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形势下,正确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进而使中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云南省昭通市公办中职学校作为分析对象,面对昭通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就昭通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昭通;中职教育;发展;思考
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职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和发展职业教育,昭通市职业教育也得到不断发展。但是,由于昭通市经济发展滞后,财政困难,无法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的状况没得到根本改变,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发展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笔者根据昭通市公办中职学校作为分析对象,面对昭通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就昭通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1 中职教育现状
1.1 自然状况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与四川、贵州接壤,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2001年撤地设市,辖1区10县、143个乡镇(办事处)。2008年末总人口546.97万人,其中有苗、彝、回等23个少数民族54.6万人。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17.8亿元,财政支出8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4元,全市97%是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是典型的“赤字”财政市。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昭通市沿金沙江流域正在兴建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三大巨型电站,市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支柱产业正在兴起,在未来5—10年内将成为西部大开发能源基地,财政收入将有大幅度提高。
1.2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全市目前有17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市直中专学校6所,各县区职业高级中学11所。在校生18123人,(就读外地职业学校10273人),与外地联合办学的函授、远程教育专、本科学员共4243人;教职工1159人,其中专任教师807人;17所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781亩,建筑面积216348平方米,其中市直中专学校110135平方米,各县区职业中学90859平方米。各职业学校自开办以来,共向社会各条战线输送了10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92.4%。短期培训25.28万人,输送务工人员近22.23万,乡镇成技校实用技术培训年均50万人次。2009年初中毕业生85269人,只有3.5万余名能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目前普通高中在校生52573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8316人(包括在外地就读学生),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仅为1:0.32。2008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25%。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要求,到2012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45%,在校生将达到12.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6.2万人,按国家关于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1:1规模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2 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2.1办学规模扩展迟缓,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没有充分激发
在对我市的调查分析中,初中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升入普通高中,升入职业高中的学生很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差悬殊。目前,全市每年有近两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中等职业教育现有的办学规模与庞大的教育潜力和现实的人才需求很不协调,造成了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2.2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并且缺乏制度保障
近几年我市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与普通高中大体持平,无法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其直接后果是,导致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社会影响和吸引力不大,自我发展能力弱,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不强,很难办出特色和水平。同时,由于来自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办学的需要,学生的学杂费顺理成章地成为学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直接导致了我市职业学校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成本居高不下。
2.3 办学条件较差
主要表现在多数职校校园狭窄,教育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缺乏现代专业所需的实验、实习条件。全市17所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在校生已接近两万人,建筑面积仅20余万平方米,按每生标配20平方米计算,建筑面积应达到40万平方米以上,多数学校都存在教室不够的状况,无法扩大办学规模。
2.4 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以生均2000元设备计算,全市应有教学实习设备4000万元,但目前只有不到1000万元的设备。全市专任教师807人,按师生比1:13计算,应有教师1500余人,教师严重短缺,其中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更为缺乏。
2.5 职教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人民群众“重普轻职”的思想还很严重,很多群众把上大学作为孩子成长发展的唯一方向,不愿意送子女到职业学校接受技能培训,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没有形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并且高昂的受教育成本极大地抑制了广大家庭子女的教育需求,庞大的教育潜力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有效推动力。好多人就说,我不读职校一样可去打工,新的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
3 主要原因
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就外部环境而言,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劳动力市场准入机制的真正建立,以及在就业、研究、规划方面的支持等。就内部层面而言,主要包括管理素质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敬业精神的培养,观念的改变等等,正是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构成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原因。
3.1政府对职业教育办学成本相对较高未能给予充分重视,缺乏相应的政策补偿,政府功能发挥不足。
我市因为是一个经济严重欠发达市,政府对学校办学投入严重不足,而学校办学成本高昂,主靠招生收费创收来解决,使职业教育发展在多数时候都表现出相对弱势。
3.2产业结构发育不健全,对所需劳动力技术水平要求低
目前,我市的产业结构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对职业教育毕业生吸纳能力低。最主要的是由于我市就业市场准入机制不够健全,使得从社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缺乏接受职业教育的内在动力。
3.3制度建设严重滞后,职业教育发展缺乏软环境支持
对职业教育的办学者来说,来自政策和制度的一些不公平更让他们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职业学校教师晋升职称比例偏低,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机会也远远不如普通学校教师,这使职业学校教师感到职业教育不受重视,教师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
4 对策及建议
4.1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该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投入主体,职业教育投入要单独预算,并对职业发展作出规划,使职业教育投入有一个持续的政策保障。
4.2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
政府要通过建立起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引导职业学校根据本地生源特点,结合市场需求,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学校品牌;要整合校际优势职业教育资源,充分挖掘企业中潜在的职业教育资源,适度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实现师资同享。同时,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导向,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通过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引入市场运行机制,确立“谁投资办学,谁优先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各界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广泛参与,学校面向市场自主确定招生规模、自行录取学生的体制,促进职业学校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4.3迅速扩大教学规模,努力使职普比例达1:1
使职普比例达1:1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硬任务、硬指标。要采取多种方法,转变观念,迅速扩大招生规模,更好地利用目前我市的中职学校资源,把招生的任务落到实处,使我市的职教尽早进入良性循环,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4.4“以就业为导向”,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在职业学校办学中,“以就业为导向”,试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如变“输出地”培养为“输入地”培养,依托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有效增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使职业学校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生产情况,毕业生就业也更加有保障,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关键词】昭通;中职教育;发展;思考
