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各地频繁的地震现象,不仅给广大群众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还给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工民建结构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的简要分析,以此来提高抗震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民建抗震设计要点
(1)、结构材料的选择
工程中常用结构抗震表现分述如下:
1、由于钢结构整体性相对于其他材料较好,在地震作用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根据以往经验,钢结构抵抗地震作用明显,其施工难度也较低,但其后期保养维护成本较高。现浇砼结构在整体性、延展性方面都具有很好表现,同时其低廉的价格也使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地震发生时,可以产生较大侧向位移。但是从造价经济来说,现浇的要比预制的造价高。在很多抗震设防地区,是限制使用预制构件的。预制的空间上固定,不能随意的变换。
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节省模板,改善制作时的施工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其缺点在于整体性、刚度、抗震性能差。
(2)以结构性能目标为目标
对工民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旨在能够遇到地震自然灾害时能够保证工民建筑物的安全性。因此在对工民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工民建筑物区域中最容易出现大地震烈度的结构性能作为遵循的设计标准工民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指标的确定要以确保工民建筑物内部或者工民建筑物外部在受到地震影响时不会受到破坏为主要依据。另外对于工民建筑结构的部分不具有抗震性能的结构和工民建筑物结构的重要基础部位也要保证其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一旦发生地震,要保证其工民建筑结构能够控制在自身能够承担的范围中。除此之外还要对工民建筑结构具有的抗风性能进行考虑。因为在受到巨大风力的影响下工民建筑结构发生水平振动河能会给工民建筑的安全性能带来影响,降低安全使用性进而给工民建筑物的抗震构造构件自身的耐久性产生影响,严重者遭到破坏。所以,一定要保證工民建筑结构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肩效的满足工民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3)、增设构件加固法
当原结构的结构体系明显不合理时,若条件许可,可通过结构体系的改变,使地震作用由增设的构件承担,从而保护局部构件不受损害。这类方法通过在原有结构构件以外增设构件来有效提高结构抗震承载力、变形性能和整体性,它主要是对某些承载力、变形不足的构件进行补偿。
二、提高工民建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有效措施
(1)、工民建筑平面布置设计问题
在工民建筑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工民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它直接反映工民建筑的要求和使用功能。内墙的布置、柱子的距离、空间活动面积的大小、电梯井的布置、通道和楼梯的位置、房间的数量和布置等,都要在工民建筑的平面布置图上明确下来。而且,由于工民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每个楼层的布置有可能差异很大,工民建筑平面上的墙体,包括内隔墙、外围填充墙、有相应强度和刚度的非承重内隔墙等等布置不对称,墙体与柱子分布的不协调、不对称,使工民建筑物在地震时产生扭转地震作用,对抗震很不利。有的工民建筑物,在平面布置上一侧的墙体很多,而另一侧的墙体稀少,这就造成平面上刚度分布的很不对称,质量分布也偏心,使结构的受力和变形不协调,导致扭转地震作用效应,带来局部墙面的破坏。工民建筑平面布置设计对工民建筑抗震关系很大,从概念上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工民建筑平面布置设计上要尽可能做到使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对称协调、分布均匀,避免突变,防止产生扭转效应。在工民建筑平面布置的总体设计上要尽可能为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合理布置创造条件,使工民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与工民建筑结构抗震要求融合成一体,充分发挥工民建筑设计在工民建筑抗震中的作用。
(2)、屋顶工民建筑的抗震设计
在高层和超工民建设计中,屋顶工民建筑是一个重要的设计部分。从近几年对一些工民建抗震设计审查结果来看,屋顶工民建筑的重心与下部工民建筑的重心不在一条线上,且前者的抗侧力墙与其下楼层的抗侧力墙体上下不连续时,更会带来地震的扭转作用,对工民建筑物抗震更不利。因此,在屋顶工民建筑设计中,宜尽量降低其高度。采用刚度分布比较均匀和高强轻质的工民建筑材料,地震作用沿结构的传递比较通畅,使屋顶重心与其下部工民建筑物的重心尽可能一致;当屋顶工民建筑较高时,要使其具有较好的抗震定性,使屋顶工民建筑的地震作用及其变形较小,而且不发生扭转地震作用。
(3)、适当增加墙体面积合理提高砂浆强度
多层砖混的房屋其抗震能力和墙体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和所使用的砂浆强度也有着密切关系。要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可以通过提高墙体面积以及科学合理地提高砂浆强度级别来实现。通过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对于六层的砖混结构的房屋,其顶层的抗震能力较好,基本很少受到地震的危害。而位于工民建筑底部的一层及二层,是抗震能力最薄弱的层数。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其墙体面积和砂浆强度等级来实现加强抗震能力的效果。比如可以将墙体由240mm增强为360mm,砂浆等级由原来的M5提高到M10。这样就提高了底部薄弱层的抗震能力和抗震效果,这是一种比较操作方便的减轻震害的有效途径之一。
