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贝壳,一眼千年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ong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普博主赵小龙眼里,贝壳是流光溢彩的宫廷珍宝,也是粗拙古朴的阿拉伯陶罐;贝壳美得独一无二,又暗藏玄机。通过贝壳,他打开了一扇奇妙之门。

成为贝壳收藏家


  2021年8月9日,一场贝壳嘉年华在上海市长宁区举行,赵小龙既是现场助手,也是参赛选手,他带着自己的藏品淡水贝类美兰螺而来。一组七十二颗美兰螺,大的直径约3厘米,小的直径约1厘米,配有名字、产地等信息的介绍牌。在一尘不染的玻璃展柜内,美兰螺低调地演绎着惊人之美。
  这七十二颗美兰螺是赵小龙花了两年多时间一个个收来的,虽系同一品种,但花纹、形态各有不同。三龙骨美兰螺个头小,远看似一颗螺丝钉,但光泽明亮、螺纹清晰,极具观赏性。最让人惊艳的是伊莎贝拉美兰螺,深褐色与白色相间,还有渐变过渡,犹如巧克力。
  美兰螺是淡水贝类里的颜值担当。淡水贝类生长在岸边岩石或淤泥底下,人工填湖等举动很容易破坏它们的生长环境,要收集它们并不容易,因此很少有人会带淡水贝类做展示。“我的收藏不是最名贵、最稀有的,但一定是最有特色的。”赵小龙的美兰螺成功吸引了参观者的关注,并斩获奖项。


南非鲍螺





  小时候,赵小龙就对大自然抱有好奇,一片树叶、一颗石子、一只昆虫,都能激起他的兴趣。五年前,他偶然在网上看到上海的何径制作的贝壳科普视频。“自然界竟有如此有趣的生物。”这名理工专业机械男的热情一下被点燃了。
  从此,在机械制造行业工作之余,赵小龙成了贝类收藏玩家——“收藏贝壳的小团子”。为了了解更多关于贝壳的知识,他在网上买了很多书籍,网购贝壳,抓住每次机会参加贝展、贝壳嘉年华,与同好交流,学习如何鉴别物种,检查品质,正式开始了系统收藏。
  赵小龙属于“杂收”,海贝、陆贝,甚至贝类里的石鳖等多板纲、象牙贝等掘足纲,他都有,如今已收藏了近千种贝类。

发现贝壳的自然之美


  华贵艳捻螺,壳轻薄,外壳呈白底并伴有红色线花纹;宝螺科贝壳像一堆釉面闪亮的精美瓷器,中心如同包含一颗珍珠;猫眼蝾螺,螺层约为五层,螺肩圆滑,闪着幽幽的明黄色至黄绿色的光;蓝雨蜗牛,大部分外壳底色为靛蓝色并伴有浅白色斑点,似雨滴淅沥……保守估计,世界大约有8.5万种贝壳,其中约3.5万种生活在陆地,一千多种生活在水沟、山川、湖泊等淡水中,其余均生活在海洋中。“我们常见的贝壳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你能想到的颜色,贝壳几乎都能给你展示。它们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收藏的贝壳越多,赵小龙越能强烈地感受到贝壳的自然之美。
  风景榧螺的壳表光亮,精致的三角纹颇有层次地排列,像极了一幅山川水墨画,抑或是阿拉伯风情水罐。初次见到的朋友指着壳表的三角纹问:“这图案是人工画的吧?”“当然不是,它也叫‘帐篷紋’。”赵小龙解释说,这种图案不仅风景榧螺有,织锦芋螺也有。
  赵小龙有一个直径10厘米的龙宫翁戎螺,外形如金字塔,有着火焰彩斑纹。俯视龙宫翁戎螺,一圈圈的螺纹呈现出几何之美。最特别的是螺壳身上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裂缝,这是它呼吸和排泄的通道。历经数亿年演变,龙宫翁戎螺面貌可人,风采依旧,被称为“海贝中的活化石”。
  赵小龙收藏的海胆形状似乒乓球,比乒乓球更扁一些,条形的色彩纹理清晰,美丽又脆弱。他有个欣赏海胆的小方法,打开手电筒,将空心的海胆放在光源上,光线就会从“步带区”的小孔里透出来,这些小孔其实是海胆的“管足”伸出的地方。这个效果在越黑暗的地方越明显。

