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贸组织成立14年来,其争端解决机构受理的案件越来越多。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了国际贸易领域中,各国不同贸易政策之间的摩擦与碰撞不断;另一方面也表明世界各国已基本认可WTO是一个能够比较有效解决贸易纠纷和协调贸易政策的场所。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我国作为申诉方的争端案件只有2起(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美国铜版纸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但我国作为被诉方或第三方参与的争端案件数量越来越多,其特点和趋势值得关注。
一、WTO反倾销争端案件的特点
(一)各种争端案件总数呈波浪式下降趋势,但反倾销争端案件比例有所上升
1995年至2008年5月,WTO争端解决机构接受申请的争端案件总数为374起,其中,反倾销争端案件数为62起,占比16.58%。可以看出,WTO每年接受协商申请的争端案件数量呈下降趋势,1997年和1998年提起的争端案件数位居前列,分别为50起和41起。尽管WTO争端案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但1995—2006年,WTO受理的反倾销争端案件占比却有所上升;2007年,反倾销争端案件的占比出现回落。
(二)发展中成员是反倾销争端案件的主要发起者,发达成员则是主要被诉方
从WTO争端案件的总体情况来看,无论是申诉还是被诉,发达成员都是WTO争端案件的主体。在374起WTO争端案件中,由发达成员提起的案件数为231起,发展中成员为149起(其中,由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共同提起的为6起);发达成员以“被诉方”身份出现的案件数为225起,发展中成员为149起。
但对于反倾销争端案件而言,其情况却有所不同。在62起反倾销争端案件中,由发达成员提起的18起,占比29.03%;发展中成员提起44起,占比70.97%。在发达成员中,欧盟(5起)、加拿大(4起)和美国(3起)位居前三位;在发展中成员中,墨西哥(10起)、印尼(7起)和巴西(5起)位居前三位。
从被诉方角度看,反倾销争端案件的被诉中,发达成员是主体。在62起反倾销争端案件中,发达成员以“被诉方”身份出现的案件数为32起,占比51.61%;发展中成员为30起,占比48.39%。
(三)反倾销争端案件以协商成功结案的情形较多
WTO争端案件的协商成功有3种情形:(1)当事各方协商成功后,发布正式公告;(2)当事各方自行协商解决,WTO有关机构至今尚未发布正式公告;(3)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小组、上诉机构或仲裁小组裁决结果发布之后,当事各方就裁决事项予以协商,达成一致。
截至2008年5月,在374起WTO争端案件中,专家小组成立前协商成功且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第3.6条发布正式公告的案件数为49起,占比13.10%;以其他方式解决或已暂停程序的案件数为29起,占比7.75%;成立专家小组启动调查程序的案件数为170起,占比45.45%;至今尚未成立专家小组或通知结案的案件数为126起,占比33.7%。
事实上,反倾销争端案件与其他争端案件的情形大体一致,以协商成功解决的情形也较多。在62起反倾销争端案件中,专家小组成立前协商成功且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第3.6条发布正式公告的案件为5起,占反倾销争端案件总数的8.065%;以其他方式解决或已暂停程序的案件为5起,占比8.065%;成立专家小组启动调查程序的案件为27起,占比43.55%;至今尚未成立专家小组或通知结案的案件为25起,占比40.32%。
(四)专家小组报告被提起上诉的情形较多
截至2008年5月,在27起已成立专家小组的反倾销争端案件中,已发布一般专家小组报告的案件数为26起(剩余1起案件虽然已成立专家小组但尚未发布专家小组报告)。其中,WTO发布执行专家小组报告的案件数为7起,占已成立专家小组反倾销争端案件数的25.93%。
在已发布一般专家小组报告的26起案件中,当事方就一般专家小组报告提起上诉的案件数为11起,占比42.31%;在作出执行专家小组报告的7起案件中,就执行专家小组报告提起上诉的案件数为5起,占比71.43%。
(五)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裁决阶段实际所用平均时间的年度波动幅度不大
WTO争端案件的解决主要分为以下4个阶段:协商阶段、专家小组裁决阶段、上诉机构裁决阶段和执行阶段。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对各阶段所需的时间作了明确规定:协商阶段(协商申请提交之日起至专家小组成立之日)所需的时间为60天;专家小组裁决阶段(专家小组成立之日起至专家小组分发报告之日)为225天(每月以30天计算);上诉机构裁决阶段(上诉申请提交之日起至上诉机构分发报告之日)为60-90天。
但在实际情况下,由于案件的复杂程度和一些主、客观原因,争端案件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裁决阶段实际所用的平均时间往往要超出《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的规定。截至2008年5月,对于涉及反倾销的62起争端案件,专家小组裁决阶段所需的平均时间为388.4天;上诉机构裁决阶段为123.6天。
二、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情况