(4)增强砌体房屋的刚度及整体性
房屋的结构是纵、横向承重构件和楼盖组成的具有空间刚度和强度的架构,其中房屋的抗争能力取决于其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在房屋结构种类中,较为理想的抗震构件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楼盖,它们具有整体性好、水平刚度大的优点和长处。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滑移、散落等安全隐患,显著增加房屋楼板的刚度和整体性,而且还能适当放宽平面三上墙体对齐的标准等。要达到增强工民建筑物空间刚度、增大工民建筑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从而加强房屋抗震能力的目的,可以通过使用在工民建筑物恰当的部位增加构造柱、添加构造钢筋、设置配筋圈梁等办法和措施来实现。
(6)、提高抗震设计的质量
众所周知,地震产生的破坏力非常大,所以对工民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我国工民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水平不够高工民建筑建设方案不够合理结构方案也不够合理进而增加了工民建筑工程的成本费用、提高了工民建筑物的重量,并加剧了地震给工民建筑物产生的危害。所以,为了保证工民建筑设计的合理性要遵循准确、科学的抗震理论坚持合理的设计原则最终显著的提高工民建筑结构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设计原则主要对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刚度、耗能力以及延性进行考虑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很强的刚度以及延性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民建筑的抗震设计问题不仅仅是整个工民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的有效保证,还对人们生活的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工民建筑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抗震结构形式,把握抗震原理,来预防地震所带来的灾害,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工民建抗震设计的整体质量捉进工民建筑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丰莲.工民建结构抗震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3,24:73.
[2]杨通文.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城市建筑,2014,04:61.
[3]李田超.浅谈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江西建材,2013,06:29-30.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民建抗震设计要点
(1)、结构材料的选择
工程中常用结构抗震表现分述如下:
1、由于钢结构整体性相对于其他材料较好,在地震作用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根据以往经验,钢结构抵抗地震作用明显,其施工难度也较低,但其后期保养维护成本较高。现浇砼结构在整体性、延展性方面都具有很好表现,同时其低廉的价格也使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地震发生时,可以产生较大侧向位移。但是从造价经济来说,现浇的要比预制的造价高。在很多抗震设防地区,是限制使用预制构件的。预制的空间上固定,不能随意的变换。
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节省模板,改善制作时的施工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其缺点在于整体性、刚度、抗震性能差。
(2)以结构性能目标为目标
对工民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旨在能够遇到地震自然灾害时能够保证工民建筑物的安全性。因此在对工民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工民建筑物区域中最容易出现大地震烈度的结构性能作为遵循的设计标准工民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指标的确定要以确保工民建筑物内部或者工民建筑物外部在受到地震影响时不会受到破坏为主要依据。另外对于工民建筑结构的部分不具有抗震性能的结构和工民建筑物结构的重要基础部位也要保证其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一旦发生地震,要保证其工民建筑结构能够控制在自身能够承担的范围中。除此之外还要对工民建筑结构具有的抗风性能进行考虑。因为在受到巨大风力的影响下工民建筑结构发生水平振动河能会给工民建筑的安全性能带来影响,降低安全使用性进而给工民建筑物的抗震构造构件自身的耐久性产生影响,严重者遭到破坏。所以,一定要保證工民建筑结构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肩效的满足工民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3)、增设构件加固法
当原结构的结构体系明显不合理时,若条件许可,可通过结构体系的改变,使地震作用由增设的构件承担,从而保护局部构件不受损害。这类方法通过在原有结构构件以外增设构件来有效提高结构抗震承载力、变形性能和整体性,它主要是对某些承载力、变形不足的构件进行补偿。
二、提高工民建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有效措施
(1)、工民建筑平面布置设计问题
