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等级预测,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躁狂症患者,运用攻击风险评估表进行有重点的综合性评估,并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 中的激惹因子项目进行攻击行为的预测,综合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00例狂躁症患者中,57例患者攻击风险为I级,15例患者攻击风险为Ⅱ级,16位患者攻击风险等级为Ⅲ级,12位患者攻击风险等级为Ⅳ级。患者激惹性增高,易出现攻击行为;护理干预后有攻击行为的患者激惹性明显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风险等级的预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具有临床实用性。
关键词:攻击行为风险等级预测,护理干预,躁狂症,预测
躁狂症是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是情感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心境不稳定,患者精神亢奋。攻击行为是指故意破坏或伤害其他事物[1],是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针对自身、他人和其它目标所采取的破坏行为,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症状,攻击行为方式多、突发性强、不易防范,对工作人员及其周围病友构成严重的威胁,给病房管理带来困难,同时也是医疗纠纷的因素之一。我院对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对具有躁狂行为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躁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期间出现过1次以上的攻击行为,其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15-61岁,平均(32.8±7.67)岁;病程1-30个月,平均(7.8 ± 6.9)个月,受教育年限0-16年,平均(9±3)年,首次住院者78人,再次入院者22人,所有患者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及躯体疾病,均符合躁狂症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 攻击行为的预测和风险评估
首诊护士通过躁狂症患者的外在行为表现及患者家属的沟通了解,初步判断有无攻击行为,再采用NOSIE中的激惹因子对新入院100例患者进行测评,观察患者激惹因子测评情况,激惹因子由6个项目组成:容易生气、容易发火、不耐烦、易激动发牢骚、拒绝做日常事物、不如意便心烦。每个项目按照具体现象或症状的出现频率分为4级,以0-4分表示: 无= 0分,有时是或有时有= 1分,较常见= 2分,经常发生= 3分,几乎总是如此= 4分。
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自制的攻击风险评估表[2]对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风险进行等级评估。I级:有以下情况之一,若男性则有两项。(1)躁狂;(2)精神分裂症,伴有幻听或被害妄想;(3)酒精依赖的脱瘾期;(4)意识障碍伴行为紊乱;(5)痴呆伴行为紊乱;(6)既往人格不良者。Ⅱ级:被动的言语攻击行为,表现为激惹性增高,如无对象的抱怨、发牢骚、说怪话。交谈时态度不好、抵触、有敌意或不信任;或精神分裂症有命令性幻听者。Ⅲ级:主动的言语攻击行为,如有对象的辱骂,或被动的躯体攻击行为(如毁物),或在交往时出现社交粗暴(交谈时突然离去、躲避、推挡他人善意的躯体接触);既往曾有过主动的躯体攻击行为。Ⅳ级:有主动的躯体攻击行为,如踢、打、咬或使用物品打击他人,攻击行为在1天内至少出现2次以上或攻击行为造成了他人肉体上的伤害。
1.2.2 护理方法
根据激惹因子评分高低,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在基础护理基础上结合患者激惹因子评分、发病诱因、精神症状等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根据临床反馈进行调整,并在患者出院前期,对患者再次进行测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激惹性的变化。具体护理措施概括如下: ①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病房的明亮、宽敞以及床单的干净和舒适, 同时也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有利于患者体力的恢复促进早日健康。②用药护理:监督患者保证用药。对容易忘记服药的患者要与他们友好的商量,把服药时间与日常活动配合在一起完成患者服药,对于情绪极度高涨的病人,要仔细听完他们提出的问题、要求,了解他们的心里,慢慢加以解释,保证患者的正常服药。另外,应该亲自进行药物的发放,同时也要亲眼看见患者的服药,并对其口腔进行检查, 防止藏药。③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耐心解释对其采取相关强制措施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 同时对其介绍躁狂症的临床特点, 从而消除患者治疗的心理顾虑,并使其思想负担减轻, 建立治疗和生活的信心。另外, 由于患者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以及精神压力,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家属进行思想开导工作,使其对患者疾病有更多的理解以及支持, 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④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特点,详细解释采取强制约束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消除患者的顾虑,减轻思想负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患者的想法及要求,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表示理解与支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快乐的接受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σ=0.05。
2结果
2.1 100例患者攻击风险等级及治疗情况比较
