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国学经典 导品德课堂 润学生心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载体,它孕育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温、良、恭、俭、让”的行为风范;“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基本规范;“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的人格追求……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景点思想,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思想品德;民族景点;品德教育
  如何在品德课堂中巧妙融合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为品德课堂服务呢?这是我对品德课堂的又一次新的探索。下面,我将从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实施的策略来谈几点粗浅的尝试:
  一、 遵循的原则
  1. 批判继承原则
  对待传统文化要有正确的态度。对其中合理的积极成分,加以吸收利用,对其中落后的东西、消极有害的成分加以摒弃,反对全盘复古和无批判继承。
  传统文化比较注重孝道,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应当关心体贴父母及其他长辈,若父母丧失劳动力,应当悉心照顾尽到赡养职责,这是任何时代都应该
  秉承的,但是古代的孝道当中,有“卖子救母”的几段情节、“父母之命大于天”的盲从情节,这都是需要摒弃的。
  2. 立足生本原则
  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受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立足生本原则,在选择国学经典时应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孩子,关注生命个体,从学生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最终,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品德课学习过程中来。
  3. 与时俱进原则
  国学经典的德育资源丰富,但时空跨度大,因年代的久远,内容与现时代有所脱节,有的已失去时代意义,从这点来看,我们在选择经典内容时,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接受国学的精神食粮。
  二、 实施的策略
  1. 充实国学知识储备
  我国的传统文化浩瀚如海。国学经典的运用恰当与否,取决于教师对国学经典的准确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深厚的国学知识储备和对国学的鉴赏能力。此外,教师要用国学的核心精神不断修养自身,体现良好的言行风范,用良好的师德和文雅的语言影响学生。
  2. 筛选国学经典精髓
  国学经典素材博大精深,内容繁多杂乱,需要我们把国学中适合学生生命成长与成才的精髓挖掘出来,筛选适合的内容,融入课堂,以达到对学生励志怡情,明理启智的效果。为此,行为规范等几个版块,再根据需要有机选择国学中精粹部分,让国学经典真正为品德课堂所用。例如关于爱国的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经典诗句等;关于诚信的故事和名言有“曾子杀猪”“楚厉王击鼓”“言必信,行必果”“祸莫于无信”等;关于孝亲尊师的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孝经》《游子吟》等;关于行为规范的有《弟子规》中的“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3. 采用多种融合方式
  道德教育不能采取简单的说教的方式,道德教育应当是潜移默化的,而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较好方式就是采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样,国学经典融入品德课堂也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找准适合的契合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融合方式,才能让教学内容更鲜活、更生动,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心灵受到熏陶,从而启迪思想,指导行为。因此,我尝试采用以下几种融合方式:
  (1)链接经典常识,丰富认知
  细观《品德与社会》教材,可以发现,无论哪个版本,都是和中华文化及中国名山大川有着紧密联系的,我们可以精心挑选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将其链接到品德课堂中,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成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益补充。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快乐的节日生活》这一课时,我们设计了一个跨越大洋的通话,让学生详细地给海外的华侨小朋友讲述“春节习俗”的知识,如放鞭炮、贴春联、耍龙灯、挂年画、拜年的来历及寓意(包括鞠躬礼、拱手礼等礼仪)都派上用场。就这样,浓浓的中国传统年味弥漫在课堂中。另外,在交流“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时,屈原忠心为国却被罢黜,投河自尽的故事,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和菖蒲、斗百草的习俗,以及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更是为课堂增添了色彩。把这些传统文化经典整合到课堂中,既使品德课堂更生动鲜活了,又使学生吸收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达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一目的。
  (2)诵读经典诗文,启迪思想
  国学中有许多经典美文适合学生诵读,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语言精炼,语句简洁,格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可以从简短的文字中感悟人生哲理,规范自身言行。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我寻找适合的契合点,在某些环节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提倡学生反复熟读,自然成诵,在诵读经典中精神得到熏陶与升华。例如:在教育学生如何尊重他人,诚信待人时,我从《弟子规》里选出一段:“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首先出示这一段的动画片,借助动画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学生理解之后,再引领他们有节奏地反复诵读。相信,这样朗朗上口的行为规则一定会在学生心中烙下印记,指导他们的日常行为。
  再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学习中的苦和乐》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做”这一问题时,我选择《中庸》中的一段:“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说的是有人用一倍的力量去掌握,我就用百倍的力量去掌握;有人用十倍的力量去做,我用千倍的力量去做,那么愚笨的人也能变聪明,柔弱的人也能变刚强。这样的句子学生诵读了,感悟了,记住了,那么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或信心不足时,就能用这样的话语来激励自己,从而增强信心,克服困难。
  有时一篇文章,一句名言就能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充分地利用国学中的这些经典诗文,那么,一定能为品德课增光添彩,起到画龙点睛,启迪学生思想的作用。
  (3)聆听经典故事,感染魅力
