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研设备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科研设备的正常使用,还关系着科研成本费用和资金利用效率。本文将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探讨科研设备管理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预算编报环节、采购环节、使用环节和资产管理环节等。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科研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前言:
在科研设备管理工作中,通过引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针对设备全生命周期开展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管理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在满足设备使用需求的同时,提升综合经济效益。从设备的计划采购到最终报废淘汰,全生命周期理论系统界定了每个环节设备管理的重点工作,通过采用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四段式”管理方法,可以最大化的实现科研设备管理目的。
一、科研设备管理各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报环节存在问题
预算编报是科研设备管理中的首要环节,对整个设备生命周期中的所有环节都有重要影响。在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下,对科研设备经费的预算编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预算表报环节充分考虑预算执行率,平衡预算编制与执行问题。根据相关财政要求,科研机构在计划采购设备时,应至少提前一年完成经费使用计划编制。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最终的批复经费容易与申请经费出现较大出入,由于采用非定向批复,导致与实际需求不符,容易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2)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相关调研工作不全面,缺乏编制依据,同时采购计划与设备使用計划不配套,导致设备采购后存在闲置现象;(3)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采购计划没有对设备功能和可拓展性进行充分考虑,导致设备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因重复购买而出现成本浪费;(4)未充分考虑设备价格波动问题,同时没有合理利用减免税费政策,导致申请费用不足,采购计划无法顺利执行[1]。
(二)采购环节存在问题
采购环节是科研设备预算经费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环节,从申请采购开始,需要经历需求分析和市场调查等工作,在可行性论证基础上,签署采购合同,执行采购计划,并开展固定资产入账管理等工作。其存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采购前期阶段,因需求分析不全面,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并做好比价和议价工作,导致采购成本偏高;(2)采购中期阶段,由于缺乏相关监管制度,没有做到对采购流程的全程跟踪管理,采购人员随意性较高,对相关政策法规存在理解偏差,容易导致采购执行效率低,容易出现预算失控;(3)采购后期阶段,没有对合同签署进行严格审核,对违约等责任条款考虑不周,验收时也没有做好配件清点等工作,为日后的资产清查等留下隐患[2]。
(三)使用环节存在问题
在科研设备的使用环节,设备管理主要是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完成采购后,设备纳入固定资产,正式开始服役。在使用过程中,设备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操作不当和缺乏维护等,导致设备使用年限缩短,而且容易影响相关科研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做好计量和档案管理工作,对设备使用过程的记录不详细,出现问题时,难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或因设备的管理不善导致丢失或损坏,都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四)资产管理环节存在问题
科研设备管理是科研机构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科研机构正常运行的物质保障措施。在相关要求下,科研设备要采取动态管理方法,实现对资产的有效控制,做好资产清查和盘点工作。但由于科研机构设置和职能变化较快,管理人员和设备存放地点等也会出现变更,容易对相关工作产生影响,甚至出现资产私有化等问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许多设备在添置后有效使用率较低,也变相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在科研设备报废处理环节,没有对设备的剩余价值进行充分挖掘,直接对其进行报废处理,也造成资产浪费问题[3]。
二、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科研设备管理对策
(一)健全预算制度,科学编制预算
针对上述科研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应对各个环节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对于预算编报环节而言,预算部门首先要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性质和需求,在开展预算编制时,对科研机构的业务发展趋势进行预判,同时积极了解设备的相关信息。通过查阅文献等途径,了解预购置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并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时。将设备价格波动和设备功能升级等问题充分考虑到预算编制过程中。合理建立选型指标,有业内专业人士,对设备功能和性能等作出评估,确保设备采购后,能够满足科研单位的研发需要。在此基础上,详细编制预算,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二)规范采购过程,落实监督机制
设备采购环节是预算经费支出的集中环节,对设备采购的经济性有直接影响。针对以往管理过程中人员随意性高、缺乏监督措施等问题,首先要健全采购监管制度,避免因管理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出现管理漏洞。在此基础上,提升采购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主导开展询价和议价工作,严格执行采购计划,在保证设备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采购部门应与纪检监察部门形成密切配合,做好合同审查和设备验收等工作,在固定资产入账环节,以验收手续作为报销依据,防止出现经费流失问题。
