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9月22日至23日,首届中国地市区级发展和改革论坛暨第30届工作交流会,在湖南株洲召开。此次论坛是由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和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和株洲市发改委共同承办,主题是“经济下行期的增长结构转型问题”。
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国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长期的高增长过程遭遇了外需萎缩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双重制约。今年以来经济增长更持续下滑,二季度GDP破八,三季度经济能否企稳回升仍存争议。在这样关键的时点召开这样的会议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研判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如何真正落实结构转型也是地方政府目前面临的重要议题。
在22日上午的报告会上,湖南省副省长韩永文、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刘苏社分别就湖南经济运行情况及结构调整的经验、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当前的地区经济形势做了专题报告。
此次论坛紧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研判。二是如何深刻认识当前调整结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是如何认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首先与会者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处于下滑期有一个共识,但与2008年、2009年不同的是目前全国整体以及部分地区基本面依然向好。其次是对我国目前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的严峻性有一个共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较大。受整个国际经济形势不好、世界需求下降的影响,无论是全国整体还是各个地方经济运行“十二五”以来经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韩永文副省长重点介绍了湖南全省经济运行的特点,虽然经济有所下滑,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年初预定的增长目标,总体向好,而且从全年看,湖南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还有许多有利条件。他尤为重点指出的是湖南企业发展中一个比较大的特色,就是湖南中小企业比较多,尤其小微企业,其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强,很有活力,且发展比较理性。他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增长以及湖南经济还没有止跌回稳态势,对此需要冷静的分析,正确的认识。他表示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经济增长的有限性,所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压力,有利于推动结构转型;稳增长、调结构、抑通胀有机统一才能预期良好。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从总量、结构和改善民生三个方面对我们当前宏观形势的基本面做出了解读。虽然出口目标完成有一定压力,但总量目标、物价控制目标、就业指标均完成情况良好。他指出,长期因素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依然很大,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内需空间广阔,尤其是城镇化发展将会源源不断的释放出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物质基础雄厚,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调控余地较大,我国较高的储蓄率和较低的财政赤字以及调控空间依然较大的货币政策等优势。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国际方面的三个威胁是欧债问题持续蔓延、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和国际商品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国内的问题他用四个“仍然”: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突出、结构调整任务仍然繁重、物价反弹压力仍然不容忽视来描述我们未来面临的困难。最后他用三个“坚持”来阐述如何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我们的战略机遇。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刘苏社副司长重点做了当前的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他指出,当前我们国家区域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区域增长格局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中西部全面超过东部地区,且中西部地区将在今后一个时期成为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他指出区域发展中仍存在的一些隐忧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还并不是太牢固、中西部地区在发展当中面临赶超和转型的两个战略双重压力以及东部地区率先转型发展或者率先转型升级的任务还比较艰巨等。下一步怎样确保各个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展自主性和积极性不下降,特别是保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态势不下滑,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好势头不逆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高杲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但另一方面还是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虽然现在经济比较困难,但是经济运行中也有一些积极的迹象,内需总体还是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上半年扣除投资品价格因素,投资实际增速比去年同期还高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消费增幅已经连续3个月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有望进一步趋稳。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于当前经济运行较为乐观,他认为中国宏观经济这一轮的下滑预计二季度结束,三季度就会见底回升。但他也表示,中国经济很可能正在下一个台阶,进入次高速或者中高速增长(结束两位数增长)。对于调结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认为中国经济面临新的重大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未来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不可持续,且很难维持。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再充沛。目前劳动力成本已经变成企业竞争的压力,这预示着中国经济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技术进步变得尤为迫切。三是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四是节能减排的压力。结合以上四个因素,中国目前推进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改革和结构调整加速,才能在新的均衡点上实现稳定增长,避免急剧波动的大起大落态势。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重点分析了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遇。他指出,世界这场危机到现在远远没有过去,而且可能要长期化,各个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将进入一个战略收缩期,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磁石,把全球的力量都向这个地方吸引,表现为全球经济政治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同时他指出我们面临的短期问题是可以战胜的,经济当中仍蕴含着极大的增长动力。只要通过改革将中国仍蕴含的巨大的体制红利、人口相对红利、蕴含在汽车、钢铁、物流等领域的规模经济效益等释放,就能够使我国在2030年走向世界的顶峰,在2040、2050年的时候超越所有发达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论坛与交流会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一是经济下行趋势非常明显,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来看,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进入一个经济增长下行期,而改革是未来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唯一途径。通过改革释放出潜力巨大的体制红利、人口红利、规模经济红利等。
二是目前我国调结构压力尤为紧迫。首先是由于国际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全球经济都将持续低迷,我国传统的外部依赖、出口引领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亟待转向内需。其次是我国国内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结构变化、节能减排等各方面挑战使得调结构尤为紧迫,压力较大。
三是不同地区经济下行压力感受不同,产业转移对不同区域的影响截然不同。“十二五”以来,东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落后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将在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引领我国经济增长。另外,中西部地区内部承接产业转移的不同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
四是目前各地政府和企业遇到的困难是较大的。集中体现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多数地方今年以来财政收入急剧下降;企业微观经济效益在下滑;节能减排压力在明显增大等。
为此,领导和专家学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对外部环境和中国经济的下行趋势有一个清晰认识。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状态下,仅凭一国的调控已不可行,所以我们只能改善我们自身的经济环境。
二是正确看待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和长期机遇。短期来看,中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也较大,尤其是多个地方实现年初预定的经济增长等目标压力较大。对地方政府来讲,一定要看到短期困难下,抓住机遇调整结构带来的长期机遇。
