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中,部分患者肝病的反复发作,造成肝纤维化的逐步累积,导致肝实质细胞进行性减少,若不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病情将持续进展,最后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直至出现肝功能衰竭[1,2]。
【机 构】
:
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中,部分患者肝病的反复发作,造成肝纤维化的逐步累积,导致肝实质细胞进行性减少,若不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病情将持续进展,最后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直至出现肝功能衰竭[1,2]。
其他文献
1974年,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被首次描述,以后在世界各地都有暴发流行的报道.其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样的软瘫和脑干脑炎。
全球范围内,结核病未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全球约有920万新发结核病例,每10万人中有139例,包括410万痰涂片阳性的新发病例,占总数的44%,和70万HIV阳性病例,占总数的8%。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1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静脉血,分离PBMC,分为空白对照组、G-CSF预处理加脂多糖(LPS)刺激组和LPS刺激组.体外培养48 h后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IL-6、IFN-γ和IL-10水平;并用反转录
由贵阳医学院程明亮教授、温州医学院陈永平教授主编,全国20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参加编写的我国第1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传染病学》(案例版),近日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跟踪传染病学的前沿动态,新增编人了近年来的一些新发传染病;在编写方式上与欧美医学院校教材接轨,每种传染病在编写时均有病例分析和讨论,使教与学互动,
HBV为带包膜的嗜肝DNA病毒属,其基因组由松弛环状、部分双链DNA(rcDNA)组成.负链较长,约为3 200个核苷酸(nt),其5'端共价结合病毒多聚酶;正链较短,长度可变,为1 700~2800nt,在其5'端有寡聚核糖核苷酸帽.HBV基因组具有4个开放读码框(ORF),通过不同的起始密码子(ATG)编码至少7个蛋白,包括3个表面抗原:包膜蛋白前-S1、前-S2、S,HBcAg,HBeAg,
目的 了解先天梅毒患儿的假阳性情况,分析误诊的可能原因.方法 收集近5年上海市部分医疗机构临床诊断的先天梅毒患儿的基本信息,对新生儿血清学追踪至梅毒快速血浆反应(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呈阴性,或24月龄.同时对部分患儿的母亲进行病史资料收集和血清学抗体的监测.结果 收集临床诊断先天性梅毒患儿99例,仅31.3%(31/99)有临床症状或疑似症状,诊断先天梅毒的主要依据为常规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因数种病毒感染在人群中引起流行或暴发流行,其中腺病毒感染多见于小儿群体,而成人少见,现将我们一次性收治的42例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血清腺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情况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绝对浓度法、液体培养基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和噬菌体生物扩增(PhaB)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吡嗪酰胺(PZA)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3种方法同时检测90株MTB临床分离株PZA耐药性,并比较检测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 90株MTB临床分离株用绝对浓度法、液体培养基MIC法和PhaB法3种方法分别测得21株、33株、22株敏感株和69株、5
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部: 贵刊2004年第22卷第1期刊登了《胆道取石术后切口伤寒沙门菌感染一例》一文,文中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对药物的选择,笔者存在不同意见,在此提出供大家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