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财富管理机构能够帮助人们财富增值,但不是“一夜暴富”,而是建立理性的财富管理理念。
“帮我选个基金或股票,最好半年就涨两到三倍!”从事财富管理的10年里,大量国内投资者向宜信财富高级副总裁赵若冰提出这种“简单粗暴”的需求。
赵若冰无数次回应,财富管理机构能够帮助人们增值财富,但不包括“一夜暴富”,“要建立正确的、理性的财富管理理念”。
宜信公司创立于2006年,宜信财富是宜信公司旗下独立财富管理品牌,至今已为近20万名中国高净值人士和大众富裕阶层提供资产配置服务。
增值财富≠一夜暴富
《支点》:您有多年外资银行工作背景,为何后来会加盟新兴财富管理机构?
赵若冰:2006-2007年,我在银行工作期间,参与了一份有关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调研,对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水平、发达国家财富管理现状、国家经济发展到什么阶段时财富管理行业会有大发展等,有较深入的了解。
我当时的判断是,中国财富管理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时代。据我的经验判断,这种变革发生在大金融机构的可能性不大,新生企业更有机会。
2008年,我认识宜信公司CEO唐宁,他的思路和理念与我的调研结果不谋而合,于是我便加入宜信财富。
当时,很多人都不支持我的想法。但从我个人角度讲,加入宜信财富是建立在行业调研之上,并不是外界认为的“疯狂的行为”。
《支点》:与欧美中产阶层相比,国内大众富裕阶层在资产配置偏好上有哪些异同?
赵若冰:目前中国已有相当比例的大众富裕阶层,我们和《福布斯》中文版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显示,2015年底中国大众富裕阶层人数达1528万人,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达114万亿元。
财富管理包括资产管理和事务管理,其中资产管理是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众富裕阶层对资产配置的认识还不够成熟。
首先是心态的差异。
我曾在加拿大银行工作,加拿大信用体系、投资体系、金融体系都比较发达,中产阶层极少有一夜暴富心理,比较遵从科学的投资方式。
这种情况下,我会详细分析投资人的财务目标和现金流需求,并给他们提供投资方案,如子女教育、退休规划、车房处置等等,分门别类、分清账户。
但在中国,投资人通常将高收益当作第一要素,会说“你只要告诉我哪只股票收益最高就可以,至于资产如何配置你就甭管了。”
其次,资产配置理念也有很大不同。
中国投资者通常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且在投资时喜欢迷信小道消息,自认为可以判断买入卖出的好时机。而在加拿大,投资人会更加尊重理财师的意见。
综上所述,我认为现阶段,“客户教育”依然是财富管理机构需承担的重要责任。财富管理能够帮人们资产增值,但不能做到让他们“一夜暴富”。
资产配置的“黄金三法则”
《支点》:低利率趋势下,国内“资产配置荒”的忧虑开始出现。这种情况下,高净值人群应如何实行合理的资产配置?
赵若冰:所谓的“资产配置荒”,我认为是过去被大家所喜爱的资产——信托、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等产品越来越少了。但实际上,市场中仍有许多未被大家充分了解的好投资渠道。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以前,中国投资者资产配置只重视单一资产形式,而没有完全树立资产多元化配置的观念。
今年初,我们连同哈佛大学等高校及专家,发布了《2016宜信财富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这份报告通过研究大量全球实践案例,得出了“资产配置黄金三法则”:多资产配置、全球资产配置和加大另类投资。
投资领域有这样一句铁律:“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篮子”不仅指股票、地产、债券等不同资产类别,更指不同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球高净值人士在本国之外配置资产平均比例为24%,而中国只有5%。
如今,房地产、债市等国内曾经存在的收益高、风险低等红利已逐渐消失。若将部分资产投资在海外,能分散风险,避免单一市场震荡造成的损失。
同时,全球资产配置对财富管理产业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当国内投资者有相当部分资产配置在海外时,国内投资市场即便发生震荡,投资者心里也不慌,不会盲目退出,也不会对本已震荡的市场形成更恶劣的影响,而市场震荡也将随之很快回归平静——这对市场和投资者而言,都是利好。
此外,黄金投资法则中的“另类投资”,指的是私募股权、对冲基金等流动性慢一些,需要一年或数年长期持有的资产,这也是帮助投资者获得长线收益的重要类别。
《支点》:在“黄金三法则”原则下,您会给投资者资产配置哪些具体建议?
