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基本特点,分析探讨了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基本特点
1.1浇筑混凝土量大
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体积远远比普通混凝土体积要大很多,因此,在浇筑时,对各种原材料的使用偏多。因此,混凝土量大成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一明顯特点。
1.2施工条件较复杂
现如今,大多数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都为地下的现浇筑,因此,工程浇筑的条件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对浇筑技术要求也提出了很高要求。
1.3对施工技术要求偏高
因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过大,结构也比较厚实,因此,这会在浇筑时,必须要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通常来说,都为连续浇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避免各种浇筑缝隙的产生。
1.4产生裂缝现象严重
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会产生大量热,并且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梯级偏大,因此,难以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完全散发出来,但是,其混凝土表面热量散发却非常迅速,从而使混凝土内外部产生温度差,这样一来,便会产生一定的应力,进而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产生较大影响。
1.5养护要求高
因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十分厚实,而且浇筑体积偏大,且有裂缝的产生,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定期不进行养护,那么大体积混凝土便会产生大量问题,从而对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产生巨大影响。
2 控制水化热的产生
既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水化热的作用,那么要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就要对混凝土水化热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关键在于材料的选择,一般来说,凡是早强性质的水泥,其水化热相对也比较高,收缩性强,因此不适合在高层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中使用。可以选择普通的硅酸盐水泥,在骨料的选择方面,可以选择粒径在5毫米到30毫米之间的碎石作为粗骨料,应该对含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低于1%。作为骨料的碎石应该质地坚硬、具有良好的形状和外观,防止骨料中含有风化颗粒,控制骨料中细长和片状的颗粒,不超过10%。一般采用中砂作为混凝土的细骨料,要求颗粒均匀,确保砂的整洁,含泥量应该严格控制在1%以内,细度保持在大约2.7的范围之内。为了改善收缩补偿性能,可以采用复合膨胀剂作为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可以添加适量的优质粉煤灰以及减水剂,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早期的水化热大大减少。
为了减慢混凝土水化作用的速度,降低水化热的积累,可以在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中使用缓凝剂,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防止混凝土早期水化热的集中产生。
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水泥和水,在确保高层建筑混凝土在强度上能够得到相应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和水的用量,这样可以减少水化热,从而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开裂。
3 施工要点
3.1 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
3.1.1 根据国家相关的规范,在进行混凝土拌和的时候对水泥的使用量进行相应的控制,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使用量不应该超过550公斤,水化热控制在每千克230千焦以内,将混凝土中的有效含碱总量不高于每立方米5公斤。
3.1.2 首先对温度应力进行准确的计算,然后进行施工,将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可控制在50摄氏度以内,入模温度应该保持在18摄氏度之内。
3.1.3 对混凝土的塌落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满足混凝土泵送以及施工的要求。
3.2 对混凝土的运输要求
3.2.1 当前混凝土搅拌大多进行集中搅拌,搅拌站应该设置在离施工现场较近的位置,保持交通畅通,在路上的运输时间应该保持在半小时之内,且在运输的过程当中不得向混凝土中加水。
3.2.2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塌落度,使混凝土能够顺利的入泵,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对于达不到相关要求的混凝土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使用减水剂,而不应该加水。
3.2.3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到工地后必须在1小时内泵送完毕。
3.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3.3.1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面积比较大,为了施工的方便,应该将其进行适当的划分,然后分别对每个作业区进行浇注。
3.3.2 在浇注的过程当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浇注顺序来进行作业,确保浇注能够一次到顶。
3.3.3 混凝土浇筑按分层退坡前进,振捣棒设前后两排,前排振捣棒振捣浇筑点混凝土,后排振捣棒振捣斜坡处混凝土。在构件边角处,采用振动模板的办法解决构件表面的蜂窝麻面。振捣棒插入点间距不大于40cm,并插入下层10cm,每孔振捣时间不宜少于10~15s,不得超过30s,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振捣棒应快插慢拔,使混凝土充分密实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性。