(一)中国多以第三方参与争端案件
2001年12月11日以前,中国在WTO中仅具有观察员身份,可以说是游离于WTO规则之外的。1995年1月1日-2001年12月10日,中国参与的争端案件极少,仅作为第三方参与了3起争端案件(DS108、DS174、DS212)。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成员之后,除以第三方身份参与外,中国以申诉方和被诉方身份参与的WTO争端案件也逐渐增多。截至2008年5月,中国作为第三方参与的WTO争端案件数为56起;以申诉方提起的案件数为2起。中国作为被诉方参与的案件数为10起,包括:中国集成电路增值税、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中国关于禁止性补贴的相关措施、中国影响知识产权保护与执行的相关措施、中国影响出版物和视听娱乐产品的贸易权和销售服务的措施、影响金融信息服务的相关措施。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未出现中国以第三方参与的案件,但出现了4起以被诉方身份参与的案件,以及1起作为申诉方提起的案件;2008年3月,出现了2起以被诉方身份参与的案件。
(二)中国参与的反倾销争端案件的涉案产品以农产品为主
1995年-2008年5月,在中国参与的13起反倾销争端案件中,涉及农产品的为4起,其中包括虾(3起)和养殖鲑鱼(1起);涉及钢铁产品的3起,其中包括石油管材、钢管,管材和不锈钢产品;其余6起分别涉及软木(2起)、纸(1起)、火柴(1起)、水泥(1起)和铜版纸(1起)。
(三)中国打响了主动寻求反倾销争端解决的第一枪
1995年-2008年5月,在WTO的62起反倾销争端案件中,中国参与的案件数为13起,占比20.97%,且这13起案件均是在中国人世后参与的。其中,中国作为第三方参与的反倾销争端案件数为12起。
2007年9月18日,出现了第1起中国以“申诉方”提起的反倾销争端,是针对美国对中国铜版纸同时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寻求与美国协商的。这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发起反击的第一枪。2007年11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铜版纸反倾销和反补贴做出损害问题的终裁,6名委员以5:1的投票结果裁定自中国、韩国、印尼进口的铜版纸未对其国内产业造成损害。鉴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的无损害终裁,美国海关将不对上述三国的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随着我国参与WTO争端案件数量的增多,获取的经验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反倾销被诉方动辄以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向我国施加压力。对此,我们应辩证地对待。仔细研究争端案件的解决程序和结果,对我国妥善处理贸易救济案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
(本栏目策划、编辑:杨伯显)
一、WTO反倾销争端案件的特点
(一)各种争端案件总数呈波浪式下降趋势,但反倾销争端案件比例有所上升
1995年至2008年5月,WTO争端解决机构接受申请的争端案件总数为374起,其中,反倾销争端案件数为62起,占比16.58%。可以看出,WTO每年接受协商申请的争端案件数量呈下降趋势,1997年和1998年提起的争端案件数位居前列,分别为50起和41起。尽管WTO争端案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但1995—2006年,WTO受理的反倾销争端案件占比却有所上升;2007年,反倾销争端案件的占比出现回落。
(二)发展中成员是反倾销争端案件的主要发起者,发达成员则是主要被诉方
从WTO争端案件的总体情况来看,无论是申诉还是被诉,发达成员都是WTO争端案件的主体。在374起WTO争端案件中,由发达成员提起的案件数为231起,发展中成员为149起(其中,由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共同提起的为6起);发达成员以“被诉方”身份出现的案件数为225起,发展中成员为149起。
但对于反倾销争端案件而言,其情况却有所不同。在62起反倾销争端案件中,由发达成员提起的18起,占比29.03%;发展中成员提起44起,占比70.97%。在发达成员中,欧盟(5起)、加拿大(4起)和美国(3起)位居前三位;在发展中成员中,墨西哥(10起)、印尼(7起)和巴西(5起)位居前三位。
从被诉方角度看,反倾销争端案件的被诉中,发达成员是主体。在62起反倾销争端案件中,发达成员以“被诉方”身份出现的案件数为32起,占比51.61%;发展中成员为30起,占比48.39%。
(三)反倾销争端案件以协商成功结案的情形较多
WTO争端案件的协商成功有3种情形:(1)当事各方协商成功后,发布正式公告;(2)当事各方自行协商解决,WTO有关机构至今尚未发布正式公告;(3)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小组、上诉机构或仲裁小组裁决结果发布之后,当事各方就裁决事项予以协商,达成一致。
截至2008年5月,在374起WTO争端案件中,专家小组成立前协商成功且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第3.6条发布正式公告的案件数为49起,占比13.10%;以其他方式解决或已暂停程序的案件数为29起,占比7.75%;成立专家小组启动调查程序的案件数为170起,占比45.45%;至今尚未成立专家小组或通知结案的案件数为126起,占比33.7%。