赵若冰:私募股权,是全球主流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最主要类别之一。国内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将为跨境私募股权投资提供新机遇,尤其是海外很多被低估、错配的资产,如果与中国市场的成长相结合,将产生新的机会。
这一背景下,全球性的母基金,将成为个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最佳工具。母基金指的是投资其他基金的基金。母基金通过汇聚大量资本,能投资黑石、IDG、红杉等其他投资机构旗下基金,成为“有限合伙人(LP)”,分享投资成果。
首先,母基金大幅降低了与机构投资者合作的门槛。以往,这个门槛往往在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而母基金将门槛降低到100万元左右。
其次,母基金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即便是历史业绩再好的机构投资者,也会有失败机率,而母基金同时与全球多个机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
再次,受市场波动影响小。母基金投资封闭期往往长达数年,基金管理者在这一过程中会坚定这种分散的投资策略,这种坚持往往会帮助投资者避过市场短期风险波动,赚取丰厚收益,享受时间和复利带来的红利。 机构投资者将成为市场主体
《支点》:对大众富裕阶层来说,是选择个人配置资产,还是交给机构打理为好?
赵若冰:我认为,关于富裕阶层的资产配置,机构投资者将会成为市场主体。
当投资者以个人姿态出现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让投资者无法判断哪些机会更有利。另外,就算找到好的机会,资源不对称也会让投资者无法参与其中。
以投资股票为例,要深入了解一只股票,需要大量分析,随着关注数量增多,要处理的数据也呈几何数增长。如果投资范围扩大到地产、债券、二级市场甚至更多领域呢?没有人能成为所有资产类别的专家。
资源不对称,则主要体现在财富数量上。投资市场上掌握资金量越多,就越有机会接触到好的项目,获得更好收益。这往往需要上亿元甚至数亿元的资金量才能够实现,而个人投资者往往难以企及。
机构投资者汇聚大量专业人才,他们了解不同资产类别运作模式,熟悉不同国家政策和税收政策,同时也汇聚了大量资本,掌握一定话语权,能将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为个人投资者创造价值。
很多投资者崇拜巴菲特,但他们只看到了巴菲特一个人的成功,却看不到巴菲特每笔投资背后,都有专业研究团队支撑。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没有办法成为巴菲特,但同样可以找到优秀的投资机构帮自己实现更好收益。
数据统计,美国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交易量占比已超过70%,而这一数据在1950年仅为7.2%,目前中国也正在经历这一进程。
《支点》:那么,未来财富管理机构的服务模式将走向标准化还是定制化?
赵若冰:针对中产或中低产阶层,未来可能会有机器人理财或在线方式,来满足相对比较简单的财富管理需求。
但针对高净值客户,我认为定制化服务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服务向“定制化”发展,对理财师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财富管理机构在培训体系、工具建设上下很多功夫。
此外,为一位高净值客户提供服务的背后应是个团队,包括宏观经济学家,细分行业专家比如房地产、消费、医疗、健康等。为此,我们还提出“咨询式财富管理”概念,让曾供职于麦肯锡、IDG等公司的员工提供企业战略咨询服务。
2016年全球投资渠道展望
《支点》:可否分享下2016年的全球经济形势及投资市场展望?
赵若冰:从全球层面看,我们认为2016年全球经济仍将蹒跚前进。
美国进入复苏中期并开启加息周期;欧洲经济有望进入第三个复苏年;日本“安倍经济学”进入第四年但效果有待确认;中国经济正由制造业主导转型至由消费者主导,并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从全球股票市场看,本轮牛市已进入成熟期但仍具投资价值,继续看好欧洲和日本股市,美国股市维持中性。相对工业板块,消费板块表现更值得期待。
债券方面,亚洲债券可能长期受惠于经济、通胀及信贷稳定表现,值得期待。
外汇方面,通胀低迷与新兴市场放缓使欧洲难以收缩量宽,故小幅看空欧元。此外整体看空新兴市场货币,适度看跌人民币。
作为与股票和债券市场相关性较低的资产类别,另类投资作用正日益显著,建议加仓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
聚焦中国市场,我们也有具体投资建议。
股票市场,建议围绕“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制造 2025”、“虚拟现实”等主题寻求机会。
债券市场则收益有限,波动风险来自资金分流股市、宽松货币政策边际效用减弱、美联储加息与汇率风险导致资金外流等。建议配置一些正规机构的网贷产品,提高债券类整体收益水平。
目前,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募资总额、投资总额、退出数量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新三板、IPO 与并购成为主要退出渠道,对这块市场我们持续看好。
“帮我选个基金或股票,最好半年就涨两到三倍!”从事财富管理的10年里,大量国内投资者向宜信财富高级副总裁赵若冰提出这种“简单粗暴”的需求。
赵若冰无数次回应,财富管理机构能够帮助人们增值财富,但不包括“一夜暴富”,“要建立正确的、理性的财富管理理念”。
宜信公司创立于2006年,宜信财富是宜信公司旗下独立财富管理品牌,至今已为近20万名中国高净值人士和大众富裕阶层提供资产配置服务。
增值财富≠一夜暴富
《支点》:您有多年外资银行工作背景,为何后来会加盟新兴财富管理机构?
