资金占比较少,并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从而导致了资金周转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6   管理模式不到位
  在当前的林业种苗管理过程中,部分地区依旧在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且管理设备较少,不重视应用先进的管理设备,从而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不重视对种苗的研究,影响了种苗的生产效率。此外,种苗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部分人员无法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管理,缺乏对种苗的长期养护,导致种苗的质量下降,影响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林业种苗生产与管理质量的措施
  3.1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随着人们对林业发展重视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林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也认识到种苗生产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开始加强对种苗生产经营的管理。
  首先,政府应重视对林业工程的建设,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科技兴林来推动林业的发展。同时应重视资金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来保护林业资源,并且做好引种和品种培育的示范工作。其次,出台相关政策对林木良种培育进行合理的补贴,提高林木种苗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提高林木种苗生产者的经济收入,从而让更多的林木工作者参与到种苗生产中。最后,采取多种融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林木种苗工作中。加大对林木生产和培育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林木种苗的生产工作,保证林木种苗生产工作能顺利开展。   3.2   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
  树苗在生长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要加大对病虫害的治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首先,可对林木种苗生产者在防治病虫害措施上进行宣传培训,让其掌握更多的林木病虫害防治手段,采取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推动林业生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可组织林木种苗生产者学习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最后,林木种苗生产者应认识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能利用多种综合的防治手段,提高苗木的质量,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
  3.3   重视对专业林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林木种苗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的林业管理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林业相关部门应发挥自身的责任,加大对林业管理人才的考核,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养来提高行业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林业工作者的工资待遇,通过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林业管理工作中,从而为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3.4   完善信息交流制度
  要想做好信息交流制度的完善,首先应加大对林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掌握先进的种苗生产技术,提高种苗的生产质量;其次各个部门应加大对种苗生产技术的沟通,研制最新的种苗生产技术,提高林业的生产质量;最后,不断完善信息交流制度,让林业工作者加大和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了解种苗研究的最新进展,了解防治病虫害的具体措施,明晰市场的种苗发展动向。
  3.5   增加资金的投入
  地方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政策,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可举办林业种苗专题会议,不断完善林业资金管理体系,保证国家的资金能用到林业种苗的建设中。此外,地方政府可出台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政策,积极鼓励人们参与到林业种苗的管理中,保证林业生产能顺利开展。林业企业可建立相关的林业资金制度,确保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要动员社会上的资金参与到林业建设中,解决林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还可以在论坛上通过众筹的方式来确保资金的来源,让更多的人了解林业投资所带來的利益,从而积极参与到林业投资中,确保林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
  3.6   采取科学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在培育种苗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培育技术,保证技术的合理。此外,在培育中还要不断完善监督管理的方法,按照林业种苗培育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不断改善林业种苗的培育技术。可向先进地区及发达国家学习最新的培育技术,引进并推广最新的技术。通过培育新型的品种来提高种苗的成活率,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保证生产出优质的种苗。
  3.7   优化林业种苗管理制度
  林业种苗在推动林业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林业主要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通过奖惩制度来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监督管理的效率。此外,人民群众在种苗培育的过程中也要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保证培育种苗的质量。通过建立林业信息平台的方式加强管理,能让林业内部有效地交流,也能完善林业服务和监督管理体系。在信息平台构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作用,保证林业种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推动林业种苗培育的进一步发展,为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在林业发展建设中,林业种苗生产和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林业种苗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管理不到位、病虫害的侵害、专业管理人才的短缺等,为此,应分析林业苗木生产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对策,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林木种苗病虫害的防治,重视资金的投入,采取和推广先进的种苗生产技术,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是人口大国,对粮食的需求量较大。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其产量和品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针对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稻米品质;影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13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A  食品
摘 要:玉米种植密度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经济效益以及玉米的产量,为了保证相关玉米种植户增产增收,在了解当前玉米种植密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合理种植密度的优势,进而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合理种植密度促使玉米增产,旨在将合理的种植密度运用到高产栽培中,保障相关玉米种植户的经济利益,同时满足我国乃至国际市场对玉米的需求。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高产栽培;应用实践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
摘 要:油松具备良好的抗寒、抗旱能力,虽然生长周期较长,但在我国荒山绿化工程的开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近些年植树造林工程的推广应用,油松繁育与栽培技术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深入剖析了油松繁育与栽培技术,助力造林工作有效开展。  关键词:油松;繁育;栽培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10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91.254 文献标志码: B  积极地研究、
摘 要:以百合為代表的球根花卉在现代花卉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经济价值凸显。以百合等球根花卉为研究对象,针对球根花卉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广范围、大批量的研究和探索,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球根花卉育种工作的科研经验,提出具有一定前沿思想的种植理念与育种思路,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百合;球根花卉;育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
摘 要:春季清园是花椒树管理的关键环节。为有效做好春季花椒树清园管理工作,根据作者多年实践经验将石硫合剂在清水县花椒树春季清园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石硫合剂;花椒树;春季清园;技术应用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09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82.2 文献标志码: B  石硫合剂是一种生产中应用广泛的杀菌、杀虫、杀螨剂,能够有效防治炭疽病
摘 要:现代社会发展对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单位在开展各项工作时,需要科学建设林业工作站,确保工作站建设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强化整体建设效果,为我国现代林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分析了基层林业工作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探究了应对各种问题的具体策略,分别从思想动力、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综合管理、管理机制、团队建设6个角度展开深入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摘 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麦田杂草发生越来越严重,杂草品种日趋复杂化,由以前的以阔叶杂草为主,逐渐演变为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共同为害的局面,所以及时、科学地防治麦田杂草是小麦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基于此,对当前冬小麦杂草发展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田间杂草对冬小麦的影响,探讨了防控方式,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田间杂草;精准防控  文
摘 要:云杉是一种常绿乔木,属于针叶类的树种,树形非常高大,在我国北部地区分布较广。云杉的高度能达到30 m,胸径能达到1 m。在实施荒山造林的过程中,云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树种,有着良好的绿化效果。因此,必须要重视云杉的育苗及管理工作。对云杉育苗及管理关键技术进行了简单的解析,以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杉;育苗;管理;关键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0
摘 要: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为农业生产者创造了优势条件。但是,从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很多因素限制了推广工作。因此,负责人员应采取措施避免这些因素,促进农业技术的平稳发展。详细论述了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效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131-02
摘 要: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很多新型种植与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水肥一体化和单轨运输技术的融入,创新了果树种植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整套便捷的种植管理模式,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取得了突出成效。阐明了水肥一体化及单轨运输体系的应用意义,探索了水肥一体化模块的细节设计,并融入了智能化设计的相关元素,使得水肥一体化模块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丘陵山地园林单轨运输体系的设计内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