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出版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力的“黄金十年”。“后黄金”时期如何不断提升自我、打破瓶颈是作家和出版人共同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对国际安徒生奖的热切向往也恰恰迎合了这一契机,为中国大规模译介并出版优秀的世界儿童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世界儿童文学永远绕不过一位作家,那就是安徒生,其忧伤的文学格调,为阅读者营造了深刻的美感体验,进而启迪智慧,引领成长,浸润童心。“二战”后,面对饱受物质和精神创伤的欧洲,面对衣衫褴褛、无家可归的儿童,一位杰出的女性——杰拉·莱普曼夫人,选择从儿童文学和安徒生那里汲取力量,以期慰藉战后人们的心灵。她先后创立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和国际安徒生奖,旨在激励人们关注儿童文学,远离战争,开始新生活。国际安徒生奖从设立之初,便有了厚重的责任与气度,肩负着为万千儿童寻找精神荒漠中的避难所的重任。
贫瘠土壤,优良化肥
中国儿童文学离不开安徒生,在漫长的岁月中,安徒生的气息一直影响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同样,国际安徒生奖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一个情结。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界来说,走向国际安徒生奖,不仅意味着一种走向世界的勇气和自信,更意味着一个走向经典的姿态,一份走向经典的气度。在这个过程中,让中国儿童文学真正抵达并汇入到一种世界性的思想、情怀和艺术视野中,远比单纯赢得一个奖项的荣耀更重要,也更富有价值。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出版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力的“黄金十年”。“后黄金”时期如何不断提升自我、打破瓶颈是作家和出版人共同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对国际安徒生奖的热切向往也恰恰迎合了这一契机,为中国大规模译介并出版优秀的世界儿童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2011年,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刘海栖与安徽少年儿童社社长张克文、总编徐凤梅就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初步构架了“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的出版蓝图,在刘海栖的倾情策划下,安徽少年儿童社热情邀请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教授担任丛书主编,邀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艾哈迈德·莱泽·卡鲁丁、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玛丽亚·耶稣·基尔等国内外专家担任丛书顾问。2013年3月,安徽少年儿童社又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的官方授权。至此,安徽少年儿童社作为一家专业的童书出版社,郑重呈示了其于“后黄金” 时期的出版战略选择——选择追根溯源,向安徒生的文学品格致敬;选择回归本位,再现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作品的经典气韵;选择传承与担当,以不输杰拉·莱普曼夫人当年的胆略和勇气,致力于搭建一座世界儿童文学经典通往中国儿童读者的完美桥梁,推动中国儿童文学向世界儿童文学发展主潮汇合。选题规划之初,编辑们广泛征求了读者、作家、业内专家、出版同行、营销商、渠道运营商和媒体的建议,从深入调研并详细分析各项数据之后项目正式启动,到如今项目完成,历时近三年。
精心策划,力求完美
国际安徒生奖全称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奖,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图画家的最高荣誉奖项,以表彰他们为青少年儿童文学做出的永久贡献,每两年颁发一次。评选过程中,提名作家和插画家所有作品都要经过筛选。获奖者会被授予一枚刻有安徒生头像的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国际安徒生奖于1956年首次设立儿童文学作家奖,并于1966年增设了插图画家奖。此后,许多优秀作家和插画家因获得这一奖项而永载史册。可以说,从选题规划之初,该书系的立足点就不是对所有安徒生奖获奖作家作品的简单引进,更不是对逢奖必译的童书引进出版盛况的盲目追捧,而是科学地涵盖了文学作品系列、图画书系列、理论和资料书系列三大板块,展示获奖作家和插画家的创作成果,同时兼顾国际安徒生奖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资料的呈现。