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介:章亦华,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摘要:文章拟在总结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首试对政府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的做法和成效的基础上,对创新职业培训工作作一些探索,以便为各级政府、行业协会、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做好职业培训工作提供新的模式和经验。
关键词:职业培训;人力资源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培训的新做法
1.政府设立培训管理中心
在如何深化职业培训工作改革的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一直在探索创新的思路和做法。“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而生的。培训管理中心为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直属副处级建制的全民事业单位,归园区组织人事局管理。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研究制定提升园区职业培训工作的战略和政策,建立区域职业培训体系,协调区内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关系,收集、整理区内职业培训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各类职业培训服务,承担政府主导的职业培训任务。其工作目标是:依据区域发展要求,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利用政策激励作用,建立职业培训体系,培养区域产业和社会发展所需人才。
2007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隆重揭牌(同时开通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网:http://tmc.sipac.gov.cn/)。同时,为支持园区人才“充电”,管委会加大了对职业培训的扶持力度,2008年,就投入近千万元用于对区内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2.成立培训工作行业协会
2007年11月,由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牵头,“苏州工业园区培训行业协会”正式宣告成立。苏州工业园区培训行业协会是由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培训工作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协会的宗旨是:认真贯彻执行区域鼓励职业培训产业发展的政策,代表和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行业管理工作。主要职能是:为培训机构提供咨询,如行业基础资料的调查、搜集整理和交流工作;研究国内外培训市场,预测区域职业培训紧缺趋势;加强与企业联系,密切掌握人才需求,进行课程体系研究,使培训切合实际;加强与学员的沟通交流,提高教学效果等。
协会接受培训管理中心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同时,行业协会也将协助政府对本行业进行管理和监督。在政府的授权下,在培训企业认定、行业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
3.成立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
2008年1月,苏州工业园区又成立了“苏州工业园区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理事会是园区培训工作的领导、议事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建立沟通产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培训机构、人才中介的信息平台,负责整合协调职业培训资源,建立区域职业培训体系;负责制定区域总体职业培训规划,对有关区域职业培训扶持政策及重要文件提出建议意见;指导园区培训管理中心工作,审议园区年度紧缺人才培训目录、项目、培训扶持资助政策和培训年度计划;督促建立有效的职业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加强优质职业培训资源的引进,开展战略性合作,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提升园区职业培训的规模效益。
理事会的理事主要由产业部门、招商部门、人才部门、各载体部门、培训行业协会、各产业行业协会、人才中介公司等多方面代表组成。园区管委会理事由管委会指派公务员担任;各产业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协商产生;培训机构理事由培训行业协会协商产生;人才中介理事由人力资源中介协会协商产生。理事会设秘书处,由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担任。
4.广泛征集紧缺人才培训项目
为进一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紧缺人才培训项目为引导,政府重点支持的紧缺人才培训机制,2007年底,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所做的一件大事就是面向全区各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征集2008年度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经过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的讨论研究,明确了首次征集项目的主要方向。征集规定,凡在园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征集条件,并有意申请政府补贴培训项目的各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均可参与报名。要求申报单位应充分调查实际需求,在《苏州工业园区紧缺和急需人才专业目录》范围内按照一定的功能细分,分类设计好培训项目,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培训内容。
经过申报、评审和筛选,培训管理中心在招商、科技等产业部门推荐的基础上,依据园区产业发展要求和紧缺人才目录进行综合评审,确定了苏州工业园区2008年度实施的涵盖科技、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39个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计划培训各类紧缺人才2700人次。
5.对培训项目对外公开招投标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资助工作,培训管理中心将“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试点工作采用对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并委托卫康招投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组织“竞争性谈判”招标,招投标信息在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和招投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网站上同时对外公布。目前,这种方式在全国尚属首试。与此同时,培训管理中心积极建设行业专家库,招标结果将由专家委员会根据评分标准确定最高分中标。
