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自身体会和本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项目化教学,引入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同时,结合当前家庭独立采暖整体设计的理念,以先进的、典型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独立采暖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上海,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作为高职院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供热工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却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别。普遍现象是北方的学生重视供热,南方的学生更重视制冷。这一现象的存在亟待于教师的引导及课程的改革。
一、《供热工程》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
《供热工程》是高职院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当掌握采暖与集中供热管网的工作原理、组成构造、设备的选择,管路的布置及有关设计计算的知识,能够识读和绘制采暖与集中供热管网的工程施工图,学生毕业具有从事一般采暖系统和区域供热管网设计的初步能力。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对抽象知识点接受慢,对形象知识信息接受较快;害怕繁琐的计算,喜欢动手操作。而对于江浙沪一带的学生,由于一直以来思想上缺乏冬季集中采暖的概念,导致“轻暖重冷”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化较强,加之内容枯燥,学习效率低。
二、采用项目化教学,并配合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配合信息化技术,针对《供热工程》课程中所涉及的原理、组成构造、设备等抽象的知识,采用仿真软件进行演示,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的动画,学生更易于接受。另一方面,老师的角色从特征、职能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老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老师的角色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获得知识的引导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工作效率。
根据学校所处地理位置,针对江浙沪一带冬季湿冷的气候,适时引入家庭独立采暖系统概念。由于家庭独立采暖系统具有室内温度均匀、不干燥、无噪音、没有空气对流的不适感,只制热不制风等采暖效果好、舒适度高的特点,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地区的家庭独立采暖系统整体设计日益成为新兴产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家庭独立采暖系统整体设计为重点进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不但适应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使专业课程的教学更加紧贴行业企业需求。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将《供热工程》课程分解为教学项目如图1所示: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升职业能力
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完善 “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理念较为先进的供热工程实训室,学生按照真实的现场操作规程,从独立房间的热负荷计算开始,到散热器的选型,进行完整的采暖方案设计,施工图的绘制,材料的选择,到最后的安装施工,整个过程置身于真实的职业情境之中,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实现了实训与现场要求一致、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一致;既突出了技术能力的形成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又使得专业课程目标紧贴行业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
四、建立课程的多方面评价内容
课程评价内容对学生具有引导的作用,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综合的、细化的,评价内容应该与课程培养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要关注学生的课程成绩,又要关注具体实践能力的水平;既要注重学生共性品质的表现,又要鼓励学生健全和完善个性品质,力争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评价内容的多面化并不意味着各个方面都具有相同的评价效能,否则,繁多的评价让学生应接不暇,不能聚焦集中发展自己的优势。
对于《供热工程》课程而言,要避免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通过基本概念、理论计算、方案设计、施工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具有科学时效性,又能体现企业或者市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要求,摆脱了过去单一的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由此能够更加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避免单一评价体系下学生评价不全面的问题。
五、结语
《供热工程》课程改革既要体现当前高职教育的特色,又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还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努力使之成为一门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学以致用的专业核心课程。
参考文献
[1]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9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独立采暖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上海,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作为高职院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供热工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却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别。普遍现象是北方的学生重视供热,南方的学生更重视制冷。这一现象的存在亟待于教师的引导及课程的改革。
一、《供热工程》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
《供热工程》是高职院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当掌握采暖与集中供热管网的工作原理、组成构造、设备的选择,管路的布置及有关设计计算的知识,能够识读和绘制采暖与集中供热管网的工程施工图,学生毕业具有从事一般采暖系统和区域供热管网设计的初步能力。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对抽象知识点接受慢,对形象知识信息接受较快;害怕繁琐的计算,喜欢动手操作。而对于江浙沪一带的学生,由于一直以来思想上缺乏冬季集中采暖的概念,导致“轻暖重冷”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化较强,加之内容枯燥,学习效率低。
二、采用项目化教学,并配合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配合信息化技术,针对《供热工程》课程中所涉及的原理、组成构造、设备等抽象的知识,采用仿真软件进行演示,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的动画,学生更易于接受。另一方面,老师的角色从特征、职能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老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老师的角色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获得知识的引导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工作效率。
根据学校所处地理位置,针对江浙沪一带冬季湿冷的气候,适时引入家庭独立采暖系统概念。由于家庭独立采暖系统具有室内温度均匀、不干燥、无噪音、没有空气对流的不适感,只制热不制风等采暖效果好、舒适度高的特点,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地区的家庭独立采暖系统整体设计日益成为新兴产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家庭独立采暖系统整体设计为重点进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不但适应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使专业课程的教学更加紧贴行业企业需求。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将《供热工程》课程分解为教学项目如图1所示: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升职业能力
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完善 “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理念较为先进的供热工程实训室,学生按照真实的现场操作规程,从独立房间的热负荷计算开始,到散热器的选型,进行完整的采暖方案设计,施工图的绘制,材料的选择,到最后的安装施工,整个过程置身于真实的职业情境之中,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实现了实训与现场要求一致、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一致;既突出了技术能力的形成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又使得专业课程目标紧贴行业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
四、建立课程的多方面评价内容
课程评价内容对学生具有引导的作用,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综合的、细化的,评价内容应该与课程培养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要关注学生的课程成绩,又要关注具体实践能力的水平;既要注重学生共性品质的表现,又要鼓励学生健全和完善个性品质,力争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评价内容的多面化并不意味着各个方面都具有相同的评价效能,否则,繁多的评价让学生应接不暇,不能聚焦集中发展自己的优势。
对于《供热工程》课程而言,要避免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通过基本概念、理论计算、方案设计、施工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具有科学时效性,又能体现企业或者市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要求,摆脱了过去单一的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由此能够更加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避免单一评价体系下学生评价不全面的问题。
五、结语
《供热工程》课程改革既要体现当前高职教育的特色,又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还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努力使之成为一门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学以致用的专业核心课程。
参考文献
[1]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