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但是,在整个中小学校教育体系中仍未占据应有的位置。“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的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农村中小学也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美育活动。”大兴初中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科学规划,构建了以“石文化”校本课程,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凸显学校办学特色。这既促使中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又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从中得到如下启示:一个学校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应该是必然而非偶然的,有其自身情境的自然属性;学校文化应该是统筹学校其他所有的工作,并非处从属地位;人成就着文化,文化同样成就着人。
近年来,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但是,在整个中小学校教育体系中仍未占据应有的位置。我们需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会如何设计相关课程?如何通过学校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实现身心全面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命题。大兴初中根据璧山区教委关于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努力构建美育校本课程,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一、“石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的背景
立德树人,培育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根本要求。构建基于审美素养的校本课程,培育学生审美素养,是教育对时代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积极回应,是学校“五育并举”的必然选择,是彰显我校“尽精致微,琢石成玉”办学思想,凸显学校“文化育人,艺术育人”办学特色的必然结果。2017年8月,福禄初中合入大兴初中,两校的校园文化完成融合。福禄初中在合并前,以石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完成,在区内有广泛的影响。《石盆景制作与养护》、《石头绘画艺术》两门校本课程,完成了初步的建设,得到了教委的认可,被评为校本课程特色项目。合并后,这两门课程纳入大兴初中“精微”课程体系。2019年,大兴初中成功创建为区级石文化特色项目学校。我校专门聘请了专家团队,就学校的特色项目实施诊断,决定将《石盆景制作与养护》、《石头绘画艺术》两门校本课程,归入学校的美育课程。这两门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促进石文化校本课程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石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的做法
(一)精心设计,科学规划。我们认为,一个好的美育校本课程,应该是逻辑的、整合的、系统的、与学生素质发展紧密关联的、回应学生需要的、凸显学校文化特征与办学特色的系统。为了构建美育校本课程,我们成立了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何刚校长任组长。在教委课改办的指导下,依据专家团队的引领,精心编制了《大兴初中校本课程发展纲要》,出台了《大兴初中实施石盆景艺术育人校本课程建设三年规划》。《纲要》和《规划》明确提出,“精微”课程体系美育课程以音乐、美术为主,还要持续开发《石盆景制作与养护》、《石头绘画艺术》这两门校本课程,并作为重点项目,努力实现学校文化建设、德育创新、艺术育人的发展目标。我们加强课程研发工作,注重切实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美育功能。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这两门课程的负责教师,群策群力,共同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制定具体的课程计划,精选课程内容,策划实施方式,完善评价方式。要注意基于学生实际,要与相关的国家课程相结合,要联系现实生活、重视实践操作,要注意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与校本课程构建的相关材料,完善后交课程领导小组审核。同时,完善石盆景园和石头画工作坊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做好物质保障。我们还引入校外专家团队,整合本地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美育校本课程的构建工作。
(二)认真组织,优化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落实时间、师资、场所,确保校本课程认真实施。《石头绘画艺术》教学由美术老师李倩和周春燕负责,自主编写教材,面向全体学生,每三周开设一节教学课,教学时间从美术课时中分配。《石盆景艺术创作和欣赏》教材由重慶市铜梁区黄桷门园林艺术公司提供,由左世兴专家团队负责编写。课程教学由专任教师负责,每周开设一节教学课,教学时间从地方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分配。校本课程授课教师写出教案,交给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初审。教案要有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教学效果等。同时,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我们立足于学校内部,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的培训,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同时,聘请校外专家团队担任培训辅导。目前,我校已经和重庆市铜梁区黄桷门园林艺术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由中国园林艺术协会会员、重庆市盆景艺术大师左世兴专家及其团队,对我校承担《石盆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授课教师进行培训,为我校培养一支热爱石盆景艺术创作,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还与左世兴专家团队达成合作协议,每学期到我校为全体师举办两次石盆景制作的专题讲座,并指导学生现场制作盆景。