(三)做好状态管理,加强使用维护
在科研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完善相关维护管理制度,在制度约束下,严格开展设备日常维护检修工作。同时应提高设备使用者的设备维护意识,在适用前做好设备检查,并在使用过程中,规范操作过程。专职的设备管理人员则具体负责设备状态检查和日常清点工作,对设备外借和维修情况等进行及时记录。加强设备使用档案管理,定期查看档案的完整性,利用档案记录反映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如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有专业的维修人员或联系厂商进行检修,避免不正当操作对设备产生破坏。制定长效的设备维护检修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落实管理责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四)改变管理思想,提高利用效率
从资产管理角度出发,应彻底改变以往只重视采购,不重视管理的思想观念,加强设备全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设备管理,最大化发挥设备资源价值,提高设备利用率。针对资产管理变化快的问题,应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下,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全部门和全员参与,避免出现管理漏洞。通过高效开展资产清点工作,盘点设备使用频次,通过在部门之间进行调剂或共享,提高闲置设备的使用效率,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对于申请报废的科研设备,如果设备价值超过一定金额,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论证,确定其不具备使用价值后再进行报废处理,否则应视情况进行维修或功能升级,挖掘设备利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以往管理工作中,科研设备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使用需求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可以为现阶段的工作改进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规范每个环节的管理过程,并加强监督和控制,可以确保科研设备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降低科研设备综合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满足各科研单位的设备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阿斯古丽·阿不都,黄爱芝,余海川.我区医学院校科研设备管理现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11):28-29.
[2]蒙展能,高荣宪,郑金悦,周海英.高校科研设备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0(14):86-87.
[3]郑志刚,吕文栋.常规科研设备管理和科研资金分配体制的制度创新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03):94-100.
关键词:科研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前言:
在科研设备管理工作中,通过引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针对设备全生命周期开展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管理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在满足设备使用需求的同时,提升综合经济效益。从设备的计划采购到最终报废淘汰,全生命周期理论系统界定了每个环节设备管理的重点工作,通过采用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四段式”管理方法,可以最大化的实现科研设备管理目的。
一、科研设备管理各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报环节存在问题
预算编报是科研设备管理中的首要环节,对整个设备生命周期中的所有环节都有重要影响。在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下,对科研设备经费的预算编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预算表报环节充分考虑预算执行率,平衡预算编制与执行问题。根据相关财政要求,科研机构在计划采购设备时,应至少提前一年完成经费使用计划编制。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最终的批复经费容易与申请经费出现较大出入,由于采用非定向批复,导致与实际需求不符,容易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2)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相关调研工作不全面,缺乏编制依据,同时采购计划与设备使用計划不配套,导致设备采购后存在闲置现象;(3)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采购计划没有对设备功能和可拓展性进行充分考虑,导致设备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因重复购买而出现成本浪费;(4)未充分考虑设备价格波动问题,同时没有合理利用减免税费政策,导致申请费用不足,采购计划无法顺利执行[1]。
(二)采购环节存在问题
采购环节是科研设备预算经费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环节,从申请采购开始,需要经历需求分析和市场调查等工作,在可行性论证基础上,签署采购合同,执行采购计划,并开展固定资产入账管理等工作。其存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采购前期阶段,因需求分析不全面,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并做好比价和议价工作,导致采购成本偏高;(2)采购中期阶段,由于缺乏相关监管制度,没有做到对采购流程的全程跟踪管理,采购人员随意性较高,对相关政策法规存在理解偏差,容易导致采购执行效率低,容易出现预算失控;(3)采购后期阶段,没有对合同签署进行严格审核,对违约等责任条款考虑不周,验收时也没有做好配件清点等工作,为日后的资产清查等留下隐患[2]。
(三)使用环节存在问题
