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绘画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s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从事幼教工作时,我们都会发现,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
  培养是进行儿童绘画教育的“主体工程”,是在保护基础上进一步的继续和深入。多年来,儿童美术教育的师资多源于“专业”,而缺乏美术教育的专业培训者,自然深受原来熟悉和习惯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老师在美术活动中的组织和指导是达到教育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培养的基础上,必然不能缺乏创新。据有关专家论述,创新精神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因此,创新精神等同于创造性、创造力。我认为,幼儿创新精神是指幼儿对生活、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敢想、敢说、敢做的一种内在心理品质。因此,它同样包含创新意识(敢说)、创新思维(敢想)和创新行为(敢做)几个层面。具体地讲,幼儿创新精神应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启蒙性。幼儿的创新是浅显的,是成人创新的基础。我们不要对幼儿的创新要求太高。
  2普遍性。幼儿创新的启蒙性使幼儿的创新存在普遍性的特点。用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属于每一个幼儿,而不是少数幼儿的专利。我们应给每一个幼儿创新的机会。
  3经验性。幼儿创造的源泉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创造的产品反映的内容也是幼儿的生活。我们应丰富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
  4过程性。幼儿创造的过程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重在过程的价值,在过程中让幼儿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发展,而不在于幼儿创造的结果。二是指幼儿创造精神的培养要有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好的。我们应当抓住一切机会对幼儿进行创造精神的培养,而不能搞短期培训。
  5个别性。指幼儿的创造相对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独特性。我们不应该随便否定幼儿的创新表现。
  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点,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中依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比如我在一节美术课上,引导孩子为小动物画房子,孩子都兴致勃勃的拿出画笔时我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展示出来“示范”,孩子们纷纷画了起来,结果发现孩子拿出的作品都和我的一样,完全局限在我的“思想范围”中。我才发现我已经忽视了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时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了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给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摒弃时,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够多的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地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春天,万物复苏,有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一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钟过去,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我又来到二组,场面可热闹啦!孩子们三三两两,有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教师蹲在孩子们中间也兴奋得涨红了脸。又是十分钟过去,当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结果可想而知,二组幼儿的作品充满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一组教师的“看到什么画什么”的方式就是错的,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她并不了解幼儿作画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强调观察,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观察与体会。让幼儿通过对话——同伴对话、师生对话互相交流,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有利于绘画过程的实施。
  孩子的想法被局限,完成后的成就感也被抹杀。所以我觉得我们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而孩子对于老师的这些行为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就是前面我发现的,他不希望接受你的帮助,胆小者不敢言语,大胆者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有的孩子他希望得到老师的相助,这是他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他不会,老师会来帮忙的,这就渐渐地滋长了他的依赖性,他的这种惰性抹杀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于这些孩子,老师该给予怎样的帮助呢?我觉得应该是更多的鼓励,对他的细微进步都予以肯定,让他们的自信多于自卑,让他在成功的体验克服对成人的依赖。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如果长期受压制易使头脑过度疲劳,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处在自由宽松情境下,则心情舒畅。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幼儿一个自由的环境,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要是感兴趣的,幼儿的求知欲就很强。现在不少课堂教学,只一味地灌输知识,忽视了幼儿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幼儿需要自由,希望在绘画中能自由地边想边画,所以,教师应该给幼儿一个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学得无忧无虑。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借助于美术这一载体有效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在美术的技法、想像、思维等方面更进一步的要求。美术教育的目标关乎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幼儿发展的高度全面审视美术教育的目标,并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有效地加以贯彻落实。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据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美术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使幼儿发展的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白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爱美是童真,当孩子第一次握笔或拿起一根枝权儿,在纸上或地上涂画出最简单的符号,那就是孩子主动地对周围世界的最原始的反映。这时,作为教师(或家长)应及时地给子保护和鼓励。虽然这种保护与鼓励 绝非注定每个孩子今后都能在美术方面有所作为。但是在我们周围,却有好多孩子,对绘画活动有着执着的追求和兴趣,这是由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绝非一件坏事。然而,许多家长往往不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去评判、理解孩子的画,随意地扼杀了许多好作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说,发现孩子的绘画天赋,并进行及时的鼓励、关怀和保护,是进行儿童绘画教育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对美的“原始认识”,对于孩子们在美术方面表现出的朦胧认识和浓厚兴趣,教师应予以及时的保护。
  在教学中如果不加思索地向孩子灌输一些绘画上规律性的知识或强加一些成人认可的观点,就束缚了儿童的想象与创造,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使儿童的画变成成人的“矫形”和“影子”而缺乏童趣。所以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性和特点,去设计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彩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而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有一个长久而系统的计划,认真分析和研究学习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采用能使学生快乐,符合学生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其他文献
我于2001年开始在二龙中心校担任副校长工作。回想十年来的副校长工作,我心存感激,感谢教育局给了我锻炼成长的机会,感谢校长给我工作中的特别呵护。在学校,副校长和校长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和意义却相差甚远。基层学校副校长既是校长的助手,又是分管工作范围的指挥员,工作承上启下,地位十分重要。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我觉得做好这个角色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学习提高,在自身建设中笃学  首先要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习惯是如何重要,学生一旦形成不良生活习惯,在学习中,在生活中,甚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很难让他人接受,从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重要,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最大差别,就在于他们的学习习惯。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其受益终身,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使一个孩子一直都碌碌无为。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它
期刊
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教学用语、教育手段都在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投影仪、录音机相继走入课堂,代替传统的小黑板、挂图、卡片……随着电脑走进校园,教育教学进入了多媒体时代。多媒体的使用,使新课改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
期刊
孩子们都喜欢绘画,但是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他们往往凭自己的兴趣自由行动,兴趣和注意力都不稳定,他们对鲜艳的色彩,有趣的物体易产生兴趣,但观察不仔细,无意注意占优势,易受外界干扰。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采取各种有趣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的情绪,初步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幼儿年龄,心理特点对幼儿的绘画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期刊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并且做到既具实效性,又新颖、吸引人,是小学语文老师常头疼的一件事。在实际操作中有人主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丁是丁,卯是卯,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作文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作文的努力方向;也有人主张作文评语应该提倡赏识教育,用放大镜将学生作文的优点大加宣传,而淡化其缺点,这样能够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两种说法各执己见,似乎都有道理。当然实践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力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主宰每一堂课,在主动地学习过程中自主发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当前,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
期刊
作者简介:徐志民,吉林省东丰县东丰镇仁合小学教师。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的教育徐志民  (吉林省东丰县东丰镇仁合小学,吉林 东丰136300)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要让他们有一个健壮的体魄、渊博的学识,更应该让他们有一颗健康的心灵。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逆反心理表现最为突出,那么该怎样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呢?  一、教育过程中的一些不当方法  教育孩子时几乎所有的教师都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影响下,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从而达成课程目标已是大势所趋。因为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并影响其教学效果。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对教学效果更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体验,这里我粗浅的说一说教材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真正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教材以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来编写教材中所生成的教育话题和范例,是以儿童的“生活事件”的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期刊
在三尺讲台从教三十多年了,当了三十年的班主任,马上就要退休了,学校给安排了一个教体育的工作,从没教过体育课的我,刚开始上课的时候领孩子玩一玩,练一练队形,觉得这就是体育课了,但从孩子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这些不太感兴趣,经过了反复的反思,总结,实践,知道了怎样才能上一节让孩子满意的体育课。  一、“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