三、“石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从美育的角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该是全人的教育,应该包含一个文明人所需价值的全部。构建《石盆景制作与养护》、《石头绘画艺术》两门美育特色校本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学生的精神,温润学生的心灵。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从课改的立场,实现国家课程的美育校本化,校本课程的美育特色化目标。学校的办学质量,核心地反映于学校的课程质量。学校的发展,关键在课程的改革。我们积极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也是在大力推动校本课程的美育特色化建设。我们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四、“石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学校一定是有文化的,文化一定是有特色的。“石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是在大兴初中这个自身情境中来回答教育的基本问题,而不是刻意地做出“另类”的样子,更不是刻意去追求什么“新奇古怪”。
“石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首先要开展好学校特色文化的顶层设计,建立起以审美素养为价值追求的学校、社会、家庭美育课程系统。还要整合环境资源,为学生的审美素养形成服务;建立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的质量提升。换言之,学校文化不是几张皮的叠加,而是各种因素在具体情景中的逐步“一致性”形成的。这个“一致性”,就是从学校视角出发形成的“特色文化”。
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的。这样的“特色文化”才是牢固的,才是持久的。永远的“一帆风顺”,永远的“莺歌燕舞”,那只能造就“文化假象”。在“石文化”特色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比如石头的采集如何选取?石头画的成品如何展示?石盆景如何与其他学科更好的整合?这些我们都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摸索,更是形成了“沟通与改进”的文化共识。这样的学校文化在时光的历练中日见风采。
学校文化不仅是“人为”的,更是“为人”的。否则,文化就毫无意义可言。大兴初中在“石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人”这个核心,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并且还将“人”与“事”紧密联系起来,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或活动(长期的、短期的)。在“石文化”特色文化的熏陶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事”的“石头精神”,还可以看到“人”的“石头精神”。我们期望“石文化”造就的师生们,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将“尽微致精,琢石成玉”作为人生的座右铭,这才是“特色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基于学校具体情景的分析,用“特色文化”这个支点来撬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人成就着文化,文化成就着人。”这应该是文化育人的最美好的辩证法!
(重庆市璧山区大兴初级中学校 402768)
近年来,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但是,在整个中小学校教育体系中仍未占据应有的位置。我们需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会如何设计相关课程?如何通过学校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实现身心全面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命题。大兴初中根据璧山区教委关于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努力构建美育校本课程,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一、“石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的背景
立德树人,培育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根本要求。构建基于审美素养的校本课程,培育学生审美素养,是教育对时代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积极回应,是学校“五育并举”的必然选择,是彰显我校“尽精致微,琢石成玉”办学思想,凸显学校“文化育人,艺术育人”办学特色的必然结果。2017年8月,福禄初中合入大兴初中,两校的校园文化完成融合。福禄初中在合并前,以石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完成,在区内有广泛的影响。《石盆景制作与养护》、《石头绘画艺术》两门校本课程,完成了初步的建设,得到了教委的认可,被评为校本课程特色项目。合并后,这两门课程纳入大兴初中“精微”课程体系。2019年,大兴初中成功创建为区级石文化特色项目学校。我校专门聘请了专家团队,就学校的特色项目实施诊断,决定将《石盆景制作与养护》、《石头绘画艺术》两门校本课程,归入学校的美育课程。这两门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促进石文化校本课程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石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的做法