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职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和发展职业教育,昭通市职业教育也得到不断发展。但是,由于昭通市经济发展滞后,财政困难,无法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的状况没得到根本改变,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发展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笔者根据昭通市公办中职学校作为分析对象,面对昭通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就昭通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1 中职教育现状
1.1 自然状况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与四川、贵州接壤,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2001年撤地设市,辖1区10县、143个乡镇(办事处)。2008年末总人口546.97万人,其中有苗、彝、回等23个少数民族54.6万人。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17.8亿元,财政支出8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4元,全市97%是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是典型的“赤字”财政市。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昭通市沿金沙江流域正在兴建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三大巨型电站,市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支柱产业正在兴起,在未来5—10年内将成为西部大开发能源基地,财政收入将有大幅度提高。
1.2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全市目前有17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市直中专学校6所,各县区职业高级中学11所。在校生18123人,(就读外地职业学校10273人),与外地联合办学的函授、远程教育专、本科学员共4243人;教职工1159人,其中专任教师807人;17所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781亩,建筑面积216348平方米,其中市直中专学校110135平方米,各县区职业中学90859平方米。各职业学校自开办以来,共向社会各条战线输送了10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92.4%。短期培训25.28万人,输送务工人员近22.23万,乡镇成技校实用技术培训年均50万人次。2009年初中毕业生85269人,只有3.5万余名能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目前普通高中在校生52573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8316人(包括在外地就读学生),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仅为1:0.32。2008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25%。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要求,到2012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45%,在校生将达到12.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6.2万人,按国家关于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1:1规模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2 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2.1办学规模扩展迟缓,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没有充分激发
在对我市的调查分析中,初中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升入普通高中,升入职业高中的学生很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差悬殊。目前,全市每年有近两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中等职业教育现有的办学规模与庞大的教育潜力和现实的人才需求很不协调,造成了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2.2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并且缺乏制度保障
近几年我市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与普通高中大体持平,无法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其直接后果是,导致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社会影响和吸引力不大,自我发展能力弱,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不强,很难办出特色和水平。同时,由于来自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办学的需要,学生的学杂费顺理成章地成为学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直接导致了我市职业学校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成本居高不下。
2.3 办学条件较差
主要表现在多数职校校园狭窄,教育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缺乏现代专业所需的实验、实习条件。全市17所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在校生已接近两万人,建筑面积仅20余万平方米,按每生标配20平方米计算,建筑面积应达到40万平方米以上,多数学校都存在教室不够的状况,无法扩大办学规模。
2.4 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以生均2000元设备计算,全市应有教学实习设备4000万元,但目前只有不到1000万元的设备。全市专任教师807人,按师生比1:13计算,应有教师1500余人,教师严重短缺,其中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更为缺乏。
2.5 职教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人民群众“重普轻职”的思想还很严重,很多群众把上大学作为孩子成长发展的唯一方向,不愿意送子女到职业学校接受技能培训,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没有形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并且高昂的受教育成本极大地抑制了广大家庭子女的教育需求,庞大的教育潜力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有效推动力。好多人就说,我不读职校一样可去打工,新的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
3 主要原因
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就外部环境而言,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劳动力市场准入机制的真正建立,以及在就业、研究、规划方面的支持等。就内部层面而言,主要包括管理素质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敬业精神的培养,观念的改变等等,正是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构成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原因。
3.1政府对职业教育办学成本相对较高未能给予充分重视,缺乏相应的政策补偿,政府功能发挥不足。
我市因为是一个经济严重欠发达市,政府对学校办学投入严重不足,而学校办学成本高昂,主靠招生收费创收来解决,使职业教育发展在多数时候都表现出相对弱势。
3.2产业结构发育不健全,对所需劳动力技术水平要求低
目前,我市的产业结构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对职业教育毕业生吸纳能力低。最主要的是由于我市就业市场准入机制不够健全,使得从社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缺乏接受职业教育的内在动力。
3.3制度建设严重滞后,职业教育发展缺乏软环境支持
对职业教育的办学者来说,来自政策和制度的一些不公平更让他们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职业学校教师晋升职称比例偏低,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机会也远远不如普通学校教师,这使职业学校教师感到职业教育不受重视,教师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
4 对策及建议
4.1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该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投入主体,职业教育投入要单独预算,并对职业发展作出规划,使职业教育投入有一个持续的政策保障。
4.2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
政府要通过建立起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引导职业学校根据本地生源特点,结合市场需求,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学校品牌;要整合校际优势职业教育资源,充分挖掘企业中潜在的职业教育资源,适度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实现师资同享。同时,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导向,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通过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引入市场运行机制,确立“谁投资办学,谁优先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各界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广泛参与,学校面向市场自主确定招生规模、自行录取学生的体制,促进职业学校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4.3迅速扩大教学规模,努力使职普比例达1:1
使职普比例达1:1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硬任务、硬指标。要采取多种方法,转变观念,迅速扩大招生规模,更好地利用目前我市的中职学校资源,把招生的任务落到实处,使我市的职教尽早进入良性循环,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4.4“以就业为导向”,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在职业学校办学中,“以就业为导向”,试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如变“输出地”培养为“输入地”培养,依托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有效增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使职业学校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生产情况,毕业生就业也更加有保障,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