赵若冰:2006-2007年,我在银行工作期间,参与了一份有关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调研,对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水平、发达国家财富管理现状、国家经济发展到什么阶段时财富管理行业会有大发展等,有较深入的了解。
我当时的判断是,中国财富管理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时代。据我的经验判断,这种变革发生在大金融机构的可能性不大,新生企业更有机会。
2008年,我认识宜信公司CEO唐宁,他的思路和理念与我的调研结果不谋而合,于是我便加入宜信财富。
当时,很多人都不支持我的想法。但从我个人角度讲,加入宜信财富是建立在行业调研之上,并不是外界认为的“疯狂的行为”。
《支点》:与欧美中产阶层相比,国内大众富裕阶层在资产配置偏好上有哪些异同?
赵若冰:目前中国已有相当比例的大众富裕阶层,我们和《福布斯》中文版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显示,2015年底中国大众富裕阶层人数达1528万人,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达114万亿元。
财富管理包括资产管理和事务管理,其中资产管理是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众富裕阶层对资产配置的认识还不够成熟。
首先是心态的差异。
我曾在加拿大银行工作,加拿大信用体系、投资体系、金融体系都比较发达,中产阶层极少有一夜暴富心理,比较遵从科学的投资方式。
这种情况下,我会详细分析投资人的财务目标和现金流需求,并给他们提供投资方案,如子女教育、退休规划、车房处置等等,分门别类、分清账户。
但在中国,投资人通常将高收益当作第一要素,会说“你只要告诉我哪只股票收益最高就可以,至于资产如何配置你就甭管了。”
其次,资产配置理念也有很大不同。
中国投资者通常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且在投资时喜欢迷信小道消息,自认为可以判断买入卖出的好时机。而在加拿大,投资人会更加尊重理财师的意见。
综上所述,我认为现阶段,“客户教育”依然是财富管理机构需承担的重要责任。财富管理能够帮人们资产增值,但不能做到让他们“一夜暴富”。
资产配置的“黄金三法则”
《支点》:低利率趋势下,国内“资产配置荒”的忧虑开始出现。这种情况下,高净值人群应如何实行合理的资产配置?
赵若冰:所谓的“资产配置荒”,我认为是过去被大家所喜爱的资产——信托、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等产品越来越少了。但实际上,市场中仍有许多未被大家充分了解的好投资渠道。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以前,中国投资者资产配置只重视单一资产形式,而没有完全树立资产多元化配置的观念。
今年初,我们连同哈佛大学等高校及专家,发布了《2016宜信财富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这份报告通过研究大量全球实践案例,得出了“资产配置黄金三法则”:多资产配置、全球资产配置和加大另类投资。
投资领域有这样一句铁律:“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篮子”不仅指股票、地产、债券等不同资产类别,更指不同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球高净值人士在本国之外配置资产平均比例为24%,而中国只有5%。
如今,房地产、债市等国内曾经存在的收益高、风险低等红利已逐渐消失。若将部分资产投资在海外,能分散风险,避免单一市场震荡造成的损失。
同时,全球资产配置对财富管理产业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当国内投资者有相当部分资产配置在海外时,国内投资市场即便发生震荡,投资者心里也不慌,不会盲目退出,也不会对本已震荡的市场形成更恶劣的影响,而市场震荡也将随之很快回归平静——这对市场和投资者而言,都是利好。
此外,黄金投资法则中的“另类投资”,指的是私募股权、对冲基金等流动性慢一些,需要一年或数年长期持有的资产,这也是帮助投资者获得长线收益的重要类别。
《支点》:在“黄金三法则”原则下,您会给投资者资产配置哪些具体建议?
