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与超声诊断在基层医院的临床价值 探析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与超声诊断在基层医院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_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在实施急性阑尾炎诊断期间CT诊断以及超声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基层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研究;依据诊断方法不同分为超声诊断组以及CT诊断组,两组同时针对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展开对应诊断;就获得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于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完成超声诊断后,疾病检出患者45例(77.59%);对于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完成CT诊断后,疾病检出患者56例(96.55%);CT诊断组疾病检出率(96.55%)高于超声诊断组(77.59%)(P<0.05)。结论:同超声诊断方式比较,CT诊断方式有效运用,可将疾病检出率显著提高,为急性阑尾炎早期确诊以及治疗方案及时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充分表明CT诊断方式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诊断;CT诊断;急性阑尾炎;疾病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

急性阑尾炎作为急腹症一种,以阑尾点压痛、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白细胞升高等系列症状较为典型[1]。厌氧菌感染为其致病原因。诸多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发病初期,因为典型症状缺乏,会呈现出漏诊以及误诊等现象,从而使疾病治疗受到延误[2]。对此将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准确率提高,对基层医院急性阑尾炎进行有效治疗,具有显著意义[3]。本研究选取基层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研究;依据诊断方法不同分为超声诊断组以及CT诊断组,两组同时针对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展开对应诊断;旨在探讨基层医院在实施急性阑尾炎诊断期间CT诊断以及超声诊断应用价值,为达到促进基层医院急性阑尾炎早期确诊以及有效治疗目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基层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研究;依据诊断方法不同分为超声诊断组以及CT诊断组,两组同时针对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展开对应诊断;纳入标准:患者表现出腹痛、发热以及压痛等系列症状;对患者实施X线检查以及临床检查,无法确定患有急性阑尾炎,通过病理诊断,获得确诊;均接受影像检查;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诊断不配合;男、女各20、38例;年龄20~75(55.29±3.29)岁。

1.2 方法

对患者实施CT检查,主要利用16排CT机完成疾病诊断。针对患者展开全腹部CT检查。在实施检查前,对患者仰卧检查体位采取进行协助,设定250mAs管电流、120kV电压、7.0mm扫描层距以及层厚、2mm重建层厚以及1.0螺距。对于多层面重组以及三维重建等系列技术,安排两名经验丰富CT医师展开;对患者合适窗宽以及窗位进行选择。对阑尾炎具体病变形态、大小、位置以及同周边关系加以明确。对患者实施超声检查。主要利用超声仪器完成对应检查,以凸型探头作为工作探头。设定6~12MHz频率。对患者侧卧位以及仰卧位采取进行协助,合理完成对应检查。对于图像测量以及分析等工作,安排专业影像学医师展开,认真完成对应诊断。

1.3 观察指标

两组同时针对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展开对应诊断;就获得结果进行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导入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X2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百分比。计量资料以t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对于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完成超声诊断后,疾病检出患者45例(77.59%);对于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完成CT诊断后,疾病检出患者56例(96.55%);CT诊断组疾病检出率(96.55%)高于超声诊断组(77.59%)(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阑尾炎作为一种外科急腹症,主要因为细菌对阑尾腔造成侵袭所呈现出的一种急性炎症疾病。发病初期在特异性方面较为缺乏,往往同其他急腹症状相混淆,漏诊率以及误诊率较高[4]。对此采用影像学技术完成疾病进一步诊断,对于可靠治疗依据获得可做出充分保证。常规超声诊断方式運用,呈现出操作方便、无创性、可重复性好、检查迅速以及费用低等系列特点。但仍存在系列局限性,因为超声检查表现出较强主观性,同检查医师业务水平存在相关性。并且肠气干扰、解剖位置以及肥胖干扰均会使结果受到影响,所以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在此种情形下,CT检查于急性阑尾炎诊断中获得广泛运用。其可免受外界因素干扰,针对阑尾周围脓肿、异位阑尾、早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以进行明确诊断,可将诊断效果显著提高。

本次研究发现,对于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完成超声诊断后,疾病检出患者45例(77.59%);对于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完成CT诊断后,疾病检出患者56例(96.55%);CT诊断组疾病检出率(96.55%)高于超声诊断组(77.59%)(P<0.05),充分证明CT诊断方式运用于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同超声诊断方式比较,CT诊断方式有效运用,可将疾病检出率显著提高,为急性阑尾炎早期确诊以及治疗方案及时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充分表明CT诊断方式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邹映文,陈仰新,吴伟斌,等. 16排CT口服甘露醇造影与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3):477-478,482.

