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心融化孤独,关爱改变人生。军嫂刘抗美与爱人尹士国以高尚的情操、父母的情怀,7年来,先后精心助养7名孤残儿童,让他们在刚刚起航的人生开端,一样拥有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爱。
刘抗美家住四楼,知道我们要来拜访,早早打开了房门,走到三楼半时,一个鸟鸣般好听的声音从门口传来:“阿姨好!阿姨好!”跨进房门,那只欢快的“小鸟”马上提来两双拖鞋,摆放在我们脚下。
“小鸟”叫俊沐,今年4周岁,来自当地福利院,是刘抗美和尹士国夫妇助养的第7个孤残孩子。眼前的俊沐,健康、干净、漂亮,一丝不乱的额发上别着好看的发卡,粉嘟嘟的小毛衣穿在身上,让她看上去像一朵稚嫩的小花。
她拉我们坐沙发、吃水果,俨然一位热情备至的小主人,让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她与“孤残儿”联系起来。小心翼翼地向刘抗美求证,没等妈妈说话,俊沐主动把两只小手举到我们眼前。她的举动,令人倍感意外,不只因为她粉嫩的双手各有几个手指残缺,看着心疼,而是想不到这个孩子的内心如此阳光,毫不避讳自己的缺陷。当她展示小手时,没有丝毫自卑,仿佛在说:“我很特别,但我很好!”
“孩子,这就是咱们的家!”
尹士国,二炮某部原副总工程师,刘抗美是他的爱人。刘抗美2005年退休,那年5月8日“母亲节”这一天,她随手翻看报纸,被一则题为《200多个孤残孩子找妈妈》的新闻冲击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她生于革命家庭,是烈士之后,父亲1937年参军、入党,母亲是沂蒙老区的支前模范,传统的家庭教育使她一直心怀朴素的情感,始终记着父母的告诫:“永远不要忘本!”退休了,时间多了,她总想着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这则新闻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击起了她的愿望:让家庭的爱与温暖无限放大,让幸福的阳光照耀在孤残儿身上。
一开始,刘抗美一家人打算正式收养福利院的一名孤儿,办手续时才了解到,他们夫妻俩的年龄均已超过50岁,不符合收养条件,只好改为助养,就是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教育,“所有权”还属于福利院。
刘抗美清楚记得与第一个助养孤儿华月见面的情景。当时华月年仅3岁,先天唇腭裂、右臂短小、大拇指残疾,这个可怜的男孩儿每天躲在房间角落里,不笑、不说话,郁郁寡欢。那一天,刘抗美走进福利院,当院长问满屋的孩子“谁愿意跟这位妈妈走”时,孩子们齐刷刷望向她,片刻安静后,华月突然从角落里跑上来,抱住了刘抗美的腿,一个劲儿地喊“妈妈”,冥冥之中注定的母子情缘就此开端。
“孩子,这就是咱们的家!”当尹士国夫妇把华月第一次带回家时,他的眼睛都不够用了,整洁漂亮的家,温馨可爱的儿童房间,各式各样的玩具,从来不爱笑的孩子露出一丝笑意。
助养孩子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照顾吃喝拉撒睡已属不易,有个头疼脑热就更辛苦人,刘抗美很快尝到了这种滋味。一天夜里,华月突然发起了高烧,部队卫生所没有儿科医生,刘抗美只好开了药抱孩子回家。华月吃过药后,烧仍不退,刘抗美急了,担心孩子烧坏,为了稳妥起见,马上送回福利院的医院。当她看到观察室里10多个生病的孩子只有一人护理时,放心不下,又连夜把华月带回了家。这一夜她没合眼,每半小时喂一次水,每6小时喂一次药,天一亮又带他去打针。4天后,华月康复,刘抗美却累得眼圈发青,她没有任何怨言,她把华月完全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没想到中国孩子教育得这么好!”