在科研设备的使用环节,设备管理主要是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完成采购后,设备纳入固定资产,正式开始服役。在使用过程中,设备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操作不当和缺乏维护等,导致设备使用年限缩短,而且容易影响相关科研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做好计量和档案管理工作,对设备使用过程的记录不详细,出现问题时,难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或因设备的管理不善导致丢失或损坏,都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四)资产管理环节存在问题
科研设备管理是科研机构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科研机构正常运行的物质保障措施。在相关要求下,科研设备要采取动态管理方法,实现对资产的有效控制,做好资产清查和盘点工作。但由于科研机构设置和职能变化较快,管理人员和设备存放地点等也会出现变更,容易对相关工作产生影响,甚至出现资产私有化等问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许多设备在添置后有效使用率较低,也变相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在科研设备报废处理环节,没有对设备的剩余价值进行充分挖掘,直接对其进行报废处理,也造成资产浪费问题[3]。
二、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科研设备管理对策
(一)健全预算制度,科学编制预算
针对上述科研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应对各个环节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对于预算编报环节而言,预算部门首先要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性质和需求,在开展预算编制时,对科研机构的业务发展趋势进行预判,同时积极了解设备的相关信息。通过查阅文献等途径,了解预购置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并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时。将设备价格波动和设备功能升级等问题充分考虑到预算编制过程中。合理建立选型指标,有业内专业人士,对设备功能和性能等作出评估,确保设备采购后,能够满足科研单位的研发需要。在此基础上,详细编制预算,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二)规范采购过程,落实监督机制
设备采购环节是预算经费支出的集中环节,对设备采购的经济性有直接影响。针对以往管理过程中人员随意性高、缺乏监督措施等问题,首先要健全采购监管制度,避免因管理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出现管理漏洞。在此基础上,提升采购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主导开展询价和议价工作,严格执行采购计划,在保证设备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采购部门应与纪检监察部门形成密切配合,做好合同审查和设备验收等工作,在固定资产入账环节,以验收手续作为报销依据,防止出现经费流失问题。
(三)做好状态管理,加强使用维护
在科研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完善相关维护管理制度,在制度约束下,严格开展设备日常维护检修工作。同时应提高设备使用者的设备维护意识,在适用前做好设备检查,并在使用过程中,规范操作过程。专职的设备管理人员则具体负责设备状态检查和日常清点工作,对设备外借和维修情况等进行及时记录。加强设备使用档案管理,定期查看档案的完整性,利用档案记录反映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如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有专业的维修人员或联系厂商进行检修,避免不正当操作对设备产生破坏。制定长效的设备维护检修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落实管理责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四)改变管理思想,提高利用效率
从资产管理角度出发,应彻底改变以往只重视采购,不重视管理的思想观念,加强设备全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设备管理,最大化发挥设备资源价值,提高设备利用率。针对资产管理变化快的问题,应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下,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全部门和全员参与,避免出现管理漏洞。通过高效开展资产清点工作,盘点设备使用频次,通过在部门之间进行调剂或共享,提高闲置设备的使用效率,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对于申请报废的科研设备,如果设备价值超过一定金额,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论证,确定其不具备使用价值后再进行报废处理,否则应视情况进行维修或功能升级,挖掘设备利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以往管理工作中,科研设备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使用需求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可以为现阶段的工作改进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规范每个环节的管理过程,并加强监督和控制,可以确保科研设备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降低科研设备综合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满足各科研单位的设备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阿斯古丽·阿不都,黄爱芝,余海川.我区医学院校科研设备管理现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11):28-29.
[2]蒙展能,高荣宪,郑金悦,周海英.高校科研设备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0(14):86-87.
[3]郑志刚,吕文栋.常规科研设备管理和科研资金分配体制的制度创新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03):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