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动态生成课堂的几点看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aini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动态生成教学是时下教师经常议论的话题,那么教师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营造民主氛围是前提,预设是不可缺少的伴侣,充足的时空间是必备条件。
  关键词: 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 民主氛围 预习 时空间
  
  所谓课堂的动态生成就是指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该如何把握课堂,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呢?笔者围绕宁波北仑芦江书院的孙静久老师《如画的梯田》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对生成性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民主的氛围是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前提
  
  教师机智而有效的即时评价,使大量学生广泛参与,并把学生的问题引向深度,构成了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发现,教师在实施动态生成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只是搭建一个平台,师生在真正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可见要成功实现动态生成教学必须牢牢实施新课程提倡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树立和学生之间的真正的民主平等观念,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有效度,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应该说更是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从本节课的一开始到结束,教师始终很好地把握住民主平等的尺度,教师一开始从欣赏元阳梯田自然风光的开始,在动人的画面欣赏中,设置情境,缓缓地引入文中的情境。这可以从课堂设计的以下几个步骤中感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儿的风景优美吗?大家欣赏之后有何感受?
  生1:这些梯田就像一幅幅的画。
  生2:老师,这里的梯田真是太美了,我现在就想去看看,玩玩。
  生3:简直是世外桃源,我也想去玩一趟。
  生4:我欣赏之后,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师:水平如镜的梯田从一座座山头延展下来,纵横交错,千姿百态地交汇成万顷良田。日出时,红霞满天,波光粼粼,金灿灿,亮闪闪,好似一架直上云霄的天梯;日落时,山村、树林和梯田披着金色的纱巾,千山万壑,如诗如画。
  你们看,它们是那么的有棱角,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不更像一件艺术品吗?
  (二)联想,探索“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分析,想象各地理事物与人类活动的内在联系,具体表现在:
  师:现在再请同学们看看梯田的画面,还看到什么?
  生1:树木、溪流、云雾。
  生2:还有茅草房、小草。
  (全场开始沉默,但是我明显感觉到看似安静的教室里,他们的思维没有停止)
  生3:就这些,没有了。
  师:大家不妨给梯田画面加上有生命力的东西。
  (这时学生又开始活跃起来,老师,我知道,纷纷举起手)
  生:耕地的牛。
  生:在田间玩耍光屁股的孩子。(全场哄堂大笑)
  生:辛勤劳动的农民。
  生:汪汪叫的狗。
  生:袅袅升起的炊烟。
  师:(竖起大拇指)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二、“预设”是“生成”激情共舞的伴侣
  
  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决不意味着预设已经不重要。恰恰相反,课堂教学生成机制的高效发挥,正有赖于科学预设的充分和周到。充分的预设不仅与生成不相矛盾,而且高度统一,相辅相成。预设不为别的,正是为了更有效的生成。当然,我们对课堂设计也要有新的、全面的认识,新课程理念下的预设,并非越细越好,必须给学生主体留有自读建构,自由感悟,自主实践的足够空间。本课的预设问题不多,表现在:
  师:大家不妨给梯田画面加上有生命力的东西。
  师:那些身着鲜艳亮丽的少数民族服饰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你们知道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吗?
  师:从这样壮观的劳动场面中,同学们能否感觉到哈尼族的民族精神?那是什么样的?
  非预设性问题比较多些,案例描述已经作了批注,这里不再重复。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中碰到非预设性问题时,首先应先静得下心来,分辨问题的价值,然后再寻找切入口,达成非预设性生成,促进学生认知的飞越。
  
  三、充足时间和空间是动态生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1.给学生一个动态生成的时间。
  本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来进行自由建构,在思考回答给图片加上有生命力的东西时,老师给予学生不限定的时间思考,直到有很多的学生跃跃欲试才请学生发言。这在现在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达成三维的教学目标,短短的40分钟,教师就显得疲于应付,教学环节一个叠加一个,为完成任务而教学,大有匆匆走过场之嫌。这个问题现在变得越来越突出,例如,一个材料抛出,让学生匆匆看一遍的时间都不给就开始了“别开生面”的探究、讨论;一个课堂问题提出来后,不给学生一点时间去思考就喊学生回答,这样怎么去发现学生认知思维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怎么去生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和生成时间安排怎么去把握?这要靠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对待,当预计的生成时间多于实际需要时间时,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反之,则需要削减教学的内容安排。我们现在课堂教学上,很多老师提出“课堂拒绝完美,只要有亮点”,很大程度上也是缘于这个原因。
  2.给学生一个动态生成的空间。
  有了生成的空间,就可以防止教师在课堂上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不给学生产生思考的余地。预设生成的空间大致包括起点到目标间的空间、环节与环节间的空间、环节内问题呈现给学生的空间。这三类空间中的前两类是在课前预设的,第三类则需要教师在师生互动中运用自己的智慧作及时调整,有时将课前预设大的空间,根据学生实际分解为若干个小空间,有时因为学生起点优于设想的,就要将原先较小的问题空间调整为较大的。这样学生活动才有意义。例如教学片段:
  师:在梯田上种水稻?恐怕我们这里从未有种水稻的梯田吧!同学们对此有何疑问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生:种水稻首先需要水。
  师:水稻的生长除了水还需要什么?
  生:阳光。
  师:这些条件,哀牢山区具备吗?(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寻找,概括答案)
  教师只有处理好了生成的空间和时间问题,教学活动的落实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才能实现预设性生成,促进学生的发展,构建学生的知识及情感体系。
  
  参考文献:
  [1]周一贯.课堂:让预设和生成激情共舞.福建教育,2005.4(20-21).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的价值观.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其他文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一个人做事有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在语文学习中,作文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都知道,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在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作文教学的任务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课存在着畏难的情绪,一提到写作文就唉声
摘 要: 语文常态课可以移植优秀课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提供学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互动平台,通过体会文本所描绘的意境激活人物形象,借助恰当的语境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境的换位体验,实现入情入境的有感情朗读。  关键词: 有感情朗读 情境 意境 语境 心境    声情并茂的有感情朗读,建立在理解内容、了解表达的基础上,是将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融通后的声音造型,是阅
在锥度量空间中不要求映射的非减性条件下, 获得了c-距离意义下映射对的公共不动点定理; 另外在不要求锥的正规性和映射的连续性的条件下, 证明了c-距离下映射对公共不动点的
针对《现代物流管理》在地方性应用型高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课程教学采用的包括案例教学等多种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参与式教学虽很受欢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自主探究 培养    过去受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视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