刘抗美对增强华月的体质上了心,变着法儿调剂饮食,增加营养。早餐,她用花生、黑豆、薏米仁等磨成五谷杂粮糊给他喝,正餐的饭桌上总有蛋、鱼、肉、菜,至于干果、鲜果更是日日不断。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小华月变结实了,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帅小伙儿。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一个人的习惯大多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有美好的人生开端,孕育远大理想,萌生高尚情操。为了汲取先进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教导华月,刘抗美参加了高级育婴师职业培训,还频频出现在各种育儿专题知识讲座的课堂上。她说妈妈的素质有多高,孩子就能飞多远,她要通过提升自己托举折翼天使飞上蓝天。
在这对“爱心父母”的精心撫育下,华月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一家人结下了超越血缘的浓浓亲情。两年后,这样朝夕相处的幸福生活因为美国家庭收养华月而结束。尹士国夫妇的内心五味杂陈,既希望华月有一个好的归宿,又十分不舍他离开。临别前,他们带上华月去北京旅游,在天安门、故宫、长城等标志性景点拍下一张张照片,刻成CD光碟,让他带到美国。一起带去的还有中国结、唐三彩、书法作品,他们要让华月永远记住:自己的根在中国。
华月走了,尹士国夫妇的心也被挖走,刘抗美一病3个月。她以“明月千里”为名,在QQ个性签名上写道:“明月千里,仅以此名带去我对远在美国的宝贝的思念……”从此以后,只要打听到谁去美国,夫妇俩就会把华月最爱吃的芝麻糊、最爱穿的迷彩服一起打包托人捎去,在这对父母的心里,永远有这个儿子。美国收养家庭不断传来好消息,让这对夫妻心生安慰:华月真懂事,华月英语流利了,华月充满爱心,华月成为班级核心……
真心融化孤独,关爱改变人生,尹士国夫妇以高尚的情操、父母的情怀,让孤残孩子在刚刚起航的人生开端,一样拥有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爱。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孩子们幸福而有尊严地成长。他们助养过的孩子,被国外合法收养的比例很高,有3名去了美国,1名去了荷兰。外国家庭反馈回来的信息,洋溢着对助养者的赞美,最常听到的是:“没想到中国孩子教育得这样好!”尹士国夫妇7年来付出的心血,从中可见一斑。
世界因爱心而美丽
刘抗美有10本珍贵的影集,记录着7个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一张她抱着明千站在一栋老居民楼前的照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明千是夫妇俩助养的第4个孩子,照片上那栋居民楼里的第二个门洞就是他当年的捡拾地。拍照7天后,居民楼夷为平地,刘抗美赶在拆迁之前,为明千留下与他身世相关的最后一丝印迹。
明千先天没有肛门,手术后效果不理想,肛门无收缩功能,大便随时外溢。尹士国夫妇助养明千后,精心照料他的日常生活,每2小时给他更换一次纸尿裤,每次用温水把他的小屁股洗得干干净净,再涂上爽身粉,不让他有一丝难受。这样繁琐的护理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持续了1年零8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总是挑质量最好的纸尿裤给明千用,仅这一项开支每月就得800元。
后来明千被外国家庭收养,在国外又动过两次手术,身体恢复了正常。在另一张照片上,我们看到了现在的明千,他穿着一身短运动装,手按足球,正蹲在绿草地上灿烂地笑,让人似乎看得到他美丽的人生。
这是又一张照片,去年拍摄于大连,志作——他们助养的第6个孩子开心地骑在尹士国脖子上,陶醉于海洋馆的神奇世界里。“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歌中描绘的童年是每个人心头的温暖,尹士国那种自然而然流露的舐犊深情,诠释了刘抗美的信念:要让孩子们童年无遗憾。
夫妇俩生活无忧,但也并不大富大贵,他们对孩子所需不惜倾尽所有,对自己却十分吝啬。自从孤残儿来到家中,两个人就再也没为自己添置过贵重物品,他们说,省下来的钱用在孩子们身上更有价值。
“爱心使人美丽,善心使人健康。”这句话装饰在西北某疗养院的温泉塔上,塔下,刘抗美怀抱俊沐对着镜头愉快地微笑。这张照片拍摄于去年11月份,20多天里,尹士国夫妇带着俊沐行程千里,游览陕西、河南两省众多名胜古迹,开拓俊沐的视野,让她从小就广泛领略华夏文明。
刘抗美7年来为孩子们手写了4本《幸福成长日记》,现在她改用电脑写,她把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记录在博客里,字里行间没有操劳、苦累的丝毫流露,满满盛载着的是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喜悦与幸福。她在签名档里写下一句话,那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世界因爱心而美丽,人生因奉献而精彩!
