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体育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改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以终身体育理念为主线,运用理论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改革进行探讨,从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分析,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学生体能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健词]终身体育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健身的战略重点,是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高校体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国民体质状况,高校体育也是培养终身体育观念的良好阶段,因此,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应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使全体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在各个时期都要接受体育教育,坚持从事体育锻炼,要求人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能够将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为终身健康打好基础;要求人们根据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处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体育设施、经济状况和自身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爱好等客观条件,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和闲暇娱乐需要的过程。其重要特点就是其自发性、自主性。
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其习惯性、恒久性的内在要求,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这种理念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练习和掌握体育锻炼所需要的技术和技能,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在走入社会后,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并且把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变成一种伴随一生的有目的的自觉要求。因此,必须树立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促进身体形态,提高心理素质与强化终身体育为宗旨和观念,使学生树立全面的、正确的体育观,建立以健康教育和健身教育为中心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
二、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学校体育应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以竞技运动项目为手段,以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和科学健身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的新教学内容体系。新教学内容体系应强调在授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安排符合学生特点的生活体育、娱乐体育、时尚体育,既让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又使学生掌握善度余暇的体育手段与方法,同时增强健身教材,体育热新项目进课堂,调整竞技教材比重,把竞技项目真正地教材化,注重健康知识和人文社会学科的传授,使学生掌握1至2项有利于学生长期活动的大众体育健身方法。
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应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打破过去那种呆板单一、程序化和强制化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课堂中努力营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需要都得到满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以人为中心”让学生进入到积极的、宽松的、和谐的学习状态之中,形成双向互动,在给学生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从而奠定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基础,把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的方法、手段要和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相联系,要有趣味性、集体性、简单易操作等特点,使学生在课外或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能够自觉并创造性地进行,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运用分层次教学法、探究法、合作式和微格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并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高校体育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关注体育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注重体育的行为规范和科学健身态度的养成。在评价方面,应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考评模式,建立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将每个学生的基础情况以及通过学习后的提高情况随时记录下来,根据学生能力提高的幅度,来评定学生的技术评定成绩,同时对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不应仅以体育技术水平的高低和达标成绩的好坏作为考核的依据,应结合学生上课的出席情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综合表现、参加练习的积极性、学生体质测试指标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程度及体育能力提高的幅度等方面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
体育教学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应以 “终身体育”为理念,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更新教学内容体系,丰富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科学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立足体育的近期和长远效应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意识和能力,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本领,促进体能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拥有健康、快乐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倪依克.论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J].体育学刊,2001(1).
[2] 严克辉、陈善平.体育教学与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的相关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3-125.
[3] 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
[4] 杨德军.对贯穿终身教育思想的高校体育教改策略探讨[J].继续教育,2004(4).73-75.
[关健词]终身体育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健身的战略重点,是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高校体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国民体质状况,高校体育也是培养终身体育观念的良好阶段,因此,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应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使全体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在各个时期都要接受体育教育,坚持从事体育锻炼,要求人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能够将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为终身健康打好基础;要求人们根据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处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体育设施、经济状况和自身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爱好等客观条件,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和闲暇娱乐需要的过程。其重要特点就是其自发性、自主性。
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其习惯性、恒久性的内在要求,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这种理念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练习和掌握体育锻炼所需要的技术和技能,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在走入社会后,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并且把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变成一种伴随一生的有目的的自觉要求。因此,必须树立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促进身体形态,提高心理素质与强化终身体育为宗旨和观念,使学生树立全面的、正确的体育观,建立以健康教育和健身教育为中心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
二、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学校体育应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以竞技运动项目为手段,以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和科学健身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的新教学内容体系。新教学内容体系应强调在授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安排符合学生特点的生活体育、娱乐体育、时尚体育,既让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又使学生掌握善度余暇的体育手段与方法,同时增强健身教材,体育热新项目进课堂,调整竞技教材比重,把竞技项目真正地教材化,注重健康知识和人文社会学科的传授,使学生掌握1至2项有利于学生长期活动的大众体育健身方法。
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应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打破过去那种呆板单一、程序化和强制化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课堂中努力营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需要都得到满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以人为中心”让学生进入到积极的、宽松的、和谐的学习状态之中,形成双向互动,在给学生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从而奠定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基础,把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的方法、手段要和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相联系,要有趣味性、集体性、简单易操作等特点,使学生在课外或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能够自觉并创造性地进行,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运用分层次教学法、探究法、合作式和微格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并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高校体育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关注体育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注重体育的行为规范和科学健身态度的养成。在评价方面,应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考评模式,建立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将每个学生的基础情况以及通过学习后的提高情况随时记录下来,根据学生能力提高的幅度,来评定学生的技术评定成绩,同时对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不应仅以体育技术水平的高低和达标成绩的好坏作为考核的依据,应结合学生上课的出席情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综合表现、参加练习的积极性、学生体质测试指标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程度及体育能力提高的幅度等方面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
体育教学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应以 “终身体育”为理念,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更新教学内容体系,丰富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科学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立足体育的近期和长远效应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意识和能力,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本领,促进体能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拥有健康、快乐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倪依克.论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J].体育学刊,2001(1).
[2] 严克辉、陈善平.体育教学与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的相关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3-125.
[3] 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
[4] 杨德军.对贯穿终身教育思想的高校体育教改策略探讨[J].继续教育,2004(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