在工民建筑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工民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它直接反映工民建筑的要求和使用功能。内墙的布置、柱子的距离、空间活动面积的大小、电梯井的布置、通道和楼梯的位置、房间的数量和布置等,都要在工民建筑的平面布置图上明确下来。而且,由于工民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每个楼层的布置有可能差异很大,工民建筑平面上的墙体,包括内隔墙、外围填充墙、有相应强度和刚度的非承重内隔墙等等布置不对称,墙体与柱子分布的不协调、不对称,使工民建筑物在地震时产生扭转地震作用,对抗震很不利。有的工民建筑物,在平面布置上一侧的墙体很多,而另一侧的墙体稀少,这就造成平面上刚度分布的很不对称,质量分布也偏心,使结构的受力和变形不协调,导致扭转地震作用效应,带来局部墙面的破坏。工民建筑平面布置设计对工民建筑抗震关系很大,从概念上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工民建筑平面布置设计上要尽可能做到使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对称协调、分布均匀,避免突变,防止产生扭转效应。在工民建筑平面布置的总体设计上要尽可能为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合理布置创造条件,使工民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与工民建筑结构抗震要求融合成一体,充分发挥工民建筑设计在工民建筑抗震中的作用。
(2)、屋顶工民建筑的抗震设计
在高层和超工民建设计中,屋顶工民建筑是一个重要的设计部分。从近几年对一些工民建抗震设计审查结果来看,屋顶工民建筑的重心与下部工民建筑的重心不在一条线上,且前者的抗侧力墙与其下楼层的抗侧力墙体上下不连续时,更会带来地震的扭转作用,对工民建筑物抗震更不利。因此,在屋顶工民建筑设计中,宜尽量降低其高度。采用刚度分布比较均匀和高强轻质的工民建筑材料,地震作用沿结构的传递比较通畅,使屋顶重心与其下部工民建筑物的重心尽可能一致;当屋顶工民建筑较高时,要使其具有较好的抗震定性,使屋顶工民建筑的地震作用及其变形较小,而且不发生扭转地震作用。
(3)、适当增加墙体面积合理提高砂浆强度
多层砖混的房屋其抗震能力和墙体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和所使用的砂浆强度也有着密切关系。要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可以通过提高墙体面积以及科学合理地提高砂浆强度级别来实现。通过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对于六层的砖混结构的房屋,其顶层的抗震能力较好,基本很少受到地震的危害。而位于工民建筑底部的一层及二层,是抗震能力最薄弱的层数。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其墙体面积和砂浆强度等级来实现加强抗震能力的效果。比如可以将墙体由240mm增强为360mm,砂浆等级由原来的M5提高到M10。这样就提高了底部薄弱层的抗震能力和抗震效果,这是一种比较操作方便的减轻震害的有效途径之一。
(4)增强砌体房屋的刚度及整体性
房屋的结构是纵、横向承重构件和楼盖组成的具有空间刚度和强度的架构,其中房屋的抗争能力取决于其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在房屋结构种类中,较为理想的抗震构件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楼盖,它们具有整体性好、水平刚度大的优点和长处。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滑移、散落等安全隐患,显著增加房屋楼板的刚度和整体性,而且还能适当放宽平面三上墙体对齐的标准等。要达到增强工民建筑物空间刚度、增大工民建筑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从而加强房屋抗震能力的目的,可以通过使用在工民建筑物恰当的部位增加构造柱、添加构造钢筋、设置配筋圈梁等办法和措施来实现。
(6)、提高抗震设计的质量
众所周知,地震产生的破坏力非常大,所以对工民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我国工民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水平不够高工民建筑建设方案不够合理结构方案也不够合理进而增加了工民建筑工程的成本费用、提高了工民建筑物的重量,并加剧了地震给工民建筑物产生的危害。所以,为了保证工民建筑设计的合理性要遵循准确、科学的抗震理论坚持合理的设计原则最终显著的提高工民建筑结构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设计原则主要对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刚度、耗能力以及延性进行考虑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很强的刚度以及延性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民建筑的抗震设计问题不仅仅是整个工民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的有效保证,还对人们生活的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工民建筑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抗震结构形式,把握抗震原理,来预防地震所带来的灾害,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工民建抗震设计的整体质量捉进工民建筑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丰莲.工民建结构抗震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3,24:73.
[2]杨通文.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城市建筑,2014,04:61.
[3]李田超.浅谈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江西建材,2013,0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