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行腔”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d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声乐演唱中,不管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甚至中国戏曲等都在强调咬字吐字,“以字行腔”就是研究中国字咬字吐字的一种方法,本文从“以字行腔”的提出与发展、“以字行腔”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两个大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与教学经验对“以字行腔”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做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以字行腔;教学;实践;运用
  引言
  对“以字行腔”的说法笔者早有耳闻,但是对“以字行腔”的重视是从聆听了冯宝宏老师在星海音乐学院的声乐讲座“冯宝宏——《以字行腔》声乐专题讲座” 开始的。在听了冯宝宏老师的讲座后,笔者认为冯宝宏老师对“以字行腔”的理解和运用是最直接、最准确的。虽然“以字行腔”原本讲的是“以中国字,行世界腔”,但是笔者认为,中国的民族声乐、甚至是中国戏曲所讲究的“读字”的方法或多或少都与“以字行腔”有同工之处。“以字行腔”在民族声乐教育中需要有取舍,需要有针对。笔者在本文中尝试用“以字行腔”的方法来阐述中国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中“字”的问题。
  一、“以字行腔”的提出与发展简介
  (一)“以字行腔”的提出
  “以字行腔”的概念是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应尚能先生最先提出并推广的。应尚能先生是我国以欧洲传统唱法教授中国学生的最早声乐教师之一。应先生在回国后就潜心研究用欧洲的唱法演唱汉字,为此他创作过大量以中国汉字为歌词的声乐作品,著有《我的声乐教学经验》、《以字行腔》等专著,在《以字行腔》中,应先生用尽自己毕生的教学和研究经验,详细说明了用欧洲唱法演唱汉字歌曲的方法。这便是“以字行腔”的提出。
  (二)“以字行腔”的发展
  “以字行腔”在提出以后虽然得到很多声乐专家的认可,但它的发展与推广极其緩慢,到目前为止很多专业声乐人士依然还不知道“以字行腔”的含义,也不知道应尚能是谁。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中国声乐教学更宁愿直接接受意大利语的教学方法,或者研习中国戏曲中的演唱方法。到目前为止,“以字行腔”方法更多的还依然只是由应尚能先生的弟子或者后辈弟子在发展和传承。虽然多数声乐教育者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科學,非常符合中国字发音特点的演唱方法,但由于其一直强调要行的是西洋腔,所以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得不到推广、发展和重视。笔者在实际演唱和教学中尝试将这种训练方法运用到中国民族声乐唱法中去,本文论述的就是笔者尝试的一点点经验。
  二、“以字行腔”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一)“以字行腔”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在声乐教学中,用“以字行腔”的方法教授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字的读音的动机源自于中国戏曲中的咬字、行腔、十三辙,中国戏曲中的咬字讲求的是一个字母可用多音进行演唱的方式,这种读字的方法可以在一个字上多次归韵,但是“以字行腔”中讲求的是一个字只能归一次韵,这就要求民族声乐学习者既掌握中国戏曲传统唱法中的咬字、行腔、十三辙,又要掌握“以字行腔”中讲求的“汉语歌唱咬字四项基本原则”,能把这二者区分、融合。
  1.“以字行腔”在声乐教育中的实践
  笔者对“以字行腔”教法的运用,首先,强调要把中国的民族音乐唱出国际化,即教授学生传统的声乐演唱法,也教授学生中国戏曲声乐演唱法,把咬字、吐字放到很重要的层面,天天强调,次次强调,让“以字行腔”与中国戏曲中咬字、行腔、十三辙深深印在声乐学习者脑海中;其次,笔者提倡的是“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声乐教学先理论后实际演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明白了理论的基础上演唱,在读准字的基础上行腔。
  2.“以字行腔”在声乐学者身上的实践
  人声是一件特殊的乐器,他在每一次歌唱时的状态都不同,需要克服这些不同状态下发声器官状态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就必须有扎实的歌唱功底。中国民族声乐歌唱者或者学习者必须有能够演唱中国民歌,又要能演唱“学院派”所教授的歌唱方法的能力,把中国民歌唱出“国际味”,又保留其独有的艺术特色。笔者认为“以字行腔”所提出的方法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以字行腔”的“汉语发声的五个基本概念”中把中国汉字的读法分成了字腹、字头、归韵、字尾、介母五个部分进行讲解,作为声乐学习者需要能区分归韵时“以字行腔”崇尚的规律、方法和中国戏曲的规律方法,并且长期训练。
  (二)“以字行腔”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教师在教学中的运用
  “以字行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分为思维方式的运用和直接运用两个方面。应用其所提倡的思维方式进行教授中国戏曲中的咬字、行腔、十三辙,应用“以字行腔”所提倡的发声方法教授“世界腔”,好让学生能把中国民歌唱出世界化。很多人把说话等同于歌唱,认为说话的状态和歌唱的状态是一样的,但在“以字行腔”的歌唱理论中明确提出:歌唱与说话的状态是不一样的。笔者认为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告知学生说话与歌唱区别与联系,在教授歌曲时先让学生诵读歌词,在读准歌词的基础上加入演唱,最后达到“读”、“唱”都有方法的目的。
  2.学生学习时的运用
  “以字行腔”要求的是:字头轻巧、着力;字腹延长、饱满;介母不到半拍;字尾归韵迟短。这些是“学院派”声乐教学中咬字、吐字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声乐学习中运用这四点原则最直接的做法是:先读,后唱,再读唱结合。笔者认为,作为学习中国民族声乐的学生,既要明白中国民族声乐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又要对中国民间歌曲的唱法有较系统的了解甚至会演唱。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弄明白歌唱与说话的异同,要用“说得准”带动“唱得好”,这就需要运用“以字行腔”的理论先读好歌词,在“读好”的基础上加入唱了。
  总结
  应尚能先生“以字行腔”的理论提出后,很多知道和接触过这一理论的声乐教育者或者演唱者都对它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笔者在接触到这一理论后把其用到民族声乐的教学中,使其与中国戏曲的咬字、型腔、十三辙相互融合。笔者认为这二者融合才能教授出可以把中国民歌唱出“世界味”的歌唱者。
  参考文献
  [1]杨殿斛.推广《以字行腔》 唱好中国歌曲——记“冯宝宏《以字行腔》声乐专题讲座”[J].歌唱艺术,2016,05
  [2]李奇燃.如何训练“以字行腔” [J].戏剧之家,2016,13