刘抗美家住四楼,知道我们要来拜访,早早打开了房门,走到三楼半时,一个鸟鸣般好听的声音从门口传来:“阿姨好!阿姨好!”跨进房门,那只欢快的“小鸟”马上提来两双拖鞋,摆放在我们脚下。
“小鸟”叫俊沐,今年4周岁,来自当地福利院,是刘抗美和尹士国夫妇助养的第7个孤残孩子。眼前的俊沐,健康、干净、漂亮,一丝不乱的额发上别着好看的发卡,粉嘟嘟的小毛衣穿在身上,让她看上去像一朵稚嫩的小花。
她拉我们坐沙发、吃水果,俨然一位热情备至的小主人,让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她与“孤残儿”联系起来。小心翼翼地向刘抗美求证,没等妈妈说话,俊沐主动把两只小手举到我们眼前。她的举动,令人倍感意外,不只因为她粉嫩的双手各有几个手指残缺,看着心疼,而是想不到这个孩子的内心如此阳光,毫不避讳自己的缺陷。当她展示小手时,没有丝毫自卑,仿佛在说:“我很特别,但我很好!”
“孩子,这就是咱们的家!”
尹士国,二炮某部原副总工程师,刘抗美是他的爱人。刘抗美2005年退休,那年5月8日“母亲节”这一天,她随手翻看报纸,被一则题为《200多个孤残孩子找妈妈》的新闻冲击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她生于革命家庭,是烈士之后,父亲1937年参军、入党,母亲是沂蒙老区的支前模范,传统的家庭教育使她一直心怀朴素的情感,始终记着父母的告诫:“永远不要忘本!”退休了,时间多了,她总想着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这则新闻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击起了她的愿望:让家庭的爱与温暖无限放大,让幸福的阳光照耀在孤残儿身上。
一开始,刘抗美一家人打算正式收养福利院的一名孤儿,办手续时才了解到,他们夫妻俩的年龄均已超过50岁,不符合收养条件,只好改为助养,就是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教育,“所有权”还属于福利院。
刘抗美清楚记得与第一个助养孤儿华月见面的情景。当时华月年仅3岁,先天唇腭裂、右臂短小、大拇指残疾,这个可怜的男孩儿每天躲在房间角落里,不笑、不说话,郁郁寡欢。那一天,刘抗美走进福利院,当院长问满屋的孩子“谁愿意跟这位妈妈走”时,孩子们齐刷刷望向她,片刻安静后,华月突然从角落里跑上来,抱住了刘抗美的腿,一个劲儿地喊“妈妈”,冥冥之中注定的母子情缘就此开端。
“孩子,这就是咱们的家!”当尹士国夫妇把华月第一次带回家时,他的眼睛都不够用了,整洁漂亮的家,温馨可爱的儿童房间,各式各样的玩具,从来不爱笑的孩子露出一丝笑意。
助养孩子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照顾吃喝拉撒睡已属不易,有个头疼脑热就更辛苦人,刘抗美很快尝到了这种滋味。一天夜里,华月突然发起了高烧,部队卫生所没有儿科医生,刘抗美只好开了药抱孩子回家。华月吃过药后,烧仍不退,刘抗美急了,担心孩子烧坏,为了稳妥起见,马上送回福利院的医院。当她看到观察室里10多个生病的孩子只有一人护理时,放心不下,又连夜把华月带回了家。这一夜她没合眼,每半小时喂一次水,每6小时喂一次药,天一亮又带他去打针。4天后,华月康复,刘抗美却累得眼圈发青,她没有任何怨言,她把华月完全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没想到中国孩子教育得这么好!”