4 防止混凝土裂缝的综合措施
4.1 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每层浇捣时间不小于其初凝时间。
4.2 分块分层浇筑。当构件面积较小,每层混凝土浇筑时间在2~3小时之内时,每层一次完成浇筑;为减少约束应力,将基础底板沿长度方向分2段浇筑,中间留设800mm宽后浇带,使之形成环状,以减少收缩长度和约束,以利释放早、中期温度应力,待2段收缩大部分完成后,再用高1个强度等级的半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将后浇带灌筑密实。每段底板分2次浇筑混凝土,这样采取纵向分块、上下分层,有利于层面散热和减少约束作用,释放温度收缩应力。
当构件面积较大,每层浇筑时间在2~3小时之内不能完成时,采用分层退坡振捣,自然形成坡度,水平施工缝设在距底板350mm处,水平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条。
当混凝土搅拌机及运输机械出现故障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应减少混凝土每层浇注厚度,防止出现冷缝。
4.3 控制温度裂缝措施。合理选择配合比,降低水化热温度,使用较高强度等级普通水泥,水化热温度高,为此使用大粒径粗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级配和含泥量,在混凝土中掺加木钙减水剂和粉煤灰等,优选混凝土配合比,以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用量减到320kg/m3,降低水化热温升,同时浇筑底板时在混凝土中加10%左右的块石,既节省混凝土,又起吸热降低水化热温升的作用。
为降低浇筑温度,采用地下低温水中加入适量冰屑、石子洒水冷却、砂表面护盖等方法降低搅拌温度,尽量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混凝土中掺加木钙缓凝剂,使初凝时间延长到6h以上,减缓浇筑速度,并薄层浇筑,通风机强制通风,以加快浇筑期间热量的散发,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延长混凝土升温期。
4.4 做好混凝土浇注后的养护和保温工作。为了防止混凝土侧面的温差过大,可以使用泡沫保温材料放在底板侧模的内部。在浇注工作完成以后,可以采用洒水养护,采用蓄水的方式对底板进行养护。为了保证拆模之后的温度,减少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可以对混凝土采用相应的保温措施,如覆盖塑料薄膜和加盖草垫。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为了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高层建筑逐渐兴起,并且被人们接受。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施工质量的高低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对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杨枫林,沈向阳.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 (05).
[2] 董良凤.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J].福建建筑, 2010,(01).
关键词: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基本特点
1.1浇筑混凝土量大
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体积远远比普通混凝土体积要大很多,因此,在浇筑时,对各种原材料的使用偏多。因此,混凝土量大成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一明顯特点。
1.2施工条件较复杂
现如今,大多数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都为地下的现浇筑,因此,工程浇筑的条件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对浇筑技术要求也提出了很高要求。
1.3对施工技术要求偏高
因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过大,结构也比较厚实,因此,这会在浇筑时,必须要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通常来说,都为连续浇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避免各种浇筑缝隙的产生。
1.4产生裂缝现象严重
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会产生大量热,并且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梯级偏大,因此,难以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完全散发出来,但是,其混凝土表面热量散发却非常迅速,从而使混凝土内外部产生温度差,这样一来,便会产生一定的应力,进而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产生较大影响。
1.5养护要求高
因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十分厚实,而且浇筑体积偏大,且有裂缝的产生,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定期不进行养护,那么大体积混凝土便会产生大量问题,从而对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产生巨大影响。
2 控制水化热的产生
既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水化热的作用,那么要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就要对混凝土水化热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关键在于材料的选择,一般来说,凡是早强性质的水泥,其水化热相对也比较高,收缩性强,因此不适合在高层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中使用。可以选择普通的硅酸盐水泥,在骨料的选择方面,可以选择粒径在5毫米到30毫米之间的碎石作为粗骨料,应该对含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低于1%。作为骨料的碎石应该质地坚硬、具有良好的形状和外观,防止骨料中含有风化颗粒,控制骨料中细长和片状的颗粒,不超过10%。一般采用中砂作为混凝土的细骨料,要求颗粒均匀,确保砂的整洁,含泥量应该严格控制在1%以内,细度保持在大约2.7的范围之内。为了改善收缩补偿性能,可以采用复合膨胀剂作为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可以添加适量的优质粉煤灰以及减水剂,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早期的水化热大大减少。
