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wu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儿童有着强烈的爱好美,向往美.追求美的愿望。语文老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体会这些美,并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到知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把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因此,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应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审美教育 审美情趣 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是最具开放性的一门学科,教育性、审美性、工具性是它的本质特征。这三个特征又是辩证地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一起的,如果只强调一点而不顾及其他,那就不能称为语文学科,离开了工具性,审美作用和教育功能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语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应以书写为契机,以导读为根本,以记忆为重点,以审美为核心,以写作为动力。这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谐地统一起来了。这里,笔者就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1.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综合
  字词句章、谋篇布局是语文教学应抢建的平台。可自古以来就强调:不得“以词害义”。不管多么激动人心的内容变成一遍遍领读、齐读、轮流读,变成不分重缓急、没有情感色彩、千遍一律的串讲的时候,也会索然无味的。语文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言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语文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这其实不是什么新的境界,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已经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自然亲和,言语对话的形式传递的是心灵交流内容。这是语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最本质的区别。这对老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也可以说这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之所在。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当教师把语文的教学变成了欣赏的过程,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了展现自由精神舞台的时候,这才是语文教学。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获得了愉悦,获得了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获得了精神的自由,获得了人文精神,教师也获得了满足和幸福。
  2.鉴赏审美过程是精神享受愉悦的过程,是对生命质量的体现和升华。
  有生命的思想并不等于有生命的质量。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生命的质量首先在于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在于生活感受的愉悦。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很单调,内心很苦闷,生活质量就无从谈起。语文学习为学习者精神的丰富和愉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使学习过程成为欣赏的过程:文学在于欣赏人性的展开,欣赏语言表达的精美。对于精神丰富性的追求是人的基本追求,五音不全的人也会哼,色彩不辨的人也爱涂,大字不识的人也有诗。所以,语文课程首先是欣赏课程,在欣赏中应有所感受,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可是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却不那么令人乐观,文采飞扬的语文课变成了生词抄写课;真情实感流淌的作文课,变成了八股格式的模仿课;工具价值压倒了目的价值,学生可能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是却推掉了兴趣、激情和灵性,享受的过程变成了被动接受的过程。得到的东西我们看到了,失去的东西我们并未发觉。得到的东西也许只是大海里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失去的却是海水下面冰山的主体。我们教师面对一群天真活泼、富有个性,充满激情幻想的青少年,要想培养学生具有个性化的人文精神,就应该引导他们去真正的投人生活中去,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受到鼓舞,受到感染,这是品尝美这块甜蜜蛋糕所不可缺少的。用他们好奇的双眼,天真的心灵,炽热的激情与美的事物相互碰撞,必然会产生出绚丽夺目的色彩。美中蕴涵着富有个性的人文色彩,这是一种真美,也是我们语文应该所不可缺少的。
  3.审美情趣的深入,给当前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鲜艳的花朵遭到随意蹂躏,可爱的小猫、小狗遭到恣意的虐杀,无力反抗的孩子遭到心理上的摧残或肉体上的欺辱,呻吟的病人受到医者的怠慢,低收入者受到无端的鄙视,残疾人受到莫名的嘲弄……人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观在哪里呢?上述行为的发出者都不一定不识字,哲学考试也不一定不及格,道德评分也许还很高。换句话说,他们都是接受过语文教育的,可语文中的文学、哲学、道德表达的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却没有成为教学的重点。我们努力去抓住的是表达这些内容的形式,却忽视了其中真正的价值意义。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最基本的就在于尊重墨命的存在,不要无端地剥夺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级的生命。当一个人对低级生命和动物毫无怜爱之情时,你能指望他尊重高级生命吗?反之,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猫的生命关怀时,他对于高级的生命、对于人的生命还能不尊重吗?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强调以人为本,用人文主义的精神和眼光关注生活的一切。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培养无疑更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完美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是生命本身的散发出的耀眼光芒,而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则是告诉学生用自己的心去观察体验这美丽的光彩。这种观察与体验就是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一种反思与发展。
  当然,审美感受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语文教学正是在学生的心田上,撒下美的种子,春风化雨中长成一片青翠,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更加美丽。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分别研究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抑制剂利凡诺及氯氰碘柳胺在体外抑制白念珠菌的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后对白念珠菌活性的影响,为今后研发出高效、安全、广谱的新型抗真菌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参照NCCLSM27-A方案中的微量稀释法测定利凡诺、氯氰碘柳胺及氟康唑单独作用于白念珠菌时的MIC,以及氟康唑分别联合利凡诺及氯氰碘柳胺作用于白念珠菌时氟康唑的MIC。2.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液体
目的:通过右心室电极致室颤法制作猪心搏骤停模型,观察比较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STD-CPR)与腹部提压法两种心肺复苏方法对心搏骤停猪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初步评价
摘要:—名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校教育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力量,因此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如何能成为—名合格的班主任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经验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班主任 “五个要”  一、要全面了解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体会他们的内心要求。刚接手一个新班时,如果能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喜爱并在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但就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来看,还不尽如人意,仍存在诸多问题,不能进入真正意义的合作。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
摘要:学案教学法是一种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并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案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 学案教学 自主学习 创新精神  一、“学案”教学产生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哪怕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绝大多数的英语教学都是采取“教案”教学。“教案”教学是“师本”的
摘要:排列和组合是高中数学教与学的一个难点,虽然高考中所占比重不大,但试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机动性和综合性,教学中又涉及到分类与整合、转化与化归、正难则反等多种思维方法,又是概率的基础。排列组合作为高中代数课本的一个独立分支,因为极具抽象性而成为“教”与“学”难点。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教者很难用比较清晰简洁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有的即使教者觉得讲清楚了,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摘要: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溶为—体的综合教育。我们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同学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珍惜我们这块德育阵地,持之以恒地将体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
摘要:人文精神,是指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本文阐述了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美术教学  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