值得一提的是,引进的作家作品既包括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作品,也包含获得该奖项提名的一部分优秀作家、插画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相应国家儿童文学创作的最高艺术水平,吸纳其进入书系也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书系的开放性和包容度。如此,也对接下来作品的判断遴选、版权的洽谈落实、译者的考评约请、编辑对译文的推敲琢磨以及成书最终的装帧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书系成功出版的背后,是以安徽少年儿童社为核心的各种合力的凝聚。其中,主编方卫平教授的鼎力支持是所有合力凝聚的缘起。近三年来,上百封电子邮件传递于方卫平教授与编辑之间。根据历届获奖者的相关信息,方卫平教授和编辑搜集、整理、落实散落在世界各地出版社的图书版权。这期间,编辑曾因外方持续数周杳无音信而焦急、沮丧,也曾因方卫平教授周详恳切、见地深远的来信而感激、欣慰。经过了近两年的时间,第一批出版物最终敲定,包括文学作品系列18册、图画书系列25册、理论和资料书系列4册。入选书系的作家、插画家名单好似一长串缀满宝石的项链,依列那·法吉恩、勒内·吉约、贾尼·罗大里、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帕特里夏·赖特森、赤羽末吉、尤里·奥莱夫等获奖者的名字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彼此靠近,交相辉映。《走进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走进国际安徒生奖》《架起儿童图书的桥梁》《世界梦想——全球作家为孩子创作的和平故事》这些理论和资料书也点缀其间,熠熠生辉,重点收录关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和国际安徒生奖的介绍、研究资料以及重要人物传记,为读者全方位了解国际安徒生奖的相关背景资料提供了便利。
2012年,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译者陈安娜随之名声大噪。在引进图书的策划与出版中,好的原版作品只是成功的开始,译者的解读与再创造不可或缺。令人欣喜的是,当我们把书系的整体架构、遴选的作家作品向诸位出色的译者推介时,很快便得到了同道之人的积极响应。任溶溶、徐朴、马爱农、彭懿等翻译家纷纷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大家甚至为了配合书系出版时间而特别调整了自己的档期,全身心投入书系的翻译工作,与地球上另一个国度的作家完成一场心与心的交流。译稿一经交付,国内知名策划出版人、插画家缪惟先生应邀也加入了我们的阵营。缪惟先生对书系整体装帧设计有着准确的审美定位,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大到安徒生头像金质奖章LOGO的设计和书系封面方案的最终定夺;小到理论和资料书封面上安徒生剪纸作品的巧妙运用以及书系正文字体、字号、行距、书眉的细部调整,他都亲力亲为,几易其稿,不厌其烦地尝试着经典和时尚的完美融合。
经典之作,代代相传
一转眼,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在编辑的不断努力下这些最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即将出版。我们比对原版书,体味译文的精美,查漏补缺;我们精心放置、调整原版插图,合理安排图画书的正文及导读位置。其中,《小书房之穷岛的奇迹》和《小书房之玻璃孔雀》堪称经典,多次被译介到中国,既有民间童话的质朴风味,又透着创作童话纯净的温情;《鸟儿街上的岛屿》也是被多次译介,虽然反映“二战”主题,但不失温情,是一部题材和情感上都有重量的儿童小说;《大象的主人》首次译入国内,其抒写的人与动物之间的离奇故事以及别致的生态主题,回应了当代人的文化需求;《少年斯特法诺》首次译入国内,真实地表现了移民少年的成长过程,涉及离乡返乡、青春期等重大主题,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心理的功力,是一部成就很高的南美儿童文学佳作,等等。这是一套向世界儿童文学致敬的诚意之作,笔者作为责任编辑之一,与有荣焉;手有余温,书稿留香,徜徉于文学世界当中,才真切领悟了IBBY创始人杰拉·莱普曼夫人借着设立国际安徒生奖想要传达给世人的信条——相信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孩子都是兄弟姐妹。
借用1956年首奖获得者英国作家依列娜·法吉恩代表作《小书房》中的经典段落:“小时候,家里有个属于我们的房间,我们称它为‘小书房’。其实,除了它,家里每个房间都可以当做书房……我们的生活可以没有衣服穿,但不能没有书读;可以不吃饭,但不可以不读书”,进而阐释安徽少年儿童社不遗余力推进“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出版的初衷,以及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童书出版应该展现的责任与气度,即为中国少年儿童奉献这个时代我们能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精神食粮。
