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是天真的,只要抓住了学生的不同特点,并用好了他们的特点,就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中让他(她)去当小老师,给大家讲怎样算,怎样想等,挖出他们的潜力,在学习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利用学生的好奇,给以好奇拓展训练;教学中运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好动”,他们思维的闸门也随之打开。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将得到培养,创造能力也随之得到加强。
关键词:学生;特点;好奇;好动
小学生是天真的,只要用好了,就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中爱说的就让他(她)去当小老师,给大家讲怎样算,怎样想等,好动的叫去做算式,画图,量长度,总之尽量广发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挖出他们的潜力,在学习中起到良好的效果。有一次我正在辅导一名学生做作业,另一个又在问,我说等一下,我把刚辅导完的这位学生叫去教他,这样即使让他得到巩固,又教了另一个学生,我在旁边即当听者,也当督导,没讲清楚给以指导。
好奇,利用学生的好奇,给以好奇拓展训练,例如上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给学生讲“除数折半商四、五”的试商方法。学生听到后就想知道究竟,老师顺势给以提示,除数折半商四、五是指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数与除数的一半十分接近的时候,就可以在下一位上用4或5是商。如330除以68,除数68的一半是34,33接近34,可以直接商4。350除以68,除数68的一半是34,35接近34,且大于34,可以直接商5.你能用这个试商方法计算252除以48和365除以74吗?学生会算了,马上告诉“同頭无除商八、九”的试商方法。学生不但学到了试商的方法,又得到了拓展训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把他们引进“乐学”的大门。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绯”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促使他们自觉地去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情知交融。
在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时,教师如果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绯”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促使他们自觉地去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情知交融。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相互改写”时,笔者在米黄板上写下分数“13/16”,并问学生这个分数是否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学生思考后说:“老师,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接着,笔者请每个学生写一个分数,先自己算一算看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然后再来考考老师:每个学生报一个分数,看老师不通过计算是否能迅速判断出哪些分数可以转化为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教室里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都想来考考老师。但是,笔者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所报的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感到很好奇。接着,笔者问学生:“你们不用计算,能否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分数是否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学生摇摇头,都被笔者这一问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为学生的最大愿望,他们思维的闸门也随之打开。
好动:我在教学中常常运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好动”,在进行举例教学的同时,让学生跟着我的教学动作,使学生手中的笔动起来,思维动起来,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教学,而是亲自动手动脑:比如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运算时,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学生在讲台下用钢笔写,教师写出三位乘数的同时,学生也跟着老师的步骤写出三位数字,256乘74时,跟着老师写出此竖式,十位上数字去乘个位上时,积的末位和什么位对齐,都完整写完。这样不但让学生练习了,而且那些爱动、搞东西、搞小动作都可以用到学习上,抓住了学生好动的特点。只有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敢说、敢做、敢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数学情境,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求新知的愿望,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促使他们互相学习、互相研究、互相启迪。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刚开始时请学生拿出字典查“循”字,看看“循环”是什么意思。在数学课上查字典,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查到“循”字。查完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一步阐明其含义,如钟表上指针的转动是一圈又一圈地重复,每年总是从1 月到12 月不断地重复,它们都是循环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有的学生认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有的学生还发现“重复是有规律的,顺序是不变的”,还有的学生知道了“循环是永不停止的”。至此,学生对“循环”一词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顺利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教学中,教师通过抓住重点理解“循环”的含义,以字典为线索,用设疑抢答的形式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探究“循环小数”的效果。
学生是天真无暇的,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情境下,多观察,多去思考,才能发挥学生的更大的作用,才能产生巧妙的解答。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将得到培养,创造能力也随之得到加强。
关键词:学生;特点;好奇;好动
小学生是天真的,只要用好了,就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中爱说的就让他(她)去当小老师,给大家讲怎样算,怎样想等,好动的叫去做算式,画图,量长度,总之尽量广发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挖出他们的潜力,在学习中起到良好的效果。有一次我正在辅导一名学生做作业,另一个又在问,我说等一下,我把刚辅导完的这位学生叫去教他,这样即使让他得到巩固,又教了另一个学生,我在旁边即当听者,也当督导,没讲清楚给以指导。
好奇,利用学生的好奇,给以好奇拓展训练,例如上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给学生讲“除数折半商四、五”的试商方法。学生听到后就想知道究竟,老师顺势给以提示,除数折半商四、五是指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数与除数的一半十分接近的时候,就可以在下一位上用4或5是商。如330除以68,除数68的一半是34,33接近34,可以直接商4。350除以68,除数68的一半是34,35接近34,且大于34,可以直接商5.你能用这个试商方法计算252除以48和365除以74吗?学生会算了,马上告诉“同頭无除商八、九”的试商方法。学生不但学到了试商的方法,又得到了拓展训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把他们引进“乐学”的大门。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绯”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促使他们自觉地去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情知交融。
在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时,教师如果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绯”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促使他们自觉地去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情知交融。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相互改写”时,笔者在米黄板上写下分数“13/16”,并问学生这个分数是否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学生思考后说:“老师,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接着,笔者请每个学生写一个分数,先自己算一算看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然后再来考考老师:每个学生报一个分数,看老师不通过计算是否能迅速判断出哪些分数可以转化为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教室里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都想来考考老师。但是,笔者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所报的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感到很好奇。接着,笔者问学生:“你们不用计算,能否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分数是否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学生摇摇头,都被笔者这一问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为学生的最大愿望,他们思维的闸门也随之打开。
好动:我在教学中常常运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好动”,在进行举例教学的同时,让学生跟着我的教学动作,使学生手中的笔动起来,思维动起来,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教学,而是亲自动手动脑:比如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运算时,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学生在讲台下用钢笔写,教师写出三位乘数的同时,学生也跟着老师的步骤写出三位数字,256乘74时,跟着老师写出此竖式,十位上数字去乘个位上时,积的末位和什么位对齐,都完整写完。这样不但让学生练习了,而且那些爱动、搞东西、搞小动作都可以用到学习上,抓住了学生好动的特点。只有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敢说、敢做、敢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数学情境,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求新知的愿望,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促使他们互相学习、互相研究、互相启迪。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刚开始时请学生拿出字典查“循”字,看看“循环”是什么意思。在数学课上查字典,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查到“循”字。查完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一步阐明其含义,如钟表上指针的转动是一圈又一圈地重复,每年总是从1 月到12 月不断地重复,它们都是循环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有的学生认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有的学生还发现“重复是有规律的,顺序是不变的”,还有的学生知道了“循环是永不停止的”。至此,学生对“循环”一词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顺利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教学中,教师通过抓住重点理解“循环”的含义,以字典为线索,用设疑抢答的形式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探究“循环小数”的效果。
学生是天真无暇的,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情境下,多观察,多去思考,才能发挥学生的更大的作用,才能产生巧妙的解答。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将得到培养,创造能力也随之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