贝壳科普


  不少现代建筑的灵感都来自贝壳。越南绳纹峨螺是亚马逊大楼的原型;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的阿尔达总部大楼,原型来自鹦鹉螺;美国芝加哥的螺旋塔,灵感来自笋螺;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设计灵感也得益于旋梯螺独特的形状。
  “贝壳之美,绝不在外表,它从内到外都是一门很实用的艺术。贝壳不仅聚集了数学、美学、建筑学,甚至农学、机械学,贝壳知识宛如一片浩瀚的海洋,我越学习越感觉,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如此渺小。”赵小龙说。
  上大学时,赵小龙曾担任过校报的摄影记者。如今,他给贝壳拍“证件照”。当然,拍照时也有令他心碎的时候,如果持拿姿势不规范,很容易脱手摔坏。有一次给谭飞螺拍照时,他手一抖,螺顶摔成了渣。看到他心痛不已,朋友支招:“下次准备点橡皮泥,把谭飞螺黏在手指上,就不会掉了,特别稳当。”
  贝壳越集越多,照片也越拍越多,赵小龙产生了分享的欲望。他知道很多人喜欢贝壳,但对贝壳的结构并不了解。于是,他在微博上发起了“一天一种小贝壳”的话题,吸引了很多人关注。每次撰写科普文字前,他都会多渠道查阅资料,力争把一种贝壳知识说明白。虽然辛苦,但看到一些网友因此迷上贝壳,他特别开心,觉得心血没有白费。