随后,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从中又选择了苏州工业园区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申报的“物流管理”和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申报的“基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两个培训项目作为试点,确定为首批紧缺人才资助的“竞标项目”。在2008年6月两个试点项目的开标现场,不仅由5位专家评委根据标书独立打分,还专门请来两位苏州市公证处工作人员及纪检人员前去把关。在“基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项目上,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中标;在“物流管理”项目上,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中标,分别获得了“园区政府补贴培训第一单”。两家培训机构的标的不仅大大低于另外几家培训机构报出的报价,而且评委通过审查标书打出的“技术评分”也是他们最高。中标后,培训管理中心分别与中标机构签订了项目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试点成功以后,园区全面展开紧缺人才培训招标工作。卫康招投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受苏州工业园区豪雅微电子、报关有限公司、凌志软件有限公司、大宇宙信息苏州分公司、奇梦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委托,分别对其人才培训服务项目——“集成电路(IC)数字,模拟Layout(版图)设计培训”、“货代资格证考试培训”、“金融证券业对日软件外包开发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培训”、“软件外包语言培训(日语)”、“机电类培训”组织竞争性谈判招标,确定了培训供应商。并及时解决招投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实践工作中汲取经验,使招投标工作逐步完善。
6.全面开展紧缺人才项目职业培训
2008年7月,苏州工业园区首个政府补贴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嵌入式系统”在国际科技园举行开班仪式,拉开了“学员培训、政府埋单”这种人才培训新模式的序幕,也为其他培训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培训结束后,培训管理中心将联合参训企业对学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照园区产业人才培养资助办法,参训企业凭培训发票统一到政府申领,享受相应的政府培训补贴。
与此同时,培训管理中心按照“前瞻性、先进性、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苏州软件(微软技术)实训基地。基地将充分利用微软的软件技术、产业教育和项目管理经验,采用仿真职场环境,按照国际规范流程和项目组织形式,帮助受训学员真实体验企业角色、积累项目经验、提高职场竞争力。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培训的新思考
通过以上的调研,可以看出,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和动力源,成为国内经济开发区中一个光彩夺目的亮点,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于积极借鉴新加坡的公共管理经验。职业培训工作也是如此,在富有特色的、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园区已经形成了职业培训工作的新理念、新机制和新行动。
1.理念创新是职业培训工作的新出路
理念创新是职业培训体制创新的内在动因,苏州工业园区在职业培训工作上的创新,首先体现为职业培训工作理念上的创新。
一是从管制思维到服务思维。在为客商服务的宗旨下,园区建立起了无微不至的为客商提供快捷、简便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从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的设立,到苏州工业园区培训行业协会、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的成立;从面向全区各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征集2008年度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到“学员培训、政府埋单”人才培训新模式的创立,无不体现出“亲商”和“服务”。
二是从人治思维到法治思维。园区通过对新加坡法治经验的引进——借鉴——运用,使政府管理从个人权威转向规则权威,使政府理念由从人治思维转向法治思维。苏州工业园区实施的将“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委托招投标公司组织对外公开招投标这种在全国尚属首试的做法,转变了政府职能,体现出职业培训工作的法治、公正、公平、公开、透明、互利和促进。
三是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思维。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园区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培训工作的关键内容。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管理和职业培训工作中,从培训项目到培训内容,从调查研究到定期研讨,从网站建立到信息交流,从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到企业享受培训补贴,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2.机制创新是职业培训工作的新中介
机制创新是理念创新转化为实践的中介,园区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职业培训的管理机制,使理念成为可能,目标成为现实。
一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机制。培训管理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职业培训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调控和监督;职业培训管理网的建立加快了职业培训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培训项目的公开征集活动,切准了企业和社会职业培训的亟需;紧缺人才培训计划的实施更好地解决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才瓶颈制约问题;政府对职业培训进行项目补贴和重点投入公共实训基地,则充分发挥了政策的激励作用。
二是建立市场化的职业培训项目运行机制。将“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委托招投标公司组织对外公开招投标,符合市场化运作的要求,而且整个竞标过程客观、严谨,充分体现了项目取得和补贴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市场化原则,充分维护了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合法权益,从而使政府、企业、培训机构与学员之间形成信息对称和公平竞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既充分利用了各层面的职业培训教育资源,也促使各培训机构加快硬件和软件投入,深化职业培训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培训教学质量。
