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壶中小天地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ltwo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宜兴是我国的陶都,出产的紫砂茶具其特点就是:质地中见高雅。它凝聚着中华文化,享有“世间茶具堪为首”的美誉。紫砂壶的工艺样式繁多,可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关键词:紫砂泥;紫砂壶;紫砂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221-1
  宜兴是我国的陶都,出产的紫砂茶具其特点就是:质地中见高雅。它凝聚着中华文化,享有“世间茶具堪为首”的美誉。宜兴的紫砂壶之所以美,首先当论它的材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块好的泥可以制作出优秀的茶壶,因为它的取材是宜兴当地独有、性能优良的原生矿产———紫砂泥。
  紫砂泥成矿的地质地貌很奇特,它并不是到处都有,而是只有一脉,但在这一脉中,属宜兴丁蜀镇北郊的黄龙山小土的紫砂泥最好,用物以稀为贵的法则来衡量,现在的紫砂泥比黄金更贵重。紫砂泥包括“紫泥”“红泥”“团山泥”(本山绿泥)等,紫泥是甲泥矿层中的一个夹层,其颜色紫红,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渗透性良好,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陶土。和它相类似的还有大红泥、紫泥、底槽青、红皮龙、红麻子、本山绿泥、乌泥、红棕泥、降坡泥等。紫砂泥与甲泥只有一墙之隔,但有质的区别,深藏在岩石层下,藏于甲泥之中,因此,称为“岩中岩”“泥中泥”。宜兴陶土品种繁多,一般是把陶土分为向泥、甲泥、嫩泥三种。向泥是一种以灰白色为主,颜色单纯的粉砂质铝质粘土。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泥土。嫩泥是一种土黄色、灰白色为主的杂色粘土。紫砂泥产于厚度为八米左右的Ⅲ号矿层中,紫泥在甲泥矿层的中部,以夹层形式存在,顶底板均为其他品种的甲泥矿层。紫泥矿形态呈透镜状,因质地条件的不同,所以有些泥的性能也有一些差异,比如“绿泥”,它含有微量的有毒元素,仅做装饰泥料,不可单独使用制成成品。我们制作紫砂壶所用的主要泥料是紫泥和红泥,紫砂泥因含铁量高,烧成后呈紫色,故称“紫砂泥”。紫砂泥可划分为“底槽青泥”:位于矿层下部,色偏紫,泥质细腻纯正,烧成后呈紫红色,烧成范围在1200度左右,质感细腻光润,收缩率在10%左右;“天青泥”:其质地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朝中期,现已失传;“大红泥”:位于矿层中,小量出现云片状,结构呈赤红,色泽鲜艳明丽;“白麻子泥”:色与“本山绿泥”相似,质地粗,需精炼才可用;“红麻子泥”:色似紫泥,质地粗,成陶后呈桃红色;“本山绿泥”:比较特别,它不可单独成形,一是因为可塑性差,烧制过程中容易开裂。二是因为使用以后容易出现龟裂现象。所谓“红泥”可分为“朱泥”“朱砂泥”“磺泥”,因为嫩泥矿床底部质坚如石,其含铁量高,产量奇稀,由于嫩泥可塑性高,粘性好的特点,以黏土为主的紫砂组成的沉积岩,可单独成用。而且红泥的收缩率比较大,烧成量的温度在1080℃左右,在70年代中期这种泥甚缺,既改用川埠红泥加嫩泥替代,矿土呈土黄色.石质坚硬,成陶相似,而朱泥可分三种,红中略带黄,黄中略带红,红中略带紫。
  紫砂壶它具有一定的气孔,呈结晶状,有良好的透气性。它的工艺样式繁多,可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它的特点有以下五点:1.紫砂泡茶不夺香,无熟汤气,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俱全。2.能吸收茶汁,使用时间长,能积茶香,所以空壶中也有香味。3.便于洗除,壶长久不用时,难免生异味,可用开水泡烫,容易除异味。4.冷热即便。5.陶质耐烧,紫砂材料优异,物尽其用,随着人们生活的需要,可以创造出更多美丽的产品。宜兴陶艺是历代艺人继承和发扬的产物,成为当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紫砂壶艺术是反映时代风尚的产物,历代紫砂艺人在细心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和古代陶器、漆器、玉器、汉瓦、唐镜、瓷器一等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从而表现出由粗趋精,由大趋小,由简趋繁,复又返璞的过程,即经历了古朴、华丽、淡雅三个阶段。据文献记载,紫砂壶在草创期,“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搏其细土,刳使空中,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
  制作壶的方法在文献上记述就是我们现在的打泥条,打泥片,拍身筒或镶接制成型制作工艺,一直传承至今并保持得非常完整,并且有提高和深化。这是具有科学规范的传统工艺技法,对我们当代制壶人来讲,应在这基础上发扬光大,要具备开拓进取精神,为弘扬紫砂文化而不受其他环境因素所困惑。综合上述,紫砂壶的造型“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千姿百态,层出不穷”,其而以设计意识为主导,伴以形象思维的审美意识,通过工艺材料、工艺手质和各种专业技巧进行制作,或发展另一种美,另一种艺术,其本质特点是强调实用价值和功能的统一,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所以紫砂壶造型艺术作为融生活与艺术形态,是中国民族文化水平的形象写照。
  参考文献:
  [1]唐云主编,郑重编著.紫砂壶鉴赏[M].香港:香港万里书店,1992,12.
  [2]杨永善.陶瓷造型设计[M].沈阳:辽宁科技技术出版社,1998,3.
  [3]史俊棠主编.宜兴紫砂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6.
其他文献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创作的著名的喜歌剧,取材于法国18世纪文学家博马舍的话剧。18世纪末,莫扎特的歌剧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无疑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进步意义。其中
摘要:一直以来,学界大都关注于南阳民歌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对南阳民间歌舞形式,特别是舞蹈关注甚少。本文以南阳民间歌舞形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其民间歌舞的类别、艺术特点。  关键词:南阳;民间歌舞;类别;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05-1  南阳位于豫西南鄂、豫、陕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民间歌舞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蕴,
摘要:顾景舟(1915年~1996年),原名景洲,早年别称曼唏、武陵选人、荆南山樵,晚年自号壶叟,出生于宜兴川埠乡上袁村的一个紫砂壶世家。当代著名紫砂大师,其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海外来宾,被国内外收藏家典藏。  关键词:顾景舟;紫砂壶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28-1  顾景舟原名顾景洲,191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的紫砂圣地———上袁村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进行改善,体现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发展还不成熟科学的开展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以及音乐欣赏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要求,及时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完善,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新课改
一、概述  每到节假日,电视新闻中就充斥着祖国各大风景名胜区中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的场面。有很多人出游时会选择著名的宗教发源地,探寻文化之旅。但是这众多的游客当中,以信仰朝圣为目的的其实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的人都是为了欣赏宝贵的艺术珍品慕名而来。宗教艺术无疑是众多艺术类别中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我们就宗教与艺术在起源、发展因素、共同特征、相异性以及相互作用的诸多方面进行探讨。  二、起源  从历
摘要: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社区音乐教育也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并在各小区里被广泛使用和传播,城市社区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音乐教育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深入了解社区音乐教育,本文就城市社区音乐教育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城市;社区;音乐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