三是坚定不移地继续进行调结构转方式。在此过程中,首先是亟待中央领导层和各地方进行观念上大的转变,要从过去供给角度考虑问题,转向更多地从需求角度考虑问题。其次是积极加大创新,一方面要加大对新产业,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加大行业的技术革新,通过高技术引领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
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国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长期的高增长过程遭遇了外需萎缩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双重制约。今年以来经济增长更持续下滑,二季度GDP破八,三季度经济能否企稳回升仍存争议。在这样关键的时点召开这样的会议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研判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如何真正落实结构转型也是地方政府目前面临的重要议题。
在22日上午的报告会上,湖南省副省长韩永文、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刘苏社分别就湖南经济运行情况及结构调整的经验、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当前的地区经济形势做了专题报告。
此次论坛紧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研判。二是如何深刻认识当前调整结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是如何认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首先与会者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处于下滑期有一个共识,但与2008年、2009年不同的是目前全国整体以及部分地区基本面依然向好。其次是对我国目前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的严峻性有一个共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较大。受整个国际经济形势不好、世界需求下降的影响,无论是全国整体还是各个地方经济运行“十二五”以来经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韩永文副省长重点介绍了湖南全省经济运行的特点,虽然经济有所下滑,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年初预定的增长目标,总体向好,而且从全年看,湖南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还有许多有利条件。他尤为重点指出的是湖南企业发展中一个比较大的特色,就是湖南中小企业比较多,尤其小微企业,其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强,很有活力,且发展比较理性。他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增长以及湖南经济还没有止跌回稳态势,对此需要冷静的分析,正确的认识。他表示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经济增长的有限性,所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压力,有利于推动结构转型;稳增长、调结构、抑通胀有机统一才能预期良好。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从总量、结构和改善民生三个方面对我们当前宏观形势的基本面做出了解读。虽然出口目标完成有一定压力,但总量目标、物价控制目标、就业指标均完成情况良好。他指出,长期因素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依然很大,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内需空间广阔,尤其是城镇化发展将会源源不断的释放出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物质基础雄厚,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调控余地较大,我国较高的储蓄率和较低的财政赤字以及调控空间依然较大的货币政策等优势。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国际方面的三个威胁是欧债问题持续蔓延、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和国际商品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国内的问题他用四个“仍然”: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突出、结构调整任务仍然繁重、物价反弹压力仍然不容忽视来描述我们未来面临的困难。最后他用三个“坚持”来阐述如何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我们的战略机遇。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刘苏社副司长重点做了当前的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他指出,当前我们国家区域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区域增长格局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中西部全面超过东部地区,且中西部地区将在今后一个时期成为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他指出区域发展中仍存在的一些隐忧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还并不是太牢固、中西部地区在发展当中面临赶超和转型的两个战略双重压力以及东部地区率先转型发展或者率先转型升级的任务还比较艰巨等。下一步怎样确保各个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展自主性和积极性不下降,特别是保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态势不下滑,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好势头不逆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高杲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但另一方面还是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虽然现在经济比较困难,但是经济运行中也有一些积极的迹象,内需总体还是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上半年扣除投资品价格因素,投资实际增速比去年同期还高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消费增幅已经连续3个月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有望进一步趋稳。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于当前经济运行较为乐观,他认为中国宏观经济这一轮的下滑预计二季度结束,三季度就会见底回升。但他也表示,中国经济很可能正在下一个台阶,进入次高速或者中高速增长(结束两位数增长)。对于调结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认为中国经济面临新的重大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未来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不可持续,且很难维持。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再充沛。目前劳动力成本已经变成企业竞争的压力,这预示着中国经济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技术进步变得尤为迫切。三是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四是节能减排的压力。结合以上四个因素,中国目前推进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改革和结构调整加速,才能在新的均衡点上实现稳定增长,避免急剧波动的大起大落态势。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重点分析了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遇。他指出,世界这场危机到现在远远没有过去,而且可能要长期化,各个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将进入一个战略收缩期,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磁石,把全球的力量都向这个地方吸引,表现为全球经济政治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同时他指出我们面临的短期问题是可以战胜的,经济当中仍蕴含着极大的增长动力。只要通过改革将中国仍蕴含的巨大的体制红利、人口相对红利、蕴含在汽车、钢铁、物流等领域的规模经济效益等释放,就能够使我国在2030年走向世界的顶峰,在2040、2050年的时候超越所有发达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论坛与交流会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一是经济下行趋势非常明显,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来看,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进入一个经济增长下行期,而改革是未来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唯一途径。通过改革释放出潜力巨大的体制红利、人口红利、规模经济红利等。
二是目前我国调结构压力尤为紧迫。首先是由于国际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全球经济都将持续低迷,我国传统的外部依赖、出口引领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亟待转向内需。其次是我国国内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结构变化、节能减排等各方面挑战使得调结构尤为紧迫,压力较大。
三是不同地区经济下行压力感受不同,产业转移对不同区域的影响截然不同。“十二五”以来,东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落后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将在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引领我国经济增长。另外,中西部地区内部承接产业转移的不同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
四是目前各地政府和企业遇到的困难是较大的。集中体现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多数地方今年以来财政收入急剧下降;企业微观经济效益在下滑;节能减排压力在明显增大等。
为此,领导和专家学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对外部环境和中国经济的下行趋势有一个清晰认识。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状态下,仅凭一国的调控已不可行,所以我们只能改善我们自身的经济环境。
二是正确看待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和长期机遇。短期来看,中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也较大,尤其是多个地方实现年初预定的经济增长等目标压力较大。对地方政府来讲,一定要看到短期困难下,抓住机遇调整结构带来的长期机遇。
三是坚定不移地继续进行调结构转方式。在此过程中,首先是亟待中央领导层和各地方进行观念上大的转变,要从过去供给角度考虑问题,转向更多地从需求角度考虑问题。其次是积极加大创新,一方面要加大对新产业,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加大行业的技术革新,通过高技术引领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