刘抗美对增强华月的体质上了心,变着法儿调剂饮食,增加营养。早餐,她用花生、黑豆、薏米仁等磨成五谷杂粮糊给他喝,正餐的饭桌上总有蛋、鱼、肉、菜,至于干果、鲜果更是日日不断。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小华月变结实了,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帅小伙儿。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一个人的习惯大多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有美好的人生开端,孕育远大理想,萌生高尚情操。为了汲取先进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教导华月,刘抗美参加了高级育婴师职业培训,还频频出现在各种育儿专题知识讲座的课堂上。她说妈妈的素质有多高,孩子就能飞多远,她要通过提升自己托举折翼天使飞上蓝天。
在这对“爱心父母”的精心撫育下,华月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一家人结下了超越血缘的浓浓亲情。两年后,这样朝夕相处的幸福生活因为美国家庭收养华月而结束。尹士国夫妇的内心五味杂陈,既希望华月有一个好的归宿,又十分不舍他离开。临别前,他们带上华月去北京旅游,在天安门、故宫、长城等标志性景点拍下一张张照片,刻成CD光碟,让他带到美国。一起带去的还有中国结、唐三彩、书法作品,他们要让华月永远记住:自己的根在中国。
华月走了,尹士国夫妇的心也被挖走,刘抗美一病3个月。她以“明月千里”为名,在QQ个性签名上写道:“明月千里,仅以此名带去我对远在美国的宝贝的思念……”从此以后,只要打听到谁去美国,夫妇俩就会把华月最爱吃的芝麻糊、最爱穿的迷彩服一起打包托人捎去,在这对父母的心里,永远有这个儿子。美国收养家庭不断传来好消息,让这对夫妻心生安慰:华月真懂事,华月英语流利了,华月充满爱心,华月成为班级核心……
真心融化孤独,关爱改变人生,尹士国夫妇以高尚的情操、父母的情怀,让孤残孩子在刚刚起航的人生开端,一样拥有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爱。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孩子们幸福而有尊严地成长。他们助养过的孩子,被国外合法收养的比例很高,有3名去了美国,1名去了荷兰。外国家庭反馈回来的信息,洋溢着对助养者的赞美,最常听到的是:“没想到中国孩子教育得这样好!”尹士国夫妇7年来付出的心血,从中可见一斑。
世界因爱心而美丽
刘抗美有10本珍贵的影集,记录着7个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一张她抱着明千站在一栋老居民楼前的照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明千是夫妇俩助养的第4个孩子,照片上那栋居民楼里的第二个门洞就是他当年的捡拾地。拍照7天后,居民楼夷为平地,刘抗美赶在拆迁之前,为明千留下与他身世相关的最后一丝印迹。
明千先天没有肛门,手术后效果不理想,肛门无收缩功能,大便随时外溢。尹士国夫妇助养明千后,精心照料他的日常生活,每2小时给他更换一次纸尿裤,每次用温水把他的小屁股洗得干干净净,再涂上爽身粉,不让他有一丝难受。这样繁琐的护理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持续了1年零8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总是挑质量最好的纸尿裤给明千用,仅这一项开支每月就得800元。
后来明千被外国家庭收养,在国外又动过两次手术,身体恢复了正常。在另一张照片上,我们看到了现在的明千,他穿着一身短运动装,手按足球,正蹲在绿草地上灿烂地笑,让人似乎看得到他美丽的人生。
这是又一张照片,去年拍摄于大连,志作——他们助养的第6个孩子开心地骑在尹士国脖子上,陶醉于海洋馆的神奇世界里。“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歌中描绘的童年是每个人心头的温暖,尹士国那种自然而然流露的舐犊深情,诠释了刘抗美的信念:要让孩子们童年无遗憾。
夫妇俩生活无忧,但也并不大富大贵,他们对孩子所需不惜倾尽所有,对自己却十分吝啬。自从孤残儿来到家中,两个人就再也没为自己添置过贵重物品,他们说,省下来的钱用在孩子们身上更有价值。
“爱心使人美丽,善心使人健康。”这句话装饰在西北某疗养院的温泉塔上,塔下,刘抗美怀抱俊沐对着镜头愉快地微笑。这张照片拍摄于去年11月份,20多天里,尹士国夫妇带着俊沐行程千里,游览陕西、河南两省众多名胜古迹,开拓俊沐的视野,让她从小就广泛领略华夏文明。
刘抗美7年来为孩子们手写了4本《幸福成长日记》,现在她改用电脑写,她把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记录在博客里,字里行间没有操劳、苦累的丝毫流露,满满盛载着的是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喜悦与幸福。她在签名档里写下一句话,那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世界因爱心而美丽,人生因奉献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