三是建立多方参与的职业培训管理机制。培训行业协会和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政府、行业、企业和培训机构间多向的交流合作,起到了立体化的桥梁作用,也加强了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协调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收集信息建议,发挥出协会、理事会在职业培训需求预测、规划制定和培训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了培训市场的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也提高了培训行业的整体水准。通过行业自律,强化了培训机构的政策法规意识,共同推动了培训资源的整合,不断促进职业培训模式的创新,形成了职业培训的多方合力。
3.行动创新是职业培训工作的新动力
在新理念、新机制的引导下,园区的职业培训工作不但雷厉风行,而且切实可行,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出各方面的积极性,成为职业培训工作的新动力。
一是创新了培训项目筛选和招投标办法。“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的公开申报、筛选和培训机构的公开招投标等具体办法的出台和实施,为理念、机制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之道。不仅使学员、企业受益,也使政府、培训机构受益。同样的培训项目,政府的支出压低了,而培训的质量提高了。更重要的是,这些办法催生出一批职业培训机构,引入了一批职业培训品牌,也使职业院校能发挥出自身的专业优势,产学研工作和服务、辐射作用有了新的拓展渠道。
二是创立了政府的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在依托苏州软件(微软技术)实训基地加强区域职业培训的同时,园区管委会已在该基地进行集中投资,将把它建设成一个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无偿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公共服务平台,以解决单个培训机构投入不足、实训设施匮乏的状况。在这一措施的带动下,武汉思远软件等1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培训机构纷纷与培训管理中心洽谈,在园区设立培训机构,从而带动了区域内培训水准的提高。
三是创造了职业培训的质量监控体系。“学员培训、政府埋单”的人才培训模式不是简单的补贴和拨款。在培训课程按计划进行到一半时,培训管理中心将联合参训企业对学员进行中期培训质量考核,企业满意后支付培训机构一部分培训费。待培训结束,再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再支付相应的培训费用;后参训企业凭支付发票统一到政府申领补贴。这种考教分离制度和考评结果与付费、补贴挂钩的做法,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监控链,从而提高了职业培训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苏州工业园区职业培训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行动创新的成效是显著的,也得到了学员、企业、职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与认可。特别是在全国首试对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的做法,为紧缺对口的人力资源的适时培养提供了新保障。相信能为各级政府、行业协会、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做好职业培训工作提供新的模式和经验。
摘要:文章拟在总结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首试对政府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的做法和成效的基础上,对创新职业培训工作作一些探索,以便为各级政府、行业协会、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做好职业培训工作提供新的模式和经验。
关键词:职业培训;人力资源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培训的新做法
1.政府设立培训管理中心
在如何深化职业培训工作改革的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一直在探索创新的思路和做法。“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而生的。培训管理中心为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直属副处级建制的全民事业单位,归园区组织人事局管理。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研究制定提升园区职业培训工作的战略和政策,建立区域职业培训体系,协调区内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关系,收集、整理区内职业培训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各类职业培训服务,承担政府主导的职业培训任务。其工作目标是:依据区域发展要求,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利用政策激励作用,建立职业培训体系,培养区域产业和社会发展所需人才。
2007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隆重揭牌(同时开通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网:http://tmc.sipac.gov.cn/)。同时,为支持园区人才“充电”,管委会加大了对职业培训的扶持力度,2008年,就投入近千万元用于对区内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2.成立培训工作行业协会
2007年11月,由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牵头,“苏州工业园区培训行业协会”正式宣告成立。苏州工业园区培训行业协会是由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培训工作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协会的宗旨是:认真贯彻执行区域鼓励职业培训产业发展的政策,代表和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行业管理工作。主要职能是:为培训机构提供咨询,如行业基础资料的调查、搜集整理和交流工作;研究国内外培训市场,预测区域职业培训紧缺趋势;加强与企业联系,密切掌握人才需求,进行课程体系研究,使培训切合实际;加强与学员的沟通交流,提高教学效果等。
协会接受培训管理中心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同时,行业协会也将协助政府对本行业进行管理和监督。在政府的授权下,在培训企业认定、行业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
3.成立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