(作者单位: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世界儿童文学永远绕不过一位作家,那就是安徒生,其忧伤的文学格调,为阅读者营造了深刻的美感体验,进而启迪智慧,引领成长,浸润童心。“二战”后,面对饱受物质和精神创伤的欧洲,面对衣衫褴褛、无家可归的儿童,一位杰出的女性——杰拉·莱普曼夫人,选择从儿童文学和安徒生那里汲取力量,以期慰藉战后人们的心灵。她先后创立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和国际安徒生奖,旨在激励人们关注儿童文学,远离战争,开始新生活。国际安徒生奖从设立之初,便有了厚重的责任与气度,肩负着为万千儿童寻找精神荒漠中的避难所的重任。
贫瘠土壤,优良化肥
中国儿童文学离不开安徒生,在漫长的岁月中,安徒生的气息一直影响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同样,国际安徒生奖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一个情结。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界来说,走向国际安徒生奖,不仅意味着一种走向世界的勇气和自信,更意味着一个走向经典的姿态,一份走向经典的气度。在这个过程中,让中国儿童文学真正抵达并汇入到一种世界性的思想、情怀和艺术视野中,远比单纯赢得一个奖项的荣耀更重要,也更富有价值。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出版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力的“黄金十年”。“后黄金”时期如何不断提升自我、打破瓶颈是作家和出版人共同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对国际安徒生奖的热切向往也恰恰迎合了这一契机,为中国大规模译介并出版优秀的世界儿童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2011年,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刘海栖与安徽少年儿童社社长张克文、总编徐凤梅就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初步构架了“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的出版蓝图,在刘海栖的倾情策划下,安徽少年儿童社热情邀请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教授担任丛书主编,邀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艾哈迈德·莱泽·卡鲁丁、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玛丽亚·耶稣·基尔等国内外专家担任丛书顾问。2013年3月,安徽少年儿童社又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的官方授权。至此,安徽少年儿童社作为一家专业的童书出版社,郑重呈示了其于“后黄金” 时期的出版战略选择——选择追根溯源,向安徒生的文学品格致敬;选择回归本位,再现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作品的经典气韵;选择传承与担当,以不输杰拉·莱普曼夫人当年的胆略和勇气,致力于搭建一座世界儿童文学经典通往中国儿童读者的完美桥梁,推动中国儿童文学向世界儿童文学发展主潮汇合。选题规划之初,编辑们广泛征求了读者、作家、业内专家、出版同行、营销商、渠道运营商和媒体的建议,从深入调研并详细分析各项数据之后项目正式启动,到如今项目完成,历时近三年。
精心策划,力求完美
国际安徒生奖全称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奖,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图画家的最高荣誉奖项,以表彰他们为青少年儿童文学做出的永久贡献,每两年颁发一次。评选过程中,提名作家和插画家所有作品都要经过筛选。获奖者会被授予一枚刻有安徒生头像的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国际安徒生奖于1956年首次设立儿童文学作家奖,并于1966年增设了插图画家奖。此后,许多优秀作家和插画家因获得这一奖项而永载史册。可以说,从选题规划之初,该书系的立足点就不是对所有安徒生奖获奖作家作品的简单引进,更不是对逢奖必译的童书引进出版盛况的盲目追捧,而是科学地涵盖了文学作品系列、图画书系列、理论和资料书系列三大板块,展示获奖作家和插画家的创作成果,同时兼顾国际安徒生奖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资料的呈现。