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形状(节选)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423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好比咱们湿手中的一条蛇,滑溜溜的,你越是想捉牢它,它越是要滑走……”这是一位南太平洋岛屿的酋长对岛民演讲时所说的一番话。时间的确是滑不唧溜,难以捉摸的。它像个顽童,喜欢跟人捉迷藏、开玩笑,忽长忽短,又快又慢,绕着你团团转:需要時它板着脸,铁面无私,一分一秒都不肯多留;无聊时它涎着脸,赖皮不走,让人度日如年,不知如何排遣。
   总之,时间是无声无息、隐而不见的,你可以形容它、描述它,可是却从不知它到底形状如何,即使明知它须臾不离,明知它常在身旁。今年夏天,我曾分分秒秒与时间默默相对,静静相守,终于见识到它的面目,领略到它的长相了。
   时间原来大部分是方形的。不论是盯着书本、计算机,还是电视机,眼前出现的都是一个方方的框架,里头装的若是学问、新知、创作、心得,私底下就踏实些;里头展现的若是肥皂剧、通俗片,内心就有点愧疚。
   时间也是线状的。闭门谢客,足不出户的日子,走路吧!从客厅一端,走向门口,转身折回,向饭厅走去,穿过走廊,绕进书房,踏入睡房,再往回走。如此周而复始,不停绕圈,时间就变成一条迂回的曲线。常识告诉我们,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一条直线,但当你手上捧着那么多分分秒秒,像捧着一堆花不完的零钱时,就会自然而然弃直取曲了。
   方形与线状之外,时间也会出其不意地以点状或不可名状、棱角处处的模样出现。尽管零零碎碎,只要能够善用之,点状的时间还是能够积少成多,发挥作用的。翻译名家林文月是烹饪高手,常在家中宴请亲朋,当一切准备就绪,而宾客尚未登门时,她会争分夺秒,到书房中摊开的译稿前改改弄弄,或增译几行,经典巨著《源氏物语》就是如此历经5年光阴翻译出来的。
  心语点点
   本文角度新颖,哲理深邃。时间无时不在,却又难以捉摸,难以描述。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给我们描述了时间的形状,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自己的时间观念,启发读者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
其他文献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写日记。写日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因为写日记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日记该怎样写呢?  首先,要注意日记的格式。每篇日记前面都要写清楚“年月日”“星期”和“天氣”,比如“2019年8月4日 星期日 雨”,注意一定别忘了写年份。很多同学只写月日,试想我每年都写日记,从小到大写了许多年,如果不写年份,将来
期刊
为了让大家喝上水,村里请来了专业打井队。   此前,村民喝水只要挑着水桶到附近的小溪里打或者随便用几根竹子就能把山泉水引到家里。后来,小溪断流,山泉也干涸了,村里便东一家西一家地打起井来。一开始,大家打的井很浅,随便往哪个地方打个两三米或五六米便有水涌出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井越打越多,也越打越深,而井的出水量却越来越小。再后来,用传统方法打的井不出水了。传统方法打的井虽然也有十几米深,但大家推测还
期刊
《盼》这篇课文借助“我”的心理描写,通过事例,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与回味。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使文中“我”的形象一步步丰满起来的。   如,“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这一段心理描写既生动又有趣,呈现出儿童天真、可爱的想法。这里把“我”为了能穿上新雨衣,便日夜盼望下
期刊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性和说服力。   1.举例子 就是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样写能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能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如“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举了一些人类享用地球资源的例子,告诉人们资源破坏了就没有了
期刊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夏天万物生长的自然现象,这篇文章最显著的特点是围绕中心句来写。   什么叫中心句呢?就是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中心句的作用是什么呢?如这篇课文一开始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引领全文,在全文中起概括和总述的作用。接着作者围绕这一句话,通过列举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来说明“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课文第二自然段
期刊
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宇宙在变,社会在变,人们的生活也在改变。   家乡在改革开放之中,变得更美丽了,更富裕了,也变得更可爱了。   家乡的路变了。原来的土路崎岖不平,一下雨全是污泥。每到秋天,各种水果、蔬菜想往外运,但那路上全是泥,村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的水果、蔬菜全部烂在家里。现在好了,家鄉的路面全都硬化了,村民们再也不愁自己的农产品运不出去了。   家乡的山变了。过去的荒山变成
期刊
英国著名科学发展史学者李约瑟认为,东亚文明就是“竹子文明”。那么,是否可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是物质和精神共生共荣的竹子文化。从坚硬的地面破土而出,在冰雪的寒冬挺身而立,与凌空的白鹤相伴而歌,让高洁的志士依托而安……竹子涵盖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气韵。   于是,以竹子为对象的对联很多。我们来赏析几条,以见一斑。   明朝大才子解缙就曾经贴出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把“竹”
期刊
“啥?献血?”在我印象中,献血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周六的早晨,老爸告訴我他要去献血,还要拉着我一起去,这着实让我有些心惊。   献血的地点在学校,9点不到,里面已排起了长龙,这些叔叔阿姨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害怕,个个谈笑风生。我很是不解,难道献血不疼吗?   轮到爸爸献血了,填完信息后,医生拿出一根针管。以前只听闻抽血的针头又粗又大,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给大象用我都不会觉得奇怪。针头都这
期刊
艾伯特·戈尔是美国政治家,曾担任美国副总统。后来,戈尔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致力于环保方面的研究,成为国际上著名的环境学家。由于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上的贡献受到国际上的肯定,他获得了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有一次,在一所大学做环保方面的演讲时,戈尔向观众展示了他们花费一年的时间做的一项工作:清理一座山上的垃圾。通过视频大家看到,这座山的景色非常美,垃圾并不如人们想象得那么多,但很碍眼,严
期刊
人人都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是人类与所有生命共有的地球。生命的延续,人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自然资源。而面对地球的现状,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能不为地球的明天而忧虑。   地球只有一个。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不可能找到第二个地球,并实施大规模移民。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为了子孙后代的延续,我们务必善待地球,不要再做伤害地球的事了。   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作者呼吁人类科学地使用化学药品,或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