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训练10 ~ 20 min,每周训练6次,共持续训练8周.于入选时及治疗2,4,8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
【机 构】
:
314000嘉兴,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314000嘉兴,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314000嘉兴,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314000嘉兴,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训练10 ~ 20 min,每周训练6次,共持续训练8周.于入选时及治疗2,4,8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对2组患者抑郁程度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入选时及治疗2周后,发现2组患者HAMD、FMA评分及FAC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发现治疗组HAMD评分[(10.43±5.66)分]、FMA评分[(23.64±4.52)分]、FAC分级及对照组HAMD评分[(14.57 ±5.82)分]、FMA评分[(20.45±5.12)分]、FAC分级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8周后,发现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6.54±5.04)分]、FMA评分[(27.82 ±4.56)分]及FAC分级较治疗4周时及对照组进一步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8周时上述指标与治疗4周时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下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其身体直立平衡功能容易出现紊乱,国内称之为倾斜综合征(pusher syndrome),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躯体(在所有体位下)强力向偏瘫侧倾斜,并抵抗任何被动校正其姿势的尝试,导致患者不能维持正常坐位及立位,严重影响其康复进程.本研究拟探讨针对倾斜综合征的干预方法,并观察倾斜综合征对脑卒中患者病情转归及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
目的 观察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的疗效及对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TENS治疗,治疗3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偏瘫侧肢体疼痛及水肿程度,同时对偏瘫侧上肢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
目的 观察步态联合平衡训练对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PD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训练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训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步态训练及平衡功能训练.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运动功能检查(UPDRS-Ⅲ)、10 m行走速度及6 min行走距离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10 ~ 20 min,每周6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R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抗抑郁药文拉法辛(75 ~150 mg/d)或米氮平(15 ~ 30 mg/d)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每周5次,共2周;对照组在药物基础上辅以MECT治疗,每周3次,共2周.治疗
目的 调查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多模式随访系统对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调查,年龄54 ~86岁,平均(69.32±11.54)岁.调查采集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日常运动量、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史、脊柱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和畸形程度等资料,并于骨折后4周采用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问卷(miniOQLQ)对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一氧化氮(NO)微泡介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选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大鼠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磷酸盐缓冲液)、MSCs组(经尾静脉注入MSCs)、普通微泡组(经尾静脉注入普通微泡,同时给予超声干预,然后经尾静脉注入MSCs)及NO微泡组(经尾静脉注入NO微泡,同时给予超
目的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比较康复训练、针刺治疗以及康复结合针刺疗法这三种不同康复方案的疗效,为脑卒中后康复探索一个较为合适的方案.方法 将脑卒中偏瘫患者205例分为康复结合针刺治疗组(综合组)72例、针刺治疗组(针刺组)69例和康复训练组(康复组)64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康复组增加康复训练,针刺组增加针刺治疗,综合组增加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以及治
主观性耳鸣是一种无外界听觉刺激情况下产生的声音或噪声的感觉,常导致焦虑、失眠,甚至引发自杀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耳鸣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热点集中于皮质重组在耳鸣的产生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大脑皮质声音投射区重组、振荡活动异常、听觉处理高级区域的异常兴奋都与耳鸣的产生密切相关.脑刺激技术已进入此领域,并已开启调制脑功能障碍性活动的新视角.本文就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康复医学会骨科分会将于2013年9月13日-9月17日继续在北京联合主办骨科康复系列学习班。本届学习班主题为脊柱脊髓伤病康复,学习班内容包括:脊柱脊髓解剖;脊柱脊髓康复进展;常见脊柱疾病及脊柱脊髓外伤手术治疗介绍;脊柱脊髓影像学诊断;颈椎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腰椎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脊髓损伤并发症及康复治疗;最新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及脊髓损伤后残存自主神经功能