本组100例躁狂症患者中,攻击风险Ⅰ级57例,Ⅱ级15例,Ⅲ级16例,Ⅳ级12例。根据患者评估等级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未出现对他人及自身的人身伤害。住院时间30-60天。痊愈69例。
2.2 护理干预前后激惹因子评分比较
患者激惹性增高,易出现攻击行为。护理干预后有攻击行为的患者激惹性明显下降,干预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患者在出院前期攻击行为明显减少。护理干预前后激惹因子评分比较见表2。 3. 讨论
躁狂症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失去了控制能力和辨认能力,使患者产生攻击性行为,有资料显示躁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率较正常人高,已成为精神科病房管理的棘手问题。因此对躁狂患者攻击行为进行风险等级预测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精神科危险干预的重要任务之一[3]。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对患者疾病的护理,更关注患者心理和情感上的健康,躁狂症虽然和一般疾病不同,但躁狂症患者也是社会的人,更应该把患者作为整体的人来看待,体现因人施护、因病施护、因需施护[4] 。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躁狂症患者较精神科常规护理具有以下的优点[5]: ①全方位的护理能够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使患者主动接受及配合治疗;②充分与患者家属交流,纠正患者不良的家庭环境及诱发患者疾病的因素,从而减少患者的复发频率;③带领患者及家属熟悉医院环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的情况与治疗的方法能够消除患者的戒心,同时能够使家属放心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增进医患之间的感情;④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对于主动接受治疗的患者给予鼓励,对于不愿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严密的检查,防止其偷藏药物,个性化的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⑤充分与患者沟通,充分的理解患者,给予患者亲人般的呵护,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通过对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风险等级的预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陶百平,费小聪,陈海支. 干燥综合症患者所致精神障碍误诊为狂躁症一例[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73.
[2] 田静.攻击风险评估表在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9研究,2013,10(1,上半月刊):76-78.
[3] 何丽展,钟小晶,文金铃,等.整体护理在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10,7(2):34-36.
[4] 侯祖凤.躁狂患者的护理[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21):117.
[5] 夏荷秀,金玲珠,卢菊清.托吡酯联合整体护理对躁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 海峡药学杂志,2013,25(4):204-205.
关键词:攻击行为风险等级预测,护理干预,躁狂症,预测
躁狂症是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是情感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心境不稳定,患者精神亢奋。攻击行为是指故意破坏或伤害其他事物[1],是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针对自身、他人和其它目标所采取的破坏行为,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症状,攻击行为方式多、突发性强、不易防范,对工作人员及其周围病友构成严重的威胁,给病房管理带来困难,同时也是医疗纠纷的因素之一。我院对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对具有躁狂行为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躁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期间出现过1次以上的攻击行为,其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15-61岁,平均(32.8±7.67)岁;病程1-30个月,平均(7.8 ± 6.9)个月,受教育年限0-16年,平均(9±3)年,首次住院者78人,再次入院者22人,所有患者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及躯体疾病,均符合躁狂症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 攻击行为的预测和风险评估
首诊护士通过躁狂症患者的外在行为表现及患者家属的沟通了解,初步判断有无攻击行为,再采用NOSIE中的激惹因子对新入院100例患者进行测评,观察患者激惹因子测评情况,激惹因子由6个项目组成:容易生气、容易发火、不耐烦、易激动发牢骚、拒绝做日常事物、不如意便心烦。每个项目按照具体现象或症状的出现频率分为4级,以0-4分表示: 无= 0分,有时是或有时有= 1分,较常见= 2分,经常发生= 3分,几乎总是如此= 4分。
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自制的攻击风险评估表[2]对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风险进行等级评估。I级:有以下情况之一,若男性则有两项。(1)躁狂;(2)精神分裂症,伴有幻听或被害妄想;(3)酒精依赖的脱瘾期;(4)意识障碍伴行为紊乱;(5)痴呆伴行为紊乱;(6)既往人格不良者。Ⅱ级:被动的言语攻击行为,表现为激惹性增高,如无对象的抱怨、发牢骚、说怪话。交谈时态度不好、抵触、有敌意或不信任;或精神分裂症有命令性幻听者。Ⅲ级:主动的言语攻击行为,如有对象的辱骂,或被动的躯体攻击行为(如毁物),或在交往时出现社交粗暴(交谈时突然离去、躲避、推挡他人善意的躯体接触);既往曾有过主动的躯体攻击行为。Ⅳ级:有主动的躯体攻击行为,如踢、打、咬或使用物品打击他人,攻击行为在1天内至少出现2次以上或攻击行为造成了他人肉体上的伤害。
