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拉松从来就不是一种贵族的运动,它教会我们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谦卑。
摇滚青年的长跑梦
1972年,24岁的比尔·罗杰斯怀疑,自己一定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那个人。
先是向老友借钱买来的“胜利牌”摩托车被人偷了,欠着一屁股债的他为了省钱,只能跑步上班。那是一份每周只有75块钱薪水的工作,付了房租剩不下几毛钱。他的职责是给波士顿一家医院当护工推轮椅,病人去世后再把遗体推到太平间。
这个穷得叮当响的摇滚青年穷则思变,挺积极地发动同事组织工会,想要通过谈判多拿点工资,没想到却被医院炒了鱿鱼。熬了一星期,他打算回去讨个说法,结果发现墙上贴出了告示,要求大家警惕一个“穿身破烂衣服梳长马尾辫的小混混”,一旦发现立刻报警。
比尔的自信心大受打击,他开始怀念当年,在高中和大学,身为长跑健将时的风光。这年爱国者日之前的周末,他出去散心,回波士顿时,鬼使神差绕到波士顿马拉松终点线附近看热闹。他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当初一起训练的老朋友在前10名中占了好几个。人群在为他们欢呼。他的心动了。
那时候,马拉松依然严格地遵循着志愿参加的原则,没人指望能从跑马拉松中赚到钱。反正他正失业,天天做梦能找到一份年薪1万美元的工作——那是24岁的比尔·罗杰斯所能想像的最大数目。
比尔压根儿没想到,8年后会有人愿意为他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露一次面付出2万美元,“彪马”的一份合约一年能给他带来12万美元,他和哥哥一起开的“比尔·罗杰斯跑步中心”,年收入更一度高达150万美元。
没有马拉松,这样的人可怎么生存
人们听过太多关于比尔的漫不经心和不谙世故的故事了。1975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他居然忘记了带钉鞋,于是赶快和队友借了一双。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级赛事,他跑了第3。1976年的纽约马拉松,这一次,忘带的是运动短裤。穿着条向隔壁男孩借来的短裤,他轻松把冠军纳入囊中。还有一次,某地的5英里跑邀请赛,他又忘了带跑鞋。结果呢?穿着一双临时买来、比自己的号码小一号的鞋,依然第一个跑到终点,然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双磨脚的破鞋远远扔在一边。
在波士顿生活了一辈子,他居然不知道红线地铁站在什么地方——“近了跑着去,远了有摩托车”。他对冠着自己名字的跑步中心的经营状况一无所知,凡事要问哥哥和朋友。
他只精通一门——跑步。如果说是马拉松成全了比尔·罗杰斯,那么这个喜欢哼电影《绿野仙踪》里稻草人的主题曲“如果我有个聪明的大脑”、长得也与稻草人极为神似的年轻人,也成全了80年代席卷全美国的长跑热。
是的,若真有天才,舍他其谁?
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三张1975年他第一次赢得波士顿马拉松冠军的照片。那一年,他的成绩是2小时9分55秒,波士顿马拉松历史上的最快纪录,新的美国马拉松纪录。你若以为会在照片上见到一个一刻不停玩命狂奔的人,那就错了。第一张照片,他站着,好整以暇地在喝水。第二张照片,他索性蹲了下去,不紧不慢地系起子鞋带。第三张,接近终点的最后1英里,他的教练追上他,激动地大喊大叫。据当时的报纸报道,他那时喊的是:“快跑,小子,你可能破纪录!”然而比尔,脸上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带着这副表情,他足足甩下第二名近两分钟——波士顿马拉松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出现过如此一边倒的胜利了。
这副满不在乎的表情迷倒了多少美国人?1975年,2340名男性参加了波士顿马拉松比赛,1979年,数字就上升到了7357人。这是一个最典型不过的美国梦:身无分文的穷小子,通过训练,终于发掘出隐藏的潜能,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陈可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
摇滚青年的长跑梦
1972年,24岁的比尔·罗杰斯怀疑,自己一定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那个人。
先是向老友借钱买来的“胜利牌”摩托车被人偷了,欠着一屁股债的他为了省钱,只能跑步上班。那是一份每周只有75块钱薪水的工作,付了房租剩不下几毛钱。他的职责是给波士顿一家医院当护工推轮椅,病人去世后再把遗体推到太平间。
这个穷得叮当响的摇滚青年穷则思变,挺积极地发动同事组织工会,想要通过谈判多拿点工资,没想到却被医院炒了鱿鱼。熬了一星期,他打算回去讨个说法,结果发现墙上贴出了告示,要求大家警惕一个“穿身破烂衣服梳长马尾辫的小混混”,一旦发现立刻报警。
比尔的自信心大受打击,他开始怀念当年,在高中和大学,身为长跑健将时的风光。这年爱国者日之前的周末,他出去散心,回波士顿时,鬼使神差绕到波士顿马拉松终点线附近看热闹。他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当初一起训练的老朋友在前10名中占了好几个。人群在为他们欢呼。他的心动了。
那时候,马拉松依然严格地遵循着志愿参加的原则,没人指望能从跑马拉松中赚到钱。反正他正失业,天天做梦能找到一份年薪1万美元的工作——那是24岁的比尔·罗杰斯所能想像的最大数目。
比尔压根儿没想到,8年后会有人愿意为他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露一次面付出2万美元,“彪马”的一份合约一年能给他带来12万美元,他和哥哥一起开的“比尔·罗杰斯跑步中心”,年收入更一度高达150万美元。
没有马拉松,这样的人可怎么生存
人们听过太多关于比尔的漫不经心和不谙世故的故事了。1975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他居然忘记了带钉鞋,于是赶快和队友借了一双。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级赛事,他跑了第3。1976年的纽约马拉松,这一次,忘带的是运动短裤。穿着条向隔壁男孩借来的短裤,他轻松把冠军纳入囊中。还有一次,某地的5英里跑邀请赛,他又忘了带跑鞋。结果呢?穿着一双临时买来、比自己的号码小一号的鞋,依然第一个跑到终点,然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双磨脚的破鞋远远扔在一边。
在波士顿生活了一辈子,他居然不知道红线地铁站在什么地方——“近了跑着去,远了有摩托车”。他对冠着自己名字的跑步中心的经营状况一无所知,凡事要问哥哥和朋友。
他只精通一门——跑步。如果说是马拉松成全了比尔·罗杰斯,那么这个喜欢哼电影《绿野仙踪》里稻草人的主题曲“如果我有个聪明的大脑”、长得也与稻草人极为神似的年轻人,也成全了80年代席卷全美国的长跑热。
是的,若真有天才,舍他其谁?
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三张1975年他第一次赢得波士顿马拉松冠军的照片。那一年,他的成绩是2小时9分55秒,波士顿马拉松历史上的最快纪录,新的美国马拉松纪录。你若以为会在照片上见到一个一刻不停玩命狂奔的人,那就错了。第一张照片,他站着,好整以暇地在喝水。第二张照片,他索性蹲了下去,不紧不慢地系起子鞋带。第三张,接近终点的最后1英里,他的教练追上他,激动地大喊大叫。据当时的报纸报道,他那时喊的是:“快跑,小子,你可能破纪录!”然而比尔,脸上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带着这副表情,他足足甩下第二名近两分钟——波士顿马拉松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出现过如此一边倒的胜利了。
这副满不在乎的表情迷倒了多少美国人?1975年,2340名男性参加了波士顿马拉松比赛,1979年,数字就上升到了7357人。这是一个最典型不过的美国梦:身无分文的穷小子,通过训练,终于发掘出隐藏的潜能,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陈可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