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_te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作文应“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而且强调“要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由此可见,写作文贵在一个“真”字。真实的作文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容易写得具体感人。可是目前,在我们小学生的作文中类同作文、虚假作文、老套作文仍无奈地存在着,而且还不在少数。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肚子里还缺少“货色”——题材匮乏。
  形成这种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何在?有心的人不难发现,如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作文选比比皆是,无形中成了某些学生的“拐杖”,无论写人叙事议论说明,总能找到合适的文章对号入座。一本作文选在手,不会作文不犯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忽略现实生活中许多精彩的内容,他们的观察力会退化,迟钝,养成依赖的习惯,也就不想更不会去寻找生活中的题材了。这些学生常说的话往往是:我的生活很平常,没东西可写。是不是真的如此呢?当然不是!罗丹说过这么一句话:“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有了一双慧眼,才能发现生活中采撷不尽的题材。因此,要提高这些学生的写作水平,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题材
  任何文章都是由一定的材料加工成的。要写出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材料积。否则,写作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源”与“水”,即丰富多彩的生活。怎样积累呢?
  方法之一:观察谈话法
  鲁迅先生说过:“如果创作,第一须观察。”学会观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随便看,随时注意周围世界中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事物。柳树发芽,蚂蚁搬家,看的电视,犯了错误等等。这是一个没有压力的作业,学生自然十分乐意去做。当然,光这样看看可不行,教师每天要定时安排十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交流当天看到的事。这种交流,既可以相互启发,又增加了材料,还锻炼了学生的中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了学生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大受学生欢迎。如果说学生最初的观察较为盲目的话,那么时间一长,当观察变成一种习惯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提高到一定水平。学生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筛选”——即在众多杂乱无章的生活现象中挑选出一些较为有价值的题材。只要能持之以恒,作文就再也不愁没东西可写了。
  方法之二:日记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时间一长,很多材料容易忘记。所以,每天晚上要让学生把当天看到的或同学交流的记下来。第一个月,只要求作提纲式的记录,三言两语把大致的事情写下来就行。第二个月起,逐渐增加字数。第三个月,要求较清楚地记录一件事。第四个月起,每篇日记要有一定的中心。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则可适当降低要求。由于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们都能慢慢适应。一个学期下来,写得好的学生已用完了四本练习本。选材也极广,人、事、景、物面面俱到。其中不乏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
  这样一来,题材是有了,但有了题材,文章也不一定写得好。所以,还得把写作的技巧教给学生。
  第二步: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
  有个成语叫“画龙点睛”。如果把一篇文章看作龙的话,细节就是龙的眼睛了。细节写得好,文章就生动了。那么,如何点睛呢?
  技巧之一:抓“特写镜头”
  雨中的草地想必人人见过,人们一定会说:这情景很平常啊。且慢!让我们把镜头慢慢拉近,来个特写。瞧——“雨落在小草上,看,草儿轻轻地在微风中摆动,雨珠顺着它那翠绿的叶子滚落下来,一滴滴钻到泥土里,又钻到了另一方面棵小草的嘴里,找不着了……太阳出来了,残留在叶片上的雨滴象珍珠一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情景真美,不是吗?写作文的原理与此类似。特别是写景物的作文,你要描写的景物,粗看起来也许并不出色,但若靠近一点,仔细观察一朵花,一株草的色彩,外形,姿态,就会发现,这其实很美。把这些特写镜头搬进作文中,作文怎会不精彩?“特写镜头”模式,就是要教会学生从平凡中去发现美,挖掘美。
  技巧之二:“慢镜头”
  写人写事的文章,无非是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等的组合。要把人写活,动作描写极为重要。但是,人的动作发生很快,若不注意观察,很容易忽略。电视台在转播体育节目时,常常把精彩的瞬间用“慢镜头”的形式重播一遍,以便让观众看个清楚。写作文的过程,其实也是慢镜头重现的过程。因此,学生的任务是: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然后在心中把这一过程分解,再用文字记录下来。请看这段话:这时,一个小伙子从后面挤了上来,扒开人群,走到前面,抢先一步跨上了车,然后转过身,双手叉腰,两腿分开,像座铁塔似的挡住了车门。寥寥数语,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技巧之三:模仿再现法
  过去发生的事情,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不可能再清晰地记得当时人物的一言一行。作文中,为了使人物形象自然逼真,就可以通过模仿来再现。以买卖中的讨价还价为例。如果要让学生写好买卖的过程,不妨让学生找个同伴实践一下。在模拟情境中体会生活,也不失为真实。这与凭空臆造相比,显然更能令人接受。
  这样一来,题材是有了,但有了题材,文章也不一定写得好。所以,还得把写作的技巧教给学生。有句老话说得好: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写出一篇篇真实优美的作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指导和训练,才有可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注重塑造学生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生活的正确态度,而实现这个目标靠苍白无力的说教是无效的,必须实施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良好的情感教育,是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 思想品德;情感;教学效果    在素质教育中教会
期刊
近年来高考作文考查题型主要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2010年的高考材料作文占10个省市,材料作文的审题有一定的难度,而高考作文评卷中的第一要求就是切合题意,所以作文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突破材料作文的审题瓶颈呢?下面我就谈谈材料作文的三种审题方法。  一、抓取关键语句法。有的材料,主旨往往蕴含在一些关键语句中,这些关键词语或在材料中多次出现,或作为总结性语句放在结尾。因此抓取这些关键词语,并把
期刊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经过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认为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跟学生讲,21世纪的青年必需掌握的三门技能中,计算机排为第一。在社会的需求下,计算机具有广阔前景,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乃至家庭,这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促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讲课中
期刊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作为文化传承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改变,但他却不再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他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  一、设计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
期刊
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基础抓起,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观察、联想,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并通过推理、论证,发现结论。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课教师,几年来我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新课标,现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灵活运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做数学”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
期刊
【摘要】 教师是决定班级气氛的主导人物,课堂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情绪管理。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情,对学生的爱心是教师管理好课堂情绪的前提条件。教师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智力发展特点的不同是教师管理好课堂情绪的基础。 采取合适的方法及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关键词】 情绪管理;热情;控制;调节    教师是决定班级气氛的主导人物。教师情绪对于教育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自身的情绪情感是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需要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尤其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能力,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利用计算机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能力”。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
期刊
语文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语文环境和语文教育的影响下,通过学习主体的学习活动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较为稳定的、持久的影响人的语文活动的特征。然而这一概念在广大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是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是无人顾恋的“灰姑娘”,仍然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她更呼唤切合农村教学实际的探索与思考,更企盼语文教改的春风雨露。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
期刊
现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很多老师或同学都称它为微机课。当今社会。把握电脑的运用与操作,已普遍被人们接受,那么在课堂上,非凡是教授刚接触电脑、网络的学习时,如何调整教学手段,运用灵活多样的媒体手段,使学生乐学、想学,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探索,饶有爱好地开掘信息技术未知领域,成为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重视对教材的再创造  信息技术业是一门发展非凡迅速的产业,可以说两三个月就有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