  [3]蓝静.应尚能“以字行腔”声乐艺术理论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03,01
  (作者单位:深圳艺术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黄自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享有盛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黄自的艺术歌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对中国后来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艺术歌曲《春思曲》就是以中国现代诗词为题材的作品之一。本文将重点对艺术歌曲《春思曲》的演唱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黃自;春思曲;演唱技巧  一、演唱技巧分析  声乐作品依靠演员有声的二度创作实现其审美价值。演唱者
期刊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一路发展到唐代,诗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诗人多如繁星。唐王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中外交流。君主重视,人民爱好。文学艺术,相互促进。唐代诗歌创作之所以如此繁荣,是因为经济的富足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决定因素,思想较为活跃,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以诗赋取仕。唐代的绘画艺术集前人技法之大成,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景象。全国统一后,各地画家
期刊
《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是徐有富教授的一本旨在培养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的书,全书共十讲,分别是:怎样选题、怎样查资料、怎样做社会调查、怎样读书、怎样写读书笔记、怎样判断资料的价值、怎样鉴别资料的真伪、治学方法举要、论文写作方法、治学态度。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讲授获取知识的手段,告诉大学生如何去读书治学,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需要的不是个别的知识,而是要得到那个研究学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
期刊
摘 要: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以线条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一位书家都可以通过书法来表现抒发自己的情感,书法家在创作一幅作品时,并不单单是点画的堆砌,而是将自己的情感与学养融入其中。传世的书法作品《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等每一幅佳作,都是书家心境的表现,本文以《书谱》中“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为论点,来印证书法家作品中的情感传达。  关键词:艺术;情感;书家;心境;传达  一、孙过庭其人
期刊
摘 要:作家萧红与作家林海音在《呼兰河传》和《城南旧事》中回望故园,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生命的思考和叩问。两位女作家不约而同采用儿童视角来叙述,本文试从作家创作背景、文本解读儿童文学视角、人生反思和女性主题的三部分来比较两部作品儿童文学视角的异同。  关键词:《呼兰河传》;《城南旧事》;儿童视角  一、创作背景  萧红的一生,孤寂落寞。萧红在《呼兰河传》的后记中写道:“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
期刊
摘 要:在设计中往往会要求一定韵律的美感,这种美感表现在设计形式上,通过点线面以及色彩等要求完成具有美感的设计。本文将从三大构成为切入点谈其对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三大构成;艺术设计;美感  三大构成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首先从平面构成来讲主要分为点、线、面以及点线面的相互结合。在景观设计中具体表现为景观道路、小品的铺装和布置以及植物的配置方面。例如曲线的运用,在道路和树池的设计上运
期刊
摘 要:唐卡的色彩反映了藏族绘画的特色,体现了西藏人民的智慧,其色彩规律的运用展示了当地独一无二的形式。唐卡绚烂的色彩受到了当今国内外艺术家的青睐,唐卡艺术正走出藏区,走向世界。本文着重从唐卡色彩心理的直感性心理效应的特征和间接性心理效应的特征来研究唐卡色彩的用色体系,加深对藏族唐卡艺术中色彩的认识。  关键词:色彩心理效应;唐卡;色彩;情感;绘画艺术  一、色彩心理效应  色彩本身自然无所谓感情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高职高专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指出有效提高高职高专美术教育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美术教育;问题;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其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缺乏大量的美术专业的人才,这就是得美术教育得到广发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高职高专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对于美术教育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期刊
摘 要:我们都听过这件一句话:天伦之乐来源于家,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疲惫人生的休息地,无论是哪种装饰风格的家最终目的都是以人为本。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的上升,人民对生活空间的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出现各种各样的设计风格和理念。本方案是把一些中式古典装饰元素的符号性、象征性以及朴素平淡的特点,经过提炼、深入、简化、研究来提取出本名族特有的韵味,使之与现代国际上流行的简约主义风格来
期刊
摘 要:《沂蒙山小调》可以说是民歌中的经典之作,一直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经久不衰;它也是山东民歌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歌之一。以它为代表的山东民歌在长期的发展中,无论是在音乐艺术形式上,还是唱腔、唱词等诸多方面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念,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借鉴它独具魅力的艺术手法来丰富繁荣现今的音乐创作,发扬山东民歌的优良传统,促进民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新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