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既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实现的教育目的,也是党和国家赋予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创造能力,是构建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要素之一。“个性是在各自独特的自然素质的基础上,接受具体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人的生活实际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本文试图从营造氛围、挖掘潜能、改革教法等三个方面,就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进行一粗陋的阐述。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一样,对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重大的影响。艾利康宁的儿童主导活动阶段学认为,处于学龄初期(7~11岁)的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对周围现象、事物的理性态度,考虑到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规律,认识到道德规则的内涵,并为抽象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心理基础。康氏的这一理论表明,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与其相应的主导活动类型是学习活动类型,通过多方面观察及实践的参与,开始对事物特点规律进行认识、由丰富的形象思维的不断累积而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逐步开始活跃,问疑、释难的欲望逐步增强,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烁。因此,小学语文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并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积极诱导学生大胆地想象,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营造和谐、活泼的氛围。
1.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氛围。中国传统几千年师道尊严,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小学课堂几乎没有市场,但也不能说踪迹全无。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应知道主动、活泼、平等、自由的教育氛围,有利于解除学生的精神压力和紧张气氛,学生感到课堂教学轻松,就会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所有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得到巨大的挖掘。
2.营造伙伴合作学习的协作氛围。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营造伙伴合作学习的协作氛围,有利于学生敢于表现真实的自己,为培养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创造想象和问疑难题的引导者,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的提问,尤其是富有探讨价值的提问,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学习伙伴,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掌握知识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乐事,才能增进对教师的信任,从心理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挖掘课文内容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近年来,语文教育研究成果表明:语文课文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想象成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形象化,笼统描述具体化,省略的情节明朗化。让学生根据课文大胆、合理,甚至创造性地展开想象,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图画、表演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想象。现行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省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用语文课本,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是适用我省小学生阅读的一套较为成功的教材。就其中第12册而言,从内容上看,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课文,又有蕴含人生哲理的课文。从体裁看,不但有记叙文,还有诗歌、故事、说明文等。因此,作为小学语文工作者,就应该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深入研究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把握教材编排体系,吃透作品入选的编排意图,充分挖掘课文内容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挖掘课文中警句、名句和蕴含深刻哲理的段落,启发学生学会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孔子游春》是一篇看似平常的记事散文,作品描述了孔子带领弟子到泗水河畔游玩,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达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课文开头描写了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美好大自热的热爱、赞美之情。接着以多小节的形式,描述了孔子與弟子的一段对话,其中孔子对水的赞美是课文最为精彩生动的部分,内涵极为丰富。教学过程中,教者对这一重点段落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对如何运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进行了一番苦心的考虑,设计出以下教学思路:
(1)让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文字,按记叙顺序划分出三个层次。(观河水流动——师生对话——学生感叹)
(2)教师点拨:“孔子望着波澜起伏的河水,为什么陷入沉思,向弟子说了些什么?”
(3)孔子赞扬“水是真君子啊”,是根据哪些方面内容得出这样的评价?
(4)段末写道:“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假如是你们又会怎样理解这深奥的道理呢?
从以上这个教学思路的设计来看,教者依据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而第四步,让学生展开讨论,把学生个体摆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中,这就发掘了课文内容自身的潜能,融进了学生个体创造思维的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抓课文内容的复述,引导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创作,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有人说,作品的形式是作者的第一次创作,阅读作品、把握文意是读者的第二次创作,在原文基础上再创作是第三次创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者根据作品内容要求学生复述课文,特别是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路小学 山东】
创造能力,是构建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要素之一。“个性是在各自独特的自然素质的基础上,接受具体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人的生活实际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本文试图从营造氛围、挖掘潜能、改革教法等三个方面,就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进行一粗陋的阐述。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一样,对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重大的影响。艾利康宁的儿童主导活动阶段学认为,处于学龄初期(7~11岁)的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对周围现象、事物的理性态度,考虑到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规律,认识到道德规则的内涵,并为抽象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心理基础。康氏的这一理论表明,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与其相应的主导活动类型是学习活动类型,通过多方面观察及实践的参与,开始对事物特点规律进行认识、由丰富的形象思维的不断累积而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逐步开始活跃,问疑、释难的欲望逐步增强,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烁。因此,小学语文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并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积极诱导学生大胆地想象,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营造和谐、活泼的氛围。
1.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氛围。中国传统几千年师道尊严,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小学课堂几乎没有市场,但也不能说踪迹全无。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应知道主动、活泼、平等、自由的教育氛围,有利于解除学生的精神压力和紧张气氛,学生感到课堂教学轻松,就会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所有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得到巨大的挖掘。
2.营造伙伴合作学习的协作氛围。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营造伙伴合作学习的协作氛围,有利于学生敢于表现真实的自己,为培养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创造想象和问疑难题的引导者,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的提问,尤其是富有探讨价值的提问,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学习伙伴,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掌握知识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乐事,才能增进对教师的信任,从心理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挖掘课文内容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近年来,语文教育研究成果表明:语文课文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想象成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形象化,笼统描述具体化,省略的情节明朗化。让学生根据课文大胆、合理,甚至创造性地展开想象,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图画、表演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想象。现行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省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用语文课本,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是适用我省小学生阅读的一套较为成功的教材。就其中第12册而言,从内容上看,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课文,又有蕴含人生哲理的课文。从体裁看,不但有记叙文,还有诗歌、故事、说明文等。因此,作为小学语文工作者,就应该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深入研究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把握教材编排体系,吃透作品入选的编排意图,充分挖掘课文内容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挖掘课文中警句、名句和蕴含深刻哲理的段落,启发学生学会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孔子游春》是一篇看似平常的记事散文,作品描述了孔子带领弟子到泗水河畔游玩,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达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课文开头描写了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美好大自热的热爱、赞美之情。接着以多小节的形式,描述了孔子與弟子的一段对话,其中孔子对水的赞美是课文最为精彩生动的部分,内涵极为丰富。教学过程中,教者对这一重点段落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对如何运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进行了一番苦心的考虑,设计出以下教学思路:
(1)让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文字,按记叙顺序划分出三个层次。(观河水流动——师生对话——学生感叹)
(2)教师点拨:“孔子望着波澜起伏的河水,为什么陷入沉思,向弟子说了些什么?”
(3)孔子赞扬“水是真君子啊”,是根据哪些方面内容得出这样的评价?
(4)段末写道:“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假如是你们又会怎样理解这深奥的道理呢?
从以上这个教学思路的设计来看,教者依据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而第四步,让学生展开讨论,把学生个体摆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中,这就发掘了课文内容自身的潜能,融进了学生个体创造思维的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抓课文内容的复述,引导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创作,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有人说,作品的形式是作者的第一次创作,阅读作品、把握文意是读者的第二次创作,在原文基础上再创作是第三次创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者根据作品内容要求学生复述课文,特别是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路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