事实上,反倾销争端案件与其他争端案件的情形大体一致,以协商成功解决的情形也较多。在62起反倾销争端案件中,专家小组成立前协商成功且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第3.6条发布正式公告的案件为5起,占反倾销争端案件总数的8.065%;以其他方式解决或已暂停程序的案件为5起,占比8.065%;成立专家小组启动调查程序的案件为27起,占比43.55%;至今尚未成立专家小组或通知结案的案件为25起,占比40.32%。
(四)专家小组报告被提起上诉的情形较多
截至2008年5月,在27起已成立专家小组的反倾销争端案件中,已发布一般专家小组报告的案件数为26起(剩余1起案件虽然已成立专家小组但尚未发布专家小组报告)。其中,WTO发布执行专家小组报告的案件数为7起,占已成立专家小组反倾销争端案件数的25.93%。
在已发布一般专家小组报告的26起案件中,当事方就一般专家小组报告提起上诉的案件数为11起,占比42.31%;在作出执行专家小组报告的7起案件中,就执行专家小组报告提起上诉的案件数为5起,占比71.43%。
(五)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裁决阶段实际所用平均时间的年度波动幅度不大
WTO争端案件的解决主要分为以下4个阶段:协商阶段、专家小组裁决阶段、上诉机构裁决阶段和执行阶段。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对各阶段所需的时间作了明确规定:协商阶段(协商申请提交之日起至专家小组成立之日)所需的时间为60天;专家小组裁决阶段(专家小组成立之日起至专家小组分发报告之日)为225天(每月以30天计算);上诉机构裁决阶段(上诉申请提交之日起至上诉机构分发报告之日)为60-90天。
但在实际情况下,由于案件的复杂程度和一些主、客观原因,争端案件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裁决阶段实际所用的平均时间往往要超出《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的规定。截至2008年5月,对于涉及反倾销的62起争端案件,专家小组裁决阶段所需的平均时间为388.4天;上诉机构裁决阶段为123.6天。
二、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情况
(一)中国多以第三方参与争端案件
2001年12月11日以前,中国在WTO中仅具有观察员身份,可以说是游离于WTO规则之外的。1995年1月1日-2001年12月10日,中国参与的争端案件极少,仅作为第三方参与了3起争端案件(DS108、DS174、DS212)。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成员之后,除以第三方身份参与外,中国以申诉方和被诉方身份参与的WTO争端案件也逐渐增多。截至2008年5月,中国作为第三方参与的WTO争端案件数为56起;以申诉方提起的案件数为2起。中国作为被诉方参与的案件数为10起,包括:中国集成电路增值税、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中国关于禁止性补贴的相关措施、中国影响知识产权保护与执行的相关措施、中国影响出版物和视听娱乐产品的贸易权和销售服务的措施、影响金融信息服务的相关措施。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未出现中国以第三方参与的案件,但出现了4起以被诉方身份参与的案件,以及1起作为申诉方提起的案件;2008年3月,出现了2起以被诉方身份参与的案件。
(二)中国参与的反倾销争端案件的涉案产品以农产品为主
1995年-2008年5月,在中国参与的13起反倾销争端案件中,涉及农产品的为4起,其中包括虾(3起)和养殖鲑鱼(1起);涉及钢铁产品的3起,其中包括石油管材、钢管,管材和不锈钢产品;其余6起分别涉及软木(2起)、纸(1起)、火柴(1起)、水泥(1起)和铜版纸(1起)。
(三)中国打响了主动寻求反倾销争端解决的第一枪
1995年-2008年5月,在WTO的62起反倾销争端案件中,中国参与的案件数为13起,占比20.97%,且这13起案件均是在中国人世后参与的。其中,中国作为第三方参与的反倾销争端案件数为12起。
2007年9月18日,出现了第1起中国以“申诉方”提起的反倾销争端,是针对美国对中国铜版纸同时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寻求与美国协商的。这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发起反击的第一枪。2007年11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铜版纸反倾销和反补贴做出损害问题的终裁,6名委员以5:1的投票结果裁定自中国、韩国、印尼进口的铜版纸未对其国内产业造成损害。鉴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的无损害终裁,美国海关将不对上述三国的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随着我国参与WTO争端案件数量的增多,获取的经验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反倾销被诉方动辄以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向我国施加压力。对此,我们应辩证地对待。仔细研究争端案件的解决程序和结果,对我国妥善处理贸易救济案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
(本栏目策划、编辑:杨伯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