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旅程,心的转变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务新疆,不曾后悔。
  在我意识里只有玻璃珠子和泥巴的时候,就经常听老人们说在中国地图的尾巴上,有一个叫新疆的地方。
  在那个遥远的地方盛产美味的葡萄干、杏干等,但那个地方几乎没有什么人烟,有的只是数不清的牛羊和无尽的风沙。
  2009年5月,我兴奋地告诉父母,我报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就这样,我圆了儿时的梦想,来到被誉为童话边城的布尔津县。
  童话世界里并不是一切都很美好。2010年阿勒泰地区发生了牵动每个国人神经的事,那就是雪灾。
  五十年不遇的雪灾,掩埋了无数的房屋、冻伤了无数的牛羊,农牧民上访问题不断。
  他们来到我们信访局接待室,和我“手舞足蹈”地说了一通话,尽管语言不通,但我们彼此还算“相谈甚欢”。临走的时候,他们还不忘记从口袋里给我翻出块奶疙瘩。
  那年,大家每天早晨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扫雪,遗憾的是,直到两年后我离开布尔津县,我都没有真正地铲过一次雪。
  印象最深的是,那天早晨我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扛出雪铲、铁锹、扫把,办公室的同事陆续看到了我,一个个从我手里拿走了工具,大家不约而同地表达着一个共同的意思:这里有我们,你回去看办公室。
  在我办公室的小“储藏室”藏着许多的香飘飘、优乐美、台湾相约等奶茶,那些都是同来的志愿者顺路给我带来的。寒冷的冬天,手捧一杯温馨的奶茶,温暖由掌心流淌到心田。
  那年,我接触了红十字会,并在业余时间参与了红十字会的帮扶工作。也是在那时,我懂得了如何帮助别人,第一次心甘情愿地捐出了自己为数不多的资金和衣物。
  那年冬天,第一次到同事家里去过古尔邦节,第一次吃到真正的手抓肉,同事们踊跃地帮我和哈萨克族朋友拍照,并为我弹奏哈萨克族民歌,还帮我给远在河南的父母打电话,请他们不要担心我在这边的生活。暖暖的情谊融化了寒冬的冰雪,那年的冬天,我竟然没有感到丝毫的寒冷。
  2011年,无数的夜晚我不断辗转反侧,无数次徘徊在去与留之间。
  初来时的喜悦已被琐碎的日常磨灭了激情,感动也早已化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来的19个志愿者也伴随着公务员考试而劳燕分飞。
  我也做了一个艰难决定,结束服务期。
  离开了阿勒泰,来到了阿克苏的姐姐家。尽管仍在新疆,但我的心却时刻萦绕在阿勒泰的上空,我想阿勒泰蓝蓝的天空,奔腾不息的额尔齐斯河,想“大头鞋”的奶疙瘩,眼里梦里也都是阿勒泰漫天遍地的雪花。
  谢绝了南疆亲人的挽留,我重新踏上阿勒泰。在回到阿勒泰的那个晚上,我终于酣然入梦。
  2012年的1月,我接到了被阿勒泰日报社录取的通知。与此同时,我告诉父母,我不能陪他们在家过新年了。进疆三年,回回如此。
  仿佛又梦到2009年7月31日那个黄昏,夕阳斜射在我们年轻的脸上,倚在额尔齐斯河畔的铁锁上,同来的李勇、池勇和我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只在阿勒泰待一年,然后一起去其他的地方流浪。
  可是如今,李勇和我先后通过考试留在了阿勒泰,而去了那拉提草原的池勇也无时无刻想着念着阿勒泰的山、阿勒泰的水和阿勒泰的人。
  原来,早在来到布尔津的第一天起,我便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土地。所以,我才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阿勒泰,把对繁华都市的向往深深埋藏在了心底。
  最后,我还爱上了这里的人。
其他文献
“亚克西么?”、“身体好些了吗?”、“你有什么不舒服?”……  近日,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在解放军第二七三医院口腔科内,医护人员却在热情地学维语,教维语的老师不是别人,是该院美丽的维吾尔族军医——吐逊阿依·哈斯木。  2003年,吐逊阿依于毕业于乌鲁木齐军医学校,分配到二七三医院至今已有12年了。她所在的科室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民族。2015年初在巴州党委文明办开展的“寻找文明巴州人”的活动中
期刊
“青春选择,  雄心万里,  好儿女纵横天涯披风沐雨。  放飞梦想,  真情投递,  一代英才开拓进取。  因为这个选择。  西部的明天更加美好。  因为这个选择,  我们的青春更添壮烈。  到西部去,  到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西部去,  到基层去,  投入时代的洪流中,  打造一个新世纪!”  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传主题曲《到西部去》铿锵有力的歌词,十几年来,一批又一
期刊
