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社会也有纪律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ing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常惊叹于蚂蚁、蜜蜂等昆虫群体的勤劳,以为这些小昆虫一个个都是那么无私,为了群体的生存,只管自己受累。然而有研究者认真研究之后,发现事实未必如此,它们的群体更可能是靠纪律来维系的。
  美国塔夫斯大学的研究者发现,长脚蜂(一种黄蜂)的工蜂们也有想偷懒的,但是好像有专门监管它们的监工,一旦发现有偷懒的,监工就会用獒刺去威胁,偷懒者看到这阵势,就马上又去工作去了。蜜蜂群体中也有羡慕蜂后的地位,而想取而代之的家伙,它们会通过自己也能产卵生仔的方式来挑战蜂后的地位,但很快,它们产的卵就被毁掉了,可能是忠实的蜜蜂大臣自愿去干的,也可能是蜂后派专员去毁坏的。
  有一种黄蜂是靠脸上的黑斑大小来显示自己的地位的,脸上黑斑大的,地位就高,反之,地位就低。然而有的工蜂或士兵不满于自己的现状,也想往上爬,不过它们不是通过打拼的方式,而是采取伪装的方式,不知从哪里采来黑色染料,把自己脸上的黑斑涂大,之后它就可以不去工作了,说来也奇怪,伪装的黄蜂很快就会被发现是冒牌的,之后,它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根据进一步研究,这种黄蜂脸上的黑斑大小竟然是这个黄蜂身体强壮与否,能力大小的体现,也许有的黄蜂伪装之后,虽然脸显得高贵了,但是身体状况和能力方面露了馅,于是能够很快被发现。
  看来人群中常出现的偷懒、欺骗现象,在动物群体中也不罕见。
其他文献
最近,美国有位建筑师发明出一种半透明的混凝土墙,厚厚的墙壁却能够让街景透过,室内的人可以看到室外的房屋、树木和人影。在这种房间里居住,感觉就像在玲珑剔透的玻璃房间里居住,清爽、干净而又奢华,但又不会像玻璃房屋那样易碎,因为这种半透明房屋可是货真价实的混凝土建起来的,其牢固程度与一般的混凝土房屋一样。  不过,这种房屋当作居室的话,还需要注意室内隐私的问题,因为外面的人也可以看到室内的动静。不过建筑
期刊
在大海中,八目鳗类鱼看起来像一个老实任人欺的窝囊废。它全身光溜溜的,不像别的一些鱼,让身上长出尖利的刺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当作“防身武器”,所以它好像很容易被掠食动物一张口就能咬住。  唾液御敌又捕食  但其实,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有一件非常厉害的自卫武器——唾液。当掠食动物靠近它时,它就对准敌人的鳃盖狠狠地啐一口“浓痰”——这当然不是真的痰,而是八目鳗类鱼自己的唾液。这口“浓痰”粘性是那么大,竟至于掠
期刊
蜗牛因行动迟缓而招人嘲笑,它的这种所谓的蠢笨形象还因此被到处借用。如瑞典的一张从1955年10月寄出的明信片,50年后才寄到收件人手中,这种邮政效率被讥讽为“蜗牛邮政”。  不错,行动迟缓的确是蜗牛的一大缺点,但它们身上的优点其实也很多,如它们身体虽小,但却有“角”,而且力气很大。不仅如此,它们身上还有一般软体动物所不具备的“三宝”。  品性之宝  1846年3月,有一个英国研究人员从埃及带回两只
期刊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有个“基因地图项目”,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寄送人体DNA样本给他们,由他们来对样本进行检测,从而确定人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一份奇特的DNA样本的检测结果让人们目瞪口呆。  奇怪的Y染色体  来自古老的人种  这份DNA样本的主人是生活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位非洲裔美国男性,名叫佩里,最近刚刚去世。他在世的时候,家属就把他的DNA样本送来检测。结果发现,佩里的Y染色体上的一些遗传
期刊
一次次走入餐厅的“吃货”  对于一位偶然路过的旁观者来说,当亨利·莫莱森信步走进餐厅,要了一份快餐吃起来的时候,他决不会认为这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但对于美国麻省理工的心理学家来说,可就不一样了。他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要知道莫莱森刚在1分钟之前吃完一顿午餐离开,怎么又来了呢?  然而他们心里清楚,莫莱森并非一名爱好美食的“吃货”,他其实是一名病人,他的部分大脑为了治疗癫痫而被切除了,从此,他再也
期刊
老猫睡着了。一只小耗子蹦蹦跳跳地来到它嘴边,拉拉它的长须。老猫睁开眼睛,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不过,它并没有表现出寓言中黔之虎那般的胆怯,而是毫不犹豫地一口就把小耗子吞了下去。  这并不是什么动画片,而是千万年来不断上演的猫抓老鼠的一种情景。这只小耗子有所不知,自己无谓的牺牲不过是在帮自己体内的一些小虫子的忙,帮它们完成生命的一个轮回。这些小虫子就是弓形虫。  传说中的“三尸虫”  弓形虫是一种
期刊
“‘好,’猫答应着。这次它消失得非常慢,从尾巴尖开始消失,一直到最后看不见它的笑脸,这个笑脸在身体消失后好久,还停留了好一会儿。  “‘哎哟,我常常看见没有笑脸的猫,’爱丽丝想,‘可是还从没见过没有猫的笑脸呢。这是我见过的最奇怪的事儿了。’”  这是《爱丽丝漫游奇境》中一段关于柴郡猫的有趣描写,想必每个人读到这里都要忍俊不禁。可是假如有一天你身边的所有东西,比如桌子、椅子,甚至地板,都像柴郡猫一样
期刊
天文学家是研究宇宙历史的,而考古学家是研究人类历史的,但天文学家比起考古学家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即他们能看到过去。  看到过去?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原来光速是有限的,这意味着一个天体离我们愈远,它发出的光到达我们地球所需的时间就愈长。譬如说,此刻我们看到距地球10亿光年外的一颗恒星,那么这束光必定是它在10亿年前发出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这颗恒星10亿年前的模样。  这样,我们利用目前最强
期刊
无处不在的辐射  当听到科学家说“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辐射的海洋中”时,有些人就大惊失色,好像这样一来小命就要不保了似的。因为一提辐射,他们立刻就想到核辐射,然后就联想到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惨状,以及几年前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所造成的那种人心惶惶的局面。  恐惧源于无知。事实上,辐射不仅仅只有核辐射,它在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中既很普遍,也很平常。任何一种射线,都是一种辐射。比如说,阳光就是一种
期刊
《木偶奇遇记》是18世纪意大利作家留给世人的经典童话故事;“一旦撒谎,鼻子就会变长”——这是故事主人公木偶匹诺曹鼻子的一大突出特点。虽然是艺术夸张,但科学家发现,其中还真蕴含着很多科学道理。  谁撒谎,谁的鼻子就发热变长  最近,美国格林纳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如果说谎,虽然鼻子不会像匹诺曹的鼻子那样明显变长,但会比平时更热,而发热必然会肿胀。研究人员使用热成像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显示,当人说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