为了减慢混凝土水化作用的速度,降低水化热的积累,可以在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中使用缓凝剂,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防止混凝土早期水化热的集中产生。
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水泥和水,在确保高层建筑混凝土在强度上能够得到相应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和水的用量,这样可以减少水化热,从而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开裂。
3 施工要点
3.1 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
3.1.1 根据国家相关的规范,在进行混凝土拌和的时候对水泥的使用量进行相应的控制,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使用量不应该超过550公斤,水化热控制在每千克230千焦以内,将混凝土中的有效含碱总量不高于每立方米5公斤。
3.1.2 首先对温度应力进行准确的计算,然后进行施工,将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可控制在50摄氏度以内,入模温度应该保持在18摄氏度之内。
3.1.3 对混凝土的塌落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满足混凝土泵送以及施工的要求。
3.2 对混凝土的运输要求
3.2.1 当前混凝土搅拌大多进行集中搅拌,搅拌站应该设置在离施工现场较近的位置,保持交通畅通,在路上的运输时间应该保持在半小时之内,且在运输的过程当中不得向混凝土中加水。
3.2.2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塌落度,使混凝土能够顺利的入泵,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对于达不到相关要求的混凝土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使用减水剂,而不应该加水。
3.2.3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到工地后必须在1小时内泵送完毕。
3.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3.3.1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面积比较大,为了施工的方便,应该将其进行适当的划分,然后分别对每个作业区进行浇注。
3.3.2 在浇注的过程当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浇注顺序来进行作业,确保浇注能够一次到顶。
3.3.3 混凝土浇筑按分层退坡前进,振捣棒设前后两排,前排振捣棒振捣浇筑点混凝土,后排振捣棒振捣斜坡处混凝土。在构件边角处,采用振动模板的办法解决构件表面的蜂窝麻面。振捣棒插入点间距不大于40cm,并插入下层10cm,每孔振捣时间不宜少于10~15s,不得超过30s,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振捣棒应快插慢拔,使混凝土充分密实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性。
4 防止混凝土裂缝的综合措施
4.1 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每层浇捣时间不小于其初凝时间。
4.2 分块分层浇筑。当构件面积较小,每层混凝土浇筑时间在2~3小时之内时,每层一次完成浇筑;为减少约束应力,将基础底板沿长度方向分2段浇筑,中间留设800mm宽后浇带,使之形成环状,以减少收缩长度和约束,以利释放早、中期温度应力,待2段收缩大部分完成后,再用高1个强度等级的半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将后浇带灌筑密实。每段底板分2次浇筑混凝土,这样采取纵向分块、上下分层,有利于层面散热和减少约束作用,释放温度收缩应力。
当构件面积较大,每层浇筑时间在2~3小时之内不能完成时,采用分层退坡振捣,自然形成坡度,水平施工缝设在距底板350mm处,水平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条。
当混凝土搅拌机及运输机械出现故障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应减少混凝土每层浇注厚度,防止出现冷缝。
4.3 控制温度裂缝措施。合理选择配合比,降低水化热温度,使用较高强度等级普通水泥,水化热温度高,为此使用大粒径粗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级配和含泥量,在混凝土中掺加木钙减水剂和粉煤灰等,优选混凝土配合比,以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用量减到320kg/m3,降低水化热温升,同时浇筑底板时在混凝土中加10%左右的块石,既节省混凝土,又起吸热降低水化热温升的作用。
为降低浇筑温度,采用地下低温水中加入适量冰屑、石子洒水冷却、砂表面护盖等方法降低搅拌温度,尽量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混凝土中掺加木钙缓凝剂,使初凝时间延长到6h以上,减缓浇筑速度,并薄层浇筑,通风机强制通风,以加快浇筑期间热量的散发,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延长混凝土升温期。
4.4 做好混凝土浇注后的养护和保温工作。为了防止混凝土侧面的温差过大,可以使用泡沫保温材料放在底板侧模的内部。在浇注工作完成以后,可以采用洒水养护,采用蓄水的方式对底板进行养护。为了保证拆模之后的温度,减少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可以对混凝土采用相应的保温措施,如覆盖塑料薄膜和加盖草垫。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为了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高层建筑逐渐兴起,并且被人们接受。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施工质量的高低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对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杨枫林,沈向阳.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 (05).
[2] 董良凤.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J].福建建筑,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