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异文化渗透的有效策略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Mous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方交际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文化冲突。
  1隐私方面的冲突: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是归属于集体的,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所以中国人很愿意了解别人的状况,对方也乐意坦诚相待。而西方人却非常注重隐私,讲究个人的空间,不喜欢别人干预自己的生活。因此在隐私方面,中西方时常发生冲突。例如在我们看来很平常的问题,婚姻状况、年龄、收入等;在西方人眼中却是很没有礼貌的行为,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西方人将时间和金钱紧密相连,时间就是金钱这种观念很强,因此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做事之前必定是做了很精心的安排和准备的。按时赴约也是他们养成的一种好习惯。在西方,突然地登门拜访是很唐突和没有礼貌的行为,而是应该提前预约,说明来意。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随意性比较大,不会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这也会使西方人无所适从。
  3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中国人自古好客,在餐桌上推杯换盏已经成了一道风景。热情的中国人通常会互相敬烟敬酒,主人甚至会给客人的碗里夹菜。而西方人讲究个人权益和隐私,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情,自己能吃多少、能喝多少由自己控制。他们会把你的客气当成真的,如果问你是否吃饱,最好如实回答,否则就会饿肚子。所以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的时候,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往往会产生误解、不快或是更坏的结果。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应该树立学生的文化意识,注重异文化知识的渗透。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具体目标:
  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作为一门语言最基础的部分,这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就是走入英语世界的敲门砖。会说不难,难在说得自然,说的坦然。很多学生羞于开口,认为在英语课外随口冒英语是很怪异的行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一种语言融入学生的生活,让这些日常用语像说“bye bye”一样顺口。
  2对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
  3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小学生是处在知识面比较狭窄但接受能力强的阶段。课本很小可世界很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这个大大的世界慢慢地装进他们的书包。
  4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饮食永远是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孩子们很热衷的东西。“把馅饼的馅放在外面就是披萨”用这种有趣的方法很容易让学生记住中西方食物的区别。
  5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这是了解世界的第一步。
  6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
  7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多西方节日在中国逐渐热了起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和父亲节等。在学生了解西方节假日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分清这些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区别。
  在异文化渗透的策略研究中,情境法教学是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情境是语言与文化共同生长的最佳土壤。在具有异国风味的情境中,教师巧妙地将语言与文化同步传递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英语的内涵。圣诞节是比较典型的西方节日,我的学生在节前就已经跃跃欲试了,将教室装扮了一番,等待老师的到来。“Wow! What a big tree!” 看到黑板上的圣诞树,我不禁发出感叹。“Merry Christmas! Students” “Merry Christmas! Teacher” 在欢快的气氛下我们一起唱了圣诞歌。在浓浓的异国节日氛围中,同学们体验着异国文化的快乐与新奇,体验着英语学习的真实与亲切。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不会忘了这个圣诞节,不会忘了对异国文化真实的感受,从而更加深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同中文一样,都有很多的习惯用语,这与我们的母语差异较大,如果不及时交待给学生,学生是很难自己理解的。在一张试卷的文化扩展题里出现了“green hand” “blue Monday”这样的词汇,学生都翻译成了“绿手” “蓝色的星期一。”如何能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这些习惯用语呢?我将班级的电脑打开,故意显示很笨拙的操作让学生猜,没过多久就有学生猜出了“green hand”是生手、菜鸟的意思。然后又在黑板上画了一张笑脸和一张哭脸,分别标注Sunday和Monday。学生也很快猜出了星期一是疲惫和忧郁的。文化在于发现,在于发掘。
  开展课外活动,也是体验文化的必要途径。在英语课堂外,我经常提倡“English time”。在规定的时间内,大家都要说英语,会的多就多说,会的少就少说,“强迫”学生开口。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感受到别样的快乐,在他们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就会懊悔自己的脑子里为什么没有更多的英语,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上进心。
  学习西方文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接触世界。从小播种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在学生很小的时候打下良好的基础,开阔他们的视野,这会使孩子们受益终身。
其他文献
在三尺讲台从教三十多年了,当了三十年的班主任,马上就要退休了,学校给安排了一个教体育的工作,从没教过体育课的我,刚开始上课的时候领孩子玩一玩,练一练队形,觉得这就是体育课了,但从孩子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这些不太感兴趣,经过了反复的反思,总结,实践,知道了怎样才能上一节让孩子满意的体育课。  一、“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
期刊
在从事幼教工作时,我们都会发现,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  培养是进行儿童绘画教育的“主体工程”,是在保护基础上进一步的继续和深入。多年来,儿童美术教育的师资多源于“专业”,而缺乏美术教育的专业培训者,自然深受原来熟悉和习惯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培养孩子正
期刊
作业是小学语文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而社会呼声最强烈的“学生负担过重”又恰恰主要是指学生作业过多。如何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明确作业的作用。作业是用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由知识转化为技能的一种手段。它必不可少,知识不经过复习,技能不经过操练是不可能巩固和掌握的。但决不是多多益善,无论是从时间上看,还是从学生的生理上、心理上看都不允许我们要求学生做过量的作业。过量的作业其效果
期刊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给学生提供范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照葫芦画瓢”。结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真情实感,表达不出自己的写作意图。表面看上去好像教会了学生写文章,而实质上,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时间久了,学生不但掌握不了习作的方法,而且永远也写不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文章。怎样才能在作文教学中既使教师教得轻松,又让学生写得也轻松呢
期刊
我国的教育发展已进入崭新的时代,新课程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新的教育理念决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行为的变化;学生从繁重的“分数”枷锁中解放出来。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开放与民主、科学人性化的课堂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所共享。那么,在这种新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小学教师的行为应如何呢?在此,我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感悟谈几点浅见。  一、教学中重在尊重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课
期刊
一、预设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好学、好学所设计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所有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因此教学目标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是学习主体,目标的制定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年龄、个性、真实的兴趣、认知的规律,以及目前所具备的经验,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和学习能力的水平与今后发展的方向,还要考虑教学环境和条件等因素,也就是说设定目标前首先应该先备好学生。通过学生们的自主、合作、探究提高教学效率。
期刊
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们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的凸显。而这门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的学科,我觉得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深、加强,才能更好地驾驭充满趣味、激情与挑战的科学课堂。  一、教师的质疑要具有“生成力”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思考,离不开提问质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充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的科学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目标。随着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不仅要求科学教师教学时要做大量的演示实验,还要给学生创造条件进行课内、课外的实验研究。科学课教学中,由于多种原因现有仪器已不能满足平时上课需要,自制教具就成为教师填补这一空白的重要手段,并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着独特、重要和不可替
期刊
随着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本人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历了信息技术教学从无到有的过程,领略到了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的独特魅力。  一、语文教育的特殊性和语文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  语文教学不同于数学的教学。因为数学定理一旦被理解,就会成为自己的知识,可以马上运用,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学透了课本也能学好了数理化。也许有些人也说了:“我把语文课本和配套练习册学会了,同样也考了
期刊
一、按“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实施教学  1乐学新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2自读质疑。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