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开展《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的说课设计是一项教研活动,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应用性较强。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教师掌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为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建筑构造分析 说课设计 设计方法
《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的说课设计可从如下方面开展。
一、课程设置
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不但为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而且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必要条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施工员、预算员、造价员等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就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每个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设计,其学习过程表现为随课程的发展、任务的布置持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过程中,教学想做结合,从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在实践中理解、运用原理的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紧扣职业行动领域能力需要,以建筑市场行为为载体,将包含具有内在联系的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划分成具体化的工作任务,融合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并最终形成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生存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针对性和适用性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选定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方法、原理讲授的同时,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划分成8个以具体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都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紧密联系。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房屋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了解房屋各组成部分的要求,掌握不同构造的理论基础;根据房屋的使用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及施工技术条件,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构造设计。
(2)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所掌握的建筑构造组成及构造方法处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职业能力、按照国家制图标准进行识读并绘制建筑施工图的能力、应用国家建筑设计有关规范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及科学、缜密、严谨的思想作风和环境保护意识、开拓创新精神。
3.教材及相关资料
通过校企合作市场调研优化知识构成后,由本教研室成员主编《建筑构造分析》教材,同时编制配套教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实训指导讲义》,《建筑构造分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教师及学生通过校园网站进行资源共享,通过教研室资料室建设补充扩充性资料:国内外优秀建筑期刊、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等。
4.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都包括这几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思考题、测试题、参考资料、课时安排、学习进度、学习方法说明等。教学的组织在利用传统纸质教材和课堂教授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宽知识面,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与补充,使基础性与先进性并重。
5.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由局部到整体,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强调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循序渐进地完善知识体系,在不同的知识环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依据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合理安排组织不同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环节的顺利转换。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不同类型的已建与在建建筑,感受不同的建筑空间,了解不同建筑的结构、材料与施工工艺。
6.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进行认识实习、校内实践基地参观: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在工地的感性认知,为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以适应新的建筑技术发展为依据,选择能够充分反映现代建筑技术条件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按照教学进度,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在不同阶段布置构造设计任务书,进行墙体、楼梯、屋顶等构造设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形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细致、形象地展现给学生。
案例法教学:本地区建筑工程图纸,绘制分析。强化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分组讨论:通过讨论、讲评,比较不同方案,分析常犯错误和形成原因,既拓宽思路,又巩固要点。
现场实地参观、教学:组织学生对已完成的建筑和正在施工的建筑进行参观教学,加深感性认识。
行动导向法:动手绘制节点构造图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实行“考教分离”,坚持听课制度。
四、教学队伍
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的教学队伍,为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课程组还聘请曾在建筑企业工作过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长期担任专业顾问和实习指导工作。
五、实训条件
1.系里建有建筑构造实训室、建筑CAD实训室、建筑模型室等实训室,提供实践学习保障。
2.实习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保障,同时成为我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基地。校企联合,能够满足认识实习等实训的需要。
3.聘请曾在建筑企业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长期担任专业顾问和实习指导工作。
六、教学效果评价
建筑技术教研室承担《建筑构造分析》课程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教改经验,对这一专业课程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授课注重教学过程的交互,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通过对《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说课设计活动的研究,教师交流广,思考多,收获大。
参考文献:
[1]主编墙新,陶桦铭.副主编沈存莉.建筑构造分析.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关键词: 建筑构造分析 说课设计 设计方法
《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的说课设计可从如下方面开展。
一、课程设置
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不但为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而且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必要条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施工员、预算员、造价员等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就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每个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设计,其学习过程表现为随课程的发展、任务的布置持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过程中,教学想做结合,从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在实践中理解、运用原理的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紧扣职业行动领域能力需要,以建筑市场行为为载体,将包含具有内在联系的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划分成具体化的工作任务,融合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并最终形成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生存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针对性和适用性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选定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方法、原理讲授的同时,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划分成8个以具体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都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紧密联系。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房屋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了解房屋各组成部分的要求,掌握不同构造的理论基础;根据房屋的使用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及施工技术条件,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构造设计。
(2)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所掌握的建筑构造组成及构造方法处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职业能力、按照国家制图标准进行识读并绘制建筑施工图的能力、应用国家建筑设计有关规范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及科学、缜密、严谨的思想作风和环境保护意识、开拓创新精神。
3.教材及相关资料
通过校企合作市场调研优化知识构成后,由本教研室成员主编《建筑构造分析》教材,同时编制配套教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实训指导讲义》,《建筑构造分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教师及学生通过校园网站进行资源共享,通过教研室资料室建设补充扩充性资料:国内外优秀建筑期刊、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等。
4.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都包括这几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思考题、测试题、参考资料、课时安排、学习进度、学习方法说明等。教学的组织在利用传统纸质教材和课堂教授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宽知识面,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与补充,使基础性与先进性并重。
5.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由局部到整体,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强调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循序渐进地完善知识体系,在不同的知识环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依据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合理安排组织不同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环节的顺利转换。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不同类型的已建与在建建筑,感受不同的建筑空间,了解不同建筑的结构、材料与施工工艺。
6.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进行认识实习、校内实践基地参观: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在工地的感性认知,为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以适应新的建筑技术发展为依据,选择能够充分反映现代建筑技术条件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按照教学进度,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在不同阶段布置构造设计任务书,进行墙体、楼梯、屋顶等构造设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形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细致、形象地展现给学生。
案例法教学:本地区建筑工程图纸,绘制分析。强化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分组讨论:通过讨论、讲评,比较不同方案,分析常犯错误和形成原因,既拓宽思路,又巩固要点。
现场实地参观、教学:组织学生对已完成的建筑和正在施工的建筑进行参观教学,加深感性认识。
行动导向法:动手绘制节点构造图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实行“考教分离”,坚持听课制度。
四、教学队伍
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的教学队伍,为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课程组还聘请曾在建筑企业工作过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长期担任专业顾问和实习指导工作。
五、实训条件
1.系里建有建筑构造实训室、建筑CAD实训室、建筑模型室等实训室,提供实践学习保障。
2.实习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保障,同时成为我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基地。校企联合,能够满足认识实习等实训的需要。
3.聘请曾在建筑企业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长期担任专业顾问和实习指导工作。
六、教学效果评价
建筑技术教研室承担《建筑构造分析》课程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教改经验,对这一专业课程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授课注重教学过程的交互,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通过对《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说课设计活动的研究,教师交流广,思考多,收获大。
参考文献:
[1]主编墙新,陶桦铭.副主编沈存莉.建筑构造分析.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