2008年1月,苏州工业园区又成立了“苏州工业园区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理事会是园区培训工作的领导、议事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建立沟通产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培训机构、人才中介的信息平台,负责整合协调职业培训资源,建立区域职业培训体系;负责制定区域总体职业培训规划,对有关区域职业培训扶持政策及重要文件提出建议意见;指导园区培训管理中心工作,审议园区年度紧缺人才培训目录、项目、培训扶持资助政策和培训年度计划;督促建立有效的职业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加强优质职业培训资源的引进,开展战略性合作,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提升园区职业培训的规模效益。
理事会的理事主要由产业部门、招商部门、人才部门、各载体部门、培训行业协会、各产业行业协会、人才中介公司等多方面代表组成。园区管委会理事由管委会指派公务员担任;各产业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协商产生;培训机构理事由培训行业协会协商产生;人才中介理事由人力资源中介协会协商产生。理事会设秘书处,由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担任。
4.广泛征集紧缺人才培训项目
为进一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紧缺人才培训项目为引导,政府重点支持的紧缺人才培训机制,2007年底,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所做的一件大事就是面向全区各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征集2008年度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经过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的讨论研究,明确了首次征集项目的主要方向。征集规定,凡在园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征集条件,并有意申请政府补贴培训项目的各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均可参与报名。要求申报单位应充分调查实际需求,在《苏州工业园区紧缺和急需人才专业目录》范围内按照一定的功能细分,分类设计好培训项目,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培训内容。
经过申报、评审和筛选,培训管理中心在招商、科技等产业部门推荐的基础上,依据园区产业发展要求和紧缺人才目录进行综合评审,确定了苏州工业园区2008年度实施的涵盖科技、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39个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计划培训各类紧缺人才2700人次。
5.对培训项目对外公开招投标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资助工作,培训管理中心将“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试点工作采用对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并委托卫康招投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组织“竞争性谈判”招标,招投标信息在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和招投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网站上同时对外公布。目前,这种方式在全国尚属首试。与此同时,培训管理中心积极建设行业专家库,招标结果将由专家委员会根据评分标准确定最高分中标。
随后,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从中又选择了苏州工业园区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申报的“物流管理”和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申报的“基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两个培训项目作为试点,确定为首批紧缺人才资助的“竞标项目”。在2008年6月两个试点项目的开标现场,不仅由5位专家评委根据标书独立打分,还专门请来两位苏州市公证处工作人员及纪检人员前去把关。在“基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项目上,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中标;在“物流管理”项目上,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中标,分别获得了“园区政府补贴培训第一单”。两家培训机构的标的不仅大大低于另外几家培训机构报出的报价,而且评委通过审查标书打出的“技术评分”也是他们最高。中标后,培训管理中心分别与中标机构签订了项目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试点成功以后,园区全面展开紧缺人才培训招标工作。卫康招投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受苏州工业园区豪雅微电子、报关有限公司、凌志软件有限公司、大宇宙信息苏州分公司、奇梦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委托,分别对其人才培训服务项目——“集成电路(IC)数字,模拟Layout(版图)设计培训”、“货代资格证考试培训”、“金融证券业对日软件外包开发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培训”、“软件外包语言培训(日语)”、“机电类培训”组织竞争性谈判招标,确定了培训供应商。并及时解决招投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实践工作中汲取经验,使招投标工作逐步完善。
6.全面开展紧缺人才项目职业培训
2008年7月,苏州工业园区首个政府补贴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嵌入式系统”在国际科技园举行开班仪式,拉开了“学员培训、政府埋单”这种人才培训新模式的序幕,也为其他培训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培训结束后,培训管理中心将联合参训企业对学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照园区产业人才培养资助办法,参训企业凭培训发票统一到政府申领,享受相应的政府培训补贴。
与此同时,培训管理中心按照“前瞻性、先进性、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苏州软件(微软技术)实训基地。基地将充分利用微软的软件技术、产业教育和项目管理经验,采用仿真职场环境,按照国际规范流程和项目组织形式,帮助受训学员真实体验企业角色、积累项目经验、提高职场竞争力。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培训的新思考
通过以上的调研,可以看出,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和动力源,成为国内经济开发区中一个光彩夺目的亮点,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于积极借鉴新加坡的公共管理经验。职业培训工作也是如此,在富有特色的、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园区已经形成了职业培训工作的新理念、新机制和新行动。
1.理念创新是职业培训工作的新出路
理念创新是职业培训体制创新的内在动因,苏州工业园区在职业培训工作上的创新,首先体现为职业培训工作理念上的创新。