1.2.2 护理方法
根据激惹因子评分高低,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在基础护理基础上结合患者激惹因子评分、发病诱因、精神症状等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根据临床反馈进行调整,并在患者出院前期,对患者再次进行测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激惹性的变化。具体护理措施概括如下: ①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病房的明亮、宽敞以及床单的干净和舒适, 同时也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有利于患者体力的恢复促进早日健康。②用药护理:监督患者保证用药。对容易忘记服药的患者要与他们友好的商量,把服药时间与日常活动配合在一起完成患者服药,对于情绪极度高涨的病人,要仔细听完他们提出的问题、要求,了解他们的心里,慢慢加以解释,保证患者的正常服药。另外,应该亲自进行药物的发放,同时也要亲眼看见患者的服药,并对其口腔进行检查, 防止藏药。③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耐心解释对其采取相关强制措施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 同时对其介绍躁狂症的临床特点, 从而消除患者治疗的心理顾虑,并使其思想负担减轻, 建立治疗和生活的信心。另外, 由于患者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以及精神压力,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家属进行思想开导工作,使其对患者疾病有更多的理解以及支持, 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④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特点,详细解释采取强制约束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消除患者的顾虑,减轻思想负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患者的想法及要求,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表示理解与支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快乐的接受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σ=0.05。
2结果
2.1 100例患者攻击风险等级及治疗情况比较
本组100例躁狂症患者中,攻击风险Ⅰ级57例,Ⅱ级15例,Ⅲ级16例,Ⅳ级12例。根据患者评估等级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未出现对他人及自身的人身伤害。住院时间30-60天。痊愈69例。
2.2 护理干预前后激惹因子评分比较
患者激惹性增高,易出现攻击行为。护理干预后有攻击行为的患者激惹性明显下降,干预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患者在出院前期攻击行为明显减少。护理干预前后激惹因子评分比较见表2。 3. 讨论
躁狂症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失去了控制能力和辨认能力,使患者产生攻击性行为,有资料显示躁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率较正常人高,已成为精神科病房管理的棘手问题。因此对躁狂患者攻击行为进行风险等级预测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精神科危险干预的重要任务之一[3]。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对患者疾病的护理,更关注患者心理和情感上的健康,躁狂症虽然和一般疾病不同,但躁狂症患者也是社会的人,更应该把患者作为整体的人来看待,体现因人施护、因病施护、因需施护[4] 。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躁狂症患者较精神科常规护理具有以下的优点[5]: ①全方位的护理能够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使患者主动接受及配合治疗;②充分与患者家属交流,纠正患者不良的家庭环境及诱发患者疾病的因素,从而减少患者的复发频率;③带领患者及家属熟悉医院环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的情况与治疗的方法能够消除患者的戒心,同时能够使家属放心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增进医患之间的感情;④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对于主动接受治疗的患者给予鼓励,对于不愿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严密的检查,防止其偷藏药物,个性化的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⑤充分与患者沟通,充分的理解患者,给予患者亲人般的呵护,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通过对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风险等级的预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陶百平,费小聪,陈海支. 干燥综合症患者所致精神障碍误诊为狂躁症一例[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73.
[2] 田静.攻击风险评估表在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9研究,2013,10(1,上半月刊):76-78.
[3] 何丽展,钟小晶,文金铃,等.整体护理在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10,7(2):34-36.
[4] 侯祖凤.躁狂患者的护理[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21):117.
[5] 夏荷秀,金玲珠,卢菊清.托吡酯联合整体护理对躁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 海峡药学杂志,2013,25(4):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