澳洲螺


莴苣骨螺


华贵红纹螺

  虽然贝壳个头不大,却拥有无穷智慧和奥秘。刺螺外表像海星,它的刺可以作为防御,防止捕食者将它们掀翻;玫瑰菱角螺平时寄生在柳珊瑚上,并以之为食,可将食物的颜色集结在自己的外套膜上,让它在珊瑚上很难被发现;长在芦苇上的僧帽牡蛎,背面就像长出几个小爪子紧紧抓住芦苇这根“救命稻草”……
  贝壳是化石中最常见的,反映了自然界物种的种类和分布,具有极大的地质学意义。有一次,赵小龙分享了自己收藏的苍白缀壳螺。缀壳螺有一种习性:一边生长,一边把周围的石子、沙砾、其他贝类残骸等往自己的壳上黏附。这样一来,除了可以增加壳体的强度,还可以更好地伪装自己。他的苍白缀壳螺特别之处在于,周身一圈缀了十五个芋螺、笋螺、卷管螺等死壳,造型颇具美感,同时让人生出对螺生存智慧的敬畏。曾有人收藏的缀壳螺黏附了硬币、玻璃等生活用品和人类垃圾,不由不让人思考人类对自然和物种的影响。
  除了自己去海边捡贝壳之外,赵小龙还在网上购买以及与贝友交换,因此结识了很多好朋友。大家常约在一起交换贝壳,谈论关于贝壳的故事,有时候还会一起考古。
  对赵小龙来说,贝壳里有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他要继续收集、拍摄,展示贝壳的独特之美。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周建平  2021年,中国载人航天领域捷报频传。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三名航天员首次进入中国空间站;7月4日、8月20日,航天员两次完成出舱任务……宣告了中国空间站新时代的到来。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说:“无论从规模上看,还是从功能上看,空间站是中国史上最大航天器,很多颗卫星也比不上它一个。”从大学教授到
期刊
蒋应成(中)在领奖现场  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从云南大山走出来的蒋应成在长达十六个小时的汽车喷漆项目比赛中发挥稳定,牢牢守住0.01毫米的喷漆误差,出色完成了六个模块比赛项目,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赢得汽车喷漆项目的金牌。2021年5月,他获得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坎坷人生,唯有自强不息  “要么带着技术,要么取得成绩,否则你别回来!”大伯的鞭策,蒋应成铭刻在心。  2012年,16岁的蒋
期刊
吕涛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方式。如何在琳琅满目的货物仓库中快速准确地拣选出订单里的指定商品,从而实现“当日达”“次日达”?身为智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和践行者的牧星机器人(江苏)有限公司给出了高分解答。  入库、存储、上架、拣货、包装、出库……一系列仓储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偌大的百货电商仓库里,商品货架紧密排列,工作人员却寥寥无几,一个个智能机器人
期刊
马拓  突然不想努力了怎么办?你有哪些终生难忘的扎心瞬间?你人生中太晚明白的道理是什么……网友的这些人生困惑,没想到被一个地铁民警解决了。在知乎上,“地铁神经质小民警马拓”记录了212个故事,成了一个拥有近18万粉丝、获127万次点赞的“网络大V”。发现工作中的闪光点  85后马拓从警校毕业后成了北京一名地铁民警。学刑侦专业出身的他,看着同学们大多去了刑警队、指挥中心或一些大型单位,心理落差很大。
期刊
他出生在南京郊区一个叫勇跃的村子,由于家境贫寒,没读完初中便回家务农。  早年,他总想侍弄好几亩薄田,让家人填饱肚子,可地处十年九旱的丘陵,日子过得饱一天饥一天。  八年前,看着村里人外出打工风光归来,他心里痒痒的。可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出不了远门,他只好去附近的建筑工地打零工。后来,他觉得在建筑工地打零工致不了富,就做起販卖鲜鱼的买卖。  一天,有个城里人跑到他的鱼摊前,想找他订购上百斤年糕,说自
期刊
发现了吗,共享充电宝越来越贵了。  和“共享系”的其他产品一样,最初共享充电宝是免费的。2015年,共享充电宝进入市场,为了培养用户习惯与市场竞争,各个品牌都采取免费策略,用户不花钱就能用。  但最初靠烧钱换市场的共享充电宝并不被看好,但仅过了两年,共享充电宝的头部企业就获得亿级人民币融资,在行业优胜劣汰后,形成了怪兽充电、小电科技、来电科技、街电科技组成的“三电一兽”头部格局。  共享充电宝不仅
期刊
课后合影  2021年7月23日晚7點,在湖南郴州桂阳生命树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里,家长夜校即将开课。“尹老师,每周五晚上,两个孩子都催我们快点吃完饭上夜校。”一位爸爸说。公司董事长尹荷英问姐弟俩:“你们为什么要催爸爸妈妈来上课呀?”“每次上完课,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态度就会好很多!”姐姐芳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弟弟也跟着点头。看着温馨的一家四口,谁能想到这个家庭曾经差点分崩离析,多亏尹荷英和她创办的家
期刊
01  结婚十五年,戴潇与妻子杨慧一度到了“相看两生厌”的程度。身为软件架构师的他平时工作很忙,业余时间喜欢打羽毛球、摄影、飞无人机。他一度迷恋操纵无人机上天,拍摄地标建筑的妖娆曲线,记录城市夜晚的璀璨灯火。  戴潇出门飞无人机时,杨慧则在买菜、打扫、做饭,用电动车载着娃儿四处上培训班。每次戴潇提出不要给孩子上这么多培训班时,杨慧都会烦躁地驳斥他:“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家补得还多,哪门课你敢不补习?
期刊
刘军、王娟夫妇  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奇鸟异兽的天堂”。这里山岭连绵不断,森林像一堵堵绿色城墙护卫着塞罕坝,是京津地区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而刘军、王娟夫妇,二十三年如一日,在塞罕坝“望海楼”守护林海。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望海楼考察时,看望刘军、王娟夫妇,使他们备受鼓舞,决心做塞罕坝最明亮的眼睛,守护好青葱森林。夫妻同心  1
期刊
尚育康  他指挥数千只鸡拼写出“中国队加油”,拼画出“白衣天使”,甚至在他的指挥下,数千只鸡能拼出“永远跟党走和党徽”祝福党的七十华诞……他用“花样”养鸡法指挥小鸡的别样告白,在网络走红。他说:“当网红不是目的,带领乡亲们走上富裕路才是初心。”回乡创业  近期,由约4000只贵妃鸡拼出的“小康”等视频获得数百万网友点赞,90后山村“鸡司令”尚育康走红,《人民日报》都为他点赞。  尚育康1996年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