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消除疟疾不同时期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来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4374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比较福建省疟疾消除不同时期的输入性疟疾疫情,为消除后疟疾防治策略的制定与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福建省疟疾消除进程分成3个不同时期,消除前期(2005-2009年)、消除中期(2010-2015年)和消除后期(2016-2019年),收集不同时期疟疾个案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对输入性疟疾疫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19年福建省共报告疟疾1105例,除2005年3例本地感染病例外,其余均为输入性病例.消除后期年平均报告输入性病例数为116.3例,高于消除中期的74.2例和消除前期的38.4例.其中恶性疟所占比例上升,消除前、中和后期分别为21.9%(42/192)、60.9%(271/445)和76.8%(357/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来源,消除前、中期尚有境内输入,消除后期全部为境外输入,其中非洲输入的病例所占比例上升,消除前、中和后期分别为27.1%(52/192)、75.7%(337/445)和92.3%(429/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疗机构的报告病例比例上升,消除后期为95.1%(442/465),高于消除中期的65.6%(292/445)和消除前期的65.1%(125/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报告季节分布,消除前期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发病高峰在夏季;消除中期无明显季节性;消除后期在年初(1-2月)和年中(6-7月)有明显的报告高峰.报告地区分布,各时期均主要集中于福州地区,其所占比例上升,消除前、中和后期分别为36.0%(69/192)、72.8%(324/445)和78.1%(363/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群分布,均以青中年(20~59岁)男性为主,消除中期和消除后期所占比例分别为96.2%(428/445)和96.1%(447/465),均高于消除前期83.3%(160/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福建省疟疾消除后,面临更加严峻的输入性疟疾,尤其是非洲输入的恶性疟的挑战,应加强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医疗机构的培训.
其他文献
采用日本血吸虫单条毛蚴感染单个阴性钉螺的方法,培育获得可释放单一性别尾蚴的阳性钉螺.收集每只阳性钉螺释放的单一性别尾蚴,用序列特异扩增区域PCR(SCAR-PCR)鉴定尾蚴性别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系
随着脊柱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导航手术(im-age-guide surgery,IGS)的应用日渐成熟,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脊柱源性疼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
期刊
目的 克隆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第十类变应原Der p 10基因,表达并纯化Derp 10重组蛋白,分析其免疫原性和生物学信息.方法 挑取经纯培养的屋尘螨,提取总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