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简述了影响七年级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因素及教学对策。通过问卷调查和抽样谈话,结合综合分析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我们找到了影响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因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一些相应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七年级学生;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影響因素;策略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刚刚进入中学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普遍都存在一种现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比较困难,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笔者针对这一现象,经过对学生多方面的观察和了解,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和对策。
一、 影响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和抽样谈话,结合综合分析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笔者发现影响学生的因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数学学习的情感障碍
由于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课堂往往比较刻板、沉闷,原本有部分学生对解应用题不感兴趣,抱种会不会都无所谓的态度,另外,某些应用题的叙述繁琐复杂,造成理解题意的困难,使某些学生对应用题“望而生厌”,甚至产生了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 思维定势的干扰
学生对于刚学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要求学生列方程去解应用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数字的学习,而用字母表示数字抽象度高,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
(三) 审题不清
有些学生在阅读完题目后,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是经过老师分析后,即通过老师读题时高低的语气和断句的变化下,学生的解题思路一下就可有了,可是再让他自己去通读其他的题目,他们却想不到解题思路,这主要是学生跨学科解题能力不强造成的。
(四) 建模生疏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阅读理解能力差,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到学生到方程的构建,同一道应用题,可以用不同的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而我们遇到的问题又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用固定思维模式去解应用题是不可取的。
但无论怎样,学生出现这些情况,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学生思维水平低,思维能力差,这是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难的本质所在。
二、 提高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找到了影响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因素,为此,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一些指导策略。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学习材料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而对于刚进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讲,处处充满新鲜和好奇,对此,在教学中笔者做到了以下几点:
1.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采用学生感兴趣且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实例引入每节课;
2. 根据教材内容用幽默的语言插入有趣的数学故事,如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一些已经解决或者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培养学生平时多阅读与数学史有关的书籍,通过了解有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 教育学生在遇到解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应该树立起能够解决问题的信心,努力考虑或向他人请教,从而提高自我效能;
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困生,应该耐心启发诱导,适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对学好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二) 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化
小学和七年级的数学教材课程体系不同,小学注重的是算术,七年级则是代数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通过引导和训练学生将用语言表达数量关系为代数式,通过举例如:赋予9a意义,说明字母表示的优越性,以及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在解应用题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比较小学的算术方法与列方程法的不同,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就是一个中小学衔接得很好的例子,引导学生两种方法(算术法和列方程法)去解,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从而思想上产生要学好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的愿望。笔者相信,通过练习不断地发现总结学生是很自然的由算术思维过渡到方程思维上的。
(三)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个解题步骤,同时审题也是解应用题的核心步骤之一,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要求学生做的:
1. 读准题,训练学生独立朗读,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读然后连起来读,而且每道题至少读三遍,关键词语要加重语气读;
2. 画符号,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认真读题时,并画上各种符号,一般用竖线“‖”把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分开,用横线“”或“”把已知条件断开,用着重点“·”表示关键词,从而有利于完整的解题,如和差倍分,盈不足问题中“多”和“少”,部分同学因为对其不理解,导致解题错误。
(四) 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建模。建模能力是数学应用题能力的核心。所以笔者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不单是只展示结果,更重视展示思维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教会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例题的教学是关键。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增长率问题等。通过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能清楚地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发现列出方程的依据,得出方程在巩固的过程中,教师对算术法和方程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方程的作用,淡化一些算术法,强化对方程的理解。
三、 总结
总而言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七年级学生的难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对方程的建模理解不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有效控制学生的错误解题,逐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整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魏霞.七年级方程思想的教学研究[J].学科教学,2015.
[2]顾昕.初一学生对方程思想理解障碍及其成因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张少萍,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第一中学。
关键词:七年级学生;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影響因素;策略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刚刚进入中学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普遍都存在一种现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比较困难,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笔者针对这一现象,经过对学生多方面的观察和了解,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和对策。
一、 影响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和抽样谈话,结合综合分析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笔者发现影响学生的因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数学学习的情感障碍
由于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课堂往往比较刻板、沉闷,原本有部分学生对解应用题不感兴趣,抱种会不会都无所谓的态度,另外,某些应用题的叙述繁琐复杂,造成理解题意的困难,使某些学生对应用题“望而生厌”,甚至产生了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 思维定势的干扰
学生对于刚学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要求学生列方程去解应用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数字的学习,而用字母表示数字抽象度高,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
(三) 审题不清
有些学生在阅读完题目后,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是经过老师分析后,即通过老师读题时高低的语气和断句的变化下,学生的解题思路一下就可有了,可是再让他自己去通读其他的题目,他们却想不到解题思路,这主要是学生跨学科解题能力不强造成的。
(四) 建模生疏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阅读理解能力差,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到学生到方程的构建,同一道应用题,可以用不同的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而我们遇到的问题又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用固定思维模式去解应用题是不可取的。
但无论怎样,学生出现这些情况,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学生思维水平低,思维能力差,这是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难的本质所在。
二、 提高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找到了影响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因素,为此,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一些指导策略。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学习材料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而对于刚进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讲,处处充满新鲜和好奇,对此,在教学中笔者做到了以下几点:
1.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采用学生感兴趣且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实例引入每节课;
2. 根据教材内容用幽默的语言插入有趣的数学故事,如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一些已经解决或者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培养学生平时多阅读与数学史有关的书籍,通过了解有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 教育学生在遇到解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应该树立起能够解决问题的信心,努力考虑或向他人请教,从而提高自我效能;
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困生,应该耐心启发诱导,适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对学好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二) 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化
小学和七年级的数学教材课程体系不同,小学注重的是算术,七年级则是代数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通过引导和训练学生将用语言表达数量关系为代数式,通过举例如:赋予9a意义,说明字母表示的优越性,以及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在解应用题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比较小学的算术方法与列方程法的不同,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就是一个中小学衔接得很好的例子,引导学生两种方法(算术法和列方程法)去解,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从而思想上产生要学好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的愿望。笔者相信,通过练习不断地发现总结学生是很自然的由算术思维过渡到方程思维上的。
(三)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个解题步骤,同时审题也是解应用题的核心步骤之一,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要求学生做的:
1. 读准题,训练学生独立朗读,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读然后连起来读,而且每道题至少读三遍,关键词语要加重语气读;
2. 画符号,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认真读题时,并画上各种符号,一般用竖线“‖”把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分开,用横线“”或“”把已知条件断开,用着重点“·”表示关键词,从而有利于完整的解题,如和差倍分,盈不足问题中“多”和“少”,部分同学因为对其不理解,导致解题错误。
(四) 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建模。建模能力是数学应用题能力的核心。所以笔者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不单是只展示结果,更重视展示思维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教会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例题的教学是关键。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增长率问题等。通过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能清楚地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发现列出方程的依据,得出方程在巩固的过程中,教师对算术法和方程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方程的作用,淡化一些算术法,强化对方程的理解。
三、 总结
总而言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七年级学生的难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对方程的建模理解不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有效控制学生的错误解题,逐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整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魏霞.七年级方程思想的教学研究[J].学科教学,2015.
[2]顾昕.初一学生对方程思想理解障碍及其成因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张少萍,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