赵若冰:私募股权,是全球主流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最主要类别之一。国内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将为跨境私募股权投资提供新机遇,尤其是海外很多被低估、错配的资产,如果与中国市场的成长相结合,将产生新的机会。
这一背景下,全球性的母基金,将成为个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最佳工具。母基金指的是投资其他基金的基金。母基金通过汇聚大量资本,能投资黑石、IDG、红杉等其他投资机构旗下基金,成为“有限合伙人(LP)”,分享投资成果。
首先,母基金大幅降低了与机构投资者合作的门槛。以往,这个门槛往往在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而母基金将门槛降低到100万元左右。
其次,母基金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即便是历史业绩再好的机构投资者,也会有失败机率,而母基金同时与全球多个机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
再次,受市场波动影响小。母基金投资封闭期往往长达数年,基金管理者在这一过程中会坚定这种分散的投资策略,这种坚持往往会帮助投资者避过市场短期风险波动,赚取丰厚收益,享受时间和复利带来的红利。 机构投资者将成为市场主体
《支点》:对大众富裕阶层来说,是选择个人配置资产,还是交给机构打理为好?
赵若冰:我认为,关于富裕阶层的资产配置,机构投资者将会成为市场主体。
当投资者以个人姿态出现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让投资者无法判断哪些机会更有利。另外,就算找到好的机会,资源不对称也会让投资者无法参与其中。
以投资股票为例,要深入了解一只股票,需要大量分析,随着关注数量增多,要处理的数据也呈几何数增长。如果投资范围扩大到地产、债券、二级市场甚至更多领域呢?没有人能成为所有资产类别的专家。
资源不对称,则主要体现在财富数量上。投资市场上掌握资金量越多,就越有机会接触到好的项目,获得更好收益。这往往需要上亿元甚至数亿元的资金量才能够实现,而个人投资者往往难以企及。
机构投资者汇聚大量专业人才,他们了解不同资产类别运作模式,熟悉不同国家政策和税收政策,同时也汇聚了大量资本,掌握一定话语权,能将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为个人投资者创造价值。
很多投资者崇拜巴菲特,但他们只看到了巴菲特一个人的成功,却看不到巴菲特每笔投资背后,都有专业研究团队支撑。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没有办法成为巴菲特,但同样可以找到优秀的投资机构帮自己实现更好收益。
数据统计,美国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交易量占比已超过70%,而这一数据在1950年仅为7.2%,目前中国也正在经历这一进程。
《支点》:那么,未来财富管理机构的服务模式将走向标准化还是定制化?
赵若冰:针对中产或中低产阶层,未来可能会有机器人理财或在线方式,来满足相对比较简单的财富管理需求。
但针对高净值客户,我认为定制化服务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服务向“定制化”发展,对理财师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财富管理机构在培训体系、工具建设上下很多功夫。
此外,为一位高净值客户提供服务的背后应是个团队,包括宏观经济学家,细分行业专家比如房地产、消费、医疗、健康等。为此,我们还提出“咨询式财富管理”概念,让曾供职于麦肯锡、IDG等公司的员工提供企业战略咨询服务。
2016年全球投资渠道展望
《支点》:可否分享下2016年的全球经济形势及投资市场展望?
赵若冰:从全球层面看,我们认为2016年全球经济仍将蹒跚前进。
美国进入复苏中期并开启加息周期;欧洲经济有望进入第三个复苏年;日本“安倍经济学”进入第四年但效果有待确认;中国经济正由制造业主导转型至由消费者主导,并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从全球股票市场看,本轮牛市已进入成熟期但仍具投资价值,继续看好欧洲和日本股市,美国股市维持中性。相对工业板块,消费板块表现更值得期待。
债券方面,亚洲债券可能长期受惠于经济、通胀及信贷稳定表现,值得期待。
外汇方面,通胀低迷与新兴市场放缓使欧洲难以收缩量宽,故小幅看空欧元。此外整体看空新兴市场货币,适度看跌人民币。
作为与股票和债券市场相关性较低的资产类别,另类投资作用正日益显著,建议加仓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
聚焦中国市场,我们也有具体投资建议。
股票市场,建议围绕“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制造 2025”、“虚拟现实”等主题寻求机会。
债券市场则收益有限,波动风险来自资金分流股市、宽松货币政策边际效用减弱、美联储加息与汇率风险导致资金外流等。建议配置一些正规机构的网贷产品,提高债券类整体收益水平。
目前,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募资总额、投资总额、退出数量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新三板、IPO 与并购成为主要退出渠道,对这块市场我们持续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