  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是小学生的最爱,而国学经典中关于圣贤的故事比比皆是。这些故事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在品德与社会课中融入圣贤故事,便能让学生在聆听故事中感悟先贤们的人格魅力,從中受到感染。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们爱学习》一课时,我收集动画版的《孔丘学琴》这一故事,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观看动画,学习了出身为万世先师的大教育家孔子好学、善学的精神,然后让他们交流课前收集的类似的故事,如《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临池学书》……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吸引他们,使他们深受教育,故事中先贤们智慧的光芒照亮了他们纯真的心灵,先人们的人格魅力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再如,在教学《爸爸妈妈抚育我》一课时,教学目标是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适当插入二十四孝的故事,以及“百善孝为先”“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等有关感恩的名言,通过这些经典故事和名言,让“孝”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中。
  积极向上的语言,优美动听的故事,经典智慧的格言……这些来自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遗产,如果反复聆听,就能扎根在学生心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们应该把这些凝结古人智慧的经典内容融入品德课堂,把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的人文资源与现代德育内容融汇一体,让单纯的知识传授型的课堂变成在知识传授中净化心灵、润泽灵魂、塑造品格的“双赢”式课堂。
  作者简介:吴秀美,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罗山街道育青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严峻的形势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重大挑战。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本文根据日常教育教学实践,阐述了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中的新含义以及必不可少的要素,根据不同情境体验,制作辅导方案并创造性地根据不同群体、不同目标探究实际有效的团体辅导模式。通过这些方案与模式的实际演练,在活动中积极关
摘 要:教学评价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传统的“一考而定”的高职英语考核模式并不符合职业教育对学生英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培养的要求。随着基于SPOC平台的高职英语混合教学模式逐渐在学校开展,需要探索新的高职英语考核评价方式。  关键词:SPOC平台;高职英语;考核评价  一、 高职英语课程考核的现状以及问题  目前,高职英语的考核评价,仍然片面依赖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答卷”成绩占总评成绩
摘 要: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本文以《用计算器开方》这节课为例,深入挖掘德育素材,初探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初中数学;用计算器开方;德育渗透  一、 教学流程  1. 感受计算器:视频导入,观看生活中计算器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计算器带来的便捷,感知生活
摘 要:追问是活跃学生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对学生展开追问的时候,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追问引起重视,让学生能够有效准确地进行思考。让数学方面的教学更加地精彩有趣。  关键词: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追问它不仅是一种提问手段,也是一种进行探究思考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合
摘要:叶圣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师应该做语文课的主导人,语文课的活教材,不是硬要把这些例子讲深讲透,而是要用好这些例子,超越这些例子,达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目的。  关键词:例子;阅读;作文  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怎样用好“例子”,放飞“理想的风筝”。  一、 教材是培养
摘 要: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幽默、风趣,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激励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以评价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利用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实效;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不仅能够有效推进课堂教学,也能引导学生更为有效地学习,为学生的思维起到启发作用。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课
摘 要:针对传统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仿真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分析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含义和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作用,最后给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本文给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种途径。  关键词:虚拟仿真;任务驱动式;电子技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一、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
摘要:复合格助词在日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对汉语意思相近的“に対して”“にとって”“について”的系统性比较的研究很少,且就母语干涉对日语复合格助词习得是否造成了影响尚未进行细致的考察。本文首先进行了词意的对比分析,并通过分析学习者语料库得出结论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复合格助词习得时,因受母语干涉而产生误用。  关键词:复合格助词;中国日语学习者;二语习得;母语干涉;学习者语料库  一、 引言  日语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在力,推动学生的进一步成长,中职数学学习开展分层走班制的教学。这种教学实践就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有选择课程的权利,不断地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学会探究数学知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提升。  关键词:分层走班;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促进教育的个性
摘要:小学德育体系中生活与成长教育的实施要走近自然,开展德育;走进社区,开展德育;走入内心,开展德育;推行良好心态的工程建设;推行成长记录教育模式;发挥课程作用输送成长价值,实行德育生活化,增强德育的实效作用。本文从生活化教育理论和成长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小学德育体系中生活与成长教育的实施要实现生活化教育与成长教育。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成长;理论;措施  德育是期待,德育是塑造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