(一)精心设计,科学规划。我们认为,一个好的美育校本课程,应该是逻辑的、整合的、系统的、与学生素质发展紧密关联的、回应学生需要的、凸显学校文化特征与办学特色的系统。为了构建美育校本课程,我们成立了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何刚校长任组长。在教委课改办的指导下,依据专家团队的引领,精心编制了《大兴初中校本课程发展纲要》,出台了《大兴初中实施石盆景艺术育人校本课程建设三年规划》。《纲要》和《规划》明确提出,“精微”课程体系美育课程以音乐、美术为主,还要持续开发《石盆景制作与养护》、《石头绘画艺术》这两门校本课程,并作为重点项目,努力实现学校文化建设、德育创新、艺术育人的发展目标。我们加强课程研发工作,注重切实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美育功能。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这两门课程的负责教师,群策群力,共同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制定具体的课程计划,精选课程内容,策划实施方式,完善评价方式。要注意基于学生实际,要与相关的国家课程相结合,要联系现实生活、重视实践操作,要注意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与校本课程构建的相关材料,完善后交课程领导小组审核。同时,完善石盆景园和石头画工作坊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做好物质保障。我们还引入校外专家团队,整合本地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美育校本课程的构建工作。
(二)认真组织,优化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落实时间、师资、场所,确保校本课程认真实施。《石头绘画艺术》教学由美术老师李倩和周春燕负责,自主编写教材,面向全体学生,每三周开设一节教学课,教学时间从美术课时中分配。《石盆景艺术创作和欣赏》教材由重慶市铜梁区黄桷门园林艺术公司提供,由左世兴专家团队负责编写。课程教学由专任教师负责,每周开设一节教学课,教学时间从地方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分配。校本课程授课教师写出教案,交给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初审。教案要有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教学效果等。同时,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我们立足于学校内部,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的培训,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同时,聘请校外专家团队担任培训辅导。目前,我校已经和重庆市铜梁区黄桷门园林艺术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由中国园林艺术协会会员、重庆市盆景艺术大师左世兴专家及其团队,对我校承担《石盆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授课教师进行培训,为我校培养一支热爱石盆景艺术创作,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还与左世兴专家团队达成合作协议,每学期到我校为全体师举办两次石盆景制作的专题讲座,并指导学生现场制作盆景。
三、“石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从美育的角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该是全人的教育,应该包含一个文明人所需价值的全部。构建《石盆景制作与养护》、《石头绘画艺术》两门美育特色校本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学生的精神,温润学生的心灵。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从课改的立场,实现国家课程的美育校本化,校本课程的美育特色化目标。学校的办学质量,核心地反映于学校的课程质量。学校的发展,关键在课程的改革。我们积极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也是在大力推动校本课程的美育特色化建设。我们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四、“石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学校一定是有文化的,文化一定是有特色的。“石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是在大兴初中这个自身情境中来回答教育的基本问题,而不是刻意地做出“另类”的样子,更不是刻意去追求什么“新奇古怪”。
“石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首先要开展好学校特色文化的顶层设计,建立起以审美素养为价值追求的学校、社会、家庭美育课程系统。还要整合环境资源,为学生的审美素养形成服务;建立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的质量提升。换言之,学校文化不是几张皮的叠加,而是各种因素在具体情景中的逐步“一致性”形成的。这个“一致性”,就是从学校视角出发形成的“特色文化”。
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的。这样的“特色文化”才是牢固的,才是持久的。永远的“一帆风顺”,永远的“莺歌燕舞”,那只能造就“文化假象”。在“石文化”特色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比如石头的采集如何选取?石头画的成品如何展示?石盆景如何与其他学科更好的整合?这些我们都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摸索,更是形成了“沟通与改进”的文化共识。这样的学校文化在时光的历练中日见风采。
学校文化不仅是“人为”的,更是“为人”的。否则,文化就毫无意义可言。大兴初中在“石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人”这个核心,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并且还将“人”与“事”紧密联系起来,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或活动(长期的、短期的)。在“石文化”特色文化的熏陶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事”的“石头精神”,还可以看到“人”的“石头精神”。我们期望“石文化”造就的师生们,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将“尽微致精,琢石成玉”作为人生的座右铭,这才是“特色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基于学校具体情景的分析,用“特色文化”这个支点来撬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人成就着文化,文化成就着人。”这应该是文化育人的最美好的辩证法!
(重庆市璧山区大兴初级中学校 402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