[2]罗云,邓辉雄. 16排螺旋CT后处理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2):1474-1476.

[3]付鹏飞,陈峰,汪林兵. 腹部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术前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探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8):4078-4079.

[4]高文. 多层螺旋CT平扫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内,选取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其进行分组(分成2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均为40例),A组采用西药治疗,B组基于此,给予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施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 NT-proBNP水平。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较A组(70.00%)高(P<0.05)。B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较A组低(P0.05)。纳入标准:(1)均与“2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脊柱内固定AF联合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8.4-2019.8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及脊柱AF内固定术治疗)与对照组(全椎板切除减压及脊柱AF内固定术治疗)各4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创面引流量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在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椎体前后缘的比值、脊柱Cobb‵s角上,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急性脑梗死近远期疗效。方法 针对入选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参照组(单纯溶栓治疗)、试验组(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各40例,时间2018年4月至2021年8月,针对血管再通、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远期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降低(P0.05)。1.2 方法首先,主要针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给予氧气,以及给予强化降脂等治疗,并依据病情变化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对照组同时给予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将阿替普酶(rt-PA)按总量10%静脉推注剩
期刊
摘要:目的:评估老年骨折患者在术后应用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2016年0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50例(患者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n=200)术后未遵医嘱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n=250)术后遵医嘱抗骨质疏松治疗,将两组老年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丢失高度、Cobb角和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I型
期刊
摘要:为缓解在低温天气输入寒凉药液引起患者不适感,笔者对输液部位和输液管如何加温保暖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加热保暖袋。该暖袋由置物袋、松紧带、魔术贴构成,使用时装入一次性加热帖,包裹在输液部位上方,可同时将输液管包裹加热,还可以配合药物对静脉炎部位热敷,更大的发挥药物药效。该暖袋不仅可以减轻输入低温液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该暖袋操作简单、方便携带,不需水、电,值得在门急诊、院前急救、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关键词:腕式 暖袋 加热帖 输液【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目的:浅析对于烧伤整形患者而言,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在我院进行烧伤整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样本量26例,依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观察组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皮肤血运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较短,且疼痛评分较低(P0.05),可比较。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复合皮瓣移植术)治疗。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全麻下将患者瘢痕痂皮、坏死组织进行切除,促使深筋膜得以完全显露,对瘢痕痉挛进行松懈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选取40例ACL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膝关节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ACL,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结果得出,Lachman试验阴性37例,Ⅰ度阳性3例;轴移试验阴性36例,Ⅰ度阳性4例。术后7例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较对侧有效降低,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功能受限;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LK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予以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中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急诊接收的20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下两组治疗效果、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血压及心率水平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期刊
摘要:替加环素是第一类甘氨酰环素类药物,是一种具有抗多药耐药(MDR)活性的广谱抗生素。横纹肌溶解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溶解、破坏,细胞内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等多种物质释放入血引起的生化紊乱及脏器功能损伤。是一种以骨骼肌破坏为特征的临床疾病,其结果是细胞内酶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全身并发症。临床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从受损肌肉释放的酶的血清水平無症状升高到容量减少、代谢和电解质异常以及急性肾损伤(AKI)等情况。替加环素导致横纹肌溶解临床上非常罕见,需要加强对该副作用的认识和重视。关键词:替加环素;横纹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凯美纳干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凯美纳干预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CR以及PR占比率80.00%、10.00%均高于对照组67.50%、7.50%,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两组治疗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