一是从管制思维到服务思维。在为客商服务的宗旨下,园区建立起了无微不至的为客商提供快捷、简便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从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的设立,到苏州工业园区培训行业协会、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的成立;从面向全区各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征集2008年度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到“学员培训、政府埋单”人才培训新模式的创立,无不体现出“亲商”和“服务”。
二是从人治思维到法治思维。园区通过对新加坡法治经验的引进——借鉴——运用,使政府管理从个人权威转向规则权威,使政府理念由从人治思维转向法治思维。苏州工业园区实施的将“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委托招投标公司组织对外公开招投标这种在全国尚属首试的做法,转变了政府职能,体现出职业培训工作的法治、公正、公平、公开、透明、互利和促进。
三是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思维。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园区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培训工作的关键内容。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管理和职业培训工作中,从培训项目到培训内容,从调查研究到定期研讨,从网站建立到信息交流,从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到企业享受培训补贴,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2.机制创新是职业培训工作的新中介
机制创新是理念创新转化为实践的中介,园区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职业培训的管理机制,使理念成为可能,目标成为现实。
一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机制。培训管理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职业培训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调控和监督;职业培训管理网的建立加快了职业培训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培训项目的公开征集活动,切准了企业和社会职业培训的亟需;紧缺人才培训计划的实施更好地解决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才瓶颈制约问题;政府对职业培训进行项目补贴和重点投入公共实训基地,则充分发挥了政策的激励作用。
二是建立市场化的职业培训项目运行机制。将“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委托招投标公司组织对外公开招投标,符合市场化运作的要求,而且整个竞标过程客观、严谨,充分体现了项目取得和补贴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市场化原则,充分维护了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合法权益,从而使政府、企业、培训机构与学员之间形成信息对称和公平竞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既充分利用了各层面的职业培训教育资源,也促使各培训机构加快硬件和软件投入,深化职业培训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培训教学质量。
三是建立多方参与的职业培训管理机制。培训行业协会和培训工作协调理事会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政府、行业、企业和培训机构间多向的交流合作,起到了立体化的桥梁作用,也加强了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协调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收集信息建议,发挥出协会、理事会在职业培训需求预测、规划制定和培训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了培训市场的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也提高了培训行业的整体水准。通过行业自律,强化了培训机构的政策法规意识,共同推动了培训资源的整合,不断促进职业培训模式的创新,形成了职业培训的多方合力。
3.行动创新是职业培训工作的新动力
在新理念、新机制的引导下,园区的职业培训工作不但雷厉风行,而且切实可行,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出各方面的积极性,成为职业培训工作的新动力。
一是创新了培训项目筛选和招投标办法。“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的公开申报、筛选和培训机构的公开招投标等具体办法的出台和实施,为理念、机制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之道。不仅使学员、企业受益,也使政府、培训机构受益。同样的培训项目,政府的支出压低了,而培训的质量提高了。更重要的是,这些办法催生出一批职业培训机构,引入了一批职业培训品牌,也使职业院校能发挥出自身的专业优势,产学研工作和服务、辐射作用有了新的拓展渠道。
二是创立了政府的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在依托苏州软件(微软技术)实训基地加强区域职业培训的同时,园区管委会已在该基地进行集中投资,将把它建设成一个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无偿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公共服务平台,以解决单个培训机构投入不足、实训设施匮乏的状况。在这一措施的带动下,武汉思远软件等1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培训机构纷纷与培训管理中心洽谈,在园区设立培训机构,从而带动了区域内培训水准的提高。
三是创造了职业培训的质量监控体系。“学员培训、政府埋单”的人才培训模式不是简单的补贴和拨款。在培训课程按计划进行到一半时,培训管理中心将联合参训企业对学员进行中期培训质量考核,企业满意后支付培训机构一部分培训费。待培训结束,再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再支付相应的培训费用;后参训企业凭支付发票统一到政府申领补贴。这种考教分离制度和考评结果与付费、补贴挂钩的做法,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监控链,从而提高了职业培训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苏州工业园区职业培训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行动创新的成效是显著的,也得到了学员、企业、职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与认可。特别是在全国首试对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的做法,为紧缺对口的人力资源的适时培养提供了新保障。相信能为各级政府、行业协会、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做好职业培训工作提供新的模式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