小时候,我时常问母亲,为什么外公当年要放弃继续留京的机会而选择响应国家号召,成为第一批南下干部回到广东?  母亲说:“人嘛,总是要落叶归根的,当年外公也是念在外婆想念家乡,在新中国成立后果断选择举家迁回广东的……”  我的外公、外婆都是广东人,我却不理解嘟囔着说:“若不是外公当年南下,说不定我现在就是京中子弟了……”  大学毕业时候,在我面前清晰地摆着两条路,一是留校保研继续深造,一是接受投资集团
期刊
“新疆,我来了。一年志愿者,一生西部情,既然选择了西部,来到新疆服务,我们就不会做过客,就打算扎根这里……”这是每一位志愿者真情的告白。  《新疆,我来了》是新疆青年杂志社副社长路海龙正在筹备出版的一本书。作为扎根新疆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一员,路海龙有着深深的“志愿者情结”,从千里之外的山东来到新疆立业又成家,路海龙对新疆满怀感恩。他试图用这样一本书,用100位年轻人投身西部的志愿历程,折射不一样的
期刊
以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标志,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  天蓝蓝,空气优良市民舒心。耗资近300亿元实施煤改气工程治理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让乌鲁木齐常见蓝天白云”的承诺,掷地有声;  花艳艳,乡村农庄鸟语花香。249万农牧民受益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2015年,全区1700个行政村得到整治”的目标,备受期待;  水清清,水质变好鱼蟹肥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
期刊
“新疆,我们来了!”大学生志愿者们用联名信的方式,表达出自己愿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奉献青春和热血的真挚感情。他们告诉记者,来新疆,缘于党和人民的一声召唤:“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把这声召唤,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西部计划志愿者是我最想选择的路  “毕业有很多路可以选,西部计划志愿者是我最想选择的路。”当记者问来自河南安阳师范学院的志愿者高晓丽,为什么来新疆时,这个年轻的
期刊
时光荏苒,转眼已十年,回首青春往事,依然不悔来路。  记得大学生“西部计划”的宣传标语:假如人生能活七十岁,用生命的七十分之一来做志愿者,让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十年前,当我徘徊在即将离别的校园,虽然对美好的未来有着无限憧憬,但是面对的就业形势却暗淡无光。得知“西部计划”在招募志愿者,我积极报名,如愿成为一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  非常清楚记得是2005年7月18日,我与家人别离远行时的
期刊
扎扎实实访民情以心换心 切切实实惠民生造福百姓——塔城公路管理局第二批“访惠聚”工作队工作纪实  2月15日,塔城公路管理局党委严格落实塔城地委对2015年“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工作安排,第二批住村人员共计18人分别到达各住村工作点,其中一支由锡伯族、维吾尔族、回族、汉族4种不同民族组成的6人工作队也如期抵达沙湾县西戈壁镇金河畔村,工作队队员带着不管多辛苦,一定要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做好工作,
期刊
老公谈起要再次回到新疆时,我的心为之一颤,这预示着我们要与新疆第三次亲密接触了。  十年前,我们刚刚走出校门,还是热血青年,踌躇满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吟着岳飞的《满江红》,伴随着第一批大学生志愿西部计划,我们来到了新疆,这个曾经只有在梦里出现的疆域。  丰满的热情和豪迈被骨感的残酷现状击得粉碎,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为了我们的承诺和誓言,也为了我们自身的锤炼。  
期刊
不经意间,来新疆已有五个年头。闲时想来,那些美好的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帧帧迎头涌上,历历在目。  当我拿着西部计划录取通知书,背上行囊,踏上西行的列车,在历经40多个小时,到达离家4000多公里外的新疆乌鲁木齐的时候,发现这里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荒芜、那么条件艰苦,这边除了茫茫戈壁,植被稀少点外,城市的发展和功能与内地无异。  正值7月的乌鲁木齐,晴空万里,一片朝阳似火,却也有阴凉处的丝丝凉意,沁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