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在教改热潮中应运而生,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存在一个误区,许多老师以“住房贷款、”环境保护”等社会实践性问题来代替研究性学习,或以课外活动的形式来点缀,认为研究性学习在课堂内开展有困难,这说明对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理解有偏差。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时间多数在课内,课堂学习是主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成为一种理念,渗透到常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个性,培养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试就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作一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探讨
中图分类号:0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8-0191-01
一、研究性学习走进数学教学的意义
自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对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作了专门说明;“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在目前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仍是课堂的现实情况下,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始终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不仅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而且还要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体现自主探究和发现创新的特点,让学生以进一步挖掘其有效学习的潜能。
对学生而言,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具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将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把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统一到同一高度,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价值点。把校外的世界引人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将研究性学习贯穿于教学中,这不仅仅知识的传授,而是一种观点、信念和态度的形成过程,它所孕育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探求未知世界的一种科学方法。因此,将研究性学习走进数学教学对学生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性学习中的困惑
(一)“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乱糟糟”的像课堂吗?课堂是什么?过去“接受式学习”的课堂是教师“忘情”地讲,学生“定神”地听,看起来很“静”,其实是一潭死水,这样的课堂仅是复制产品的“作坊”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可能很“聪明”。但缺乏悟性;这样的学生脑子里可能装满了知识,但他们缺少灵气。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中,学生有了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看起来很乱,其实是好事,是学生为主体的表现;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主宰自己,能与老师平等交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自己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这样的课堂才是“创造发明的工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是教学方式之一,但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二)“研究性学习”能提高教学质量吗?学生能考好吗?笔者也曾有过这样的担心: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既花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高三毕业班,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宝贵,而且教师又不易“看管”,还不影响教学质量吗?事实证明,这在种担心是多余的。而实际在高考中,也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如:课本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所提供的材料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在高考模拟题中出现;又如:在学完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设a、b为常数,且a≠0,b≠O,研究函数f(x)=ax+b/x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三、研究性学习中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点
(一)问题教学
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教学的主线,是研究的基础,活动中要自始至终围绕问题而展开。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出设计类型的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第19届国际数学教育心理会议的公开课问题:“在一块矩形地块上,欲辟出一部分作为花坛,要使花坛的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请给出你的设计。”是一道公认的开放题,花圃的图案形状没有规定性的要求,解题者可以进行丰富的想象,充分展示几何图形的应用,这种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的开放题往往有趣而富有吸引力。
(二)重视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关键是向学生渗透理念,一种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与体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位置。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与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学会交流与合作,体验自己“创造”的行为、能力和方法。而进一步上升为自己的“创造”意识、态度和观念。
(三)角色转换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再适用。要按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经历问题——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方案实践研究——成果完善或构成新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寻求新的角色重新定位:在课堂内容导入时,教师是兴趣的关注和激发者;在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教师是设计参谋和信息传递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是服务员和关系协调者:在学习成果评价时,教师是裁判。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象一个主持人。
(四)精心创设学习情境
研究性学习既可以在课外,也可以在课内;既可以整堂课设计为研究性学习,也可以将某环节设计为研究性学习;既可以把知識的发现设计为研究性学习,也可以把知识的应用设计为研究性学习。设计时要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如在证不等式利用糖水中加糖变,这个例子,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正确认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准确理解新课改和新课程标准,优化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探讨
中图分类号:0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8-0191-01
一、研究性学习走进数学教学的意义
自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对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作了专门说明;“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在目前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仍是课堂的现实情况下,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始终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不仅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而且还要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体现自主探究和发现创新的特点,让学生以进一步挖掘其有效学习的潜能。
对学生而言,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具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将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把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统一到同一高度,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价值点。把校外的世界引人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将研究性学习贯穿于教学中,这不仅仅知识的传授,而是一种观点、信念和态度的形成过程,它所孕育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探求未知世界的一种科学方法。因此,将研究性学习走进数学教学对学生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性学习中的困惑
(一)“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乱糟糟”的像课堂吗?课堂是什么?过去“接受式学习”的课堂是教师“忘情”地讲,学生“定神”地听,看起来很“静”,其实是一潭死水,这样的课堂仅是复制产品的“作坊”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可能很“聪明”。但缺乏悟性;这样的学生脑子里可能装满了知识,但他们缺少灵气。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中,学生有了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看起来很乱,其实是好事,是学生为主体的表现;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主宰自己,能与老师平等交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自己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这样的课堂才是“创造发明的工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是教学方式之一,但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二)“研究性学习”能提高教学质量吗?学生能考好吗?笔者也曾有过这样的担心: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既花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高三毕业班,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宝贵,而且教师又不易“看管”,还不影响教学质量吗?事实证明,这在种担心是多余的。而实际在高考中,也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如:课本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所提供的材料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在高考模拟题中出现;又如:在学完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设a、b为常数,且a≠0,b≠O,研究函数f(x)=ax+b/x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三、研究性学习中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点
(一)问题教学
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教学的主线,是研究的基础,活动中要自始至终围绕问题而展开。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出设计类型的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第19届国际数学教育心理会议的公开课问题:“在一块矩形地块上,欲辟出一部分作为花坛,要使花坛的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请给出你的设计。”是一道公认的开放题,花圃的图案形状没有规定性的要求,解题者可以进行丰富的想象,充分展示几何图形的应用,这种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的开放题往往有趣而富有吸引力。
(二)重视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关键是向学生渗透理念,一种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与体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位置。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与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学会交流与合作,体验自己“创造”的行为、能力和方法。而进一步上升为自己的“创造”意识、态度和观念。
(三)角色转换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再适用。要按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经历问题——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方案实践研究——成果完善或构成新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寻求新的角色重新定位:在课堂内容导入时,教师是兴趣的关注和激发者;在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教师是设计参谋和信息传递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是服务员和关系协调者:在学习成果评价时,教师是裁判。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象一个主持人。
(四)精心创设学习情境
研究性学习既可以在课外,也可以在课内;既可以整堂课设计为研究性学习,也可以将某环节设计为研究性学习;既可以把知識的发现设计为研究性学习,也可以把知识的应用设计为研究性学习。设计时要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如在证不等式利用糖水中加糖变,这个例子,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正确认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准确理解新课改和新课程标准,优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