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设问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y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虚拟问题情境,投石击浪,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明确教学重点,开启茅塞,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三、讲求问而不滥,难易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四、注意提问的启发性,创根究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五、形成互问氛围,师生平等,发挥学生自主求疑优势。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设问
  
  一、虚拟问题情境,投石击浪,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造思维基于实验始于问题”。学生的迫切需要是积极思维的开始,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形成师生互动“对流”,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教学重点,开启茅塞,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紧紧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重点,优化课堂提问。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教师备课时应精心挑选,细心设计,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这种目标明确的巧妙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这个道理。
  
  三、讲求问而不滥,难易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课堂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施问,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提问题要新颖有趣,且有一定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思考。对一些高层次、较复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提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多种诱导,最终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我在讲《雷雨》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周朴园在大年三十晚上把鲁侍萍母子赶出家门,可是在以后的三十年中,他家东西的摆设一律维持侍萍在家的原貌,还四处打听侍萍的坟墓且想把它修一番。你如何看待周朴园的这一行为?”这一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回答,于是我又降低难度作了三次提示:(1)周朴园把侍萍母子赶出家门,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2)三十年后,当侍萍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什么?(3)三十年中,周朴园的这一系列怀念侍萍的行为反映了什么?经过这样的适时提问,学生阅读分析,很容易地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注意提问的启发性,刨根究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任务的完成离不开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只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灌输和说教,而是巧妙提问、点拨思路、教授方法、训练技巧、挖掘学生潜能。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能唤起学生的潜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面领会课文特点和重难点,而且有利于打开学生心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五、形成互问氛围,师生平等,发挥学生自主求疑优势
  
  课堂上,教师可以从讲台上走下来,学生可以走上讲台。让学生由静止被动的“录音机”变为捕捉知识信息的“摄像机”,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师生间的互问互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君子引而不发”,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设置的疑问,可以“话到嘴边留半句”,故意让学生去思考、体味、揣摩,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比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探求知识本源,求得知识归宿”的正确思维习惯。
其他文献
语境是关系到翻译成败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制约和影响着词汇的意义和语言手段的选择,限制和促成言语活动的效果的产生.语境在英译中的过程中是具有一些规律性的.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境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二境界;语文与人文的统一,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三境界,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
在工科类教育体系中纳入综合文科教育,是一个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的课题.它涉及人才的综合素质教育,社会的就业与创业多元化,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整合,工科专业发展中的科技
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趋向.创建佛山生态城市设想是:构建具有南亚热带城市风貌、绿地系统完善、人居环境舒适优美的城市生态景观,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
"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就是要依据所阅读的文章内容(即已知的内容)来断定所阅读文章以外的内容(未知的内容)情况。这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是已知的内容方面——必须
【摘要】语文学科的评价有其特殊性,所以我们必须选择合理而又力求接近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文试着从听说和读写两方面做了些尝试。  【关键词】听说;读写;评价方式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我就此问题曾经跟学生交流过,在他们的认知里,语文课是解剖课,老师是个称职的医生,冷静而冷漠的带着他们去肢解文章。这样的状态下又怎么可能产生审美愉悦?  我觉得语文
技术联盟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结合市场的灵活性和企业内部的协调功能,由于其组织特性,容易产生合作风险,因技术联盟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完善技术合作协议、合理安排战略构架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