值得一提的是,引进的作家作品既包括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作品,也包含获得该奖项提名的一部分优秀作家、插画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相应国家儿童文学创作的最高艺术水平,吸纳其进入书系也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书系的开放性和包容度。如此,也对接下来作品的判断遴选、版权的洽谈落实、译者的考评约请、编辑对译文的推敲琢磨以及成书最终的装帧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书系成功出版的背后,是以安徽少年儿童社为核心的各种合力的凝聚。其中,主编方卫平教授的鼎力支持是所有合力凝聚的缘起。近三年来,上百封电子邮件传递于方卫平教授与编辑之间。根据历届获奖者的相关信息,方卫平教授和编辑搜集、整理、落实散落在世界各地出版社的图书版权。这期间,编辑曾因外方持续数周杳无音信而焦急、沮丧,也曾因方卫平教授周详恳切、见地深远的来信而感激、欣慰。经过了近两年的时间,第一批出版物最终敲定,包括文学作品系列18册、图画书系列25册、理论和资料书系列4册。入选书系的作家、插画家名单好似一长串缀满宝石的项链,依列那·法吉恩、勒内·吉约、贾尼·罗大里、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帕特里夏·赖特森、赤羽末吉、尤里·奥莱夫等获奖者的名字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彼此靠近,交相辉映。《走进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走进国际安徒生奖》《架起儿童图书的桥梁》《世界梦想——全球作家为孩子创作的和平故事》这些理论和资料书也点缀其间,熠熠生辉,重点收录关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和国际安徒生奖的介绍、研究资料以及重要人物传记,为读者全方位了解国际安徒生奖的相关背景资料提供了便利。
2012年,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译者陈安娜随之名声大噪。在引进图书的策划与出版中,好的原版作品只是成功的开始,译者的解读与再创造不可或缺。令人欣喜的是,当我们把书系的整体架构、遴选的作家作品向诸位出色的译者推介时,很快便得到了同道之人的积极响应。任溶溶、徐朴、马爱农、彭懿等翻译家纷纷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大家甚至为了配合书系出版时间而特别调整了自己的档期,全身心投入书系的翻译工作,与地球上另一个国度的作家完成一场心与心的交流。译稿一经交付,国内知名策划出版人、插画家缪惟先生应邀也加入了我们的阵营。缪惟先生对书系整体装帧设计有着准确的审美定位,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大到安徒生头像金质奖章LOGO的设计和书系封面方案的最终定夺;小到理论和资料书封面上安徒生剪纸作品的巧妙运用以及书系正文字体、字号、行距、书眉的细部调整,他都亲力亲为,几易其稿,不厌其烦地尝试着经典和时尚的完美融合。
经典之作,代代相传
一转眼,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在编辑的不断努力下这些最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即将出版。我们比对原版书,体味译文的精美,查漏补缺;我们精心放置、调整原版插图,合理安排图画书的正文及导读位置。其中,《小书房之穷岛的奇迹》和《小书房之玻璃孔雀》堪称经典,多次被译介到中国,既有民间童话的质朴风味,又透着创作童话纯净的温情;《鸟儿街上的岛屿》也是被多次译介,虽然反映“二战”主题,但不失温情,是一部题材和情感上都有重量的儿童小说;《大象的主人》首次译入国内,其抒写的人与动物之间的离奇故事以及别致的生态主题,回应了当代人的文化需求;《少年斯特法诺》首次译入国内,真实地表现了移民少年的成长过程,涉及离乡返乡、青春期等重大主题,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心理的功力,是一部成就很高的南美儿童文学佳作,等等。这是一套向世界儿童文学致敬的诚意之作,笔者作为责任编辑之一,与有荣焉;手有余温,书稿留香,徜徉于文学世界当中,才真切领悟了IBBY创始人杰拉·莱普曼夫人借着设立国际安徒生奖想要传达给世人的信条——相信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孩子都是兄弟姐妹。
借用1956年首奖获得者英国作家依列娜·法吉恩代表作《小书房》中的经典段落:“小时候,家里有个属于我们的房间,我们称它为‘小书房’。其实,除了它,家里每个房间都可以当做书房……我们的生活可以没有衣服穿,但不能没有书读;可以不吃饭,但不可以不读书”,进而阐释安徽少年儿童社不遗余力推进“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出版的初衷,以及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童书出版应该展现的责任与气度,即为中国少年儿童奉献这个时代我们能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精神食粮。
(作者单位: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