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课改的推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心智健康发展,成为教师和学校关注的重点。然而在小学美术课堂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种局限。兴趣小组是美术课堂的补充,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从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美术课外兴趣小组的对美术课堂教学的积极辅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课外兴趣小组;辅助
兴趣小组是一群成员因某一感兴趣的事物而集合成的一个团队。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是对美术感兴趣的成员组成的课外活动小组,并经常性地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美术活动。小学生的年纪,对周围一切的事物用好奇的眼光看待,传统的教学方法较难激发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兴趣,小学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有利于培养美术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并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视,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创造力,提高美术教学课堂学习质量。
一、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局限
(一)课程有效时间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学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固守应试教育的观念,比较重视学生应试学科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美术方面的教育。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使得小学美术教学在小学课堂上难以有效开展。多数学校安排一周一节美术课,美术课本来就不多,若教师再不重视美术教育,对课程随意安排,学生即使有再大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得到好的教育。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学生有效学习美术的时间不足,造成效率低下,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教学资源限制
小学生生性活泼,渴望参与和展示。学校对小学美术教育不够重视,导致美术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不够完善。使得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要求难以得到满足,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缺乏美术教具,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学内容没有拓展,没有将学生兴趣与身边美术资源相结合;美术活动空间局限于教室,缺少课外实践活动,无法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三)教学理念有待转变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死板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忽略学生需要,不管学生接不接受,完成上课任务即可。这样的课堂限制了美术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作用。美术教育应当是灵活的,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并且将它展现在画纸上。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只能将简单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小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兴趣不大,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很难形成学生的艺术思维。并且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学习专注力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对小学美术课的辅助作用
(一)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学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教学是与美术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形式,是美术课堂的延伸。建立内容丰富的美术课外兴趣小组,让对美术有浓厚兴趣的和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在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团队中有许多对美术感兴趣的同学,学生参与其中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和共同活动,通过各种不同的团队协作,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荣誉感,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地参与美术课堂交流活动,便于教师能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为美术课储备优等生,提高作业质量
美術兴趣小组的学生大多数底子好,兴趣浓。学生通过参加美术兴趣小组学到更多的课外美术知识,提升了自身的美术技能和美术修养,较普通的学生来说,属于美术优等生。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可以发挥兴趣小组成员的优势,带动班级的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堂,参与到老师分配的任务学习中。带动班级学生主动表达自己对美术知识和绘画的想法,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提升自主思维能力、提高美术技能。
(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达成美术教学目标
美术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又要符合学习实际。美术能力不是自然的结果,而是教育的结果。课外美术兴趣小组能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学生通过参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将对美术的思考、探究融入到自己的美术活动中,形成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外的美术实践活动,比如写生、参观美术博物馆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领域,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帮助达成美术课程教学目标。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小学美术课外兴趣小组的建立,不仅能提升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而且能够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提高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魏宏.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美术兴趣小组的作用探讨[J]. 中华少年, 2016(2):186
[2] 杨慧. 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 中华少年, 2016(19):226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课外兴趣小组;辅助
兴趣小组是一群成员因某一感兴趣的事物而集合成的一个团队。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是对美术感兴趣的成员组成的课外活动小组,并经常性地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美术活动。小学生的年纪,对周围一切的事物用好奇的眼光看待,传统的教学方法较难激发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兴趣,小学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有利于培养美术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并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视,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创造力,提高美术教学课堂学习质量。
一、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局限
(一)课程有效时间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学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固守应试教育的观念,比较重视学生应试学科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美术方面的教育。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使得小学美术教学在小学课堂上难以有效开展。多数学校安排一周一节美术课,美术课本来就不多,若教师再不重视美术教育,对课程随意安排,学生即使有再大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得到好的教育。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学生有效学习美术的时间不足,造成效率低下,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教学资源限制
小学生生性活泼,渴望参与和展示。学校对小学美术教育不够重视,导致美术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不够完善。使得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要求难以得到满足,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缺乏美术教具,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学内容没有拓展,没有将学生兴趣与身边美术资源相结合;美术活动空间局限于教室,缺少课外实践活动,无法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三)教学理念有待转变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死板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忽略学生需要,不管学生接不接受,完成上课任务即可。这样的课堂限制了美术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作用。美术教育应当是灵活的,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并且将它展现在画纸上。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只能将简单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小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兴趣不大,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很难形成学生的艺术思维。并且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学习专注力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对小学美术课的辅助作用
(一)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学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教学是与美术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形式,是美术课堂的延伸。建立内容丰富的美术课外兴趣小组,让对美术有浓厚兴趣的和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在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团队中有许多对美术感兴趣的同学,学生参与其中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和共同活动,通过各种不同的团队协作,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荣誉感,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地参与美术课堂交流活动,便于教师能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为美术课储备优等生,提高作业质量
美術兴趣小组的学生大多数底子好,兴趣浓。学生通过参加美术兴趣小组学到更多的课外美术知识,提升了自身的美术技能和美术修养,较普通的学生来说,属于美术优等生。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可以发挥兴趣小组成员的优势,带动班级的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堂,参与到老师分配的任务学习中。带动班级学生主动表达自己对美术知识和绘画的想法,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提升自主思维能力、提高美术技能。
(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达成美术教学目标
美术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又要符合学习实际。美术能力不是自然的结果,而是教育的结果。课外美术兴趣小组能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学生通过参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将对美术的思考、探究融入到自己的美术活动中,形成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外的美术实践活动,比如写生、参观美术博物馆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领域,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帮助达成美术课程教学目标。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小学美术课外兴趣小组的建立,不仅能提升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而且能够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提高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魏宏.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美术兴趣小组的作用探讨[J]. 中华少年, 2016(2):186
[2] 杨慧. 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 中华少年, 2016(1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